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其他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关于广州市从化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2-04-01 09:40

广州市从化区三届人大

二次会议文件(16)

关于广州市从化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1月20日在广州市从化区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广州市从化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李延波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从化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执行区二届人大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疫情防控扎实有效,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

  常态防控有力有序。坚决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防线,累计承接“5·21”密接/次密接人员1379人次,为广州打赢“5·21”本土疫情防控硬仗作出积极贡献。全年服务管理入境和本土隔离人员2.41万人次,排查重点地区人员2.76万人,实现疫情“零传播、零扩散”。落实核酸“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工作,累计采集核酸检测样本335.4万人次。抓紧构筑免疫屏障,完成全程疫苗接种69.4万人,接种率达96.8%。

  经济运行稳步恢复。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5亿元,同比增长3%左右;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2.31亿元,同比增长3.1%。财政质量不断提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77亿元,同比增长10%,撤市设区以来首次突破30亿元。重点建设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57个市“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1.26%,并带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居民收入稳步提升,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和8%。

  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区实有市场主体4.84万户,同比增长8.1%。建立区领导联系服务企业“直通车”机制,加强对我区重点企业的联系与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和诉求。加大惠企政策保障力度,贯彻落实广州市“纾困9条”“双统筹46条”等政策措施,全年减税降费超3亿元。强化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累计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9.99亿元,采用无还本续贷、还旧借新等方式延期小微企业贷款19.5亿元。

  (二)创新驱动显著增强,产业发展动能不断提升

  创新资源加快集聚。高科技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3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奥鑫通讯、聚赛龙、莱恩医药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科技孵化育成载体建设扎实推进,新增市级众创空间4家,天马众创空间、南方创新谷培育项目获2021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银奖。广东省生态工业设计研究院被评为首批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是全省唯一入选单位。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全年发明专利授权156件,同比增长73.3%。

  平台支撑不断加强从化经济开发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58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区比重达74%。园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新引进高效益优质企业13家。基础设施短板补强,13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土地收储不断加快,整理储备可开发工业用地826亩。黄埔—从化产业共建合作区加快建设,完成明珠片区(一期)用地出让。从化温泉总部集聚区有序推进,完成控规编制和城市设计编制。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08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增至42%。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力不断加强,智能家居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6%、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3%、新材料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8%。加快实施“链长制”,推动关键环节强链补链,以煜丰智能家居、好莱客定制家居等为龙头的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签约联合利华华南生产和营销基地等工业项目17个,投资总额约250亿元。产业扶持力度加大,出台《从化区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办法》,成立生物医药引导投资基金(中科珠创生物医药基金),首期规模2亿元。

  服务业竞争力稳步提升消费市场有效回升,壹悦广场、欣荣广场、温泉粤创街等商圈逐渐复苏,全年实现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29.07亿元,同比增长19.9%。文化旅游加快回暖,预计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4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70亿元。会议会展逐渐恢复,2021从都国际论坛在从化成功举办,世界生态设计大会获得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咨商地位。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222.8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中小企业和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72%、36.74%。智能供应链不断发展,京东从化智能电商运营中心等项目相继动工建设。预计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48亿元,同比增长4.5%。

  (三)功能品质稳步提升,城乡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城乡规划持续优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全方位推进,做细做精“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完成地铁14号线赤草站片区、鳌头工业基地等9项控规的编制审批,有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和民生基础设施的用地需求。坚持土地高质量开发利用,做好土地有序供应,全年供应各类国有建设用地20宗,合计170.18公顷。

  城乡品质全面提升。编制古树名木、文物、历史建筑保护“三张图”,制定目标、问题、责任“三张清单”,完成传统风貌建筑挂牌109处。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完成10个老旧小区和旧村庄微改造,新建口袋公园3个,新增区级容貌品质社区2个。还绿于民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完成大广高速、105国道绿化提升项目和18个乡村绿化美化项目,新建市级碧道15.7公里。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有效提升,打造海绵城市示范项目9个。群众出行环境不断改善,完成城区交通微循环项目12个,打通交通拥堵点5个,开通便民服务车线路10条,新增停车位475个。创建市级垃圾分类样板村46个,打造星级垃圾投放点200个,全年累计处理餐厨废弃物5495吨。

