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 区府办文件

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从化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来源: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6-26 15:30

相关解读文件:【音频解读】《从化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从化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业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区科工商信局反映。

  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11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从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     2023年6月12日印发


  从化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目录

  前  言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二)发展环境 

  (三)面临挑战 

  二、发展思路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与实施路径 

  (一)优化消费供给结构,积极融入广州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二)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促进商务服务数字化发展 

  (三)创新业态模式,培育外贸持续发展新动能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从化 

  (五)实施总部经济战略,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 

  (六)强化一二三产协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七)坚持内培外引,筑牢人才之基 

  (八)加强交流合作,创新区域合作模式 

  (九)优化金融生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十)加强行业管理,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四、特色商务区发展布局 

  (一)温泉总部集聚区 

  (二)穗北国际交往中心 

  (三)高埔创智谷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财税保障 

  (三)空间保障 

  (四)政策保障 

  前  言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本规划根据《中共广州市从化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广州市从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从化区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是新形势下从化区商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文件和重要纲领。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区商务领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全面增强区域商贸中心功能,强大消费市场建设进程加快,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商务发展取得明显成就,为我区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有力支撑。

  1.商贸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突破100亿元、150亿元大关,2020年实现188.83亿元,年均增长率14.9%,增速居全市各区前列。全区建成大型商业综合体4个,商超、品牌连锁便利店及社区生鲜连锁门店超200家,限额以上商业企业143家;国家五钻级酒家9家,占全市1/10;酒店宾馆192家,客房总体规模超9858间;全区广州老字号企业5家,创立时间超过百年的4家,品牌“生茂泰”既是广州老字号,也是中华老字号;“YOUNG城YEAH市”从化夜消费品牌效益显现,建成首个海塱商圈步行街,一批具备从化特色、生态特色、影响力大的夜间消费集聚区加速发展。大型商业项目、商业网络体系建设等工作融入广州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表1.从化区“十三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情况表

统计指标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00.90

105.34

109.80

120.31

188.83

  2.外贸结构持续转型优化

  “十三五”期间,从化区外贸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外贸结构发展更趋合理优化。外贸进出口年均增幅-5.06%,2016年首次突破164.80亿元。传统加工贸易加速转型升级,外贸新业态发展迅猛,跨境电商、服务贸易、市场采购贸易、国家新材料创新基地、汽车摩托车出口分基地等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市场采购出口额由2017年14.76亿元增至2020年29.55亿元,增长2倍,位居全市第六。

  表2.从化区“十三五”时期进口和出口完成情况表(亿元)

统计指标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进口额

27.8

21.4

22.3

23.1

18.6

出口额

137

140

118.4

96

99.2

  3.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从化区协助成功举办2018年、2019年从都国际论坛,国家领导人和43位外国前政要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中外专家学者等出席。世界生态设计大会永久落户从化,首届大会67家企业签约。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投入运营,成为国内首个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赛马场。而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影响,以及新冠疫情暴发后的持续冲击,全区实际利用外资步入下滑趋势,从高峰期的1.32亿美元跌至2020年的1970万美元,外资存量不足,缺乏大项目支撑是对外投资减弱主要诱因。

  4.城市商圈建设深入推进

  “十三五”期间,全区聚焦重点商业项目引进,大力推进商业体商圈建设。新世纪广场、欣荣广场、海塱商圈、远达汇聚、莱茵汇商业广场、旺城商圈、流溪河奥莱小镇等日渐兴建成为区域商业核心区。其中,海塱商圈汇聚星巴克、海底捞、华润万家等多个著名品牌,日均客流量超2万人次,已打造成从化城区消费核心区。商圈“夜间经济”、“地摊经济”为提振全区消费经济注入活水,推动商家借力广州建设直播电商之都,拓展“线上+线下”“到店+到家”双向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直播业,有效扩大从化新商机;推广丰富多彩夜间消费节,有力促进商圈商业消费实现提档升级。

  5.电商业态助消费大扩容

  “十三五”期间,从化区立足实际,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更具韧性。聚焦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供销社等重要载体,全力打造培育顺昌源、华隆果蔬、佳荔干鲜果、清香农产、全亨农业、谭山蜂业等一批涉农电商龙头企业,推动地方农产品更好的“走出去”,推进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产业更加完善。推动谭新蜂业建成京东中国特产·从化馆,广州市从化顺昌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唯品会平台中华特产·广州从化馆运营商、广州市从化区新从供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京东平台中国特产·从化馆运营商。2020年全区农村电商交易额超2.5亿元。立足粤港澳生态核心区,全区直播电商、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兴贸易方式越发发展迅速。全区培育年电商销售额超1000万元以上企业12家,其中3000万元以上5家,占比42%;萃取公司(精力沛)、启迪农业(玫瑰柑)成功入选2020年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电商企业,喜获广州市人民政府督查激励。口岸跨境电商物流园自2017年11月运营以来,有效填补了从化区跨境电子商务B2C直购进口与零售出口监管场的空白。2019年,跨境电商贸易进口货值超6亿元,已成为从化区外贸进出口典型亮点。

  6.口岸服务展现新风采

  “十三五”期间,从化口岸的“单一窗口”平台工作卓有成效。截至2020年,“单一窗口”平台在全区运用覆盖率达100%,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进出口企业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对照海关总署办公厅最新印发的收费公示模板补充完善口岸收费目录,从化口岸全面实行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依法引导口岸经营单位合理收费,全面降低口岸制度性成本。此外,从化口岸车检场的软、硬件均进行了升级改造,为进出口企业货物通关提供便利,提升了从化口岸监管能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

  (二)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深度融合,从化区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特别是中美战略博弈和新冠肺炎疫情走向充满“变数”,从化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外部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化区把握机遇、化解风险、应对挑战的难度加大。“十四五”期间从化区商务发展面临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商务发展将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寻求发展空间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正在加速推动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链布局和投资和贸易走向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化身处大湾区中心区域,商务发展环境深受全球政治经济治理体系、疫情控制状况和新一代科技革命的影响,从化商务发展将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寻求发展空间。

