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其他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从化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通知(从府办〔2021〕31号)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1-12-31 19:07

  点击查看解读文件:【政策解读】《从化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垂直管理机构:

  《从化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区发改局反映。

  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14日          


  《从化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


  目  录

  序  言 5

  第一章 发展基础 6

  第一节 发展现状 6

  第二节 面临形势 13

  第二章 总体要求 17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7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7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9

  第四节 规划导向 21

  第三章 主要任务 24

  第一节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 24

  第二节 布局能源生产和供应设施建设 26

  第三节 加快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 29

  第四节 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 30

  第五节 改革创新能源市场体系 32

  第六节 壮大清洁能源装备产业 33

  第七节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35

  第八节 规范能源行业管理 36

  第四章 保障措施. 37

  第一节 加强规划统筹协调.. 37

  第二节 完善政策体系保障 38

  第三节 建立健全能源制度 38

  第四节 优化技术发展环境 39

  第五节 强化监督评估考核 40

     言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新时代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推进能源革命,更加合理地配置能源资源,大幅提高利用效率。为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促进从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市能源发展中长期专项规划要求,制定了《从化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本规划结合了从化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现状,体现了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对从化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因地制宜提出能源发展方向,合理确定能源规划结构,对从化区“十四五”期间能源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布局,为未来五年的能源工作作总体部署。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从化区按照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的能源工作部署,深入践行《广州市能源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和《从化区“十三五”节能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精神,着力加快能源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推动能源领域改革发展,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融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一、能源总量得到控制,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21.44万吨标准煤以内,能源消费平均增速2.06%。分布式能源站建设高效推进,完成太平、鳌头能源站项目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投产,推进广州发展从化明珠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的项目布局建设,实现地区高效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快速提升,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以光伏、水力、生物质发电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从化区能源消费结构不断调整。

  二、节能减排取得成效,能源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累计下降13.68%,能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节能工程取得突破,从化明珠工业园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太平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等节能重点工程获得政府资金支持。锅炉节能监管和能源计量检查工作取得进展,锅炉能效测试工作全面展开,在用高污染燃料锅炉全部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完成市监管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监督检查,提升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成效显著,淘汰钢铁行业企业的中频炉或冲天炉等落后设备,去产能达到3万吨,推动企业完成落后电机改造工作,改造功率达到1.5万千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环境质量稳定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均达到92%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三、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应能力得以提升

  电源装机容量稳步增长,已建设220kV公用变电站3座、110kV公用变电站16座,变电总容量2248MVA,电网110kV及以下电源装机主要为水电和气电装机,兼有部分余热发电、热电联产、光伏、垃圾发电及生物质能等。建成第七资源热力电厂装机容量24MW,生活垃圾处理规模为1000吨/日,年处理生活垃圾36.5万吨,年发电量约1.42亿千瓦时。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网架结构更趋合理,户均配变容量为3.41kVA/户。

  燃气保障能力增强,燃气供应企业2家,已建设门站1个,铺设燃气管道137.14公里,覆盖用户9.61万户,其中,管道燃气方面,已建设气化能力12800m³/h的LNG气化站;液化石油气方面,储配站现有100m³储罐4台、最大储存180吨液化石油气,设有24个门市部,并建设16家瓶装液化气三级供应站及35家燃气便民服务部。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1144个,充电服务能力约3.78万千瓦时。

  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持续加强,能源“双控”制度继续完善

  重点用能单位监管力度逐步加强,有效落实能源“双控”制度,区监管重点用能单位顺利完成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和节能管理措施,有效提高从化区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工作顺利实施,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作全面完成“十三五”清洁生产目标任务,累计共有160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全面落实推进建筑节能,扎实开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工作,严格执行民用建筑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的政策要求,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常态化,提高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应用水平,新建建筑项目执行节能强制标准达100%。交通领域节能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持续提升,积极淘汰黄标车,新增及更新的公交车100%推广使用纯电动车,新增及更新纯电动公交车共256台,已开通公交路线56条。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踏上新台阶,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能源审计、节能节水改造、节能监察等节能管理工作实现常态化,全区累计335个公共机构共八批完成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


  表1 从化区“十三五”能源发展基本情况

项目

单位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GDP(不变价)