  基础设施加快完善。交通网络进一步织密,向阳大道延长线、从化大道(一期)河东南至河东北段建成通车,G106线西瓜地至水西路段、S254线从化段完成升级改造,从埔高速、佛清从高速、广连高速等有序推进,高湖路(一期)、太平大道等加快建设。城乡用电用气用水有效保障,新建配电线缆186公里,投入使用变压器365台,供电容量增加19.9万千瓦;新铺设燃气管道12公里,新覆盖居民用户1.6万户;新铺供水管网481.83公里,221条村自来水实现全覆盖。新增5G基站955座,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光纤全覆盖。

  (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更加协调

  农业发展持续加快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49亿元,同比增长10.4%。新增高标准农田1.1万亩,粮食产量7.27万吨,同比增长6.1%。出栏生猪22.72万头,占全市1/3。荔枝产量约6.5万吨,出口量排名全省第3。建成全国最大的观叶小盆栽生产基地,白掌种苗占全国供应量1/3。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深入开展,成功创建国家花卉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创建农产品加工、优质生态丝苗米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荔枝、壹号蛋鸡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推进,成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最多的县(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培育壮大,新认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增农民合作社41家、家庭农场32家。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广建集团广州市园林花卉集团和广药集团荔枝产业“头脑总部”,创建国家荔枝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品牌不断擦亮。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越秀风行田园综合体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生态从化休闲农业游入选2021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精品景点线路,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获“十佳国际温泉旅游目的地”殊荣,西和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香蜜山生态旅游区等6个项目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省级“一镇一业”专业镇1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5个。9个小镇培育对象纳入省特色小镇管理清单,罗洞工匠小镇百匠园成功申报市级非遗传承基地。

  乡村风貌全面提升获评全省唯一国务院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激励县,温泉镇、城郊街西和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221条行政村全部创建成为美丽宜居村,41条行政村打造成为风格各异的特色精品村,米埗村获全省农房风貌提升奖。启动新乡村示范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流溪河流域35公里精品示范带建设,生态设计等5条新乡村示范带纳入市精选示范带建设。

  城乡融合扎实推进。加快开展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5+1”试验任务,选取温泉、良口、吕田北部三镇先行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并取得初步成果,为生态价值有效转化打下坚实基础。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获批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级县域试点,鳌头镇以全省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纳入国家级镇域试点。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试点成效初显,开展全市首批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推出全省首个鸡蛋业“银行+保险+期货”项目,2985个村社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共颁发股权及成员证书17.1万本。农村集体资产交易总额7.81亿元。

  (五)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事项纵深推进。实施营商环境4.0改革,开展“减材料、做实事、省心办”专项行动,优化事项材料2485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适用范围扩大到1万平方米以下,审批时限压缩为18天、压减率36%。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发布“一件事”主题服务套餐114个,超2000项依申请事项实现100%可网上办理,“穗好办”区级平台推出面向企业、群众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162项。持续加强信易贷宣传推广,平台实名注册认证率排名全市前列,为企业提供贷款5604万元。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15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部完成,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外资外贸稳健提升。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38.2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出口121.1亿元,同比增长22%。外商投资快速增长,新引进外资企业21家,同比增长50%。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哈雷、康龄、佳林医疗3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成功申报出口白名单。积极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加快推动我区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外贸发展质量和水平。

  “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持续加强穗港马产业经济圈加快构建,从化马场二期、国际马匹检疫隔离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青年交流不断深入,“广州市从化区港澳台侨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港澳台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入驻企业25家。大湾区医疗合作不断深化,珠江惠仁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持续做好供港农产品保障,新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4家,全年供港生猪2500头、“菜篮子”农产品2.15万吨。积极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主动承接广州、深圳改革溢出效应。

  (六)生态优势巩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生态质量向优向好。空气质量持续提升,全年空气达标天数比例达96.2%,空气质量连续6年保持全市第一。水环境持续稳定向好,良口、流溪河山庄断面年均水质均达II类以上,国省考断面周边劣V类支流全部清零。顺利完成完成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建设,治理河长143公里。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推进,完成1万亩森林碳汇林建设,优化117万亩生态公益林,提高3000亩林分质量,矿山复绿工作完成率达157%,森林覆盖率保持69.1%,国家重点示范工程明珠工业园“多元用户互动配用电系统”通过验收,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加强,飞瀑草、石门唐鱼等珍稀动植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公共服务加快完善文化事业深入基层,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达100%。体育事业持续繁荣,成功举办第五届广东体育产业发展论坛,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基础教育加快补强,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2170个,新开办公办幼儿园4所、民办幼儿园7所,落户广外从化实验中学、华师附属从化实验小学,广大附中从化实验学校和市六中从化校区加快建设。落实“双减”任务,64所小学全面推行“5+2”模式校内课后服务。医疗服务不断提升,完成220间村卫生站和8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新落户广医附属从化妇女儿童医院,南医五院门诊综合医疗区(一期)、区中医医院迁建等项目推进顺利。