  2.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从化商务发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区域经济集中度持续提升,交通网络更加便利快捷,大湾区内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联系将进一步加深,必将加速推动大湾区内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和产业结构更新迭代,促进多极化、网络化空间结构的形成。“十四五”时期,从化聚焦“两区两谷”大建设,紧抓《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重大发展机遇,加快推动对外交往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全方位加快形成开放新格局,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将更为成熟。随着中新知识城、白云区等周边区域的新兴产业渐成规模,从化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逐渐增强,商务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3.广州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从化商务发展提供新动力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大协同、创新资源大集聚、国际交通大枢纽、国际贸易大通道、消费潜力大释放的优势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机制,广州大力实施“尚品、提质、强能、通达、美誉”五大工程,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提升供给的创新性、丰富性、适配性,携手港澳全面增强对全球消费的集聚辐射力、资源配置力、创新引领力,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美誉度的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计划“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湾区制造”引领、全球资源荟萃,错位互补协同、城乡生态包容,文商旅体融合、岭南文化凸显,自由便利流动、双向互济共进,面向世界的数智化、时尚化、现代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从化区把握好深度融入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机遇,有利于加快建设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步伐,大幅提升从化区消费质量和水平,促进从化商务高质量发展。

  4.城市化、工业化不断深化发展为商务发展带来新商机

  商务发展的结构和质量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升级过程中,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动力转换对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营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物流配送、人力资源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城市化的深化发展能够聚集高质量的要素资源,带动高品质消费,从化区商务发展将迎来以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为目标,以升级工业化为支点的快速发展期。

  5.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有利于商务发展打造新优势

  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基础性、引领性作用,绿色发展逐渐成为提升经济发展效益和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驱动力。“十四五”时期,从化区拥有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功能区的独特生态优势,在进入幸福美丽生态之城建设的提质升级期,加快实现生态从化绿色崛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逐渐顺畅,已经探索并形成一批较有优势的生态产品与服务,有利于吸引更多高端商务要素资源扎根从化、建设从化,以生态券引导高端生态商务圈加速形成。

  (三)面临挑战

  1.商业基础设施底子较薄,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空间资源不足制约从化区核心商业设施及其配套设施的拓展提升。以海塱商圈为代表的新商圈总体规模偏小、品牌配套少、人流吸引力度弱,功能设计与大型城市综合体及广州城区的中心商业圈尚存在较大差距。传统的老商圈新世纪广场周边地段复杂,商务楼宇使用率低,商住混合典型性突出,难以实施新一轮改造提升,周边停车配套缺少,无法满足市民购物需求。

  2.消费结构以中低端为主,消费动能历久释放不足

  从化区本地消费人群以常住人口为主,落户建成大学9所,2020年户籍人口64.98万人,常住人口71.98万人,总体消费水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消费结构偏中低端,消费动能提升面临客流量偏小、消费能力偏弱的需求约束,消费力难以支撑高品质消费。在常住人口收入水平难以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深挖消费潜力有一定难度。

  3.招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竞争优势尚未形成

  从化区提升招商引资质量的基础条件与广州市其他区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园承载中大型优质企业能力较弱,企业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及教育、医疗等商业配套设施存在较大的短板弱项,招商引资面临较大阻力。另外,从化区商务发展受土地资源要素约束较大,存量企业扩张以及增量高质量企业引进均面临用地难的困扰,未形成在大湾区具备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4.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总部经济未形成规模效应

  整体来看,商务领域缺乏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链主龙头企业以及较为完善的商务平台,总部经济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行业集聚程度较低,产业链较短,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受限。

  5.农村电商发展滞后,为现代物流业发展配套服务不足

  从化区地处广州市北部区域,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起步较慢、处于弱势,能为现代物流配套服务的平台十分紧缺,冷链物流配送不够便利畅通,导致物流成本难以降低。兼且农产品标准化与品牌化程度偏低、供应链不够成熟、配送成本较高、农民参与意识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引致农村电商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产品流通方面成效更难以凸显。

  6.人才的培养引进难度较大,高端商务人才相对匮乏

  相比广州市的商务强区,从化区的高端商务人才和生产性服务人才不足;自主培养高端商务人才的基础较薄弱,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弱于周边地区,增量人才的引进机制缺乏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从化区商务发展。

  二、发展思路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十四五”时期广州市商务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布局,结合《从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要求,走好从化商务发展特色之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从化生态区位优势,以构建高端生态商务区为目标,发展完善商业生态系统,大力推进商务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的需求侧发展环境,加强开放合作,加快商务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增强商贸业影响力和辐射力,为从化建设更高水平幸福美丽生态之城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以政策引领、强本固源、创新驱动、开放共赢为商务发展的基本原则。

  1.政策引领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商务发展全过程与各领域,强化商务领域科技、制度、模式和业态创新,更好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促进循环畅通,以商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指导,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扶强促优,培育骨干企业,促进企业向规模化、“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重点行业集聚化发展;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加强大型商贸项目招商引资,以重大产业项目、链主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商务发展提质增效。

  2.强本固源

  加强商务发展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商务投资伙伴厚植发展沃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商务人才队伍,打造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培育以质量、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商务发展质量。

  3.创新驱动

  以科技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开放模式创新作为驱动商务发展的主动力,加快信息化、数字化等新一代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应用。依托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机遇,持续增强创新引力动能,紧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在创新发展中缩小与广州市中心城区商务发展的差距。

  4.开放共赢

  发挥从化的生态优势、后发优势,推动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辅相成,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从化区商务发展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南沙方案》等发展战略,力争加快形成面向全球贸易、投资、服务网络,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壮大商务发展引擎。

  (三)发展目标

  对标对表《从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区商务领域主要发展目标如下:

  1.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我区商业功能建设更加完善,商圈消费力、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融入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深更实,商品和服务消费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功能更加强大,贸易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国内国际市场联通更加畅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对外合作和竞争优势显著增强,双向投资合作水平明显提升,涌现一批带动创新发展、支撑商贸流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总部企业和头部企业。商务数字化、绿色、安全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2.“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紧紧围绕“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定位要求,综合考虑国内外、全市发展趋势以及从化实际,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发展目标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努力实现“两区两谷双提升”,“十四五”时期,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消费引领迈上新台阶。纳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点项目基本建成,依托广州“时尚之都”“电商之都”“美食之都”“定制之都”建设机遇,引领商贸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消费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预期目标值240亿元,限额以上商业企业数量超160家,年均增速3%,住宿餐饮业营业额20亿元,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住餐额超1亿元。入选广州市认定的总部经济企业4家。