亿元

311.79

311.12

317.47

327.15

339.10

347.17

GDP增速

%

7.5

3.8

2.0

3.0

3.8

2.2

常住人口

万人

62.53

63.53

64.21

64.71

64.95

71.77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109.68

113.11

115.08

117.45

121.48

121.44

能源消费增速

%

3.28

3.13

1.74

2.06

3.43

-0.03

万元GDP能耗下降率

%

4.51

4.03

4.56

3.44

0.21

2.19

全区社会用电

亿千瓦时

19.35

21.53

22.68

23.69

24.92

26.05

用电量增速

%

0.67

11.26

5.36

4.45

5.18

4.54

一、二、三产、城乡生活用电比重

%

0.87

44.35

37.74

17.04

2.05

56.40

18.95

22.60

2.23

55.36

19.60

22.82

2.12

54.12

21.11

22.66

2.09

50.35

24.15

23.42

2.27

46.64

25.74

25.36

汽油消耗量

万吨

8.86

10.48

10.93

11.85

10.56

11.45

柴油消耗量

万吨

12.93

8.34

7.71

5.40

4.57

5.40

液化石油气消耗量

3881.24

4425.47

4330.26

3792.82

3870.53

10680.22

天然气消耗量

万立方米

1087.03

1519.64

2294.09

3103.66

3444.06

5307.75

生活垃圾处理量

万吨

-

19.65

19.18

20.35

22.54

22.49


  图1 从化区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png图1 从化区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  

 图2 从化区能源消费总量与GDP关系.png


  图2 从化区能源消费总量与GDP关系


  图3 从化区能源消费增速与GDP增速关系.png

 


  图3 从化区能源消费增速与GDP增速关系


  图4 从化区能源消费总量与全社会用电量关系.png

 


  图4 从化区能源消费总量与全社会用电量关系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当前,世界能源供需格局深刻变化,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约束变大,可再生能源优势日益明显,能源发展向低碳清洁转型已成不可逆转之势,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提速,能源转型升级面临良好机遇。国内能源消费增长逐渐放缓,环保约束日益增强,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力度加大。在国内外能源发展的大环境下,从化区在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和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压力。

  一、面临机遇

  (一)能源供需渠道进一步拓宽。随着世界能源资源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开采规模的逐步扩大,能源资源探明量不断增加,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际能源需求总体放缓,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状态。国际能源形势的变化将导致能源价格处于下行区间,且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不断下降,有利于增加能源供给和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可靠,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二)能源转型升级政策机遇良好。“十四五”期间,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将进一步落到实处,能源转型升级步伐逐渐加快。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有利于以市场化、多元化、智能化、定制化的手段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供应革命推动系统整体优化、多能互补的供应体系,有利于抓住机遇进一步发展绿色低碳能源;能源技术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和商业创新,有利于促进能源领域技术与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的相互融合;能源体制改革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结构和市场体制,有利于破解制约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扩宽能源供应渠道和合作空间,有利于创造开放安全的能源环境。

  (三)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催生新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催生新的能源生产、消费商业模式,将为从化区生产生活带来全新的变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引领作用将更加凸显。通过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主动调整能源结构,助力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和产业提质升级。

  (四)区域合作新格局拓展新发展空间。当前珠三角城市发展正处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布局之中,《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依托从化独特的生态环境、地理位置和招商引资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争创低碳发展示范工程。

  (五)氢能产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期。氢能已成为全球未来能源发展方向,并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广州市已发布《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及示范应用,着手部署相关工作,打造一核心、一枢纽、三基地产业布局。

  二、面临挑战

  (一)经济增长基础薄弱。从化区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传统产业带动作用减弱,科技创新投入仍然不足,缺乏带动能力强、可持续性强的龙头企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在成长壮大的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集聚度不高。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较小、重大建设项目投产率低、新投产工业项目量少贡献小,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不强,导致能源“双控”工作压力增加。

  (二)可再生能源资源有限。从化区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光伏发电、水电和生物质为主,光伏发电占能源供应总量比例有限;风电项目选址基本在生态环境敏感区,限制风能资源有效利用;水电主要为蓄水发电;生物质资源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为主,动物粪便、沼气等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三)节能意识亟需提高。各相关主管部门对节约能源资源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有待提高,经济增长与低碳发展的关系尚未有机结合。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低碳意识有待增加。