  民生保障日趋健全。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全年民生类支出66.64亿元,同比增长6.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8%。落实稳就业3.0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2万人,同比增长30.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羊城行动成效明显,累计职业技能培训6.34万人次。城乡医保参保扩面完成率103.26%。向群众发放低保金、救济金等合计约1.59亿元,发放价格补助337.8万元。完成公共租赁住房配租686 套,河东、河西、温泉3个安置区全面动工。实现“家政+养老”服务村(居)全覆盖,8家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配比全部到达60%,建成家庭养老床位879张。区域慈善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二,区救助安置中心试运行。

  虽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恢复,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稳定恢复基础不够牢固。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区接触性服务行业受疫情反复影响,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不利因素交织叠加影响仍在持续,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增多。发展新动能仍需加速壮大。我区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有待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亟需加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任重道远。城市治理水平有待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事中事后监管有待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仍需持续查漏洞、补短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仍不平衡、不充分,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仍需进一步补强。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建议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2022年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一届十六次全会及区委二届二次全会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美丽生态之城,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从化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根据以上思路,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提出我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并编制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指标

2022年预期目标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5.5左右

5.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

持平

持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5

6.5

商品进出口总值

持平

持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XX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为实现各项发展目标,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发展动能。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项目、人才、资本、政策向科技型企业一体化倾斜配置,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50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08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推动“双创”平台提质升级,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创新创业全链条,积极引导高校、社区、民营企业、农村电商平台等开展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推进高水平创新人才集聚,促进高校人才与企业及项目的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提升产业发展平台能级推动从化经济开发区提质升级,优化提升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园区招商引资、服务企业职能,加快土地成片连片储备,争取完成可供土地储备1000亩以上,完善基础设施设,加快宝珠大道等项目建设,力争创建省级高新区。高质量建设黄埔—从化产业共建合作区,加强产业规划衔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完善太平片区控规,推进明珠片区用地交付和项目开工。高标准建设温泉总部集聚区,依托生态设计小镇等现有载体,加快吸附、聚集一批生态总部企业,加快推动“鑫从境·国际交往花园”等项目建设。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链长制”,打造10条现代产业链,支持“链主”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补齐产业链短板,重点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定制家居等优质产业集群。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瞄准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吸引一批投资额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企业落户。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联合利华华南生产和营销基地加快建设,抓紧推动中誉人工智能等12个项目开展前期规划报建,加快推动侨丰机器人等30个在建工业项目施工进度,力促尽快释放产能。促进传统产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改造提升美妆日化、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

  (二)坚持扩内需优供给,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充分挖掘消费潜力积极依托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机遇,落实“尚品”“提质”“强能”“通达”“美誉”五大工程和直播电商“个十百千万”工程,激发消费内生动力。提升商圈消费能级,推动奥特莱斯(流溪津里)、海塱步行街、永福漫街等消费地标加快发展,促成远达广场、莱茵广场建成开业,加快推动凤凰新天地建设,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地。创新消费模式,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大力支持文化创意、户外体育、婚庆康养等业态发展,加快旅游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谋划6条从化经典、特色旅游线路。打造都市消费品产业平台,引进一批实力强、知名度高的食品、化妆品、个人家居护理品等都市消费品制造企业,不断壮大都市消费品产业集群规模。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攻城拔寨”行动,安排年度重点建设项目50个,计划投资55.82亿元。安排年度政府投资项目80个,预算资金5.3亿元。持续扩大工业投资,争取引进一批生产力骨干项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补齐道路交通、防灾减灾等领域短板。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拓宽社会投资的领域和渠道,做好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储备、申报、跟踪管理等工作,争取获得更多项目资金支持。