  (2)外贸综合竞争力实现新提升。全区贸易发展质量显著提升,贸易结构、国际市场布局更加优化,到2025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136.56亿元,年均增长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占比达25%。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成为重要增长点,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韧性更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成效凸显,服务业(服务外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数字贸易引领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

  (3)实际利用外资再上新水平。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专业招商等实现新突破,实际利用外资质量规模再上新台阶,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更加深化,企业“走出去”更加健康有序,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一批投资额大、产业关联度高、支撑“十四五”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加速聚集。“十四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突破3亿美元。

  3 从化区”商务发展主要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

2020年现状值

2025年目标值

指标属性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88.83

240.00

预期性

2

限额以上商业企业数量(个)

143

166(年均增长3%)

预期性

3

总部企业数量(广州市)(家)

3

4

预期性

4

进出口总额(亿元)

117.8

136.56(年均增长3%)

预期性

5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0.20

3(“十四五”累计)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与实施路

 (一)优化消费供给结构,积极融入广州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1.全面提升消费供给水平

  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培育生态设计小镇鸭洞河、温泉粤创街建设夜间消费集聚区,打造更高能级、更多功能、更强黏度的文化旅游消费引领地、中心地。依托地铁十四线,培育和做大做强海塱商圈、流溪河奥莱小镇(壹悦广场),深化欣荣广场步行街改造提升示范,推动智慧化改造。以加快建设远达汇聚、莱茵汇商业广场,形成聚合消费客流的新极点。以北星路为主轴,以旺城商圈、东风商圈为“双引擎”,推动从化中心城区发展新空间拓展。

  2.加快提升传统消费能级

  大力发展体验式商业,引导大型商超、大型百货差异化主题定位,向智能化、多样化商业服务综合体转型。鼓励商贸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数字货币结算、直播电商销售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优化汽车消费环境,落实省市对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支持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节能汽车。扩大绿色消费市场,组织流通企业与绿色产品提供商开展对接,提升绿色商品供给能力,推行绿色包装和绿色配送,构建绿色供应链。积极引导康养、母婴、医美、文旅等高端消费发展,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大型商场为主体推动绿色商城创建,强化能耗水耗管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商场设施设备绿色化水平,积极采购使用高能效用电用水设备,淘汰高耗能落后设备,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鼓励绿色消费,通过优化布局、强化宣传等方式,积极引导消费者优先采购绿色产品,简化商品包装,减少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使用。提升绿色服务水平,加强培训,提升员工节能环保意识,积极参加节能环保公益活动和主题宣传,实行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

  3.加速培育新型消费模式

  紧跟全市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步伐,推动从化传统文化消费升级,加快发展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消费。推动餐饮多样化品质化升级,促进餐饮业态创新,推动早餐、快餐、地方小吃、商场餐饮、主题餐厅、食街排档等协调发展,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引导餐饮企业集聚发展,推动打造特色美食街区。落实“粤菜师傅”工程部署。推动餐饮老店“焕新”,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餐饮企业。大力发展信息消费,支持各类信息消费体验中心旗舰店建设,支持大型企业提升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健康消费,推动健康体检、专业护理、母婴照料、高端医疗等专业健康服务机构规范化、多样化发展。鼓励医美服务、宠物服务消费。依托南药特色小镇,大力发展康体疗养、中医养生、科普教育等特色业态消费,打造文旅休闲康养融合发展新高地。

  4.拓展创造丰富消费场景

  加大商旅文融合力度,开发蕴含城市元素、时尚潮流的新消费场景。优化从化文化消费品质,促进文化消费提档升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温泉旅游配套服务,利用老温泉“红色文化”和新温泉“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开拓生态游、红色文化游以及探险、康养等深度游、主题旅游项目,完善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支持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从化客天下、天人山水等景区休闲旅游线提质增效,拓展研学旅行、营地探索、科普知识等领域不断向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发展旅游线路周边商贸服务业,打造新型旅游、商业综合性消费场景。鼓励购物中心、商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化消费场景。

  5.构筑高标准产业消费平台

  加快高埔创智谷建设,加强产业衔接,实现区域合作互利共赢。全力推动联合利华华南生产与销售基地建成投产,打造世界级“灯塔工厂”,引领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聚焦做大做强都市消费工业。以煜丰智能家居、好莱客定制家居等为龙头,打造现代家居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拓展从化智能家居数字经济应用新场景。聚焦美妆大健康领域,加快逸仙完美日记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美妆产业群。

  6.深化“菜篮子”产品流通主渠道

  着力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花篮子”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依托,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康养、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及生态设计、马产业等特色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广州市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结合从化产地特色,加快谋划规划新建从化南部节点、从化北部节点、从化西部节点“菜篮子”专业批发市场。引导专业市场融合交易、加工、冷链、物流、商务服务、金融、购物、餐饮、预制菜加工等多种功能。

专栏1

重点举措

---升级核心商圈。加速推进欣荣广场、海塱商圈的升级改造工作;推动流溪河奥莱小镇(壹悦广场)、远达汇聚(远达广场)、莱茵汇商业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早日建成运营;统筹加快东风商圈、旺城商圈规划,打造引入更高层次、更高端的产业发展集聚区。

---打造特色商业区。推动太平流溪河奥莱小镇提质扩容,高标准建设从化生态示范城综合性商业中心。推动明珠工业园和太平工业区打造符合园区的特色商业区,满足群众日常消费需求。加强特色小镇现有商业街区建设提升。

---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是深化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加快构建实体零售企业创新转型发展。以商业步行街、商圈为载体,鼓励引导线下经营实体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二是营造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科技企业群体,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重点产业的核心技术领域,支持从化区的企业与区内外高校联合共建各类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院士工作站及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三是构建现代金融生态体系机制。加强预警监测,及时排查金融风险。加强金融合作,促进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四是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穗港马产业经济圈。紧密衔接《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推动穗港两地现代马产业合作发展。发挥全国唯一“无马疫区”的区域优势,以及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作为国内最大规模、最高标准、唯一拥有国际标准设计跑道的平台优势,加快推进从化马场二期、国际马匹检测中心、香港赛马会国际马匹检疫隔离场、马匹交易中心等平台设施建设,谋划马术主题酒店、马术运动公园、马术运动综合体等设施配套,对标世界标准高质量策划组织系列马术赛事和马术运动,争取速度赛马赛事试点,打造世界级穗港马产业经济圈。

