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1-02-09 10:56

  2021年1月25日在广州市从化区第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上

  从化区区长    刘棕会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围绕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总目标,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强区、特色发展,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预计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亿元,顺利完成较2010年翻一番的小康目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5:34.5:59.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2015年提高8.27个百分点。经济活力不断涌现,实有市场主体4.48万户、企业1.57万户,较2015年末分别增长62.12%和135.35%;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29家,较2015年末增长25.3%。科技创新加快进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5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2015年的三倍。服务业加快发展,社会零售品总额达到188.83亿元,年均增长16.9%。

  产业发展平台更加坚实。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初步建成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园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超200个、投资总额20亿元,聚集工业企业430家、实现年纳税17亿元,明珠工业园提前实现工业产值、税收三年翻番目标。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推进顺利,依托莱恩医药研究院GLP中心、天勤生物GLP安全评价平台等资源,打通新药研究试验最后一公里。顺势打造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创新示范区,中国电信粤港澳大湾区5G云计算中心成功落户,带动一批商业IDC项目以及数字应用企业集聚发展。从化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预计旅游总收入达412亿元;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9年在全省67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乘势谋划建设温泉总部集聚区,打造集聚总部经济、国际商务、文化旅游、休闲康养、高端教育等功能的现代都市空间。

  经济开放水平不断跃升。抢抓机遇打造穗北国际交往中心,从都国际论坛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参会外宾,并发表重要讲话;世界生态设计大会永久落户,2个联合国下属机构进驻。习近平总书记见证签署的中瑞低碳城市项目合作内容加快落实。深化与香港、澳门地区的合作,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投入运营,举办纯演示性速度马术比赛,打造粤港两地规则衔接的成功范例。建设黄埔—从化产业共建合作区,首期“南方美谷”进展顺利,中新知识城“五镇联动”再添新动能。资源要素对外往来更加便捷,地铁14号线建成通车,从化人民圆了“地铁梦”;北三环高速、汕湛高速、新广从路快速化工程实现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里程较“十二五”时期增长26.1%;佛清从高速、街北高速改扩建等项目扎实推进,从埔高速、广连高速顺利动工。

  (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屏障更加稳固

  持之以恒厚植生态优势。入选“中国十佳绿色城市”,荣获2020年《广州城市治理榜》“高质量发展榜”GEP特别奖,环境竞争力连续4年蝉联全市榜首。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9.1%左右。莲麻等5条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环境空气综合指数在全市保持最优。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国考流溪河山庄断面连续7年稳定达标,流溪河流域温泉镇以上30条一级支流水质基本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劣V类支流实现清零。以全省第一名成绩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区)。启动流溪河流域滩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百里生态湿地公园带、流溪河碧道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鸭洞河、龙潭河等碧道建设示范段和夏湾拿湿地公园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绿色共享空间。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168宗小微水体达到“三无”目标。清理整顿“散乱污”场所658家。整治畜禽养殖场950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5.16%的全市领先水平。污水处理厂实现建制镇全覆盖,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2.9万吨,出水标准全部达到国省标要求。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从38%提高到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实现一万平方米以上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测全覆盖。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创建全省首个环境公益诉讼联合检测实验室、补种复绿基地。

  (三)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5+1”试验任务。南平、西和、莲麻等村入选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个特色小镇建设提速增质,带动核心村人均年收入三年翻番,4个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成功打造6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花卉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世界一流的公猪种业基因库、亚洲单体最大的蛋鸡产业园、全省首家植物工厂竣工投产。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入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3家。太平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0个现代农业研究院、广东省“一村一品”创新设计研究院挂牌运营。艾米稻香小镇5G数字农田方案在瑞士向全球首发;花卉研究中心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荔枝蜜、玫瑰柑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率先引入直播电商启动荔枝定制工作,推动荔枝从“最迟熟”到“最早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221条行政村率先全部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和美丽宜居村标准,36条行政村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村级民主法治议事大厅实现全覆盖,立体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上榜全国首批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建房管理指引和建筑工匠管理办法;上榜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组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中心,累计完成集体资产交易2403宗、交易总标的破21亿元。打造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高标准建设全国首个乡村宪法馆、莲麻党章学堂、中央一号文主题馆、“老温泉新活力”实践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四)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空间布局加快优化。“一核两翼三带”总体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一核”综合城市功能显著提高,“两翼”引擎作用日益凸显,“三带”协同发展效应持续显现。开展61项控规和规划条件论证编制工作,控规覆盖率提升至64.76%。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优化,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等控制线,划定工业产业区块60.18平方公里。鳌头镇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入选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区域交通更加通达便利,从化大桥、从化大道(一期)首段、北星路、神岗大桥等实现通车,3个县道项目、355国道青云路口立交桥、青云路与河滨路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高湖路、凤凰城立交连接线等项目顺利动工,通过路网建设使得旧城区由原有的26平方公里拓展至55平方公里;实现村村通公交目标,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352.2公里。第七热力资源电厂(一期)投入使用,二期项目顺利启动。推进16个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项目,7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全覆盖,新增光纤入户39万户,新设4G基站2591座、5G基站1264座。新铺设中低压燃气管网310.75公里、市政供水管网135.6公里。

