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其他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关于广州市从化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0-02-07 09:46

  广州市从化区二届人大

  七次会议文件(17)  

  关于广州市从化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年1月15日在广州市从化区第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广州市从化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邓世强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从化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区第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围绕加快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全面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7%,为我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5亿元,增长8.5%。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59亿元,同比下降1%,累计新增减税 9.74亿元。居民收入增势良好,城市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7.5%、10.5%左右。

  实体经济加快发展。扎实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科丝美诗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投资总额17.47亿元,年产值18.6亿元,税收0.37亿元。仙迪生物科技等项目开工建设,出让工业用地7宗。澳捷科技、好莱客、巧美等重点项目竣工,立白集团华南创新智能生产基地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快建设。

  科技创新生态链不断完善。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生态设计大会、鹏城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等高端活动,创新氛围明显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佳都物联网实验室、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技术(GLP)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落户我区,集成电路与数字艺术产业项目正式投产,艾米人工智能农业快速发展。全年高新技术认定企业174家,建成众创空间1家。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82个攻城拔寨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9.9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57.6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5.4%。其中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6.1%,幸福、美丽广州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57.1%,“3+3+3”领域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12.1%。

  (二)城乡综合功能逐步完善,发展活力不断提升。

  城乡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着重推进新老温泉一体化、地铁14号线和“一桥两路”重点片区规划发展。汕湛高速、从埔高速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从化大道工程(一期)、北星路工程首段建成通车。建成5G基站701座,220千伏森林变电站全面投产,铺设燃气管道40.55公里,覆盖居民用户2.72万户。深入开展城市人居环境整治,完成鼓楼济渡广场、江埔龙井等老旧小区微改造。拆除违法建设面积252.3万平方米,有效推动城乡环境改善和土地效能提高。街道机械化清扫清洗面积达215.49万平方米,镇安社区等7个容貌示范社区建设加快推进。

  城乡文化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加强岭南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建成温泉荔枝蜜公园和老温泉新活力实践馆,依托掷彩门、水族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擦亮岭南文化旅游品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吕田、良口等5个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对外开放。文商旅融合发展成效明显,预计全年旅游人数2215万人次,增长3.5%;旅游业总收入97.5亿元,增长5%,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九年在全省67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

  现代服务业发展稳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全年存贷款余额超900亿元,其中科技服务业贷款余额增长约2倍,新三板挂牌公司11家。侨银环保成为登陆A股市场的中国环卫第一股企业。依托生态设计、现代马业、会议会展等产业基础,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出台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策划推进莱茵商业广场等一批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快实现老城区新活力。

  营商环境改革持续优化。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健全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完成100%可网办、100%最多跑一次等11项指标建设,全年实现政务服务“零差评”。充分利用广州市电子证照系统,推进电子证照替代纸质材料。完成“仁里集”与广东省政务服务网网上办事和粤省事平台链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联审决策,提高审批效率。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新设企业审批效率提高50%以上。电水气外线工程审批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大力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全年减负金额超4000万元。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550户,新增注册资本153.38亿元。

  (三)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工作机制逐步建立。成立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机构,出台我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等系列文件。启动现代马产业体系研究,协同香港赛马会共同打造无疫区动物隔离检疫场和香港赛马会马匹检疫隔离场。开拓性实现“一次审批、多次往返”跨境马匹检验及运输,形成“进口直通、出口直放”的通关模式。实施《从化穗港澳国际高端健康养生基地建设方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全面深化与港澳合作。举办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内地首场世界级纯演示性速度马术比赛,深入实施“老温泉、新活力”三年行动方案,湾区设计开放大学正式运营,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传承地、生态经济核心区建设初见成效。统筹安排港澳居民在从化参加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子女入学教育。加快推进我区9个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协助举办2019从都国际论坛,国家领导人和260余位外国前政要、国际组织前负责人等出席。举办第二届世界生态设计大会,致力将生态设计小镇打造成全球生态设计策源中心。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2019年全区引进外资企业41家,合同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22亿元,其中出口99.5亿元,进口22.5亿元。

  (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示范区建设成效初显。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发展。深入推进花卉等七大特色产业发展,制定全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案,其中荔枝、花卉、壹号蛋鸡三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新开花谷”现代花卉交易中心(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大丘庄园等9个农业公园被评为市级农业公园,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30多处,美丽从化温泉生态乡村游休闲精品线入选全国2019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秋季精品景点线路。以“荔枝+”新型营销模式促进荔枝定制销售,全年农村电商线上交易额2.19亿元,增长9.5%。推进“粤菜师傅”工程深入实施,培训乡村厨师超500人次。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推进旧村微改造项目5个。建设乡村绿化美化工程20个,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查漏补缺项目82个。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1785户,普及率达100%,新改建乡村公厕72座。221条行政村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155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29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

