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财政资金 > 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 > 预算

从化市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的报告

从化市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的报告

来源:区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4-10-22 06:15
 
    一、 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我市财政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增收节支,积极推进改革,严格依法理财,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预算任务,实现了我市 “十一五”规划财政发展的良好开局,有力推动我市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2006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63870万元,完成调整后年度计划63460万元的100.6%,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3.8%,增收12268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24299万元,比上年增长59.9%,增支4658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及上年结余,减去一般预算支出、上解支出及增设预算周转金后,全年预算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06年全市基金预算收入10372万元,比上年收入6937万元增收3435万元,增长49.5%;全市基金预算支出21324万元,比上年支出8947万元增支12377万元,增长138.3%。基金预算收入加上补助收入及上年结余,减去支出后,全年基金预算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为完成全年预算任务,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 狠抓增收节支,力促预算平衡
    去年,我市经济继续受到土地及电力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持续影响,财政增收遇到了较大的压力。对此,我们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将组织收入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想方设法抓紧抓好。一是认真做好财税收入的协调工作,坚持和完善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深化预算执行分析,落实收入征管责任,及时将财税收入任务分解落实到位。二是加强税收征管,严格依法征税,切实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国地税部门共为地方财政组织收入46302万元,完成调整后年度计划的100.5%,比上年增长16.4%;财政部门组织契税及耕地占用税收入4081万元,完成调整后年度计划的114.5%,增长46.3%。三是积极实施《广州市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加大非税收入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了非税收入“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模式,不断拓宽收入领域。全年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共13503万元,增长37%,其中仅国资收益一项达2330万元,完成调整后年度计划的507.6%。经过努力,我市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均衡、协调、快速增长,一至四季增幅均保持在20%-30%之间,全年增幅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幅11.8个百分点;增收额首次突破1亿元,达1.23亿元。此外,狠抓债权追收,依法收回资金6006.86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316.2%,其中收回财政债权3332.9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555.5%,追债成效为历史最好的一年;积极争取省、广州市资金支持2000多万元以及上级专款补助5亿多元,有效缓解了财政压力。
    与此同时,我们重视加强支出管理,坚持“保重点、压一般,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支出原则,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力戒奢糜,严格执行年度预算,强化预算约束,确保实现收支平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有力的管理手段,多管齐下,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严从紧控制预算外追加,堵塞支出漏洞,全年办理预算外请款报告共619份;加大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力度,全年完成投资评审项目512项,送审金额88667万元,核减额10004万元,核减率11.3%,送审额及核减额均为历年之最;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全市政府采购项目1623宗(不含工程类项目),采购金额2362.7万元,节约资金217.7万元,节约率8.4%。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从化的要求,财政逐步由“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两位一体”向“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科学发展”的“三位一体”转变,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
    一是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筹资41000万元支持明珠工业园区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兑现优惠政策资金1481万元,运用财政杠杆激励外地企业落户从化,促使我市税源经济向着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安排科技三项经费和技术改造资金925万元,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促社会事业稳定发展。投入1600万元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5000万元支持从化中学示范性高中建设和创建“教育强市”,推动我市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拨付卫生经费3017万元,使卫生医疗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促城乡协调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分别投入农林水资金27241万元、中心镇及山区镇建设6780万元、扶贫资金658万元;向种粮农民直接发放补贴568万元;拨付自然村道补助资金3885万元,为自然村道的高速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事业发展。拨付资金1447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关心扶助农村困难群体, 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对象基本医疗救助并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全年兑现资金70.6万元。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拨付补助资金1437万元,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当提高人均筹资额,大幅提升报销封顶线,同时降低镇级医院住院费用起付线并提高报销比例,全年共有14670人次获得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1742.7万元。