  推动外资外贸稳定发展。深入挖潜利用外资,鼓励广汽日野、江森自控等大型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深化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依托聚赛龙公司基地工作站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契机,进一步推动国际合作,引导企业通过海外注册自主品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大力鼓励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业务,持续拓展新兴市场。完善对企业对外投资的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进出口信贷、保险等服务,提升企业对外合作意愿及效益。

  (三)坚持完善城乡功能,强化城乡综合承载力

  强化城乡规划建设。坚持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加快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第二轮“三区三线”划定工作,高标准绘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加快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大力实施土地连片储备,切实提升工业用地收储和供应水平,保障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城市更新统筹谋划和计划管控,防止大拆大建、滥砍滥伐、破坏城市风貌,推动采用“绣花功夫”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稳妥抓好16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

  完善“外联内畅”交通网络完成街北高速改扩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从埔高速、广连高速、佛清从高速等高快速路工程,持续推进高湖路、太平大道、街北高速凤凰城立交连接线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河东、河西安置区周边道路配建工程、国际大道(一期)工程、迎宾大道工程(一期)、从化大道(二期)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推动广河高铁广州段、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知识城和从化联络线及地铁37号线建设。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打造智慧城市,建强用好区级“穗智管”平台,实现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全区统管”。保护传承好城乡历史文化,更加注重保护古树名木、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加快落实并不断优化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管理,完成G105国道华景路口、灌村路口等一批交通拥堵点位治理。提升垃圾分类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打造4条生活垃圾分类特色示范线路。实施“厕所革命”三年提升计划,新建及提升改造公厕 63座。新建市政燃气管道12公里,城镇居民管道燃气覆盖率52%以上。新增5G基站600座,力促5G+应用在城乡均等化落地。

  (四)坚持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全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做强“1+7”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花卉国家级产业园以及农产品加工、生态优质丝苗米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持续打响“从字号”品牌,做大做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富民兴村产业,力争增加2-3个粤字号品牌或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强与广药集团、广建集团等合作,进一步强化荔枝、花卉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加快建设广药集团从化荔枝产业总部(基地)和花卉交易中心等平台。加快开展国家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和信息共享支持力度,重点培育农机类、果蔬类农民合作社。

  加快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巩固提升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成果,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持续推进环境美化绿化、垃圾污水治理、农房整治等工作。精心打造百里流溪世界级美丽乡村示范带,串联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产业园等重要节点。推动9 个省级特色小镇做优做强,持续提升莲麻小镇、生态设计小镇等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和核心竞争力。健全农村供水工程管护机制,加快完成96个农村供水改造攻坚行动项目。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搭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大力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建立生态产品统计和价值核算体系,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扎实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区建设,用好用活“点状供地”改革试点成果。在农村各类资产资源确权颁证、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融资、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等领域建立一批先行示范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促进城乡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双向流动。

  (五)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启动营商环境5.0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区领导联系服务企业“直通车”工作,切实解决企业经营难点和痛点问题,推动企业加快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经营信心。持续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主题服务清单,推进涉民、涉企高频事项“集成办、极简办”。加强“穗好办”区级专区建设,完善惠企政策兑现“一站式”服务模式,提高“零跑动”“不见面”“免证办”服务事项比例,实现企业上门办理向上网办理转变。推进商事登记与“四品一械”证照联办应用,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在税务、公安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开展“一区一品牌”信用示范工程,完善信用修复“一网通办”机制。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攻坚,持续完善国资监管权责清单,健全区属国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推动国有资本向核心产业、优势企业集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快推动粮食集团组建工作。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鼓励本地优秀民营企业增资扩产、技改升级。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配置,编制土地收储滚动投资计划,努力实现“项目等地”转变为“地等项目”。

  主动服务“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持续构建穗港马产业经济圈,加强与香港赛马会在马术俱乐部建设、人才培训、马匹交易、马术赛事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加快从化马场二期、国际马匹检疫隔离场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对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展中医药产业协同,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直供“无疫区”品牌供应基地,持续做好农产品供港。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提升合作区旅游协同发展水平。依托莱恩医药公司GLP平台,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继续做好港澳青年来从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工作。