  特色小镇建设取得新成效。20个特色小镇成为我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生态设计小镇成功吸引了包括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绿水青山从化大会等一系列高端会议相继举办,全球连锁酒店温德姆等一批重量级项目落户。米埗小镇因地制宜打造了突显岭南特色的高端精品民宿群,米社等一批知名“网红民宿”蓬勃发展。南平村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西和村、莲麻村成功创建为广州市旅游文化特色村,“广州西塘稻草节”成为乡村振兴农耕文化展示典范。

  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制定《从化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规范和加强区级农村土地流转财政补助资金的分配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化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交易353宗,金额达到2.81亿元。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落实,累计交办的96件案件已全部办结。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多措并举整治大气污染,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6.9%。落实水污染防治强化方案,建成污水管网53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日。完成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214家,完成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基础信息采集和风险筛查102家。新建生态景观林带10公里,44.7公里碧道投入使用,我区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

  生活垃圾分类全面铺开。出台《广州市从化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政策措施,推广楼道撤桶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推动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按照“一村一思路、一村一规划、一村一风格”,打造具有从化特色的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全力推进“3个示范街+3个示范农贸市场+10条示范村+30个样板小区”等示范片区建设,建成垃圾分类收集点600个,大件物拆解中心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教育、卫生、体育事业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设施三年提升计划,18个基础教育设施提升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深化集团化办学,持续推进温泉教育集群“6+2+N”项目建设,组建中小学教育集团5个和幼教集团3个。“爱种子”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得到国家、省的充分肯定。广大附中从化实验学校落户我区,广州六中从化校区建设、从化五中创建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加快推进,从化中学、流溪中学一流高中建设深入开展。大力推进医疗事业发展,南医五院顺利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与广医合作共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从化妇女儿童医院项目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省中医院温泉合作项目、8间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等正在抓紧推进。市属6家三级医院与我区8间镇卫生院建立合作关系。成功举办全国登山健身大会、露营大会、山地马拉松等多项国家级大型户外赛事,从化体育旅游形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通过高学历高技能青年人才入户等方式,多渠道引进我区紧缺人才。推进“家政+养老”融合发展,长者饭堂已实现镇(街)全覆盖,对外开放的助餐配餐点101个。全区新增就业人数22143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200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0户。城乡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950元提高到1010元,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同步提高到1515元。累计发放低保金9731.94万元,医疗救助困难群众7.48万人次,共发放救助金4926.76万元。加强粮食物资保障,全面完成储备粮年度储备任务8.56万吨,轮换任务4.52万吨。抓牢安全监管工作,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过去一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个别工业项目大幅减产,给我区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压力。面对困难全区上下围绕目标埋头苦干,多措并举,全力以赴,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但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并着力解决。一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仍然较慢。传统产业带动作用减弱,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还不够快、规模较小。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尚需加强。缺乏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人才,科技创新投入仍然不足,创新型企业数量和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亟待提升。三是企业营商环境“痛点”“堵点”难题仍需下大力气突破。服务企业的精准性、及时性和覆盖面还有待提高,熟地供应稍显滞后。产业平台承载力不强,基础设施保障力度不足。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有待增强,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还需加大。四是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领域仍存短板。优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交通、文化等方面离群众期望仍有差距。全流程垃圾分类处理水平有待提升。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展望2020年,外部环境仍将复杂严峻,我区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等重大政策效应显现,以及我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政策利好,一批重大产业平台和项目加快建设,将为我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支撑。

  2020 年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工作部署,聚焦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动幸福美丽生态之城建设全面上新水平。

  根据以上思路,围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好预期目标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全区上下集中力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我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并编制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0年从化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指标名称

  2020主要预期目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5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持平