---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一是锚定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大机遇,推动纳入建设方案的项目有效实施建设。二是深化打造“Young城Yeah市”品牌,以广州市夜间消费节和全国促消费月为抓手,推动重点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尝试融合,大力丰富夜间经济供给,培育一批夜间经济示范商圈,鼓励温泉功能区新建、改造提升酒吧街、咖啡街、餐饮街,增强夜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是推动商圈服务设施智能化改造和业态升级,打造体验式智慧商圈,加强消费载体建设,推进生态设计小镇鸭洞河一河两岸、流溪津里商圈、海塱商圈、旺城商圈、东风商圈、粤创街等城市消费地标、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打造一批消费“网红”打卡地。四是建设更高能级美食之区。擦亮“食在广州”“味在从化”“从化五道菜”金字招牌,推行“粤菜师傅”工程,实施餐饮名店、名厨、名品、名宴战略,提升餐饮行业新消费品质。鼓励本地餐饮企业新设、扩建或升级门店、设立中央厨房、拓展供应链,实现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引导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支持知名餐企发展电商平台,提升餐饮质量安全和数字化水平。大力支持企业申创国家钻级酒家,加大培育餐饮品牌龙头企业力度,推动餐饮企业在标准化示范、引领消费升级、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工程,打造更多适合市民舌尖感受的传统及新式菜品。高品质组织举办广州国际美食节从化分会场活动、吕田美食节等活动,推动餐饮与文化、旅游、商业等业态融合。

---推动商业功能区建设。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建设县域商业体系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我区县域商业网络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重点培育远达汇聚(远达广场)、8号仓流溪河奥莱小镇、欣荣广场、莱茵汇商业广场、从化邮政三级物流体系、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县城商贸流通骨干企业,提升整体环境设施和服务功能,丰富、改善乡村消费市场。

  (二)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促进商务服务数字化发展

  1.大力发展直播电商

  把握广州打造全国直播电商之都机遇,加快推动直播电商产业快速发展,落实《从化区发展直播电商产业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直播间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实施“137”(瞄准一个目标、推动三个融合、打造七大平台)战略,即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直播间为目标,以构建“1+2+N”产业布局为支撑,推动直播电商产业与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增长极、生态核心区建设和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三个战略深度融合,在打造产业发展公共平台、直播电商特色平台、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产业协同发展平台、人才支撑平台、产业融合赋能平台、产业政策扶持平台上实现重大突破,支持重点商圈引入电商直播,打造线下场景体验展示与线上交易相结合的新消费模式,构建从化直播电商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广州打造“全球定制之都”和“直播电商之都”贡献力量。鼓励餐饮电商平台加强餐饮企业精准辅导,推动餐饮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传统粤菜馆、“老字号”餐饮店等上线经营,探索网络直播与餐饮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线上美食之都”。

  2.大力发展数字商务

  鼓励从化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加快数据赋能,引导市场主体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在提升经营能力、促进协调发展、助力降本增效、增强外贸能力、推动转型升级、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作用。加大数字商务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数字商务提质扩容,强化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在商务领域的渗透和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全面深化数字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引导企业不断深化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传统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提升精准服务、高效服务、智能服务能力。

  支持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市场商务活动与政府监管服务深化融合,加强信息共享,强化数字服务供给,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效率。探索兴建数字商务产业园,重点引进垂直领域专业数字平台企业,为垂直细分领域的企业、业主搭建信息互联互通和“一站式”平台,提供信息撮合、交易服务和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在细分领域建立数字化竞争优势。

专栏2

重点举措

---打造智慧商街。推动海塱商圈、流溪河奥莱小镇等特色商街开展数字商街建设试点,结合消费者特点打造“一街一主题”,鼓励商家业态融合发展,通过增设数字智能管理系统、网红品牌经营模式等措施,打造从化夜经济新地标和年轻人集聚打卡地。

---建设社区综合数字化服务平台鼓励社区服务企业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社区综合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家政、医疗、物业、托幼等专业化服务,同时连接政府部门专业服务智能监管平台和传统生活服务企业,鼓励传统生活服务企业依托社区综合数字化服务平台发展社区电子商务和线上线下电子商务。支持社区综合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分析,不断优化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服务企业、家庭三方信息、服务、监管有效对接。

---发展数字旅游。广泛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整合全区旅游数据资源,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构建数字营销、数字出行、数字服务、数字管理等一站式旅游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各景区景点信息互动终端、视频监控、智能导游等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旅游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助力广州打造“直播电商之都”。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增强政策宣传覆盖面。根据制定的扶持政策,通过微信、网站等媒体,宣传我区对电商产业发展的扶持,吸引更多的规模企业进驻,推进我区直播电商产业长远发展。二是持续推动直播电商新业态、新零售业态转型提质,强化稳商“疫”成果。三是紧扣《广州市从化区扶持直播电商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大力支持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协会等举办直播电商专业人才培训,助力直播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四是联动区内大学举办短视频大赛,培养直播电商人才。

---打造“一核两圈”的总体空间布局。以电商创业为核心,打造特色中国“从化馆”,同时依托现有龙头经营主体,打造公共服务、创业孵化、商务办公、培训金融、仓储物流、生活配套等功能的综合配套圈层;外围为协作发展圈层,作为电商产业园远景发展的空间,同时通过电商产业协作发展物流产业等,打造成为全区物流快递功能集聚区。

  3.壮大“互联网+”消费新模式

  支持线上线下经济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示范企业品牌。推动核心商圈、商业街、商业网点、专业市场增强数字化经营。支持线上经济、平台经济发展,鼓励实体零售加快数字化转型,利用小程序、APP等实现线上营业,将商家与消费者连接在一起,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普及应用。持续提升优化消费体验,支持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打造直播电商、“社交电商”““云逛街”等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提振区域内企业在从化做大做强的信心。加快移动电子商务在购物、服务消费和交通、医疗、教育、旅游、养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传统生活服务行业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在体验服务、智慧服务、定制服务等形态上实现与传统特色服务优势互补、融合创新,在整合服务资源的基础上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