  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提升。全力推进9个“三旧”改造项目,东风村、联星村西华社旧村全面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沙贝村、赤草村等5个旧村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完成22个老旧小区和旧村庄微改造项目,建成纪念碑公园、鼓楼济渡广场等“城市微客厅”。在中心城区精心规划、永久保留荔博园、艾米稻香小镇两个主题农业公园,不断拓展城乡居民绿色共享空间。老温泉焕发新活力,温泉东路外立面焕然一新,盘活50多栋闲置物业,湾区设计开放大学投入运营,荔枝蜜公园开门迎客,首创“前店后创”模式的粤创街建成开业。全力拆除违建773.7万平方米,坚决打击违建行为。2696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分布全区,全面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和100%无害化处理。

  (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改善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连年占比超七成,支出总额较“十二五”增长103.19%。每年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预计城市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4.4万元、2.3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5%以下。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工程,培养技能人才超2.4万人次。城乡居民医疗、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100%。面向城乡低保、低收入、特困对象发放各类资金超6.7亿元。建成新福利院、新敬老院、区级和3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保障性住房1490套。启动河东、河西、温泉三个生态安置区建设。区域慈善综合指数跃升至全市前列。

  公共事业全面发展。南医五院成功创建“三甲”。区中医医院迁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从化妇女儿童医院、南医五院门诊大楼等项目进展顺利。投入1.74亿元完成13个医疗机构迁(扩)建及标准化改造项目。25万城乡居民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建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幅超15.4%。新开办35所幼儿园,新增学位11340个。引入市六中、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等市属一流教育资源。全省首个“一站式”婚育服务示范基地落户。建成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各8个。成功举办全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等20多场大型活动赛事。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实施“千企帮千村”工程,34家企业现场签约帮扶。投入扶贫资金5.3亿元,全区209个贫困村集体实现两个100%脱贫目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显著成效,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8个、涉恶团伙74个,依法处置涉案资产价值6816.08万元。刑事治安案件类警情连续10年下降。全区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森林火灾。“综治网格+”等社会治理创新项目走在省市前列。

  (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取得新进展

  改革创新稳步有序。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营商环境有效改善,开办企业最快半天办结。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1652项依申请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一门率”“一窗率”“可网办率”均达100%;区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办事不用跑”,办理时限压缩92.35%。西和万花风情小镇“点状用地”改革试点在全市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民宿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民宿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品质化发展。

  依法行政推进有力。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深化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对接,扎实办理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回复率、办结率、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均为100%。依法依规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政府规范性文件41件,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160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配强法律顾问,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00件,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信息超过1.4万条。

  作风建设扎实有效。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规范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开展项目审计79宗、规范资金9977万元。不断完善财政监管体制,“三公”经费压缩31.6%。

