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font style="FONT-SIZE: 10.5pt">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6年第三季度食品监督抽检信息公布</font></strong>
【食品抽检信息】2016年第三季度,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我市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中粮食及粮食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方便面、其他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炒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其他食品、食品添加剂、方便方盒和饭团、鲜切果蔬、散装熟食等33大类食品进行了日常监督抽检,共抽检样品10549批次,经检验,实物质量合格样品10363批次,占98.2%;实物质量不合格样品186批次,占1.8%(具体产品抽检信息见附件),其中生产环节抽检样品3454批次,经检验,实物质量合格样品3395批次,占98.3%;实物质量不合格样品59批次,占1.7%;流通环节抽检样品6089批次,经检验,实物质量合格样品5967批次,占98.0 %;实物质量不合格样品122批次,占2.0%;餐饮服务环节抽检样品1006批次,经检验,实物质量合格样品1001批次,占99.5%;实物质量不合格样品5批次,占0.5%.
我局已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对抽检不合格食品采取了下架、封存、召回等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并对生产经营不合格食品的单位依法进行查处。对外地流入的不合格产品,我局已通报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风险分析】
各类食品中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本季度监督抽检在粮食加工品、调味品、肉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冷冻饮品、乳制品、糖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等食品中均有样品检出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主要反映食品的卫生学状况及受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霉菌中的少数菌种或菌株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霉菌毒素,霉菌污染食品后不仅引起食品变质,而且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可能引起食物中毒。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如果桶装水的消费周期较长,营养要求较低的铜绿假单胞菌可生长繁殖,可能会引起味道、气味和浊度的改变。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1)原材料生产、贮藏、运输的卫生环境条件把控不严;(2)未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条件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卫生环境差,生产工具清洁不彻底,设备清洗消毒不完善,人员卫生管理不到位;(3)食品的包装密封性不好,造成二次污染;(4)食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中贮藏条件不达标,如未按要求进行冷藏或冷冻处理,造成微生物过度繁殖;(5)原料带入。
酒类中糖精钠、甜蜜素不合格。糖精钠在安全限值下若被人体摄入,其不会被分解,随尿液排出体外,也不供给热量,没有任何的营养价值。但如果超出安全限值使用,摄入过多,很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造成对肝、肾、膀胱的同步伤害。虽然在我国甜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多国家对甜蜜素的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在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对甜味剂的使用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及限量要求。造成该项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1)违规、超限量、超范围使用;(2)过程控制不严;(3)原料带入。
水果制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不合格。二氧化硫是一种毒性低的化合物,可溶于水中。在一般食用情况下,二氧化硫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对二氧化硫有过敏反应的人,则可能会出现气喘、头痛或恶心等过敏症状。造成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有:(1)违规使用硫磺、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等含硫添加剂;(2)过程控制不严或超限量使用;(3)原料带入:使用硫磺熏过的原料也可能带入二氧化硫残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大量食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超标的食品可致呕吐、腹泻和急腹痛。造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有:(1)超限量、超范围使用;(2)过程控制不严。
散装熟食脱氢乙酸、合成着色剂不合格。脱氢乙酸是一种低毒高效防腐、防霉剂。在酸、碱条件下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霉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人体毒害较小。柠檬黄是一种水溶性偶氮类色素,用作食品药品染色剂,安全度比较高,基本无毒,不在体内贮积,绝大部分以原形排出体外,少量代谢产物对人无毒性作用。胭脂红为一种水溶性偶氮类色素,如果长期食用色素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在体内蓄积,对肾脏、肝脏产生一定伤害。日落黄是水溶性偶氮染料,少量代谢产物对人无毒性作用,但如果长期食用色素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肾脏、肝脏产生一定伤害。造成该项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1)违规使用;(2)过程控制不严;(3)原料带入。
食用农产品中禽肉、畜肉、水产品检出禁用兽药,如氯霉素、孔雀石绿等;蔬菜检出个别批次农药残留。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1)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为达到除虫防害、防治疾病、提高产量的目的而滥用农兽药,或者农兽药使用时未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2)也可能是长期不规范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蓄积,进而导致农药、兽药在产品中的再残留等。
【消费提示】
选购酒类产品时,一是注意外包装。在买酒时认真观察其标签及包装等情况。经正规渠道进入国内的进口商品,按规定必须加贴中文标识,包括品名、原产地、灌装日期、保质期、进口经销商及其地址、电话等资料。二是注意防伪标志。一般酒的瓶颈上都有商标,刮开商标,内有各式各样的防伪标志。同时,真品酒一般液体透亮、光泽好,假酒一般液体则暗淡、光泽差。三是注意酒瓶的封口。因为封口一经破坏要恢复时,造假者所使用的材料可能与原厂使用的材料不一样。
购买水果制品时,一是最好到正规商场、超市等经营体购买有包装的水果制品,这类产品因有正规的食品标签,有利于全面了解产品信息,从而可指导消费。二是避免选购颜色异常的产品,最好不要购买色泽特别鲜艳的产品。三是打开包装后产品应无异味,无外来杂质。四是产品形态(外观)应基本一致、产品表面附着糖霜应均匀、无皱缩残损、破裂和其它表面缺陷、颗粒表面干湿程度应基本一致。五是对于高盐分产品,或含有甜味剂、防腐剂和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应根据标签有所选择,尤其是儿童,建议适量食用。
购买散装熟食时,应尽量在短期内尽快食用完毕。尤其在南方春季潮湿、夏季炎热,细菌繁殖速度也加快。最好以烹煮的方式高温充分加热后再食用,轻微加热不足以消灭细菌、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尽量选择销售、贮存环境较佳的即食熟食。另外,不要购买颜色过度鲜艳,或过于暗淡的即食熟食。因为颜色过度鲜艳有可能是添加了着色剂,颜色过于暗淡有可能是摆放的时间过长或贮存的温度不适宜。
附件:1.2016年第三季度食品生产经营环节抽样检验实物质量不合格产品信息.doc
2.2016年第三季度食品生产经营环节抽样检验实物质量合格产品信息.rar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6年10月23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