  4.构建电子商务新发展格局

  瞄准直播电商、新业态、农村电商三大着力点,实施“上云计划”“赋能计划”,促进美妆日化、住宿餐饮等传统商贸业数字化转型。打造直播电商之都,推动“直播+”模式在从化集聚发展,营造全区直播的浓厚氛围。帮助传统商家提供优质可靠的代运营服务,做大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规模。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着力推动农村电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培育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利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优势打造农产品电商优质品牌,优化农村电商消费环境。

  5.支持智慧社区消费新模式

  加快推动居民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打造一批家政、美容美发、洗衣洗涤等优质品牌生活服务企业和示范门店。借助新信息技术应用,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到社区设立生鲜超市、便利店、餐饮、洗衣、美容美发、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商业网点,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推进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鼓励电商企业面向社区开展便民综合服务,鼓励发展“互联网+旧货”“互联网+资源循环”,促进循环消费。探索网上超市、智慧微菜场,线下发展无人超市和智能售货机、无人回收站等智慧零售终端,鼓励发展社区社交电商。

  (三)创新业态模式,培育外贸持续发展新动能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着力优结构、提质量,提升引资综合竞争优势,以高水平开放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

  1.加快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

  以从化口岸跨境电商物流园为依托,培育外贸增长极,有力拉动进口增长,并以外贸为切入点,延伸发展会展专业化服务、商品展示交易等功能,推动一批重点优质项目落地,不断增强产业集聚效应。顺应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新技术发展趋势,支持智慧物流、仓储、数据传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跨境电商B2C业务和海关进出境快件清关业务的效能,提高使用口岸物业资源使用效率。

  2.促进市场采购健康可持续发展

  不断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以企业便利、监管有效为目标,优化提升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功能,不断提升市场采购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把从化区产业基础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结合起来,深入了解市场主体在市场采购贸易方面的诉求,最大程度发挥从化优势、凸显从化特色。探索建立市场采购出口业务退出机制,推动搭建市场采购网上商城、理货中心,促进市场采购贸易健康发展。

  3.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落实广州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完善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支持服务贸易示范企业(机构)和重点培育企业(机构)加快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服务贸易领军企业。共同打造湾区服务品牌,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动研发、高端维修维护、金融、文化、中医药、高端旅游、会展、国际物流等重点领域服务贸易发展。深入实施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行动,推动服务外包业务向高端知识流程外包跃升,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推动从化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数字化发展。

  4.加快外贸综合服务功能建设

  积极引进培育大型外贸企业落户从化发展,从平台建设、融资贴息、出口信保、通关便利化等方面着手,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外贸扶持资金兑现速度。支持从化区的企业参加国际线上展览会,根据出口业务实际成交和撮合业绩,对企业入驻数字展览平台的费用,给予适当补助。鼓励企业利用数字化手段开拓国际市场。

专栏3

重点举措

---推进 “区内注册、区外运营”。创新注册和监管方式,大力吸引外贸型企业总部集聚落户从化,以从化口岸跨境电商物流园为中心向区外延伸拓展外贸业务,与区外产业合作与互补,做好跨境电商工作,增强口岸跨境电商物流园与周边区域协调、联动、差异发展的内生动力,将从化打造为业务范围可辐射至增城、粤北山区及全国各地的跨境商品集散地。

---做好稳外资稳外贸工作。做好全区外贸运行分析,完善稳外资工作方案、稳外贸工作方案和 “五个一”工作机制,制定“一企一策”,落实区领导挂点工作。

---做好市场采购工作。服务企业,收集企业诉求并协助解决企业困难。

---帮助企业“走出去”。协助企业参展(包括广交会、加博会、进博会)。做好外商投资企业年度报告审核。

---推动贸易自由化。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数据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涵盖海关、检验检疫、账户开立、跨境结算、结售汇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参与支持“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好入境人员服务相关工作,全力协助企业防疫物资的进出口工作。迎接营商环境评价。确保口岸安全顺畅,提高跨境电商便利化水平。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从化

  做强从都国际论坛高端国际会议品牌,深耕现有高端招商平台,继续办好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海丝博览会、生态设计大会等品牌化招商引资平台,向国内推介从化营商环境和投资商机,按照“产业龙头+主导产业链+产业创新中心+产业资金+产业服务平台+产业社区”六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思路,不断优化从化产业园区商贸、医疗、交通、环保、教育、娱乐等基础设施,实现科研、生产、生活、生态要素的有机融合。高起点谋划高埔创智谷,完善太平片区控规,推进明珠片区用地交付和项目开工,立足从化现有产业基础,结合广州市产业发展导向及区域产业特征,持续实施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行动。

  探索招商新模式。拓展招商主体多元化、招商行为市场化路径,强化以商招商,创新驻外招商、委托招商、商协会招商等模式,搭建立体招商网络。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从化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引进投资额大、经济贡献大、科技水平高的项目,或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在企业购租厂房、融资信贷、增资扩股、兼并重组、上市融资、“以贸引外”等方面实行相应的奖补政策。重点抓好“项目引进、企业培育、服务支撑”工作。

  加快现代服务业招商。聚焦现代服务业,着力引进商务会议、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时尚创意和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商贸、文化、旅游、体育、教育、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总部经济、平台经济以及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会计、法律等高端专业服务业。聚焦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引进或新设各类法人金融机构及其专业子公司、金融中介机构、地方金融组织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金融机构依法有序在从化设立内地法人总部、分支和专营机构。

  (五)实施总部经济战略,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

  依托从都国际会议中心、新老温泉一体化区域和生态设计小镇,谋划建设温泉总部集聚区。加快引进培育知名总部企业,做大做强现有企业总部,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国内大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省内本地民营企业总部落户从化。集中聚集地区总部、区域营销中心、投资中心、行政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及展示中心等功能机构,将从化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知名企业的“形象总部、智慧总部、生态总部”,在青山绿水之间建设一座集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为一体的新型城镇,提升从化区的城市辐射力、品牌影响力、区域竞争力,助力实现从化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定期举办总部论坛等高端活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基地。以服务企业总部为中心,全力发展以贸易金融、商务服务、会议会展、设计营销、法律财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聚,推动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为生产性服务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持续改善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按照“分类认定、分层享受优惠、体现权责均衡”的原则,在开办补助、用房补贴、项目用地保障、经营性贡献奖励、人才奖励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营造总部经济区的强磁场,打造现代服务业的主引擎,将从化温泉总部集聚区建设成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引领区。