  固定资产投资额

  持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5

  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

  完成广州市下达任务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率

  完成广州市下达任务

  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率

  完成广州市下达任务

  为实现各项发展目标,建议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扩内需稳外需防风险,全力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增强市场信心,着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加强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科技和新兴产业等具有造血功能领域的投入,在乡村振兴、公共服务、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大补短板力度,有效提升城市发展后劲和承载能力。加快谋划一批面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项目,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有效增长。聚焦基础设施、现代产业、社会民生、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谋划推进重点建设项目65个,投资额52.1亿元。统筹安排政府投资项目149个,投资额12.64亿元。着力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促投资稳增长的带动作用。二是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做强做优商圈经济,加快打造海塱、东风等商圈。培育提升信息消费,加快开展5G商用。培育发展夜间消费,完善配套服务,丰富产品供给,打造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三是推进外贸稳定发展。精准施策妥善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影响,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利用广交会、进博会等贸易平台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 四是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制定高风险平台维稳应急预案,抓好非法集资大案要案处置和风险化解。健全政府举债融资制度,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健全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将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开展燃气、油气管道、桥梁、粮食等各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等重要指标达到省、市要求。加大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应急救灾机制。

  (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要求,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链水平。

  一是推动新兴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推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等全产业链发展,统筹实施龙头企业带动,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和产业生态配套工程。充分发挥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国际交流和生态设计小镇产业发展平台作用,提升生态设计赋能产业发展能力。深化推进“互联网+农业”工程,支持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落实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二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化落实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苏宁华南电商总部等项目建设。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消费需求。建立健全有利于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园区,稳步推进石海工业园腾笼换鸟,全面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三是促进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鼓励我区综合性超市、商业综合体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依托广州温泉财富小镇,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充分发挥从都国际论坛影响力,引进国际知名展会活动,推动数字化产业等新兴产业与会展融合发展。依托“新开花谷”现代花卉交易中心,带动花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教育培训、文化旅游、时尚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四是强化实体经济要素支撑。加强产业项目用地供应,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拟上市挂牌企业资源库,引导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展。落实好国家、省、市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五是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积极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培育一批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推动国际生态设计促进中心、中瑞设计中心等产学研机构建设,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完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引导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质增效。健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做好高端产业、科技领军人才服务工作。

  (三)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协同创新发展。

  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核心优势,聚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增长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促进与大湾区城市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重大平台合作。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国家级中药研发平台、生物医药展览展示中心和新药创制研发实验区建设。谋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促进明珠智慧产业园建设。围绕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智慧物流基地,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服务大湾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为目标,大力推进苏宁、韵达、中色物联等项目建设。二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从埔高速、街北高速(扩建)、汕湛高速、从化大道(一期)、北星路工程等交通设施项目建设。扎实推动佛清从高速、广连高速加快建设,促进广清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互联互通。以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全力推动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与中新知识城实现高效协同发展。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能源重点工程明珠智能电网建设。三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充分发挥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广州国际马匹检测中心和检疫隔离场,谋划推动一批马产业项目建设,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马产业经济圈。以服务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为着力点,高标准打造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加强与港澳地区医疗服务业的交流合作,着力打造穗港澳国际高端健康养生基地,不断满足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群体的健康养生需求。四是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支持湾区设计开放大学与澳门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全球生态设计人才高地。加强文化旅游合作交流,发挥从化在广清生态文化旅游核心区的作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推进社保制度衔接。贯彻落实港澳台青年来穗发展行动计划,支持青年创业就业试验区、创新基地等建设。

  (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水平,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加快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制度基础,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

  一是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深入实施从化区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方案,研究制定营商环境3.0改革举措。加快推动法治政府和智慧政务平台建设,深化政务公开。着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推行开办企业“线上一网一界面,线下一窗一表单”和政策兑现“一门式”办理,提供主题套餐式集成服务。二是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革,组建一批国有集团企业,健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支持国企加大在新兴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三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深入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市“民营经济20条”修订版等政策措施,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加快制定《关于扶持从化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引导民营企业利用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降低融资成本。四是加强对口帮扶与协作。做好对口支援新疆疏附县的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接交流,积极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力助推受援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推进示范区建设。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高标准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3+3”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保障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定制农业新模式,推动农村产业链条化发展。扎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民宿等新业态。抓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入推进“五个美丽”行动。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建设具有岭南风情、从化特色的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和美丽廊道。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村内主干道、主要公共场所和拆除后腾出地的绿化美化,加大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创建力度。全面推进农村供水改造和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补缺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厕所革命”,加快打造乡村15分钟“如厕圈”。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完善乡村振兴人才政策,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完善“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乡村工匠”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培养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等高技能人才。鼓励大学生、科研人员、外出务工人员等各类人才下乡创新创业。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培育农村基层经营管理人才。是做实农村基层发展基础。扎实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共同体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先进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供给。深入推进百名第一书记驻村工程,建强用好乡村头雁培训指导中心。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坚守“北部三镇坚决不新上工业项目”的发展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核心区。