  (四)节能降耗空间收窄。随着各项节能降耗举措的深入推进,而能源环境指标约束的增加,未来节能降耗的边际效应将逐步递减,节能降耗的潜力将越来越小。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从化面临着既要做大经济总量又要加强企业节能减排力度双重压力。因此需要从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两个角度,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工作的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力度,以取得能源发展的新突破。

  (五)能源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现有能源管理体制尚未能完全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需要,节能考核体系有待完善。能源统计、计量和节能监察等基层能源管理队伍薄弱,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有待加强,能源管理信息联通共享机制还需进一步提升。

  (六)碳达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实现碳达峰,需要推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即碳强度下降率要超过GDP增长率,从化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GDP排名靠后,受制于人才、资金、技术等约束,要实现地区碳达峰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规划思想,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战略目标,创新能源体制机制,协调统筹区域供需平衡,优化能源开发利用,着力提高能源效率,严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促进能源供应多元化、本土化,着力发展清洁绿色低碳能源,有机耦合乡村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与能源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围绕加快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全面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的目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守绿色底色,谋划发展生态产业,更好发挥生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助力完成《广州市从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科学发展,节约优先

  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把节约贯穿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推行国际先进能效标准和节能制度,科学合理使用能源,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节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增强供应,保障安全

  增强供应保障能力,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性,强化能源安全风险管控,保障能源安全,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三、着眼全局,协调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原则,努力夯实自身基础,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对能源发展的定位要求,综合考虑能源供应、系统安全、环境保护等因素,坚持统筹规划区域能源布局,促进能源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推进能源结构向合理化、清洁化、低碳化和技术现代化等方向优化调整。

  四、清洁低碳,绿色发展

  坚持高能效、低污染、低排放的能源发展基本方向,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并举,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力度,因地制宜推广可再生能源发展,形成与从化区发展相适应、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五、效率为先,创新发展

  把创新作为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紧随能源体制改革的步伐,完善能源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紧跟能源技术革命趋势,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节能技术与能源经济深度融合。加快节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重点支持节能重大项目和节能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构建节能技术体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建筑、交通、商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六、以人为本,共享发展

  把改善人民群众用能条件作为能源转变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产业支撑能力,着力提升设施保障能力和清洁用能水平,更好服务民生需求。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强化能源供应保障能力,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完善能源供应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各领域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全区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确保能源与经济的健康发展,把从化区打造成为广州地区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标兵。到2025年:

  一、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全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市下达的任务目标之内,其中全社会用电量约35.62亿千瓦时;“十四五”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幅度完成市下达任务。

  二、能源安全保障。力争全区最高供电负荷达到685.3MW,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达到4950h。户均配变容量4.70kVA/户。储气能力进一步提升,其中,城镇燃气企业要建立天然气储备,达到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

  三、各重点领域节能。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打造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持续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改造,通过清洁生产验收企业不少于60家,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开展建筑能效提升行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实现纳入限额管理的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实现新增及更新公交车实现100%电动化,新增及更新的出租车实现100%电动化,并建设完备的配套充电设施。全区公共机构人均用水量进一步下降,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50%。

  四、能源体制。能源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完成市下达的电力、油气体制改革;推广电力调峰示范工程,进一步提升电力需求侧调峰响应能力。

  远景目标:到2035年,从化区能源“双控”制度有效实施,实现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多元化发展,能源供给能力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大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拥有一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水平上持续改善,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集约节约城乡国土空间格局;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表2 从化区“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主要目标

领域

指标名称

单位

目标值

属性

节能

目标

单位GDP能耗下降

%

完成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完成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能源

保障

最高供电负荷

MW

685.3

预期性

户均配变容量

kVA/户

4.70

预期性

城镇燃气储气能力

年供气量

5%

预期性

工业

领域

清洁生产企业

≥60

预期性

建筑

领域

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

%

100

约束性

交通

领域

新增及更新公交车、出租车电动化

%

100

预期性

绿色

创建

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

%

50

预期性

  第四节 规划导向

  一、提高能源负荷保障

  为满足从化区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美好的需求,提高区域电力供应,推进大型高效燃气项目建设,解决从化地区电力对外依存度高的现状;加快变电站建设,提升从化地区供电可靠性和供应水平。