  依托新老温泉一体化战略,围绕温泉总部集聚区集中力量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兴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不断总结优化老温泉区粤创街的“前店后厂”模式,通过引进创新创业资源在内容生产、产品设计、展示平台,推广渠道、供应链等维度为街区商业化经营赋能。以粤创街为纽带激活区内高校双创资源,深度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资源,为生态经济核心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新温泉片区,重点发展生态设计、高端会展、现代马业等新兴产业,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生态设计产业融合发展,高水平打造世界生态设计产业策源中心,以产业力量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专栏4

重点举措

---高标准建设从化温泉总部集聚区。以新温泉片区为空间载体,依托生态设计小镇、从都国际会议中心、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等龙头项目,重点发展生态设计、高端会展、现代马业等新兴产业,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生态设计产业融合发展

---全力打造穗北国际交往中心加快推进国际交往中心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从都国际会议中心、世界生态设计大会、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国际显示度和品牌影响力,引入更多高端论坛会议和赛事活动,加快建设集会展、商贸、旅游、创意等为一体的高端会议会展产业综合体。依托温泉地区世界珍稀温泉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人才交流、产业合作。

  (六)强化一二三产协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农业转型升级,构建起与城市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以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专业化分工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1.商务发展与制造业协同发展

  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变革升级,实现供需结构高水平均衡,提升产业价值增值能力。培育本土时尚品牌,推动时尚消费升级,加快从化重点商圈时尚化、品牌化发展,鼓励国内外知名时尚品牌入驻大型商场或商业街,开设首店、旗舰店、体验店。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时尚消费新热点。结合从化区的产业基础,围绕从化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智能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鼓励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转移、智慧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重组整合、价值链提升跨越。加强工业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动大数据在传统产业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

  2.商务发展与农业的协同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数字+农业”“文化+旅游”“创意+传统”等模式,加快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进数字商务与从化特色优势农业深度融合。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监管新模式。加快发展农业农村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农业信息化服务,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各环节有效融合,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提升商品市场能级,支持从化花卉集聚集群发展,推动商品交易市场数字化转型。

  加快农村电商发展。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强化人才培训与孵化基地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创新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推动从化农村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实施名优产品电商工程,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试点建设荔枝、南药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覆盖全区的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发展壮大电商直供、私人订制、社区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专栏5

重点项目

---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发挥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模范带头作用,以从化区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为龙头,鼓励带动其他企业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大力支持从化区涉农龙头企业拓展电子商务业务,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现传统生产、销售企业转型升级。力争打造2至3家市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建设农村大数据信息中心。集聚一批开展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服务的增值服务企业,形成大数据服务中心,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合、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整合构建大数据中心,推进农村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加强数据资源发掘运用。

---发展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群体发展网络零售业,鼓励本地大学生、返乡务工人员通过网店的形式投资创业,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以及微信、视频等多样化平台销售本地特色产品。引导网商走向品牌化、规模化,壮大本地电子商务群体。后期考虑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鼓励企业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本地优质产品拓展销售渠道。

---建立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结合从化区现代农业基地的发展,通过平台推广,吸引更多的客人来从化做客、观光、游玩。构建集农业示范、绿色加工、休闲度假、研发教育于一体的产业园区,积极探索互联网+现代农村观光旅游的发展模式。

---支持田园综合体打造电商产业园。依托越秀集团在鳌头龙潭建设的广州越秀风行田园综合体,引入多元市场主体打造的一个集奶牛生态养殖、农业观光旅游、生态循环农业、研学教育基地等,逐步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教育文旅“三位一体”,“三街二园一带一营地”(龙潭旧墟风情街、格村乡创美食街、徐家大院非遗文化街;华美牧场主题乐园、乡村振兴产业创业孵化园;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带;研学营地)产业布局和电商基地和电商产业园。

---支持从化花卉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不断吸引花卉企业进驻销售,逐步形成有一定规模的花卉市场。推动从化花卉专业市场向品牌化、体验化文商旅融合功能转型。

  (七)坚持内培外引,筑牢人才之基

  实施自主培养和大力引进相结合的战略,推动商务人才建设,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才观,通过人才建设提升从化区的商务竞争力。

  1.建立校企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强化商务人才培养,鼓励企业与从化区高校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新机制。以商务人才需求为导向,支持高校建设相关专业学科、增设相关课程。采取“引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商务人才交流培养力度,尽快补齐从化区商务领域人才紧缺短板。

  2.制定商务领域人才培训计划

  建设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强化商务人才培训,支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举办商贸物流、直播电商、服务外包、商贸服务、旅游康养等领域的培训课程。将商务相关职业(工种)纳入就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范围,鼓励从化区商务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发展壮大商务人才队伍。

  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等为重点,建立符合商务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和体现人才价值的评价体系,加大对商务领军人才、优秀专业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

  (八)加强交流合作,创新区域合作模式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机遇,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网络,优化区域分工,深化区域合作,实现与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协同发展。加强从化区与周边区域间的商务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周边经济强区的资源、人才、市场等要素加快从化区商务发展。以商务交流合作为突破点,加速区域间信息、技术、人才、资本的自由流动。充分发挥从化区的生态优势、后发优势,瞄准周边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项目合作,共同打造比较优势鲜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集群。以实体产业发展为基础,深化促进商务高质量发展,形成经济体系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在区域间建立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商务关系。

  (九)优化金融生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优化金融生态,健全金融体系,充分调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力争将金融业培育为支持从化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1.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产业园改造、城市化改善等重点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多业态金融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开发更多适合商务发展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市场前景好、诚信经营但暂时有困难的商务企业采取不断贷、不抽贷等资金扶持措施,支持企业正常经营融资需求。

  2.发挥温泉金融企业聚集区平台作用

  依托温泉金融企业聚集区发展金融服务平台,重点引入家族财富管理、风投、创投、基金等金融机构。以科技金融为拓展,重点引入区域性高端专业金融科技机构,促进现代金融与从化产业的互促互进、融合发展。一方面让以温泉金融企业聚集区为平台的现代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从化区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让温泉金融企业聚集区成为连接从化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信息平台、科技服务平台,通过温泉金融企业聚集区将大湾区的科技、人才、信息导入从化,为从化区的经济发展打造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

