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财政资金 > 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 > 预算

从化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4-10-22 06:15

——2011年3月日在从化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从化市财政局局长 潘锦峰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从化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我市财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年度预算任务,有力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93351万元(详见附件1),比上年收入153363万元增收39988万元,增长26.1%;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55327万元,比上年增支63572万元,增长33.2%。

  2010年,全市基金预算收入207680万元,比上年收入227351万元减收19671万元,下降8.7%;全市基金预算支出183468万元,比上年增支36420万元,增长24.8%。

  一年来,为确保完成财政预算任务,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们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全力以赴抓收入,不断增强财政实力

  1、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综合治税。完善税收综合治理机制,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综合治税职责,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强化税务稽查和税源监控,确保应收尽收。一是实施车船税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捆绑缴纳;二是完善从化市发票抽奖方式,联合开展打击假发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三是与国土、规划等部门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大契税、耕地占用税等土地税费的征收力度;四是建立个体工商户及零散税源委托代征站,堵塞税收漏洞;五是建立镇(街)、园区收入通报制度,帮助和指导镇街协助税务部门充分挖掘税收潜力。

  2、想方设法壮大发展总部经济。理顺总部经济政策,完善部门、镇(街)、园区工作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强化手段,吸引更多更优质的企业落户我市,拓宽和壮大我市的税源规模。全市总部经济企业实现地方税收收入10402万元,占全年一般预算收入的5.3%。

  3、盘活公共资产,拓展非税收入渠道。加大盘活市、镇两级闲置资产力度,提高公有资产收益,全年实现国有资产收益7615万元。同时,加快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投入使用和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拓展非税收入渠道。

  4、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充分把握广州市促进从化发展的政策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出台的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奖励办法,有效调动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全年共向上争取各类资金 111956万元。

  (二)千方百计保重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1、以人为本惠民生。一是支持公共教育优先发展。全年共投入59053万元用于落实“两相当”工作和“两免一补”政策,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同比增加9678万元,增长19.6%。二是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全年社会保障共投入37239万元,同比增加9849万元,增长36%。对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发放保障金和物价补贴共5063万元。三是加快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全市医疗卫生支出17743万元,同比增长53%,其中:支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补偿金额共6947万元;发放城乡基本医疗救助金额353万元。四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安全维稳工作共投入25992万元,同比增长22.1 %。五是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投入家电、摩托车和汽车下乡财政补贴1583万元,投入种粮直补及农资综合直补7516万元。

  2、夯实基础促发展。统筹运用预算内外及融资资金,切实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一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投入81058万元用于国道105线和省道355线城区段道路升级改造等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拓展产业平台,优化投资环境,投入34685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建设。三是支持农村生态发展,投入18619万元用于农村污水治理及基础设施,投入12869万元用于支持绿道、“一村一品”专业村、农家乐、改水工程、万花园和生态文明村等新农村建设。

  3、竭尽全力保亚运。通过财政统筹、争取上级资金等形式落实亚运各项资金,投入8212万元主要用于亚运安保、马术团队运作、亚运宣传及医疗卫生、民政等部门涉亚开支,开展涉亚资金的有效审查监督,有力确保了广州亚运会马术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

  (三)坚持不懈抓改革,切实提高理财水平

  围绕建设公共财政、精细财政、民生财政的要求,强化财政改革与监督,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完善镇街、园区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新一轮镇街、园区财政管理体制,加大新增财力向基层组织和农村倾斜力度,完善激励奖励政策,调动各级增收理财的积极性。二是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财政资金管理安全、规范;建立绿色拨款通道,简化拨款流程。三是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实施评审一次性告知制度,积极拓宽委托评审中介渠道,评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全年完成评审项目1065项、送审额167818万元、审定额139546万元、核减额28272万元、核减率为16.9 %。四是强化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充分挖掘资产价值,规范资产的处置行为。五是修订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全年办理政府采购6066宗、采购金额44072万元、比采购预算金额64160万元节约了20088万元、节约率为31.3%。六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开展民生工程及强农惠农等专项资金、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推进“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二、2011年预算草案

  2011年,我市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强收入征管、依法应征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事业的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破解建设资金瓶颈,优先保障“大交通、大产业、大旅游” 战略实施;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绩效化管理。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我市经济发展预期目标,2011年全市财政收支计划安排如下:

  (一)一般预算草案

  1、收入计划。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32021 万元(详见附件2),比上年收入193351万元增加38670万元,增长20%。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34010万元,增长18%;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4190万元,增长23%;财政部门组织收入56071万元,增长14.1%;加上上级补助17104万元,收入合计249125万元。

  2、支出计划。按照《预算法》规定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计划相应安排249125万元(详见附件3),比上年计划安排194751万元增加54374万元,增长27.9%。主要安排如下:

  (1)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安排“三农”支出30592万元,增加5778万元,增长23.3%。其中:农业7702万元,林业1240万元,水利和气象6083万元,地方自筹粮食风险金1030万元,农村低保及救济2593万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资助金2152万元,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用于农村部分1663万元。

  (2)促进教育事业公平发展。安排资金55159万元,增加11242万元,增长25.6%。其中:教育管理事务2218万元,普通教育48230万元,职业教育1117万元,广播电视教育394万元,教育费附加3200万元。