  推广管道燃气使用,提高管道燃气普及率。加快燃气储备设施和城市燃气管网建设,保障地区燃气供应能力。

  二、能源创新发展示范

  (一)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工业经济发展质量,鼓励企业增资扩产,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助力经济平稳运行;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效能,积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进经济密度和发展能级提升;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打造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

  (二)探索明珠工业园电力需求侧调峰国家示范推广,进一步提升电力需求侧调峰响应能力;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多方直接交易,有序探索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赋予自主选择权,确定交易对象、电量和价格,为从化区企业提供更加经济、优质的电力保障。加强电网智能化建设,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

  三、低碳清洁工程建设

  (一)继续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进能耗大户的节能和技改工作,降低企业单位能耗,提高从化区工商企业节能减排水平;督促从化区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实施推进,确保按计划完成;继续加强落后产能淘汰工作,严格控制高耗能、低水平项目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深入推进从化区节水工作,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健全本区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落实用水总量与强度“双控”,到2025年前争取达到《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要求,并申报广东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三)打造绿色氢能产业示范。依托广汽集团强大的科研实力及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和广汽比亚迪新能源客车有限公司两家商用车板块企业特长,打造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基地,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高效发展提供氢燃料电池物流用车、城市专用车等,进一步打造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创新人才、技术、产业聚集高地。

  (四)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打造从化区绿色出行环境。力争“十四五”期间,从化区实现新增及更新公交车实现100%电动化,新增及更新的出租车实现100%电动化。建成完善的充换电设施服务体系,制定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建设,保证充电设施用地,满足车辆充电需求。

  四、绿色生态文明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公众良好的环保意识与生态文明意识,系统评估区域空间生态环境,形成覆盖全区域的生态环境基础底图,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工作,争取更大的生态补偿力度。

  (三)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环境监测标准化,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环境信息化管理能力建设,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第三章 主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从化区的能源规划主要任务是在切实加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强化低碳城市理念,积极培育能源服务产业,在区域优势互补合作方面进行电、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能源项目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化区将充分发挥能源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切实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积极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供应比例,降低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充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

  一、推动天然气规模化利用

  (一)积极扩展气源。在广州中燃LNG气化站的基础上,连接广州燃气集团中压管线,响应广州市的地区互联互通工作;推进北部LNG储备站项目建设,确保从化北部地区的燃气供应;增设瓶装液化气三级供应站和燃气便民服务部,增强偏远区域的燃气配送能力。

  二)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结合明珠工业园、高技术产业园等重点工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构筑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解决分散式锅炉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改善从化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

  二、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推进太阳能、水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勘探和应用前景研究,重点抓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探索风电示范项目可行性,建立健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机制。

  (一)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鼓励各类社会主体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重点推进光伏发电应用示范项目,试点推进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积极推广小型太阳能光热、光电设备,普及光电互补路灯。选择区内适宜的、闲置的荒山荒地、屋顶建设“农光互补”、“林光互补”项目,使新能源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利用工业园区厂房屋顶开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二)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大力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探索生活垃圾多渠道资源化利用途径,推动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助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推进农村沼气综合利用、生物质利用与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的一体化,建立“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农业模式。

  (三)探索风能利用。在做好环境保护前提下,充分发掘风能资源,适度发展风电项目,开创能源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的风电发展新格局。

  三、优化能源结构

  (一)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加快推广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积极推进天然气发电项目建设,替代分散的高污染低效锅炉,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年排放量。

  (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促进电动汽车、电供暖(冷)等在终端实现清洁电力对汽油、柴油等化石能源直接利用的替代,建设汽车充电设施,从而实现终端能源消费清洁化,并推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不断上升,进一步促进电能替代及用电结构转型升级。

表3 电源建设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分布式能源项目

广州发展从化明珠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

生物质发电项目

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

  第二节 布局能源生产和供应设施建设

  一、优化能源项目建设

  大力推广太阳能利用技术,合理有序发展风电、抽水蓄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广州发展从化明珠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建设,配合推进广州市牛路水库建设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明珠工业园、高技术产业园等工业集聚区集中供热改造项目,大力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建设能源与生态和谐共生、相互融合的发展局面。

