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从化区作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同时也是广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2019年起,广州市从化区民政局、从化区社会组织党委组织广州市从化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广州市从化区慈善会、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社会组织实施了一批具有从化区特色的乡村治理项目,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理事长等一批项目团队活跃在广袤乡村的田间地头,通过实践总结,制定发布了《乡村社会组织培育操作手册》《“共建共治共享”从化区乡村社区治理指标》等一系列社会组织培育模式标准化指标化研究成果,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历经3年努力,通过“围绕一个核心”“搭建两级平台”“创新九步培育”的“129”模式,打造了良口镇碧水新村、江埔街凤二村等一批乡村治理试点项目,走出了一条具有从化区特色的社会组织建设之路。
一、主要做法
(一)围绕一个核心,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1.强化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向深里引、向细里干,保证乡村振兴的正确政治方向。2019年从化区在完善其社会组织党委设置后,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党委的先锋带头作用。一是开展全区社会组织党建摸排和组织建设“双同步”工作,做到“应联尽联”“应纳尽纳”。牵头制定从化区社会组织党建“双同步”工作方案,在着力提高社会组织党组织数量的同时,注重党建质量提升,通过集中学习、建立示范性党组织等方式以点带面、全面覆盖,使“双同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推进社会组织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前从化区已经社会组织党组织53个。二是建立区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依托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设立,集党建阵地、服务平台、活动中心、党员学校、人才驿站、信息枢纽六大功能于一体,是从化区社会组织党委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社会组织党员服务联系、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社会组织覆盖面的重要举措,为从化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强化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了社会组织领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等主题教育,先后举办3次党建外出考察活动、112场次党建专题培训,惠及社会组织500多人次,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夯实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政治根基。2021年从化区“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中共广州市从化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支部荣获“广州市从化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广州市从化区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被授予广州市社会组织党建示范(党员教育)基地。
2.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力量,提供社会组织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将社会组织党建与“为群众办实事”深度结合。让社会组织党员时时触摸党建“脉搏”,感受党建“温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愿行动+N”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身边群众积极参与慈善志愿服务,让社会组织党员找到了融入乡村、服务村民、履行社会责任的平台和载体,以其全新独特的服务功能和社会化的运作机制,点燃党建引领乡村多元共治的“红色引擎”。各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通过“如愿行动”众扶互助平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愿对平台上的“微心愿”和“志愿服务”进行认领,把困难群众“微心愿”一个个实现,让党建聚焦在群众诉求上,为党建引领社会、服务社会、凝聚社会发挥了很好的聚合作用。目前“如愿行动”众扶互助平台,已发布1851心愿,1681个心愿已被成功认领,1524个心愿已被成功点亮,共8288人次奉献了爱心,全区40多个社会组织党组织80多名党员纷纷以实际行动参与了如愿行动。
(二)搭建两级平台,实现联动发展,多方助力乡村振兴
1.建设区、村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打造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培育孵化平台。2020年打造区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同时下沉乡村试点建设村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通过两级联动,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功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为入驻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孵化培育、公益普及、能力建设、信息交流、风采展示、资源共享、政策咨询、协力发展等支持性服务,打造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共创平台和“生态圈”。
2.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丰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服务供给。为营造社会组织多元发展的活力生态,协同参与乡村振兴,从化区相继成立了区级和镇街级社会组织联合会,以“凝聚、服务、引领、共享”为理念,着力发挥其枢纽角色及作用,打造成为党和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桥梁纽带以及全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从而引导各方社会力量、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振兴。同时也通过深化乡村微公益创投,发掘乡村治理好项目、好点子,助力培育各类“土专家”“田秀才”,打造从化乡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努力探索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从而丰富服务供给主体和方式。
(三)创新九步培育,强赋能深参与,勇担乡村振兴重任。以广州从化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为实践和研究样本,深入研究总结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从化区总结提炼出了“九步法”培育乡村社会组织操作手册。“九步法”包括探寻乡村社会组织,为从化区社会组织提供一个跑马场,寻找、筛选有能力、有潜力、有基础、有前景的乡村社会组织,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现优势与弱点,针对社会组织存在的弱点进行重点培训提升,助力社会组织全面发展;培训与提升,帮助社会组织查漏补缺、固本培优,提升专业能力。挖掘需求,培育社会组织具备挖掘乡村、村民需求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挖掘需求的方法;提出建议,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协助乡村社会组织提出合理行动建议,并且结合本土地区需求提出具体的切合度高的行动计划;讲好故事,促使更多的村民、政府部门、合作方等有意愿加入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做好一个活动,指引乡村社会组织把每一次活动做好,把每一次服务做到位,促进乡村社会组织把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执行落地,带出项目成效;成效提炼,以工作坊、研讨交流会等方式,让各社会组织可以对成效进行提炼和展示,不断鼓励与肯定组织的成长。互助网络,指引乡村社会组织建立互助网络,进一步扩大社会组织的成效和影响力,推动乡村社会组织在互助中不断发展。
二、项目案例及创新成效
(一)探索乡村力量——从1.0到2.0,乡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激发从化区乡村社区发展持续性内生动力,深化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等问题,从化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通过项目探索和理论创新,深入探索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以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理事长周如南牵头的项目团队在探索乡村力量项目实践的基础上,于2020年制定发布了《“共建共治共享”从化区乡村社区治理指标》,在实践好、发展好《乡村社会组织培育操作手册》和《乡村社区治理指标》基础上,2021年,项目团队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指标体系,发布了“探索乡村力量项目2.0”,通过吸引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振兴,辅以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能力建设课程以及个性化督导,孵化及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进一步在项目过程中深化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流程以及总结提炼出行之有效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渠道及方式,为全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操作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
(二)“我创”——社会组织持续推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以从化区良口镇碧水新村乡村治理项目建设实践为例,“我创碧水”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项目经验,由从化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发布了《“我创”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操作手册——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围绕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提炼总结出“社会组织联合会-区内社会组织-村民”的项目逻辑框架,即联合会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培育区内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面向村民,通过多个议题切入社区、动员村民参与,直接推动村民参与社区治理。
(三)凤二样本——通过“一站两堂三平台四基地”,打造从化乡村幸福模式。以党建工作站(乡级社工站)为枢纽,幸福食堂和乡村学堂为载体,“爱心到家、如愿行动、社区基金”三平台为依托,“村民议事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城乡融合实践基地”四基地为支撑,通过项目化运作,动员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促进多方资源整合对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形成“一站、两堂、三平台、四基地”的从化乡村幸福模式,实现打通“服务村民的最后一米”。截至目前,从化区已在江埔街凤二村、鳌头镇帝田村、吕田镇三村村建立“1234”从化乡村幸福模式,开启从化乡村服务模式的新征程。
三、经验启示
广州市从化区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大机遇,着眼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大胆实践。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把牢社会组织发展“方向盘”。从联合党建到成立独立党支部,依托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系列党建专题培训和活动,引领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区共有352家社会组织在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党委和区民政局指导下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二是强化阵地建设,搭好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器”。打造区级、村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开展针对性主题培训和个性化咨询服务,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组织,1688家社区社会组织在全区221条村和56个社区蓬勃发展。三是聚焦乡村治理,探索乡村力量“新模式”。通过从化区“129”模式,启动“探索乡村力量”“我创碧水”等标杆性的公益创投项目,结合村情乡情以“标准化建设+个性化辅导”,指标化衡量的方式推动乡村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引导辖区社会组织开展乡村所需,社会组织所能,党和政府希望解决的服务项目,实现政府服务能力的不断优化升级,从而打造出一个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