  3.促进产业和金融合作,提高金融服务产业的质量和效率

  探索建立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三者参与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综合协调和沟通交流职能,有效解决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加深理解信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积极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对接平台,创新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模式,促进提升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质量。及时向区内企业展开政策宣讲,为从化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探索发布“优质企业”名单机制,使金融机构及时获取企业生产经营、纳税用人、达标排放、安全生产、诚信履约等信息,鼓励金融机构基于信用增加对企业的信贷支持。

  4.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鼓励从化区的金融机构推进普惠金融机制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专业化定位提供易得、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探索打造一批有特色、可操作、易推广的普惠金融模式,形成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鼓励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引导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发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不断改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积极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加大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力度,增加金融机构涉农资金供给。

专栏6

重点举措

---常态化开展政企对接政策宣讲会。定期摸排企业的融资需求,及时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高企业融资效率。

---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和交流活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不同行业特性,精准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对接服务。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依托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争取建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点,创新推广绿色金融产品。

---推进金融企业聚集区建设,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依托温泉金融企业聚集区150多家股权投资类企业和从化本土10家商业银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整合各类资源,为协会会员单位在项目对接、基金研讨、行业沙龙等各方面做好服务;以期促进会员间沟通与协作,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将协会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一支有凝聚力、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协会组织。通过合作与创新,加强企业间抗风险能力,共同做强做大,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加强行业管理,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按照广东省、广州市关于垃圾分类的工作部署,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健全与生活垃圾分类相适应的可回收物回收处理体系,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实现可回收物应收尽收,促进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断提升,为从化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作出贡献。

  1.优化回收网络布局,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完善回收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再生资源废旧物资回收站点的建设,建立健全可回收物回收处理体系示范点,实现居民小区、农村地区普遍设置规范化资源回收站点。每个街镇建成1个新型中转站,巩固提升以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为代表的三级回收网络,逐步形成多元化、便利化、平台化、安全化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实现全区全域再生资源回收功能全覆盖。形成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健康科学发展,打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示范项目和示范园区。

  2.加强行业管理,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监管体系

  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行业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行业监管主体职责,牵头各成员单位间建立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做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日常监管工作,加强信息互通,合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供销社系统等传统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优势,积极培育和扶持再生资源规模以上回收网点。通过实行“六统一、四规范”管理,有效提升从化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整体形象和服务功能。按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禁设区内的回收网点分阶段进行逐步清退,坚决关停无证无照经营、达不到环境标准和安全标准的“散乱污”回收网点,引导行业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加强对固体废物特别是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置的监管,完善相关工作台账,做好废旧金属、废旧轮胎、玻璃渣、塑胶等垃圾处理工作,由有资质的回收公司统一进行规范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3.严抓源头垃圾减量,打造垃圾分类体系

  培育大型回收网点,加强统计和信息化建设,强化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扎实做好可回收物的可利用处置,从源头积极配合做好垃圾减量,持续做到应收尽收、及时处置。切实增强生活垃圾分类综合治理成效,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打造具有从化特色的垃圾分类体系,有力推动从化垃圾分类工作。支持和鼓励各镇(街)、行政村(居委)参与提高可回收物有效回收。按照国家、省及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有效衔接,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4.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健全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和一线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生产设施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增强安全生产、遵纪守法及用火用电安全意识。进一步规范再生资源行业管理,举办再生资源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掌握专业知识,规范其回收经营行为。

专栏7

重点举措

---按标准建设便民回收点。便民回收点按照城区“每3000户一个”、农村“一村一点”设置标准,由各镇(街)出资建设,各镇(街)统筹,各村(居、小区)布点建设,完成城区41个、农村221个共262个便民回收点建设,便民回收点用地由各村(居、小区)在各自区域内规划10—15平方米的简易房屋,挂上统一标识,建成后交由指定保洁员日常管理,区供销社指定属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进行对接。

---按标准建设中转站。中转站按照“一镇(街)一站”设置标准,区供销社属下回收站点中选取条件较成熟的站点,在原有回收站点的场所内进行升级改造完成8个中转站建设,区财政局对“可回收物回收处理体系”建设项目给予资金补助,每个中转站补助标准10万元,共80万元。

---建设“互联网+可回收物回收”公众服务平台。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创新研发,建立起新型的回收O2O模式与自营体系相结合的可回收物回收经营模式,通过“线上回收平台+驻点收购+上门回收”,推动“互联网+可回收物回收”的线上线下融合,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积极性。建立市民分类积分账户,提高垃圾分类便民服务水平,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先进科技,实现对有价可回收物的前端收集一站式、中端统一运输、末端集中处理的“互联网+可回收物回收”新模式。

---加大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处理政策支持力度。为顺利推进废玻璃、废木质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站点设置,需完善低值可回收物政策保障机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低值可回收物补贴标准和范围,形成长效运营机制。对企业在本区内回收低价值可回收物按照回收量给予补贴,用于市场价格补贴以及分类、回收、转运、处置等环节投入的支持。

---建立完善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回收人员队伍。支持和鼓励各镇(街)、行政村(居)在各自辖区内的生活小区、行政村建立可回收物处理志愿者队伍,按照多种方式带动提高可回收物有效回收。一是把有物业管理的小区有效组织起来,通过物业管理公司设置小区可回收物收集点,统一收集小区内可回收物,由物业管理公司保洁人员定期与相关回收企业对接回收处理。二是发挥农村党组织核心作用,组织农村保洁员集中整理村里可回收物到村级便民回收点并及时售卖处理;三是发动党员、学生带头积极参与到可回收物有效利用,形成良好习惯,促进垃圾分类减量化。

  四、特色商务区发展布局

  “十四五”期间,从化区将致力于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晰、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在商务发展领域,未来五年将着力打造“温泉总部集聚区”、“穗北国际交往中心”、“高埔创智谷”等特色商务发展区,推动全区商务高质量发展。

  (一)温泉总部集聚区

  温泉总部集聚区将着力打造成为“高品质、低密度”的生态文明建设展示重要窗口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样板。目前已建成从都国际会议中心、温泉金融企业聚集区、生态设计小镇等发展平台,吸引200多家股权投资基金、院士工作站、知名设计企业、湾区开发大学等落地。