  二、加强电网建设

  优化和加强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建设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电网。从化区“十四五”配电网规划重点在解决和优化网架结构水平问题,更换残旧设备线路和消除安全隐患问题,以及加强配电自动化和配电通信网的建设水平。“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建220kV变电站1座,扩建220kV变电站1座,新增110kV变电站5座,新增110kV变电容量630MVA。到2025年,区内220kV变电站达到4座,变电容量1680MVA;110kV变电站达到21座,变电容量1828MVA;变电站新出线工程共新出中压线路68回,新建电缆线路70.51千米,架空线路116.73千米,累计新建自动化开关柜102台,自动化柱上开关215台。

  三、加强燃气保障能力建设

  统筹推进城镇燃气企业储气能力提升,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LNG接收站等大型储气设施建设,确保城镇燃气企业储气能力达标。推进从化区内中新知识城能源站配套管线工程高压管线建设,明珠分布式能源站供气管道工程,强化区内用气安全保障。

  四、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落实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快慢互济、经济合理、适度超前”要求,建设布局合理、科学高效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探索“充电桩+分时租赁”模式,培育良好的市场服务和应用环境,满足全区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五、加快推进交通领域能源品质提升和设施建设

  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提升交通集约水平。以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完善地铁与公交衔接,推动科学合理规划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公共交通。以完善行业公益性和公交化运作机制为手段,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公共交通资源,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在“十四五”期间,从化区规划新增及更新的公交车和出租车100%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提高配套充电桩建设密度,扩大分布范围,建设完善充电设施。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覆盖面和运输能力,倡导和鼓励绿色出行,提高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

表4 电网建设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供电线路项目

明珠智慧产业园从明森线线路迁改工程

能源站配套工程

明珠能源站配套管线工程

电网工程项目

从化电网工程

  第三节 加快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

  一、争取引进氢能产业研发总部

  努力推动引入国际氢能企业和研发机构,建设氢能产业研发中心。瞄准国际最顶尖、最前沿的氢燃料电池的技术研发团队,加快引进培育氢能杰出、优秀、精英人才,发挥领军人才作用,形成氢能创新研发热潮,抢占氢能关键技术高地。

  二、建设氢能产业基地

  围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础优势,发挥毗邻黄埔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区位优势,探索“黄埔研发+从化制造”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加快配套上游以氢燃料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配套,形成产业闭环,重点发展加氢设备、氢气储运设备、制氢设备、加氢站成套设备、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等产业领域,深入推进氢能高效利用。

  三、建立完善的氢能基础设施

  推进制氢加氢站建设,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形成新的制氢加氢站,鼓励现有加油站、加气站改扩建加氢设施。到2025年,规划建设氢能基础设施7座,其中,制氢加氢合建站5座;加氢站2座。

  四、推广氢能汽车应用

  加快氢燃料电池物流车、专用车、公交车、环卫车示范运营,率先在从都峰会、生态设计大会、国际交往中心重大活动以及从化区内公共交通、市政环卫、冷链物流企业等使用氢燃料电池车辆。

表5 氢能示范项目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加氢站

广州从化加氢站、从化区太平镇广从南路加氢站

制氢加氢站

从化循环经济产业园综合能源站、鳌头制氢加氢站、太平能源站高压氢气加氢站、鳌头能源站制氢站、明珠能源站加氢站

商用车生产基地

广汽比亚迪有限公司、广汽日野有限公司

  第四节 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

  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作为“十四五”能源发展主要任务,全面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双控”制度,提出建立分解落实、源头管控、考核评价制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引导能源节约和低碳绿色发展。

  一、建立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机制

  开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现路径及支撑体系研究,在研究基础上制定出台能源“双控”工作方案,确保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控制工作有序开展。

  二、完善项目用能管理措施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能耗对从化区能源“双控”目标完成的影响,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效水平评价。新增能源消费指标优先安排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促进转型升级的项目上,优先保障到服务业和高附加值产业上。完善重点能耗项目的管理措施,实现用能配置向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的产业倾斜。深入推进区域节能评估工作,编制区域节能评估计划,落实主体责任。

  三、建立科学的能源“双控”分解考核机制

  将广州市下达从化区“十四五”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强度控制目标分解到各镇街、园区,各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明确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形成评价考核体系。