  (3)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安排资金13209万元,增加3019万元,增长29.6%。其中:卫生机构经费3049万元,公费医疗经费320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补助资金3577万元,其他卫生专项3383万元。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安排资金34882万元,增加6817万元,增长24.4%。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23539万元,医疗保险补助及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财政资助资金2975万元,民政抚恤救济及其他8368万元。

  (5)推动文化体育科技事业发展。安排资金8757万元,增加4292万元,增长96.1%。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5146万元,科学技术3612万元。

  (6)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安排资金25926万元,增加4239万元,增长20.1%。其中:武装警察359万元,公安21008万元,检察1110万元,法院1943万元,司法489万元,政法及其他463万元。

  (7)支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安排资金12300万元,增加6035万元,增长96.3%。其中:根据广州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12000万元。

  (8)加快宜居城市建设。安排资金12159万元,增加2991万元,增长32.6%。其中:节能环保760万元,城乡事务7252万元,交通运输1521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2626万元。

  (二)基金预算草案(详见附件4)

  1、基金预算收入计划。2011年,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06430万元。其中: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260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160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120万元,育林基金收入2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55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940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4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4500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1200万元。

  2、基金预算支出计划。2011年,基金预算支出按当年收入计划及专款专用的原则相应安排206430万元,主要安排如下:

  (1)保障农村建设投入。一是从育林基金安排200万元,用于森林防火和森林培育等林业支出。二是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安排27455万元,分别用于地质灾害治理455万元,山区扶贫开发专项配套资金5000万元,生态文明村建设2500万元,农村公共配套设施建设18000万元,万花园建设900万元,自然村道建设600万元。三是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安排4000万元,用于补充耕地项目。

  (2)促进教育卫生文化加快发展。一是从文化事业建设费安排260万元,用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出;二是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安排3600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站、镇(街)医院、市疾病预防中心业务楼建设及中医院门诊住院楼扩建等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3)扶助困难群体生活。一是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安排550万元,用于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和残疾儿童教育。二是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安排25875万元,用于支援不发达地区及被征地农民社保费用。

  (4)促进宜居城市建设。一是从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安排1600万元,用于市政路灯建设、污水处理、城乡清洁工程等城乡公用事业。二是从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安排120万元,用于推广散装水泥。三是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安排124050万元,用于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场建设350万元,城乡清洁工程300万元,土地储备开发成本支出67400万元,交通、市政建设专项资金56000万元。四是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4500万元,用于公园、绿化、排水、环卫等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2371万元,城乡规划经费529万元,中心镇政策返还800万元,城区、太平、温泉、良口污水处理厂运作补助800万元。五是从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安排1200万元,用于推广节能建筑。

  (三)市本级部门预算草案

  2011年,市本级141个一二级预算单位全面编制部门预算并上报市人大审批,列入部门预算的支出总计为286166万元。

  三、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加速发展、培育新的增长动力的关键之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我市财政形势受宏观政策调控影响严重,面临不少增支减收不利因素:一方面是国家房地产调控、严控用地指标、清理政府融资平台、部分税收政策变化等政策性因素,均对相关税收保持持续增长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科技、节能减排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支持实施“大交通、大产业、大旅游”战略,都需要财政加大投入力度,面临巨大的支出压力,财政收支矛盾将更为突出。我们要在中共从化市委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在推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上采取新措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力求新成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新进步,突出抓好“五个着力、五个促进”:

  (一) 着力收入征管,促进财政稳步增长

  一是强化收入运行监测和分析,加强部门协调,在坚持依法征管、应征尽收的前提下,以更有针对性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征管效能,挖掘增收潜力。二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利用我市的环境优势,创新思路和手段,完善和落实财政奖励扶持措施,积极争取本地生产企业的总部及全国乃至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落户从化。三是协助国土部门做好土地文章,加快“三旧”改造,盘活闲置用地,确保国有土地资产的最大效益,聚合更多的建设资金,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四是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积极推动政府资源市场化运作,整合和统一经营城市无形资产,增强政府可支配财力。五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结合国家政策重点支持领域,落实职能部门激励机制,争取更多专项资金。

  (二) 着力调整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充分用足用活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实施“大交通、大产业、大旅游”战略,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财政持续快速增长培植强大的后续税源。二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全市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为第二、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着力保障民生,促进构建公共财政

  一是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实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扶持及农民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补贴政策;加大对水利防灾减灾、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农村环境治理等各项投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二是努力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交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和医疗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待遇等重大民生政策,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四)着力资金筹措,促进重大项目建设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建立稳定、多元的筹资渠道,形成建设资金统筹管理新机制,为实施“大交通、大产业、大旅游”、山区扶贫开发“双到”及建设珠三角最适宜居生态城市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融资机制,创新建设模式和融资手段,破解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瓶颈。

  (五)着力强化管理,促进科学理财水平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考评四位一体的财政资金管理模式,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完善财政运行全过程监督体系。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结合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活动,推进财政文化建设,加强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作风强、业务精、素质高的财政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2011年我市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珠三角最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幸福从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