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0-03-09 02:53
市长 梁建清
各位代表:
我代表从化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从化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三促进一保持”为工作主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冲击,同心同德,共克时艰,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发展呈现了速度快、结构优、效益好、后劲足的良好态势,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民生福利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积极贯彻落实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有效遏制经济下滑势头,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98亿元,比2008年增长(下同)12.0%。财税金融运行稳健,实现国、地两税收入22.73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34亿元,增长30.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186.31亿元和84.79亿元,分别增长20.5%和49.0%。投资规模明显加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93亿元,增长22.9%。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1.10:47.04:41.86。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发展力在全省67个县(市)中位居第三名。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及时出台一系列支持工业发展政策措施,建立百名领导干部联帮百家企业工作机制,全力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工业经济在7月份止跌回升。全年完成地区工业总产值 296.74亿元,增长 6.9%。从化经济开发区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二、三期开发建设和扩区升级工作有序推进;从化高技术产业园规划建设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主动承接广州知识城的辐射带动。整合鳌头人和、聚宝和龙星工业集聚点,将其纳入明珠工业园统一开发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入园企业135家,工业产值增长41.9%。美都化妆品基地“七通一平”基本完成,落户企业达26家。动漫产业园被授予广东国际动漫城,列入省新十项工程,首期工程全面施工。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广州从化基地挂牌成立。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工作取得新突破,引入广州“退二”企业11家,中心城区“退二”工作步伐加快。一批重点生产力骨干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羊城汽车厂整体搬迁到广汽日野公司从化工厂,广汽日野商用车、万宝(从化)冰箱、威莱日化等18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丰力轮胎二期扩建工程顺利推进。第三产业取得长足进步,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63.20亿元,增长20.2%。狠抓家电、汽车、住房、旅游、餐饮五大消费,城乡消费全面提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6亿元,增长15.7%。凯旋宫大酒楼、南海食街、逸泉国际大酒店被评为“国家五钻级酒家”。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80.57万平方米,销售合同金额42.64亿元,分别增长93.0%和110%。创“国优”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接待各类游客754.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74亿元,分别增长49.2%和54.2%。温泉养生谷、从都·国际商务会议中心、亚运马术场、响水峡原生态景区、崴格诗温泉庄园、广州(从化)花园酒店等一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成功举办系列旅游推介活动,“温泉之都,生态从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先后获得“中国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地”、“中国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和“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示范市”称号。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深入实施创新型从化行动计划,推进创新工程和创新平台建设。认定省、广州市高新技术创新产品9个、新上科技项目49项。围绕支柱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组建产学研联盟18个,实施合作项目11项。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取得新成果,新增广州市级以上著名商标10个。信息化兴业工程全面启动,电子政务平台建成使用。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11.0%和33.3%。科技工作取得实效。认真落实《关于促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表彰奖励了一批科技先进项目、科技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名校长、名教师、名医生,重科技、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总体规模不断增大,年末全市注册个体户和私营企业2.13万户,增长15.3%;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117.33亿元,增长4.3%。开放型经济呈现积极变化,外贸出口降幅逐步收窄。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7.89亿美元,下降18.5%,其中出口总值11.14亿美元,下降16.7%。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利用外资质量水平明显提升。新引进投资项目34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079万美元,增长26.3%。对外经济合作势头良好,新增8家企业完成11个对外合作项目,增长了4.5倍。港澳台侨及口岸、海关、检验检疫等工作得到加强。
(二)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
各项惠农支农强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三农”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56亿元,增长6.7%;第一产业增加值16.76亿元,增长6.6%。都市型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效。新增省、广州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本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2个。引导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发展规模经营,全年流转土地10342亩。万花园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落户企业29家,种植面积达9500亩。积极培育名牌农产品及特色专业村,“一村一品”发展到21个品种、40条村;新入选“广州特产”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市场准入制度初步建立。我市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和“生态荔枝蜜基地”。钱岗糯米糍荔枝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广州亚运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通过了国家农业部评估验收,成为国内首个无疫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标准化农田、鱼塘改造11010亩、边远中低产田改造14500亩。启动了新一轮自然村道建设。继续推进农村通自来水工程,农村饮用自来水受益人口达95.6%。农村公交网络不断完善,实现了村村通农村客运。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创建生态文明村150条、省卫生村8条、广州市卫生村22条,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规划得到加强。中心镇建设取得新进展,人口与产业集聚条件不断完善。加大力度推进山区镇发展,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成效明显,4930名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0814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农家店覆盖率达100%。宝趣玫瑰世界、大金峰、千鲤百花园以及溪头旅游村、田心农家乐、宣星运动谷等一批农业乡村旅游项目建成并向游客开放。积极开展城郊街先行先试示范带动,有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深化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及208个村庄规划。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增从高速公路(从化段)全线动工。大广高速公路通过国家项目核准。北三环高速、佛清从高速筹建工作有序推进。争取从化轻轨项目列入了广州市2015年前建成通车的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安排,工程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积极推进。基本完成省道256线(江埔段)、省道355线(灌村段)改造。从化大道南段、国道105线和省道355线(城区段)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动工,基础性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完善了河东北路、旺城北小区等一批市政道路和社区基础配套设施。新增汽车、摩托车临时停车位1.3万个。管道天然气利用工程投入使用。220千伏绿洲变电站、110千伏灌村变电站建设工程竣工运营,110千伏水南站和养生谷站土建工程基本完成。