  (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从化

  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巩固提升整改成果。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加强水污染防治,深化河(湖)长制和网格化治水模式,开展100公顷排水单元达标攻坚和3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力争建成北星村及周边学校片区雨污分流和环城路污水管网,加快推动明珠污水处理厂和太平钱岗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建设用地环境风险防控,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管控修复,持续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加强固体废弃物治理,加快推进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和区生物质综合处理厂项目建设。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建设广州国家植物园体系从化园区等合作项目。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建设5000亩高质量水源林,实施3000亩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加强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保护修缮力度。大力实施还绿于民工程,保护流溪河从都湿地公园、温泉湿地公园等城乡生态绿核,新建3个口袋公园,建设碧道10.8公里。

  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开展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创建零碳绿色工厂、碳中和产业园。建设省级碳中和试点示范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发展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落实能耗双控约束目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建设,推动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工程,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稳步下降。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进一步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

  (七)坚持推动共同富裕,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千方百计稳定就业。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00人、登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持续深入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羊城行动,鼓励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着力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认真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确保各项民生实事落实落细。加强“一老一小”关爱照护,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质量,搭建“区综合体—街镇综合体—村居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推动颐康服务站覆盖50%以上村居,进一步提升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落实好“三孩”生育政策,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构建“社会救助+慈善救助”救助新方式,加快推进区救助安置中心运营,实现镇(街)社区慈善工作全覆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供给。

  不断完善教育医疗体系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5”成果,大力推进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新增公办园学位820个以上。加快市六中从化校区建设,推动广大附中从化实验学校、华师附属从化实验小学建成招生,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2820个以上。持续推进“1+N”学校特色化建设,新增8所劳动特色学校、10所市级健康学校。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稳步推进从化技校、从化职校合并改革等工作,打造广州北部职业教育发展高地。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启用明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建成珠江惠仁医院(一期)、南五院门诊综合医疗区(一期),加快推进区中医院迁建和广医大附属从化妇女儿童医院建设。优化分级诊疗机制,发挥医联体作用,提升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水平。

  推动文体事业全面发展。全面、系统保护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风貌区等各类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加大对广裕祠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对钱岗等历史文化古村落的管护,强化水族舞、掷彩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加强红色文化传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鼓励文艺精品创作,以“花开流溪”为主题,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开展乡村文化艺术节等线上线下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大力推进“图书馆之城”“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完成区博物馆升级改造并对公众开放。办好全国群众登山大会、全国露营大会等群众体育活动。

  (八)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全链条筑牢疫情严密防线。强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从返从人员排查管控和健康管理,坚决阻断疫情输入风险。严格实行入境人员、货物和高风险岗位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从严抓好集中隔离场所管理。充分发挥医院门诊、诊所、药店等“哨点”监测预警作用,严格落实医疗机构预检分诊、首诊负责制。统筹抓好重要节点疫情防控,严格落实景区景点、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防疫管理。继续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持续稳妥推进各年龄段人员疫苗接种。

  提升重点领域保障能力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耕地地力补贴、涉农保险、项目扶持以及防灾减灾等措施,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确保企业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切实维护地方金融安全和稳定,全面加强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管理,防范非法集资、企业债务违约等风险。

  保障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群防共治机制,在源头上做到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风险行动等专项工作,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大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力度,不断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加强农贸市场综合治理,严格管控校园食品、外卖食品安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名 词 解 释

  1.“六稳”“六保”:“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专精特新:技术创新和融资能力强,发展速度、效益和质量好,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的企业。

  3.众创空间:即创新型孵化器。“众”是主体,“创”是内容,“空间”是载体。是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趋势,把握全球创客浪潮兴起的机遇,根据互联网及其应用深入发展、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统称。

  4.链长制:通过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甚至省市政府一把手担任“链长”,以补链、延链、强链为目标的一系列制度设计。

  5.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

  6.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7.“5+1”试验任务: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和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验任务。

  8.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简称“生态产品”)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价值。

  9.“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新征程中持续释放“双区”驱动效应,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在新征程新高度上“比翼双飞”。

  10.“1+7”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花卉),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荔枝、壹号蛋鸡、柑橘、生猪、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加工、优质生态丝苗米)。

  11.厕所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

  12.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3.学前教育“5085”: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85%以上,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50%以上。

  14.“1+N”学校特色化建设:1是指农耕文化特色项目,N是指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探索的德育、艺术、体育、科技等特色项目。


 

  广州市从化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22年1月19日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