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食品药品安全 > 安全消费 > 消费警示

【区消委会】案例:私下交易化妆品,质量售后皆空谈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3-13 11:49

  【案例简介

  吴女士受面部痘痘困扰已久,在刷抖音时看到某直播间在销售祛痘药物,就购买一疗程尝试。购买后有自称祛痘老师的销售人员添加吴女士微信。销售人员借机推销祛痘护肤品,并通过发公司的营业执照、自己的“美容师证”、别人的修复案例来博取吴女士信任。吴女士在销售人员一番信誓旦旦承诺中放下了最后的防备。最终,吴女士在微信上转账550元,购买了一套护肤品。但使用几天后皮肤出现发红发烫等情况。销售人员接着又推销起另一款祛痘方案,称其能深层次促进皮肤释放毒素,根治面部痘痘问题。同时说,如果不采用这个解决方案,后续面部可能会毁容,并发一些烂脸的照片进行恐吓。吴女士深感进退两难,但还是咬咬牙又买下来另一个套餐。但是,皮肤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吴女士要求其赔偿损失,销售以各种借口推卸责任,也不接受退货退款。吴女士这才认清事实,拨打12345投诉。

  接投诉后,区消委会工作人到厂家处协调,厂家表示公司从未开设微信销售产品,市民是通过私人微信购买的产品,涉诉微信不是公司员工,不同意调解。因无法找到真正投诉人,工作人员只能建议吴女士通过其他司法途径解决争议。

  【案例剖析

  案例中的吴小姐在生活中并非个例,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也要警惕此类情况的发生。销售人员在“骗”取财物过程中可谓充分利用了人性的贪婪和恐惧。贪婪,针对的是女性消费者爱美的心。通过发送虚假成功案例、用甜言蜜语夸赞消费者,一步步操纵消费者的情绪,让消费者看到美好的愿景并乐意为之付款。

  【消费提示

  微信私下交易有风险,售后服务难保障。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为什么某些销售人员选择微信交易而不是正规网购平台销售?本质上是不良商家对售后责任的逃避。正规商家都是“打开门”做生意,在淘宝和京东等平台上,有第三方监管机构来监督交易过程,包括商品的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如果消费者在这些平台上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平台的投诉渠道,由平台介入协调商家解决问题,如退款、换货或者维修等。然而,在微信私下交易中,一旦交易完成,消费者很难要求商家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务。商家可能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甚至删除好友,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消费者往往只能自己承担损失。因此,消费者对于不知根底的商家,切勿听信效果更显著或价格更优惠等话术,选择没有售后保障的交易方式。

  理性应对皮肤问题,勿让“假销售”趁虚而入。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皮肤问题,此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熬夜、上火、清理不当等原因导致的小问题,就要注意调整个人的生活习惯与作息。如果是遇到严重皮肤问题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而不是轻信销售人员的恐吓和推销。如果想要购买产品适当护肤,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在购买前也应仔细了解产品的成分、功效以及适用人群,查看产品的相关认证和检测报告等,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的皮肤状况。对于声称有特殊功效的产品,更要谨慎对待,切勿轻信“假销售”的花言巧语。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