  “十四五”期间,期初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引爆点”项目的引入,以优质项目奠定区域发展基调。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完善核心区域规划,利用镇区进行在地农民安置,对生态景观、交通道路进行统筹设计;其次要做好爆点项目的引入和打造,例如顶奢温泉酒店、一站式康养项目、工业设计“前店”、国际农科窗口等名片项目。中长期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从化区能级最高地和名片示范区,通过在温泉度假、一站式康养、国际农科总部、工业设计赛会/人才培养、医养研共创中心等方向发力,实现打造世界级生态沉浸消费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策源地的整体目标。

  温泉总部集聚区将坚持与从化中心城区综合型总部经济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抢抓疫情催生的企业总部首脑机关和执行机关加速分离的机遇,聚焦职能型总部经济,重点发展价值创新型、战略决策型新型总部经济。突出发挥温泉金融企业聚集区和粤创街平台作用,打造老温泉·双创街区型生态总部,精准连接驻从高校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资源、“双创”资源,积极培育—批“独角兽”高成长型总部企业。其次打造鸭洞河·价值创新型生态总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见证签署的中瑞低碳城市项目合作框架内容,依托生态设计小镇建设,发挥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品牌优势和全国首个生态设计产业集群产业优势,加快引进一批生态经济总部企业。再者发挥从都国际论坛品牌优势,推进穗北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打造凤凰山·文化创新型生态总部,加快集聚一批文化创新型生态总部企业。打造小海河·决策控制型生态总部,联动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流溪温泉广场等关键节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央生态田园,引入国际学校进驻办学,启动国际精准招商,加快吸附一批家族企业总部和智库机构。

  (二)穗北国际交往中心

  穗北国际交往中心将致力打造成为广州的国际交往会客厅。目前已有国际生态设计促进中心、国际设计使馆区、世界生态设计大会永久会址、广州国际交流平台等平台落户,打造了“从都国际论坛”、“世界生态设计大会”两张新名片。同时面向国际的穗港马产业经济圈正在快速发展,从化对外显示度正日益刷出新高度。

  “十四五”期间,建设穗北国际交往中心的重点工作是加快推进鑫从境·国际交往平台等国际交往中心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从都国际论坛、世界生态设计大会、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国际、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华南国家植物园从化示范园的显示度和品牌影响力,引入更多高端论坛会议和赛事活动。争取速度赛马赛事试点,打造世界级穗港赛马产业经济圈,加快建设集会展、商贸、旅游、创意等为一体的高端会议会展产业综合体,进一步增强从化乃至广州国际会议、国际教育、医疗康养及国际交往等高端要素的承载力。发挥已进驻的联合国下属机构平台作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态设计、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方面合作,更加紧密对外人文交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中长期将充分发挥从化的生态优势和毗邻广州白云机场的区位优势,搭乘数字化潮流的东风,打造生态优良、交通便利、信息通达的华南国际交往中心,成为南中国民间外交、国际组织分支机构驻点、国际高端论坛和商务研讨的集聚地,以打造国际交往中心为牵引,围绕生态宜居特色,集中建立健全高品质的国际会议配套设施,将从化建设成为比肩博鳌论坛的国际交往中心。

  (三)高埔创智谷

  紧抓高埔创智谷作为从化区承接黄埔区尤其是中新知识城高新产业溢出和合作的关键区域建设机遇,争取获得省市合作区简政放权支持,叠加放大国家级开发区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政策红利,全力打造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高地。积极参与国家知识中心建设,主动接受中新知识城辐射带动和产业延伸,建设中新知识城产业的延伸区、成熟配套区,承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等产业外溢,加快推进太平片区建设,大力发展知识型经济,促进两地产业规划衔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活配套均衡发展,打造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高地。

  发挥区位优势,坚持以一体化规划为引领,实现与中新知识城在“15分钟生活圈”内无缝对接,聚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创新港,稳步推进旧村改造,以流溪·津里为核心推进商业综合体、综合三甲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营造一流的办公空间、生活空间、健康休闲空间。主动对接广州中新知识城项目辐射带动,推动交通联通、产业贯通、制度融通、人才流通。依托黄埔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优势,以区域合作为基础、项目合作为牵引、政策创新为支撑,探索“黄埔总部+从化基地、黄埔前端+从化后台、黄埔研发+从化制造”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形成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把握从黄合作区建设发展机遇,协同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产业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促进全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建成广州知识城产业延伸区和成熟配套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跨区域产业合作区。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作用,增强战略定力,提升战略思维,抢抓机遇、科学管理、统筹施策,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障。健全商务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由分管区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及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适时调整。区商务主管部门牵头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健全与市民、行业和企业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推动各部门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监测联动,形成横向协调、纵向落实促商务发展的合力。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协同推进机制,明确重大项目牵头单位、责任主体、实施目标、项目指标以及具体推进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加强对商务工作指标、政策解读、项目措施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二)财税保障

  充分利用各类产业扶持政策,支持消费升级、内贸流通、对外贸易、双向投资等关键领域发展。鼓励商务企业规模化发展,重点关注消费升级、内贸流通、对外贸易、商贸服务等关键领域。加强金融对商务发展支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支持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综合化金融服务,支持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壮大。加强金融对商务发展支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支持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综合化金融服务,支持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壮大。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商务领域创新项目,支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信用担保、质押贷款等贸易融资,拓宽商务企业融资渠道。

  (三)空间保障

  依据各专项、各区域的发展规划,统筹协调资源分配,优化商业网点体系,加强对重要商业设施用地的支持,缩减企业在土地二次开发、公共平台建设上限制;预留一定商业发展弹性用地,实现时序安排与空间配置的相互协调。加强城市空间规划与重点商业发展片区、商业网点规划衔接,优先保障大型商业中心、新型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的用地空间。加强对配送中心、分拨中心、零售批发市场等重要商业载体的用地支持,加快形成“批发集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流通体系。增加预留一定的商业发展弹性用地,为新技术应用、未来业态发展提供拓展空间。

  (四)政策保障

  用好中央、省、市关于支持商务发展的政策,加强商务领域政策与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的整合,积极落实土地、资金、税费、人才、交通管理等政策。加强商务领域政策研究,为制定商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供重要支撑。完善商务领域统计运行监测分析,有序推进商贸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财政资金对商务领域的支持力度,落实税收支持政策。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商务领域创新项目,实现商贸多方主体的合作与参与。


相关稿件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