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07-03-28 15:00

——2006年11月21日在从化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梁建清
 
各位代表:
    我代表从化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三年工作的回顾

    三年多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从化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旺市、环境立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市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我市未来发展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
    (一)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预计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5.2亿元,比2002年增长41.5%;税收总收入14.21亿元,比2002年增长84.55%;一般预算财政收入6.29亿元,比2002年翻一番;2003年至今年10月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0.52亿元,年均新增固定资产投入超过30亿元。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继续在全省57个区县(市)中位居前列。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13.74∶52.97:33.29调整为2006年的11.69∶50.38∶37.93。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预计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5亿元,比2002年增长36.7%;工艺品、摩托车、化妆品、药品四个骨干产业不断壮大,实现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农业总产值19.98亿元,比2002年增长22.95%。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持续兴旺,预计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1亿元,比2002年增长45.6%。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三年累计完成投资总额32.6亿元,年均增长42.7%。逸泉山庄、东方夏湾拿花园、紫泉翠轩、雅居乐滨江花园等大型高档商住区相继落户,进一步提升了我市房地产业发展水平。城乡贸易活跃,预计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亿元,比2002年增长41.5%。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老年产品博览会。金融运行平稳,金融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产业平台建设和重大生产力骨干项目建设成效突出。着力加快“五大经济园区”和 “七大产业基地”建设。今年,经批准设立省级“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包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明珠工业园),发展空间和前景更加广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持续发展,预计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2亿元、税收2.4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9倍和1.2倍。明珠工业园列入省重点建设预备项目和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三年多来累计投入开发资金3.72亿元,完成预征地5982亩以及一批道路、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已有54家企业落户。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完成预征地近5000亩和安置区4.2万平方米首期工程,8万平方米安置区二期工程和马术比赛场馆已启动建设,国际商务会议中心项目已完成招标预供地,确定了投资建设主体。总部商务区、物流园区以及摩托车、汽车及配件、药品化妆品、珠宝、电子信息、高教研发和农业产业化等产业基地的规划设计、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工作有序开展。商用汽车、万力轮胎、明兴电缆、迈克林电气、镇泰玩具、万宝冷机等大型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
    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加强投资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三年多来新引进项目386个,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38.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4亿美元,外贸出口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民营经济日益壮大,2003年到今年10月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达到16598户,比2002年增加5838家。预计今年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7.6%;完成民间投资18.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2.5%。天马集团等10家企业被评为省、广州市百强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
    (二)“三农”工作迈出新步伐。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镇区环境和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人口和产业集聚明显增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以“五改五有”为重点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在完成30个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收入不断提高。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和种粮、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实现农业生产“零赋税”;落实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比2002年增长19.4%。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完成编制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农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到9家,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培育和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建立专业生产村38条、品种20个。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检疫体系。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改水工作稳步推进,三年多来新增饮用自来水人口7.6万人,全市受益农民达到33.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83.9%。全面完成行政村“五通”工程。大力推进城乡防灾减灾工作,重点抓好流溪河和江河堤综合整治。三年多来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8亿元,改造标准化农田3.6万亩。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实现新突破。
    城市规划不断完善深化。高标准修编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编制城北新区东片控制性规划,为拓展城市空间提供了规划依据。顺利完成市政路网、污水处理系统等专项规划。重点产业园区、中心镇以及一批中心村、生态文明村的建设规划相继完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街北高速公路主体工程竣工;105国道(从化至新丰段)、吕沙公路扩建改造工程顺利完成;街吕、从增、北三环等高速公路筹建工作有序推进;自然村道已竣工343.2公里。全面完成京珠高速公路(从化段)绿色通道、105国道(太平至温泉段)景观林带、流溪河“一河两岸”(城区段)景观工程和国道、省道(城镇段)“穿衣戴帽”工程。迎宾大桥主体架梁工程顺利完工。先后完成西宁东路、七星路、河东北路、旺城大道、龙井新村小区等一批市政工程改造建设。河堤公园已竣工使用,河东绿化广场即将建成。从化汽车站、风云岭森林公园、七星体育公园、迎宾大道、河滨北路、从化大道、管道天然气工程、第三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已启动建设。绿洲、明珠和水南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开通了城乡公交车,城乡联网、镇村联线的公共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城市管理和环境整治得到加强。进一步理顺执法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水平再上新的台阶。大力整治城市“六乱”,城市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明显提高。完成了河东、新城等22个肉菜、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处理了一批“烂尾楼”和“烂尾地块”,开发利用闲置土地9573亩。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全面完成129家采石场的整治复绿,重点整治了污染企业,有效保护了流溪河饮用水资源。积极创建“省林业生态县”,三年新增造林面积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8%,保持了优良的生态环境。
    (四)社会管理和民主法制建设推上新水平。