    四是促社会稳定和谐。投入公检法司及政法经费11082万元,促进我市法制社会建设和社会治安稳定。安排社保资金8152万元,确保企业下岗人员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按时足额发放;适当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和在乡复员军人生活补助标准,并对优抚对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给予补助。增加支出3700多万元,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津贴及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积极向广州市财政争取资金400万元、借款3760万元,解决民乐、横江公司职工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努力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 继续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不断规范和完善财政管理
    一是推进公有资产经营管理工作。成立了从化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管理、营运、处置市直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及政府授权经营的控股、参股企业和工商市场物业的国有资产产权、收益等,使公有资产经营管理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二是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积极组织收支分类改革的培训和调研,及时完成预算数据转换、预算报表和指标体系调整等各项工作,同时指导各单位和各镇街做好用新科目编制2007年预算的工作。
    三是继续完善国库管理制度和部门预算改革。制定国库支付管理规程,明确、细化对单位用款计划、资金拨付、支付方式的管理要求。完善15个单位部门预算草案,修订2007年部门预算编制方法,改进预算管理系统,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四是加强镇街财政管理。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加强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税收属地征管、合理调整利益、调动镇街创税增收积极性的原则,制定了新一轮镇街财政体制实施方案。与此同时,乡财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顺利通过省财政厅的验收。
    五是强化财政监督。先后对再就业、城乡低保、财政扶贫、中心镇建设、林业复绿、市政建设等专项资金以及“收支两条线”管理开展了专项检查,督促有关单位落实整改,规范资金使用行为,确保专款专用。
    二、 2007年预算草案
    (一)一般预算草案
    2007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不断壮大财政实力;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有保有压,集中财力办大事;继续优化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重点支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谐社会;继续深化公共财政改革,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我市经济发展预期目标,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安排75383万元,增长18%;加上上级补助安排9884万元(包括税收返还收入和两税基数返还等),全市可支配财力为85267万元。按照《预算法》规定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计划相应安排85267万元,比上年计划增长23.7%。
    1.一般预算收入计划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安排75383万元(详见附件1),比上年收入63870万元增长18%。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8605万元,地税部门组织收入37700万元,财政部门组织收入19078万元。
    2.一般预算支出计划
    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按地方可支配财力85267万元安排(详见附件2),比上年计划安排68916万元增加16351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安排如下:
    (1)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农业及农村经济事业发展。安排“三农”支出8566.2万元,增加1501.5万元,增长21.3%。其中:安排农业支出4107万元,林业支出655万元,水利和气象支出1096.3万元,地方自筹粮食风险金450万元,社道建设支出330万元,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杂费补助350万元, 农村低保及救济986.3万元,农村合作医疗补助521.6万元,农业技术推广70万元。
    (2)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资金14927.3万元,增加3645.6万元,增长32.3%。其中:机构经费509.4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9434.9万元,民政一次性抚恤金60万元,退伍军人安置及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293万元,城镇低保及医疗救助420万元,医疗保险补助资金1200万元, 企业早期退休人员生活补贴200万元,企业离退休费补贴179.7万元,分类救济及重残补助343.8万元,再就业培训资金100万元,新入住敬老院人员生活补贴80万元,社会化管理人员生活费1000万元,其他专项1106.5万元。
    (3)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促进“科教兴市”战略实施。安排资金21906.3万元,增加2683.2万元,增长14%。其中:教育管理事务支出279.3万元,普通教育18268.5万元,职业教育407.8万元,创建教育强市专项资金1425万元,其他教育专项投入375万元;科学技术管理事务及科学技术普及66.7万元,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及其他科技支出1084万元。
    (4)加快建设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安排资金6257.8万元, 增加2115.8万元,增长51.1%。其中:卫生正常事业费1370.4万元;卫生专项投入2698.9万元(包括公费医疗经费2200万元 ,控项经费36万元,村医培训管理经费 46万元,血站建设经费16万元,改水及除四害专项经费15万元,其他卫生专项385.9万元);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支出2188.5万元。
    (5)保障文化事业投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安排文化体育及宣传支出818.5万元, 增加110.1万元,增长15.5%。其中: 正常事业费622万元,文化专项经费84.5万元,精神文明建设专项经费50万元,新闻中心专项经费50万元,其他文化宣传支出12万元。
    (6)增加公共安全经费投入,促进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安排公共安全支出8881万元,增加1001.8万元,增长12.7%。其中:武装警察支出93.7万元,公安支出7203.1万元,检察支出447.5万元,法院支出840.9万元,司法支出282万元,其他支出13.8万元。
    (7)安排预备费支出1000万元,增加300万元,增长42.9%,占预算支出的1.2%。
    (二)基金预算草案(详见附件3)
    1.基金预算收入计划
    2007年,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429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40万元;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115万元;水利建设基金收入29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00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1174万元。
