“试点探索”闯新路 “二次创业”再出发 鳌头镇积极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2023-09-04 11:39:56
背景主题
字体大小
语音朗读

  在鳌头镇万亩良田示范项目里,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摇曳,一望无际的成熟水稻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微风轻拂泛起一波波金色的稻浪。不时有鹭鸟或展翅翱翔或结伴起舞,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的美景绘就了一幅清新靓丽的画卷。

  今年以来,鳌头镇在省、市、区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和“敢饮头啖汤”的勇气胆魄促改革、抓试点、兴产业、稳增收、优治理、谋振兴,扎实推进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奋力探索国际大都市近郊区土地集约利用、耕地保护、富民兴村、生态修复的实践路径,以高质量试点工作成果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抢抓机遇  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我们正按照‘三全、四类、五效’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思路,以鳌头镇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和越秀风行田园综合体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从化作为全国唯一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和广州唯一镇域试点‘双试点’工作。”鳌头镇有关负责人说。

  鳌头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域开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以来,该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加强党对试点项目的全面领导,区、镇、村三级书记牵头抓试点,分别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专班进行统筹协调,建立党建引领、专班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将工作责任细化分片包干至网格。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启动2个月即完成约7000亩土地流转,现已完成约6600亩农田主要整治工序,种植早稻2000亩,产生水田指标1700亩;田园综合体项目首开区共享农场、龙潭之窗、夯土书店、财神庙等重要节点完成建设,一期基本建成,二期春夏冬广场、乡村振兴产学研运营中心、徐家大院、华美牧场等建设有序推进。

  同时,鳌头镇按照全区域“一盘棋”、全要素“一张图”、全周期“一本账”的“三全”整治思路,系统整合全域人力、资源、资金,通过源头修复与生态价值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老城市新活力、协同创新与产城融合“四类”模式,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修复、历史文化保护4项工程,奋力形成“增田、添绿、节地、兴村、共富”五大示范成效。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产业和人才。鳌头镇充分发挥国企引领支撑作用,通过国企“栽苗”,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吸引民营企业投资“育苗”,打造国企和民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格局,共建共营推动项目“开花结果”“枝繁叶茂”。目前两个国家级项目分别由越秀集团、城投集团牵头,已与怡境文旅、广大乡创、中大智境、哈维农业等农文旅学各行业和近20所广东高校签订协议,初步形成“食、住、行、学、游、购、娱”多元业态,华美牧场风行文旅项目、奶牛研学基地、龙潭旧墟风情街“民宿+婚庆”产业、酒吧一条街等项目内容不断丰富。

带农增收  谱写共同致富新篇章

  “‘在家带娃没收入、外出工作带不了娃’,这是很多农村妇女长久以来烦恼的事,也是我之前遇到的一个大难题。但现在不一样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真是一举两得。”越秀风行田园综合体项目工作人员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自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吹响后,鳌头镇聚焦富民兴村目标,充分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通过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和“强村公司”模式,在从化区率先探索建立“国企+村公司+合作社+农户+手艺人+社会投资者”模式,实现联农带农,促进共同富裕。首期探索开设粉面、奶、豆、油制品共四个“前店后厂”,推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并依托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等载体开展技能培训,培育精勤精干农民,建立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土地流转、三产互促等多种方式完善利益链,既“造血”又“输血”,既“富口袋”也“富脑袋”,为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探索可持续路径。项目建设以来,带动项目区域村集体年平均增收15万元以上,村民平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此外,鳌头镇按照“连片打造、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独立运营”的工作思路,科学衔接2个国家级试点,扩大示范效应,以潖江二河为轴,通过小火车、观光车串联各主要景观节点,打造农田观光、河堤观光等多条环线;积极引导规范民居风貌,遵循群众意愿对350幢民宅和商铺进行综合整治,促进岭南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融合发展,建设生机盎然的山水林田系统,打造文化厚重、特色鲜明的美丽宜居村庄,推动项目范围8条村约50平方公里连片建设为集生态度假、农耕研学、美食体验、婚庆娱乐等为一体的大湾区生态田园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返回顶部

背景主题 字体减小 字体增加 语音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