    社会管理成效显著。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打、防、控、管、建、教”一体化长效机制和警民联动的治安防控网络。坚决扫除“黄赌毒”,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刑事案件逐年下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得到加强。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逃骗税、传销和变相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清理取缔无证照经营。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牲畜屠宰管理。大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规范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加强信访和基层司法工作,建立完善信访、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和援助等矛盾调处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维护了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属地管理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三年多来没有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安全事故。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顺利完成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并镇后基层公安派出所、医院、中小学校等资源整合工作配套推进,并村、村改居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基本完成公有企业转制工作,解决了职工安置等遗留问题。顺利完成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机构行政职能改革。单列设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人民医院与市妇幼保健院合并,组建市中心医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和旅游、建设、粮食、农业、文化等系统企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的成效。财政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市属62个行政事业单位全面编制部门预算,推行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和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加强“收支两条线”和公有资产管理。加大债权追收力度,三年多来追回资金1.3亿元。积极争取信贷资金支持,有效推动了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的建设。
    加强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三年多来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207 件,办复率和满意率100%。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积极实施普法教育,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进一步提高。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积极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断增强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能力。认真履行政府职能,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开展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努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廉洁从政能力。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
    (五)民生工程取得新成效。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预计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93元;市属职工年人均工资19306元,比2002年增长53%;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待遇逐步改善。到今年10月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8.68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68.8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3平方米。物价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
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培训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4.5万人,1.3万名农民获得职业技能证书。预计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7%。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今年参加各类社会保险人数达到6.7万人,比2002年增长2.7倍。启动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5.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积极推进,参加农民达33.8万人,参合率83.9%。全市纳入城乡低保救济8563户、26485人,实现了“应保尽保”。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到每月690元,比2002年增加了290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三年多来追收拖欠工资、经济补偿3713万元。
大力推进慈善福利事业。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家庭学生8万人次、金额达1652万元。扶助1050名农村特困户子女免费入读中专和技校。资助200名困难低保家庭子女接受技能培训。实施了农村低保对象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和学生重大疾病扶助治疗制度。全面完成镇(街)敬老院改造。市儿童福利院建成使用。顺利推进“五保户”集中安居工程和农村助残安居工程建设,完成了888户残疾人住房改造。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的生产生活困难。
    (六)社会事业谱写新篇章。
    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华软软件园等科技园建设,一批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相继建成。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年多来财政安排科技三项经费和技改资金达到3430万元。获国家、省和广州市科技项目立项51个,被认定的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7家。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建立了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政府公众网站,政务数据中心、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等项目的建设顺利实施。
    扎实创建教育强市。已投入资金1.21亿元,建设校舍13.7万平方米,新创建等级学校37所,调整撤销中小学校149所。太平镇率先成为教育强镇。鳌头镇顺利通过省督导验收,年底前将实现教育强镇目标。从化中学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基本完成。基础教育整体水平逐步提高。今年高考上线率83.42%,在广州12个区(市)中名列第   三。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已有9所高校落户,在校大学生人数达5万人。
    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公民素质不断提高。荣获 “省卫生城市”、“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从城影都改造全面完成,新图书馆建设顺利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显著,广裕祠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事业稳步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屡创佳绩,三年多来我市运动员参加广州市级以上的各项比赛获得金牌154枚。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市中心医院新院建成使用,改造建设农村卫生站94间,医疗技术水平和就医条件明显提高。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医疗预防保健体系,有效控制“非典”和禽流感疫情。荣获“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加强人才资源开发。规范镇(街)统计工作。各级档案管理全面达标。基本完成地方志初稿。连续三年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指标,2006年度计生率达93.48%。编制、侨外、对台、口岸、气象、保密、妇女儿童、双拥、征兵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回顾三年多来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
    第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加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全面实施“五市”发展战略为载体,发挥各方面的优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着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统一,在科学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加快我市现代化建设。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问题,努力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始终将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着力解决事关发展的土地、资金、能源等重大问题,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形成良性、滚动发展的态势。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手抓,在稳定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确保社会稳定,在发展中解决各种困难,为不断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四,必须坚持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增强政府的执行力。我们注重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提高政务效能。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大局思想,有效地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更好地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为推动现代化建设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
    各位代表,过去的三年,是我市经济发展较快、城乡面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