  四、合理配置新增用能和抓好存量节能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注重互联网与能源技术融合,形成“互联网+”智慧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引导企业实施综合能效提升服务工程,建立绿色能源数据中心,推进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工艺和设备节能改造、建筑节能改造、分布式储能技术、用能设备信息管理、需求侧响应管理、城市虚拟电厂等多种能效提升技术应用。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推进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诊断,大力挖掘建筑节能潜力,整体推动交通节能行动。深入研究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用能模式、新功能区等不同模式的能源消费特点及控制路径。

  五、加强节能宣传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节能宣传活动,组织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普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知识,形成崇尚节约、合理消费与绿色环保的社会风气。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降耗,增加全社会节能意识。

  第五节 改革创新能源市场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在电力、天然气、能源投融资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结合从化区能源体系发展现状和特点,主动作为、先行先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构建能源领域更加开放有序、合作共赢的竞争格局。

  一、电力体制改革

  落实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促进市场主体开展多方直接交易。促进辖区工业园区开展分布式电源试点和示范,以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项目,继续探索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条件下工业园区多参与主体的互动机制,开展电力需求侧响应试点项目。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推广应用。

  二、天然气体制改革

  对接国家、省、市在管道天然气领域的改革措施和部署,以及“西气东输”输销分离、天然气管网整合等战略机遇,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用气大户天然气利用降成本,减少经济发展要素成本,保障清洁能源推广。

  三、创新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

  加强可再生能源政策扶持,完善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和交易,促进风电有序开发利用,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切实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调度和全额保障收购,支持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纳入节能减排量参与考核和市场交易,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竞争力。

  四、能源价格改革

  落实绿色环保电价、清洁能源发电上网电价、天然气电价政策。探索建立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配套机制,推动大型养殖、生物质能可持续发展。

  五、能源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

  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能源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能源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投资,以及能源新技术的研究创新、能源新业态和新的用能方式的创新发展。

  第六节 壮大清洁能源装备产业

  一、打造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光伏、新能源汽车、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通过整机带部件和示范促应用,壮大新能源装备产业规模,推动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应用示范、交易展示、支撑服务与商贸物流于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

  (一)生物质能装备。加强生物质应用技术研发,提升生物质能源产业研发能力,培育发展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等生物质利用装备,支持优势企业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促进生物质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

  (二)新能源汽车配套装备。培育发展电动汽车充电桩和电动汽车电池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电芯、单体及模块、成套组堆及管理系统集成等能源技术研发;培育氢燃料电池电堆及膜电极、双极板、电池组等氢能技术研发。

  二、加快发展智能电网设备产业

  推动电气能源等先进装备制造高端产业领域的深化对接,大力推广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重点发展中低压开关等智能电网配套装备,扩大智能电表及智能交互终端设备的应用范围,推动智能用电小区、智能楼宇建设,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用电管理服务。

  三、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服务、节能环保产品认证等第三方节能环保综合服务。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新能源等绿色产业,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技术研发及装备产业化。培育发展光伏电池研发和制造,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单元与建筑集成技术研究应用,推动形成以太阳能电池等为核心、相关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链。

  四、积极培育能源新兴服务业

  鼓励能源领域“双创”,推动能源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培育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服务。大力发展能源系统集成产业,积极探索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与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智能交通融合发展的技术方案,推进能源新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建立能源新技术研发中心。

  第七节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一、推进城镇电网改造升级

  (一)结合从化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搬迁等工作,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链延伸以及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科学确定改造标准,推进新型小城镇和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推广农业节水灌溉等工作,完善农业生产供电设施,力争到2025年底,完成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机井用电全覆盖。

  (二)稳步推进城镇电网投资多元化,在做好电力普遍服务的前提下,结合售电侧改革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和引导企业设立售电公司,引入竞争、合作机制,优化电力服务,促进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鼓励因地制宜建设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局域电网。

  (三)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重点解决农村地区电压不达标、架构不合理、不通动力电等问题,提升电力普遍服务水平。结合新能源工程和微电网建设,到2025年偏远地区供电服务水平接近本区农村平均水平。继续实施农场、林场林区、小水电供区电网改造升级,争取到“十四五”期末,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9828%。

  二、拓展燃气惠民服务

  落实天然气互联互通工程,按照管道气气源和液化天然气气源同步发展、互为补充的原则,对先期通过LNG/CNG(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车载供气的地区,条件成熟后尽快安排建设支线管道供气。完善农村燃气供应服务网络,在天然气管道难以到达的地区,采用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方式,改善解决农村居民用能问题。