宜居城乡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以空气、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着力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空气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优等水平。积极推进大规模的治污行动,城区、温泉、太平(市经济开发区)、良口(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和明珠工业园(鳌头)等5个污水处理厂和42公里截污管网工程,以及56个行政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有力推进,总体建设进度排在广州市十三个治水责任考核单位的前列。水资源环境不断优化,流溪河流域和集中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城乡清洁工程深入推进,潭口垃圾场第二填埋区和3个镇级垃圾压缩中转站建成使用,城乡环境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稳步推进江埔街联星“城中村”、旧城改造试点工作。节能减排工作成效突出,依法关闭了100家石材石粉厂,扎实推进金属和非金属矿山治理整顿工作。森林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组建镇级森林消防队伍,严厉打击非法砍伐林木和乱占滥用林地行为,林业灾害防控水平不断提升。新增造林面积7680亩。加强城管综合执法,大力整治城市“六乱”和查控“两违”,全年共清理“六乱”2万宗、拆除违法建设2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净化、美化和亮化水平明显提高。“四个万亩”土地工程全面启动,全年完成征地结案4617.5亩、新批建设用地5903亩、出让土地5022亩。完成土地开发整理21109亩,补充耕地指标3424亩,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四)社会建设全面进步
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全面落实广州市“惠民66条”和17条补充意见,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民群众受惠增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61元,分别增长11.5%和13.5%。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扶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劳动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不断巩固发展,实施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参保率达96.0%,惠及城乡居民45万人。建立原国有企业部分退休人员补贴制度,按政策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全市2.5万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领取老年生活津贴老人1.5万名;新建五保安居点4个、总数达22个;落实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缴费资助、康复行动、贫困救助、危破房改造等扶助政策,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型住房建设步伐加快。首期126套廉租房竣工。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全面落实。农村危破房改造工程正式启动。6·26特大洪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推进,水毁水利、电力、公路等设施全面修复,881户零散全塌户房屋重建全面完成,吕田坪地村吉兴社等7条集中重建村基本建成。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均衡化发展。新认定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12所,全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比例达55.4%。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惠及学生15.8万人次。顺利完成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教育“创强”成效明显,高考上线率达88.6%,各项指标排在广州市中上水平。及时稳妥解决了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市内10所高校各具特色、办出成效。镇街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启动市中心医院二期工程和市中医院扩建工程。城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太平和鳌头中心镇医院建设进展顺利。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卫生监督,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从化图书馆晋升为省一级馆,新图书馆建设基本完工。成立全省首家“新家庭文化屋”,建成“农家书屋”169个、祠堂文化室71个。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成功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革命歌曲大家唱等群众文艺活动。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效,“水族舞”和“从化客家山歌”列入广州市第二批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积极实施亚运城市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市体育中心、亚运马术比赛场馆及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我市籍运动员参加广州市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45枚。市青少年业余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荣获“广东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省计生一类地区工作扎实推进,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完成,统计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此外,人防、双拥、对台、征兵、编制、气象、侨务外事、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妇女儿童等工作迈上新台阶。
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卓有成效。开展了一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在广州地区率先成立村级治安联防支队和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投入使用,群防群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全年刑事案件和“两抢”、“两盗”案件立案数分别下降11.5%,14.3%和10.1%,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传销、商业欺诈、无证照经营等违法行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依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违法用地和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得到巩固。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好转,全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6%和7.7%。深入开展“人屋车场”综合治理和“房中房”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实施《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市级应急庇护场所和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成使用,应急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公开“大接访”和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及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进一步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共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社会环境。
(五)民主法制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有效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支持政协委员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提高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质量,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和满意率为100%。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基本完成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精简审批事项达50%。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拓宽政务公开渠道。完善审批业务网上办理机制,开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行政效能有新的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市和“五五”普法稳步推进,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评议取得新实效。积极推进撤市设区工作。按照大部制要求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设置市政府工作部门25个、派出机构4个。人事人才工作得到加强。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启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点和绩效工资工作。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日趋完善。在规范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全面完成镇、街(园区)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继续完善和实施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投诉处理办法和首问首办责任制,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从化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上级垂直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外来工作人员,以及驻从化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从化建设与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集群集聚能力不强,大型生产力骨干项目不多,现代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改善民生等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大,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城乡二元结构仍较明显,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管理、社会管理和就业、卫生等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转变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建设任务艰巨;体制机制改革仍需加大力度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将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广州亚运之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编制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我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弯道超越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并未消退,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但我们也看到,今年我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全球经济复苏的迹象进一步显现,外需逐步增加。