  首次获得“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区)”荣誉称号。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同时,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信访、残疾人、侨务、对台、贸促、气象、地震、人防、文史、档案、保密、物价、供销、修志、仲裁、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也都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五年。特别是去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实现了疫情“零传播、零扩散”,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抗疫答卷。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全体人民识大体、顾大局,高度自觉支持配合疫情防控,万众一心、并肩作战,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全区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广大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环卫工人、抗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等日夜坚守、不畏艰险、忘我工作,舍小家顾大家,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在大灾大难面前的使命担当;广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积极募捐、筹措防疫物资、参与一线防控,汇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我们全区上下风雨同舟、齐心协力,铸就了一道抵御疫情、护佑生命的钢铁长城,新时代从化精神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磨砺与升华。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们攻坚克难、加压奋进的五年,是我们凝聚智慧、加快赶超的五年,是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奋力拼搏、迎难而上的五年。这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同时,这也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部署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区人民、驻地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奋战在我区抗疫第一线的全体工作人员及其家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与问题: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增长压力增大,企业发展困难增多,外贸出口面临较大挑战;产业层次总体偏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够,缺乏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产业项目;综合交通体系还不健全,开放融合基础还不坚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城乡融合发展程度不足,乡村振兴还要更有作为;社会治理不够精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满足群众美好生活向往还需持续发力;部分干部创新担当意识不强,干事创业氛围仍需进一步浓厚。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根据《中共广州市从化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我们编制了《广州市从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将是我区生态价值转化的释放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城乡融合发展的提升期,开放更具成效的机遇期。我们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厚植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加快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健康发展。

  “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高水平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奋力在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中,争当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排头兵,助力全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高水平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争当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排头兵的总体目标统筹之下,奋力打造文明富裕的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全面协调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生态宜居的粤港澳大湾区湾顶“绿谷”,开放共享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谷”。

  展望2035年,从化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将大幅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上新台阶,生态价值创新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样板。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全力争当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排头兵。坚持生态立区原则不动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功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创新路径,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畅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基本实现全面绿色转型。

  ——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大力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以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为引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努力实现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式增长。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产业强区不动摇,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将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优化调整全区产业发展布局,做强做大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全力推进黄埔—从化产业共建合作区、温泉总部集聚区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全国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表率。

  ——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融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实现良性循环,对标最高最好最优,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全力改善提升人民美好生活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使城市成为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高水平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的起步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继续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维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全区上下要坚决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深刻认识疫情防控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严峻性,深刻领会疫情防控必须万无一失、否则一失万无的道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持之以恒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不出现反弹,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础。要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严密做好春节等重要节假日疫情防控,加强疫情监测预警,保持社区农村“三人小组”常态化运作,强化中高风险地区来从返从人员排查管控,严控大型群众性活动和农村地区聚餐聚会活动,从严落实重大节庆活动防控措施。严防境外输入风险,坚持人物同防、环境同检,严密入境人员和跨境货车司机全流程闭环管理,严格做好隔离点疫情防控措施,对入境物资加强全面检测、预防性消毒、全链条监管。要紧盯关键领域完善防控体系。聚焦疫情防控隔离点、医疗卫生机构、农贸市场、学校、景区、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人员密集重点场所,切实做好高风险岗位人群定期核酸检测,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药店等“哨点”监测作用,引导群众做好个人、家庭防护和及时规范就医,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进一步夯实防控屏障。

  在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2021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粤港澳大湾区湾顶“绿谷”

  率先启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争当排头兵。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力争到2025年基本达峰,2028年稳定达峰。争取全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研究院落户从化。严格新增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推动公共交通领域全面电动化,引导居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科学制定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约束性指标,实施1万亩森林碳汇工程,推行林长制,加强森林保护和抚育,提升生态公益林质量。全面摸清退耕还林、退果还林的潜在林地空间底数,力争为广州率先实现碳中和愿景预留空间。

  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抓好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工地扬尘、移动源污染等综合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5%以上。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15条合流渠箱雨污分流改造,完成300公顷排水单元达标工作,新(扩)建2家污水处理厂,确保流溪河从化段国考省考断面稳定达标、一级支流实现“长制久清”。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健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及修复名录的退出机制,强化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坚持“绿”“美”双优,提升生态环境颜值。加快推进全区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施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工程,完成风云岭景观绿化建设、环山公路复绿工程,建设3个以上口袋公园,提升大广高速、105国道、8条城区主干道绿化品质。深化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继续推进鸭洞河(二期)、罗沙河等碧道示范段及百里生态湿地公园带建设,打造“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从化样板。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价值创新策源地。研究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和技术准则,开展生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流溪河水资源、森林资源、生态旅游等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工作,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创新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质量标准、质量追溯体系,打造生态产品综合交易平台,积极融入广州期货交易市场,在全市生态产品交易中抢占先机。