    2.基金预算支出计划
    2007年,基金预算支出按当年收入计划及专款专用的原则相应安排4429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安排如下:
    (1)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40万元,用于推广散装水泥;
    (2)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115万元,用于文化专项经费;
    (3)水利建设基金支出2900万元。分别用于全市小型农田水利补助400万元,三防抢险、应急、隐患支出50万元,流溪河街口河西堤整治工程50万元,流溪河堤整治海朗桥工程400万元,沙龙圳整治工程235万元,青苔坑整治工程150万元及其他水利建设配套1615万元;
    (4)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200万元,用于残疾康复及就业培训等;
    (5)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1174万元,用于路灯管理474万元和融资还款700万元。 
    (三)市本级部门预算草案
    2007年市本级102个一二级预算单位全面编制部门预算,按照编制部门预算的原则和方法,列入部门预算的支出总计为80645.3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拨款58944.1万元。按要求上报市人大审批的部门预算单位15个,分别是:市法院、计生局、林业局、林业公安分局、民政局、环保局、爱卫办、残联、农业局、水利局、司法局、科技局、投资服务中心、外经贸局、城监大队,支出总计为9118.4万元。
    三、统一思想,真抓实干,确保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展望2007年财政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一方面,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财政增收带来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另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的不断推进,对加快公共财政建设,完善财政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全力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 着力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壮大财政实力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促进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推进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税源经济和效益经济。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综合运用税收、财政支出等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在资金、政策、资源、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重点生产力骨干项目建设以及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发展平台的建设。二是要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壮大税源规模为目标,充分挖掘我市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及时兑现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镇街、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将国内外大型企业以及世界、全国500强企业的总部或分支机构等引入我市,设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税源财源。三是要进一步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强化征管手段。加强税源调研和税负测算,实行精细化管理,搞好分税种、分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收入分析和预测,不断增强分析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抓住房地产业迅猛发展的有利机遇,大力挖掘契税收入潜力,狠抓基础管理,提高契税收入质量和水平;及时研究和提出应对税制改革的措施,推动我市经济和财政快速协调发展。
    (二) 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民生为重”的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推动我市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一是在保障政权机关运作和公共需要基本支出的前提下,推动公共财政向农业、农村及困难群体倾斜,向教育、科学、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倾斜,向公安、政法等要害部门倾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二是集中财力办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大事,加大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及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支持营造适宜生活居住和创业发展的城市环境,积极实施“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三是要切实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按照预算的范围和内容执行支出预算,从严控制追加支出,严禁擅自调整、改变预算用途,自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行政事业经费的过快增长,对各项支出精打细算,量力而行,讲求实效。
    (三) 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切实加强财政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力度,着力解决财政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完善财政运行机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稳步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和处置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二是积极实施城市资本化经营机制。不断强化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综合运用城市资本资源,提高城市资源的经济效益,促进城市资产保值增值,努力实现从管理城市资产向城市资本化经营资产的转变。三是要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的原则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组织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逐步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绩效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四是继续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等改革,不断巩固和提高改革成效。五是加强和规范镇级财政财务管理,推进镇级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镇级财政的管理能力和科学理财水平。六是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加大财政执法检查力度,切实促进依法理财。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