国内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加,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巩固,市场信心明显增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同时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内需潜力进一步释放,为我市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第16届亚运会胜利召开,将有力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我市去年以来经济发展呈现持续积极向好态势,为下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进一步夯实经济回升基础,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努力改善民生福祉,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广州市战略部署,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优美现代化生态城市和广州北部城市副中心的目标,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工作主线,继续扎实推进“三促进一保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宜居从化,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力办好广州亚运会马术赛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为全面实现上述的目标任务,重点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调结构促转变,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深入实施振兴现代工业战略。紧紧抓住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和广州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机遇,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经济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增长。继续完善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规划、建设、竣工投产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大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力度,规划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能配套建设,扩大工业投资规模。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相结合,以抓大企业、大项目、大园区为载体,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产业集群发展;以抓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管理创新、融资环境、政策支持为保障,推动工业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体系。重点抓好广汽日野、丰力轮胎、万宝电器等重点项目的增资扩产,提高效益。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络、生物技术、节能环保和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积极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名标,加快形成工业名牌产品的群体优势。加大运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推动工业企业创品牌、上规模、增效益。
加快推进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进出口结构,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工艺改造,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展和相关投资贸易推广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深化产业招商,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日用化工、生物医药、动漫创意、旅游服务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项目,加强对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央企、国企、大型民营企业的招商。优化外资结构和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境外投资合作。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探索建立创业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技术产权交易等多种融资模式,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创建一批聚集科技资源的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创新联盟,促进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促进传统产业逐步改造为知识、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积极推动旅游业多元化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全面实施“双百三五七品牌”工程,促进绿色经济快速增长,实现旅游经济三年翻一番的目标。坚持走旅游产业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道路,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谋划从化旅游的新一轮大发展。重点抓好温泉养生谷、亚运马术场、从都·国际商务会议中心、广州(从化)花园酒店、雅居乐温泉酒店、风云岭棕榈度假酒店、蝴蝶谷森林度假区和生命谷养生保健度假区等项目,以及响水峡生态度假区、崴格诗温泉庄园等扩建项目建设。积极推动“5A级景区”、“五星级酒店”和“五钻级酒家”创建进程,以及流溪河、石门两大国家级森林公园保护性开发和文轩苑、广州地铁培训中心按五星级标准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地热(温泉)资源规范管理工作,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温泉资源,重塑“从化温泉”旅游品牌。加快温泉广场、荔枝蜜文化广场、旅游购物广场、美食街、旅游问询中心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业乡村旅游,积极推进莲塘、大江里、草塘、狮象、小杉、外婆家等“农家乐”、“旅游村”项目的规划建设。扶持培育旅游龙头企业,整合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快实施“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提高农业乡村旅游整体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示范市”,认真策划和办好第六届广东国际温泉节活动,努力塑造“温泉之都、山水之城、花果之乡、宜居之域、创业之园”的城市形象,把从化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促进商品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合理引导商品房开发建设,开发一批符合现代化宜居城市要求的房地产项目,推动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培育房产中介、物业、租赁、置换等市场服务体系,扶持房地产二级市场。制定新一轮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重点行业专项规划,引导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宏都国际商贸城、旺城商业广场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和金融、保险、担保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继续巩固提升商贸流通业,培育引进国内外名牌商业企业,做强做大商业经济。积极发展空港经济,重点发展与航空关联的高端服务产业和物流业。改善总部经济专业配套服务,进一步壮大总部经济。积极扶持发展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动漫制作、软件开发等新兴服务业。稳妥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试点工作,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开拓和培育住房、汽车、旅游、教育、文化等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继续推进家电、汽车和摩托车、农机、建材“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努力扩大农村消费。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把节能减排和促进循环经济、低碳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组织编制相关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推动绿色增长的组织机制和保障措施。推动从化经济开发区、明珠工业园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先行区、示范区。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府采购政策,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淘汰置换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后产能,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指标。培育全民绿色意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实行低碳消费、低碳社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新能源应用,发展低碳经济。