  (二)全力打造开放共享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谷”

  优化配置科研力量,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制定出台科技强区计划及配套实施方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围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打造生物医药共性技术平台、AI应用场景创新研究院等产业创新平台,鼓励湾区设计开放大学、广东省生态工业设计研究院等联合开展跨学科、跨行业研究,推动创新要素集聚。着力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企业群体,争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依托院士工作站和驻从高校等资源,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新引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健全人才“上管老下管小”组合式服务体系,提供子女优先入园入学、人才公寓分配、租购房补贴等优待,制定人才创新激励办法。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鼓励全社会力量多渠道持续投入,推动R&D占比提高至2.3%以上。

  着力厚植发展动能,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制定出台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围绕产业规划,聚焦世界500强、民企500强、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引进一批符合我区产业和生态定位的优质项目。鼓励本地企业在我区增资扩产,支持企业利用原有工业用地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加快构建穗港马产业经济圈,加快推进香港赛马会国际马匹隔离场等项目建设。深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推进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和穗北红色户外课堂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及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引进1—2个重大文旅产业项目。

  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创新示范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制订实施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明珠智慧产业园,推动中国电信粤港澳大湾区5G云计算中心、泛浙大产业园等项目尽快动工。努力吸附一批终端应用领域龙头企业,同步布局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数字产业。依托艾米稻香小镇、荔博园、新开花谷等平台载体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依托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生态设计小镇等平台载体推动工业数字化,结合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推动旅游业智能化,构建数字经济产学研合作的成果孵化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发展。

  以推动产城融合为重点,着力打造支撑创新发展的园区载体。加紧完善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公共配套,启动一批人才公寓建设,满足园区企业不同类型人才的住房需求,促进城区优质基础教育和医疗资源向园区延伸。优化镇(街)与园区的路网衔接,打通吉祥大道、幸福大道、宝珠大道、摩托车大道等断头路,探索建立园区与镇(街)利益分享的创新机制,鼓励镇(街)为园区提供发展空间和公建配套,促进园区与镇(街)一体化协同发展。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智能家电家具、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围绕现有企业补链稳链强链控链,想方设法就近腾出空间,形成片区产业集群。聚宝、龙星、石海、美都等片区围绕龙头企业做文章,鼓励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高质量建设黄埔—从化产业共建合作区,打造跨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典范。加快推进片区整体策划和规划编制工作,细化产业、功能布局和时间节点。加紧已供地的明珠片区启动区规划设计、招商选资等工作,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医疗美容等融合发展的“南方美谷”。启动太平片区城市更新和旧村整体改造工作,加快从埔高速、高湖路、118省道项目进度。不断健全与黄埔区的合作机制,主动承接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地区产业外溢,推动中新知识城产业和用地政策的衔接落实,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高标准建设从化温泉总部集聚区,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样板。聚焦打造高品质、低密度的总部办公区,科学制定规划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力争在上半年完成片区控规及城市设计成果审批工作,持续深化4个片区的功能设计和产业定位,加快推进小海河片区国际学校、中央生态田园、生态创新大道(一期)、设计主题公园建设等一批项目,实施好老温泉新活力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办好从都国际论坛、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等高端国际会议,优化吸引高端资源要素的软硬件环境。

  (三)全力打造文明富裕的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换挡加速。严防死守29.25万亩耕地红线,巩固“零弃耕”专项整治成果,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1万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7.1万吨以上、口粮绝对安全。高标准谋划建设现代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持续推进“1+5”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争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省级1家、市级2家。实施品牌战略工程,联合省“一村一品”创新设计研究院,擦亮从化香米、井岗红糯、玫瑰柑、香蜜山枇杷、上罗红柿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农业品牌“走出去”。推动“粤菜师傅”工程向粤菜创新、“南粤小吃”品牌化运营发展,创精从化吕田芥菜、泉水鲩鱼、荔枝乳鸽、鳌头乌鬃鹅等从化特色菜。强化线上推广、品牌建设、数字化赋能,将民宿康养、直播电商、文化创意、定制团购与现代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携手校企研多方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换挡加速。依托省农业科技园区、10个现代农业研究院、国家天南星科种质资源库、公猪种业中心,瞄准优质育种、创新种质、高效繁育,推动荔枝、花卉、香米、蛋鸡、种猪等农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新开花谷、荔博园、艾米稻香小镇为引领,深化5G与精准种养殖、农机管理融合发展,全力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密切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积极引进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落户,深化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换挡加速。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力争率先完成存量农房微改造,加强对新建农房风貌塑造与管控,集中打造莲塘—格塘等4个农房风貌提升示范片区。继续深化“五大美丽”行动,结合巩固提升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打造“四小园”生态样板等工程,持续抓好农村改厕、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南平静修小镇为首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升级版,再创至少20条特色精品村。整合分散乡村旅游资源,力争再创3条旅游文化特色村,2条以上“国字号”“省字号”美丽乡村和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建好格塘、罗洞等一批村史馆,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治理“10员”工作机制,全面完成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示范区建设工作。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乡村工匠”等特色劳务品牌。