  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燃煤锅炉、生物质锅炉监管,持续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严控工地和道路扬尘,全面实现余泥渣土车全封闭运输,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力争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强化水污染防治,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流溪河综合整治工程,完成60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稳定达标。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促进土壤环境风险可防可控。二是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推动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前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5%以上。促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提升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能力。三是推进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加强重要道路绿化及景观片区建设,对105国道城区段、青云路、风云岭湿地公园等绿化进行升级改造,开展20个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继续推进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封山育林2.5万亩、碳汇造林5000亩。继续推进陈禾洞保护区、温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推进碧道建设,实现碧道骨干网全面开工。四是加强能源消费管控和结构调整。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完成市下达年度“双控”目标任务。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创建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有序推进餐饮场所、老旧小区等管道燃气改造,提高燃气供应保障质量和服务水平。

  (七)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持续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实施援企稳岗,及时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帮扶,实现全年新增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着力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实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与国家、省、市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衔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积极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逐步实现“家政+养老”服务村居全覆盖。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全面完成城乡居民社保、医保扩面任务,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医保合并实施,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公租房运营管理。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粮食、物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重要物资储备。抓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稳妥推进价格机制改革,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稳步提高低保等社会救助标准,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做好优抚及残疾人福利保障工作,推进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三是推动教育、卫生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新增普惠性幼儿园5所,增加学位1500个。推进广州六中从化校区、广大附中从化实验学校、雅居乐小学新建教学楼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继续探索全区集团化办学模式,以核心优质学校带动成员学校共同发展。推动区中医医院迁建、从化妇女儿童医院共建、省中医院温泉合作项目建设,加快完成8间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推动实施紧密型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完善卫生应急体系,推进妇儿保健、控烟等工作,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地方病、职业病、传染病、精神病、慢病防治和中医药发展工作力度,抓好疫苗预防接种管理。四是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完善标准化、均等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文化设施建管结合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图书馆之城”和“文化馆总分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文化宣传工作体系,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区融媒体中心建设。促进全民运动健身,办好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全国露营大会、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等大型活动,提升品牌效应。

  (八)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加强城乡治理。

  着力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城乡生活生产载体功能,全面提升城乡治理水平,实现城乡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一是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牢牢把握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大机遇,加强广清接合片区合作交流,聚焦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等领域,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载体,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融合典型经验。优化城乡总体空间布局。深化“一核两翼三带”总体空间布局,健全城乡空间统筹利用机制,推动城乡综合功能出新出彩。全力推进东风村、禾仓村、联星村西华社等旧村改造项目和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建设,加快启动国道沿线重点村庄改造。扎实推进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新老温泉一体化区域发展规划编制。三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智能化交通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强化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提升“保畅通”能力。持续整治市容“六乱”行为,进一步改善内街巷、城中村等环境卫生。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控新增违建,确保实现违建“零增长”目标。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摸清全区人口情况。是深化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平台,推动“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运行,推广“六呼六应”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通城乡治理“最后一公里”。加强群防共治,探索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坚决遏制黑恶势力滋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宗教和谐稳定。

  2020年还要动员全区力量,研判准“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分析透困难挑战,以改革创新的思维破解发展难题,高质量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高水平谋划和储备一批“十四五”重大项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名词解释

  1.“3+3+3”领域项目:旧城、旧村、旧厂改造与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及违法建设拆除、黑臭水体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等九项城市更新领域重点项目。

  2.无疫区: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的简称,指在某一确定区域,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过某种或某几种马属动物疫病,且在该区域及其边界和外围一定范围内,对马属动物和动物产品、动物源性饲料、动物遗传材料、动物病料、兽药(包括生物制品)的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并经国家评估合格的特定地域。

  3.温泉教育集群“6+2+N”项目:从化区温泉镇6所区属公办小学+2所区属公办初中+N所市区优质学校,建立市、区、校三位一体的学科教研网络,打造广州的实验教育体系,推进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外围城区辐射延伸。

  4.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5.“3+3”现代农业产业园:荔枝、花卉、壹号蛋鸡等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畜牧科技、农村电子商务、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链等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6.六呼六应:即党委呼、各方应;项目呼、审批应;治乱呼、执法应;民声呼、党员应;富民呼、双创应;梗阻呼、追责应。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