强化发展平台和生产要素支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现有园区整合提升和开发建设力度,高起点规划建设产业园区。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明珠工业园、鳌头工业基地、美都化妆品基地、广州家电(从化)产业园,以及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动漫创意园、三学苑、万花园等产业平台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产业集聚功能。积极推进产业“腾笼换鸟”和 “退二”工作,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城市环境改善。扎实推进从化经济开发区扩区升级和明珠工业园报批工作,夯实发展平台基础。加快高技术产业园规划建设,争取更好地接受广州知识城的有效辐射和带动。创新土地开发储备模式,全力推进“四个万亩”土地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用武之地”。积极探索征地拆迁新途径、新办法,推进征地拆迁取得新实效。建立长效的银企对接机制,完善担保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引导、鼓励创业风险投资。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和推动企业上市。加强职业经理人平台建设,为建立现代企业公司制度提供人才保障。
(二)坚持生态优先,进一步提升宜居从化的城市形象和影响力
坚持“生态优先、宜居为重”,将承办亚运会马术赛事与加快城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关于建设宜居从化行动方案(2010-2011年)》的工作部署和安排,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打造适宜创业发展、适宜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重点推进城建“五项工程”:
实施城乡规划工程。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面启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互协调、覆盖城乡的“三规合一”新机制。扎实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构建空间结构合理、主导功能突出、区域特色鲜明的城市规划框架。继续深化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各层次、各类型规划编制工作,为科学统筹空间资源,完善城乡空间布局奠定规划基础。加快完成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土地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各项规划的衔接,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地空间。
实施畅通工程。积极配合增从高速、大广高速、北三环高速公路(从化段)建设。抓紧从化轻轨项目、佛清从高速公路(从化段)筹建的前期工作。加快实施街北高速凤凰立交至国道105线连接道路工程和省道355线与河滨北路连接道路工程。完成从化大道南段、城郊花卉大道、流溪河大桥匝道、风云岭地下通道建设。推进国道105线和省道355线(城区段)升级改造以及境内国省道、重点旅游通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断头路”、“丁字路”改造,完善道路交通网络。继续推进自然村道改造。加快启动从化大桥建设。抓紧推进道路节点改造和交通辅助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出行条件。加快交通监控系统和交通智能化工程建设,强化交通秩序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实施临时停车收费制度。加快太平、温泉风景区等镇级客运站和农村客运候车亭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公交系统。
实施公共市政配套工程。加大城北新区开发的征地拆迁工作力度,抓紧完善主次干道建设与路网结构,积极推进城北新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居民社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加快调蓄湖、坪地公园、流溪河湿地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国家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和省、广州天然气管网工程(从化段),完成广州800M数字集群共网通信工程建设。完成良口水厂建设,启动城区自来水厂三期扩容工程。加快建设养生谷、城郊、水南、云星、海塱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市区10千伏线路下地改造以及农网接管工程。高标准配套建设通讯、网络、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用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
实施生态环保工程。按照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标要求,高质量推进绿道建设,形成贯通城市与乡村的多层次绿道网络系统。巩固扩大省林业生态县创建成果,继续推进“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宁静、清洁”工程。积极实施生态保护计划,重点建设流溪河、石门等17个森林公园和陈禾洞自然保护区。推进采石、采泥场和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严厉打击违法采矿行为。抓好造林绿化、封山育林、退果还林、绿化景观等增绿工程,扩大公共绿地面积。严格林业行政执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发展、绿色崛起。认真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体系,完善和落实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加油站油气污染、饮食业油烟噪声污染和工地扬尘污染,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加大水系治理力度,加强流溪河饮用水源保护。继续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工程,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既定的工程建设任务和6公里河涌综合整治。启动鳌头、吕田污水处理厂建设,稳步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加快潭口垃圾填埋场三期建设。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的“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人居环境改善。加强土地管理,严格土地审批制度。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激励机制。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严把项目用地准入关和审核关,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实施城管提升工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为目标,以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为重点,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职能,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和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城管责任考评体系,积极推动城管权责重心下移,促进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巩固扩大“创卫”成果,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综合执法,依法整治“六乱”和“两违”建设。实施“经营城市”战略,运用市场化方式建设和管理城市,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加快城市化进程。着力提升城市品位,提升市民整体素质,提高城市管理的市民参与率,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三)坚持城乡统筹,进一步提升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
加快城乡一体化制度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城郊街为试点,积累经验,示范带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创新和完善土地收益分配、项目税收分配、留用地收益分配、征地拆迁安置等利益分配机制。统筹城乡集约用地,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集体经济土地股份制改革。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广泛覆盖。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升级,实现农业经济规模、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重点发展优质稻、花卉、蔬菜、水果等农业特色产业。以万花园建设为重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村。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继续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集约化水平。积极培育农产品名牌、特产,强化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包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商品化水平。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打造一批观光农业、“农家乐”和旅游村精品,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和发展空间。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扩建工程,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测报、天气预警预报、农产品标准化认证、农业科技培训等工作,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加快生鲜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集贸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加强“三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心镇建设步伐,完善中心镇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田鱼塘标准化建设、基本农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认真实施农业项目,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加大农村改水和供水管网改造力度,逐步推进城镇供水向农村延伸。扎实推进第四批生态文明村建设,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村庄规划,坚决刹住农村违章搭建歪风,规范农村建房。加大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有效利用农村集体留用地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农业,参与农业保险,建立农业支持保护机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家乐、农业观光的开发经营,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继续实行结对帮扶制度,支持山区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坚持民生为重,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深入实施惠民利民富民工程,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实施民生“八大计划”:
实施创业就业促进计划。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政策扶持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努力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财税、信贷、社保补贴等扶持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城乡基层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帮扶“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农村贫困家庭、残疾人、被征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就业。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教育,激励和扶持劳动者科技创业、智力创业、技能创业。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深入实施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
实施全民健康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和镇街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施中心医院二期、中医院扩建工程,如期完成太平、鳌头中心镇医院一期工程和城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11个镇(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继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社区和农村公共卫生财政补助政策,不断扩大城乡医疗救助面。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深入开展普及初级卫生救护知识培训。高质量推进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巩固人口和计生“创优升类”成果,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加快建立义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机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力争将8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成规范化学校。重点抓好“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从化六中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以及太平、鳌头镇“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继续完善扶困助学体系,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激发教师队伍活力。高度重视和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实施社保提升计划。继续实施社会保险扩面工程,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加快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重点解决60岁以上农村老人和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职工医疗保障问题。进一步巩固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水平。
实施城乡安居计划。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鼓励支持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积极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快城区拆迁安置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保障型住房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五保安居点和市、镇敬老院建设。抓好4000户农村危破房改造,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独生子女、纯二女结扎户及贫困单亲母亲家庭的住房问题。进一步扩大城镇特困家庭发放租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积极推进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大力推广农民“进社区、住公寓”的集中居住模式。
实施社会救助计划。以提高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为目标,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全方位的大救助工作体系,使困难弱势群体危有所救、困有所助。积极实施志愿者(义工)制度,推进志愿者服务制度化、经常化。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范围,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援助。扎实开展老人关爱服务行动和老年人优待工作,实现“星光老年之家”覆盖全市所有社区。进一步提高孤残儿童的救助和供养水平。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逐步提高优待抚恤标准。积极支持老区建设发展。
实施文化繁荣计划。切实把承办亚运会马术赛事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促进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活动,推进创建文明社区、文明示范村、文明行业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的文明素质。积极配合广州亚运会马术比赛场馆建设,巩固和提高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管理水平,高质量办好广州亚运会马术赛事。完成市体育中心、新图书馆和新档案馆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文体设施,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执法监管,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加强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实施平安和谐计划建立完善社会治安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为成功举办亚运会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继续推进“人屋车场”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消除治安隐患。加快建立三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和危机应对处置能力。加强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劳动关系动态监控,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监管,保障群众生活安全。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权益保护机制,切实把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不断巩固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五)坚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提升推动科学发展执行力和公信力
积极建设服务政府。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理念,更加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推动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加大市政府投资服务中心职能整合力度,推进政务中心建设,打造一流的综合行政服务机构。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实时监察,增加行政透明度。增强大局意识,确保政令畅通,狠抓工作落实。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实施绩效工资。不断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人才“高地”。健全完善公务员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增强服务责任,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服务型公务员队伍。
积极建设责任政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完善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机构设置、明确职能分工,建立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避免部门职能交叉和推诿扯皮。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继续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逐步扩大绩效评估范围,积极开展绩效审计。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水平。
积极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及各人民团体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建立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和社会事务。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和“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积极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工作规划实施细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毫不动摇地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教育和监督,加大查办案件和行政问责力度,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建立纠风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制度,以及干部轮岗交流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塑造廉洁务实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希望鼓舞人心。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