  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禀赋,推动乡村振兴动力源建设换挡加速。增强11个镇墟综合服务能力,把镇墟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完善村企利益联结机制,推行“订单收购+保底分红”“土地流转+务工收入”等合作模式,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充分挖掘20个特色小镇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坚持“产城人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小镇辐射能力。罗洞工匠小镇引进非遗传承人落户开馆,支持高等院校设立特色工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擦亮小镇工匠产业品牌。格塘南药小镇深化科商农融合发展模式,开展中草药优质种苗繁育,为发展中草药前端供应链提供平台支撑。西塘童话小镇、西和万花风情小镇支持文旅品牌共促共建,提高研学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后疫情时代乡村旅游竞争中赢得主动。力争5个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

  (四)全力打造全面协调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以推进“5+1”试验任务为统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改革。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促进城市人才资源优势反哺农村。推广“点状用地”改革试点经验,抓好鳌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各项工作,力争拓展到全区。深化“一件事”主题套餐、“一门式”政策兑现、“一站式”公共服务等改革,推行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和容缺受理、信任审批等制度。深化“交地即开工”改革,探索“先建后验”审批模式,全面实现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加快区属国企改革,推进流溪集团、水务集团、粮食集团和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等区属国企重组整合,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国企做实做细核心业务,提升企业竞争力,使国企更好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各项任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落实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激励民营企业参与城乡融合发展。

  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拓展城乡融合发展新空间。落实省市最新城市更新政策,制定出台区级政策办法和工作指引,抓好25个旧村改造、16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重点推进东风村、禾仓村、联星村西华社旧村改造以及大津电器旧厂房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沙贝村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存量工业企业逐步“退城进园”,抓好退出后原有厂房地块收储。大力实施土地连片储备,重点抓好邓村、屈洞、李仔园等地块收储,落实储备土地围蔽管护。依法依规从严处置闲置土地,力争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00亩,加大对“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工业用地的处置力度。坚决完成上级下达的违建治理任务,确保违建“零增长”。

  以规划为引领,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围绕流溪·三里、从城“西苑”等重点功能片区,推进控规编制、城市设计、土地收储等前期工作。依托地铁14号线太平、神岗、赤草站点区域,全力推进流溪·三里建设,一体谋划推进旧村改造片区策划和交通路网规划配建,高品质打造流溪·津里商圈,协同推进商业综合体、综合三甲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南药研制、高端医疗等特色产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依托京港澳高速鳌头出口片区,全力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从城“西苑”,着重优化城市设计、片区策划、产业规划,加快推进闲置低效用地收储工作,推动成熟地块尽快盘整出让,启动神棋公路改扩建、355国道快速化改造等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聚焦发展研发设计、低碳节能、商务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植物工厂、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都市农业,链接沿线关键节点,合力建设355国道廊道经济圈。

  以快速便捷为目标,积极融入大湾区交通圈。抓好铁路枢纽规划选址、交通衔接规划及周边地区概念设计,积极推动广河高铁广州段、广中珠澳高铁知识城和从化联络线、地铁37号线等轨道交通项目加快落地,推进广连高速、佛清从高速以及街北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围绕“三纵三横”布局织密区内交通路网,促进从化大道(一期)、北星路、向阳大道延长线全线打通,加快凤凰城立交连接线等项目施工进度,谋划启动从化大道(二期)、迎宾大道(一期)等项目。