  三、加强农村能源生产建设

  补齐农村能源建设短板,注重能源民生,加强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光伏发电等能源惠民政策,推动农村沼气等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小水电技术改造。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农村水电接入系统,落实农村水电输配电计量点设置,适应农村水电发展要求。

  第八节 规范能源行业管理

  一、加强能源管理

  (一)完善能源管理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电力、天然气、油品、新能源等能源管理职能部门的协商合作机制,促进项目审批、建设、监管、信息通道畅通。

  (二)建立能源监管体系。强化能源项目全过程监管,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完善节能评估审查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共同约束机制,严格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

  (三)加强能源安全管理。重点做好电力、天然气、油品等产销用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增强供电、供油、储气能力,建立健全能源安全预测预警和应急保障体系。

  二、布局重点能源项目

  (一)结合从化区能源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从化区能源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通过实施重大能源保障项目,构建一个覆盖全区的智能、高效、绿色、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实行项目建设分级推进责任制,加强对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的指导和服务,全力解决能源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合理规划区域能源供应体系,推广应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管网电网、储气加气站、充电站、制氢加氢站等能源配套设施升级改造建设,改变从化区能源供应外部依赖度过高、供能保障性不强、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促进从化区产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规划统筹协调

  本规划是统筹指导从化区“十四五”能源发展的基本依据,规划内容应积极衔接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相关能源规划,加快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

  加强能源规划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规划内容的衔接配合,促进能源规划项目协调布局,在确保各相关单位工作内容的衔接平衡前提下,充分优化建设方案,共同推进能源规划的落实。

  充分发挥能源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强化能源规划指导地位。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承担领导与协调责任,建立能源规划与项目一体化管理机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统筹管理项目建设,推动各项指标和任务的落实。

  加强各镇街、园区管委会、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形成部门联动、政企互动的全方位组织协调格局,统筹协调能源规划编制实施、重点工作推进和重大项目建设。

  第二节 完善政策体系保障

  落实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税费政策,加强政策宣传辅导,充分发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研发、产业发展方面的支持作用,采用投资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区内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筹划安排财政资金支持节能减排,利用奖励引导、应用示范补助等方式,支持绿色应用项目、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各领域节能技术改造等能源工作。

  完善能源投资政策,鼓励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等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新能源产业,促进投资多元化,形成竞争性开发机制,加速新能源发展。鼓励创新产品研发、产业化建设等方面具有营利性、竞争性的项目,扶持具有创新发展能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联盟。

  第三节 建立健全能源制度

  一、完善区级能源管理制度。加强政府对能源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实施,健全区级能源系统管理制度,提高能源行业管理水平。

  二、完善节能监察机制。加强区级节能执法队伍建设,落实节能监察执法等相关行政执法职能,做好节能执法监督工作。

  三、加强能源预警与应急管理。加强能源统计,完善能源信息统计、分析和发布制度,建立能源领域能源供给、能源消费数据的监测分析制度,定期开展能源“双控”形势分析。健全能源供应安全的预测预警和应急保障体系,协调能源供应和能源消费平衡,确保能源安全。

  第四节 优化技术发展环境

  一、鼓励清洁能源技术研究。围绕分布式能源热电冷联产、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展材料、装置、工艺等问题研究,推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提高清洁能源占比,降低污染物排放。

  二、多渠道推进节能改造。落实重点领域节能技术改造、智能电网建设、淘汰落后产能等重点任务,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有效减少能源消费量,提高产业生态化水平。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促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工作持续改进、节能管理持续优化和能效持续提高。

  三、支持产学研用多重融合。坚持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引进研发机构并举,支持多渠道引进高层次能源领域的管理类、科技研发类人才,加强第三方技术力量支撑,探索能源产学研项目开发,支持多重融合,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投入。

  第五节 强化监督评估考核

  一、建立督查机制。实施责任评价考核机制,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将考核指标结果作为相关责任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考核结果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并追究责任,以充分调动相关单位参与规划建设的积极性,推进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实施评估。完善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全面掌握规划落实情况,及时根据监测评估情况调整规划目标分解方案。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从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               2021年12月16日印发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