  以补齐短板为着力点,切实提升城乡功能品质。推动莱茵商业广场和远达广场尽快开业,加快欣荣广场提升改造进度,持续做旺海塱商圈。高标准谋划东风、旺城商圈建设。加快河东、河西、温泉三个生态安置区建设。着力降低市政管网漏损率,抓好北部供水管网和高湖路市政供水主管工程建设。力争从西站配套220千伏线路工程、220千伏从化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110千伏珠江国际城输变电工程按期投产。新铺设中低压燃气管网47公里,覆盖居民用户1.2万户。完成30宗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任务。支持建设一批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设施。深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新设一批充电桩以及5G基站,完善城乡智慧路灯等设施建设。

  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原则,努力实现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疑难新型犯罪,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优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搭建“线上线下”社区服务治理平台,力争创建市级容貌示范社区2—3个。启动“如愿行动—幸福+”计划,深化“社工+”战略,以帝田村、凤二村社工站为试点,加强全区村(居)社工站建设。

  (五)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提升人民美好生活品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开展常态化大规模多方式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建成区救助安置服务中心、困境儿童法治关爱保护站,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实现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快推进区中医医院迁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从化妇女儿童医院、南医五院门诊大楼等项目,推动创建健康促进区。逐步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覆盖,力争12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标准。积极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新开办公办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945个。加快推进市六中从化校区项目建设,着力引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落户从化。促进教育优质多样化发展,创建一批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品牌特色学校。着力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问题。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出一批迎接建党100周年精品文艺作品。建成广州市婚俗文化馆。完成河滨游泳场、博物馆升级改造。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取实现省双拥模范区“二连冠”。

  着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狠抓项目落地见效。厘清政府部门职能,避免职责交叉分散。推动事业单位改革、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走深走实,向基层放权赋能。深化12345政府服务热线工单办理工作,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代办服务质量,全面提高行政效能、优化行政服务。认真抓好项目谋划储备,设立项目前期工作专项经费,提前开展规划研究和项目评估等工作,保障项目质量效益,实现早规划、早落地、早见效。着重抓好签约未开工项目落地转化,强化项目投资、亩均税收等综合评估,建立重大项目“一站式终身服务”体系,对项目签约、开工、投产、运营全程实行专人负责制,力争全年工业项目新开工6个、竣工投产8个,完成工业投资30亿元以上。深化重点项目“攻城拔寨”行动,推进建设28个市重点项目、58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94亿元,带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好增长。

  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驰而不息改进工作作风。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优化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估和纠错制度。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全面增强政府系统履职尽责的能力素养,严肃处理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高标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精文减会,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勤俭节约办一切事情,进一步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强化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审计监督,推进部门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完善综合考评体系和容错纠错机制,努力营造敬业担当、主动作为的干事氛围。

  各位代表!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两区两谷”起好步,为高水平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名词解释:

  1.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2.IDC: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

  3.中新知识城“五镇”联动:发挥广州知识城(九龙镇)增长极作用,辐射带动钟落潭、花东、太平、中新等四镇联动发展。

  4.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

  5.“5+1”试验任务: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和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验任务。

  6.“两个大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7.“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新征程中持续释放“双区驱动效应”,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在新征程新高度上“比翼双飞”。

  8.“一核一带一区”:“一核”即珠三角地区9市;“一带”即沿海经济带,包括珠三角沿海7市和东西两翼地区7市;“一区”即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

  9.“1+5”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已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名单的省级花卉现代农业产业园,生猪、蛋鸡、荔枝、柑橘、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链基地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10.“五大美丽”行动:美丽家园行动、美丽田园行动、美丽河湖行动、美丽园区行动、美丽廊道行动。

  11.“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

  12.“10员”:农村保洁员、农村公厕管护员、农村污水处理巡检员、农村道路维护员、农村绿化养护员、农村田园生产督导员、农村水电保障员、农村公益设施管理员、农村公共安全管理员、农村志愿服务员。

  13.流溪·三里:流溪和里、津里、福里,分别位于地铁14号线太平站片区、神岗站片区、赤草站片区。

  14.“三纵三横”:三纵即从化大道、环市路、八乡大道,三横即北星路、迎宾大道、环城北路。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