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组图)
流溪河水流湍急,下河游泳险象环生,希望市民不要随意下河游泳。 记者邝健华/摄
溺水是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一到暑期,容易发生孩子溺水事故,特别是事故出现时,一些不习水性的孩子盲目施救,造成群死,使本来快乐的童年蒙上阴影,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不幸。预防事故除了要加强管理、加强监护,还要让孩子们做到警钟长鸣、自我提醒。
为此,教育部编写了《中小学生预防溺水童谣》并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希望能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借此多一分教育、多一分提醒、多一分平安。
中小学生预防溺水童谣
游泳戏水夏日到,
偷偷下水不得了。
擅自结伴不能保,
大人陪护不能少。
没有救援不要去,
陌生水域不可靠。
水性差的不救人,
安全六不别忘掉。
防溺水安全“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早在放暑假前,区教育局就要求各学校要将学生防溺水工作作为暑假期间的安全工作重点,切实开展学生防溺水宣传活动。同时,各学校通过学生向家长递送《暑假期间学生安全监护提示书》,对暑假期间学生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诱因进行剖析,对家长的监护责任进行提示。而暑假期间继续加强安全教育,向各学校发送温馨提示,要求各学校通过电话、校讯通等有效方式,提醒学生不要私自到野外游泳玩水等,同时督促家长切实履行对子女的安全监护责任,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在多方的配合下,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加强,家长也积极教育孩子不能随意出外游泳。“孩子只有一个,是我们的宝贝。天气热,孩子想玩玩水也很正常,作为家长除了告诉孩子不能在江河游泳外,有时候下班以后也会带孩子到游泳场玩水,在游泳池旁也时刻跟在孩子身边,确保安全。”住在河滨南路某小区的骆先生说。
然而,在河滨北路附近的流溪河段,到了傍晚,依然有不少人在游泳。虽然,成年人占了多数,但依然要谨记,欺山莫欺水,安全最重要。
敲响理性救人警钟
4月5日下午,广东汕头市潮阳区公安机关接到群众电话,报称金灶镇新林水库有群众溺水,需要救援。接报后,潮阳区、金灶镇两级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救援。经全力救援,共打捞起7名溺水者,经在场120医生全力抢救,但7名溺水者已没有生命体征,证实死亡。7名死者中包括了3名孩子。
据了解,该起事故的起因是,一名小孩在清明节扫墓后来到水库边洗手,但不慎失足滑入水中,其父母、妹妹弟弟以及其他亲戚接连跳入水中,试图自行救援,却因不识水性而相继溺水。该起不幸事件中的七名遇难者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一家人,这不仅让人扼腕叹息,更多的是让人感到震惊。近年来,类似这种一人溺水,多人为救溺水者而殒命的事故并非第一起了。从道德层面上说,我们是不能对救人者这样的救人行为有任何的质疑和非议。何况在本案例中,救人者还是落水者的父母、兄弟姐妹等亲戚,他们更没有“见死不救”的道理。但面对这让人无比痛心的结局,很多人都会问这样用几人性命换一人性命的行为,到底值不值得?又或者说,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避免悲剧的发生呢?
同样地,2004年7月14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万宝水库,七煤集团高级中学一年五班的部分同学自发组织到万宝水库游玩。16岁的女生李晴独自一人到没有护栏的水库去洗手,水泥筑的大坝比较平整,长长的斜坡坡度较陡,接近大坝的水下部分长满了青苔,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她滑了下去,而且速度很快。不会游泳的李晴一下慌了神,她一边挣扎,一边呼救。正在附近玩耍的李全瑞和徐忠宝同学,听到呼救后疾步赶了过来。他们手拉着手下水去救人,就在快接触到李晴的手时,不习水性的李全瑞和徐忠宝脚下一滑,湖水立刻淹没了他们的头顶。他们漂得越来越远,似乎已经感到离死亡越来越近。包括李凯在内的8名男生见此情形,马上向大坝跑去。他们组成了两组人链,手拉着手到湖里营救落水的3名同学。这个时候,落水的同学已经距岸边有6、7米远,房卫鑫等同学也已走到了没腰深的水里,就在这时,意外再次发生。站那儿的同学一连串地滑倒了,房卫鑫和李凯由于离岸边较近,被同学拉上了岸,而其他的3名同学沉入水中后一下子就不见了踪影。就在这时,16岁的女生张治宇从山上跑过来,冲到大坝边上。她跳下水,游向8、9米远处正在挣扎的李晴。李晴就像抓住了救命草似的紧紧抓住了张治宇的手臂。慌乱中同学们哭泣着向路人求救,几位会游泳的民工二话没说就跳进水里,搜救落水少年。因为水特别浊,能见度也就1米多远,几个人一个劲地往前游一个劲地找。与此同时,同学们赶紧给120急救中心打电话。当几个孩子被捞上岸时,已经面色青紫瞳孔散大,溺水很长时间了。落水的5名同学随后被送往医院抢救,但由于溺水时间过长,5名同学最终抢救无效死亡。5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他们在危急关头奋不顾身营救同学的做法和精神让人震撼,但这次意外的发生却让人痛惜。
未成年落水者由于体重轻力气小,因此被救援成功的几率也是大大提升。这些溺水事故中,落水者是未成年人,那为何还是没有避免悲剧的发生呢?这主要归结于救人者不识水性而盲目下水,最终救人不成反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上了。曾有专业人士指出,平时在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游泳或者溺水救援训练时,学生都是佩戴墨镜、头套,在干净的水池中训练,这与在水库、池塘等发生溺水事件时安全措施少、水质混乱不一样,因此“淹死的是会游泳的”。面对如此的紧急关头,救人者首先要保持冷静的心理素质,切勿过分相信自己的水性而逞“匹夫之勇”,同时还要避免像事故中那种“一窝蜂”似的下水救人情况的发生。
此事故,至少可以带给我们两个深刻的教训。一是如果可以,要学会游泳,并且掌握一些自救常识和技能,以备不时之需。二是如果自己不识水性,或者没有水中救人的能力和经验,绝不能贸然下水救人,避免救人不成反丢生命的悲剧发生。同时盲目下水,只会为后来的救援者增加负担。当然这绝对不是让大家见死不救,而是希望大家能够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来救人。
那么同伴落水,我们怎么办?
呼救:发现落水者时,第一时间应大声呼救,寻求周边大人的帮助,并拨打110报警,切勿盲目下水施救!
竹竿:可将竹竿递给溺水者,前提要确保自身安全,递竹竿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拖入水中。
漂浮物:如果现场能找到泡沫块、救生圈、木块等漂浮物,可以抛给溺水者,避免溺水者沉入水底。
衣服绳结:若现场没有竹竿、漂浮物等,可脱下衣服连接在一起当绳子,抛给溺水者,将溺水者拖上岸。
而最危险的救人方式就是手拉手救人了。落水者出于求生本能,力大无比,爆发力很强,容易把救人者拉下水。再者,手一遇到水会变得非常湿滑,非常容易脱手,且手保持一个有效握力的时间也不长,容易造成人链断裂,一起落入水中,造成更多死伤。
提防泳池“暗器”伤人
那么,在游泳池里游泳又是否可以无后顾之忧呢?泳池的出水口也分分钟会成为“暗器”,让人受伤。
事件回顾:小辉今年11岁,父母都在深圳工作。一个月前爸爸刘先生把他从老家接了过来。8月4日下午1点左右,在酒店上班的妈妈许女士带着儿子小辉来到了酒店5楼的游泳池,让儿子和同事5岁的孩子小鹏去游泳。当时只有小辉与小鹏在游泳,小鹏带有救生圈,而小辉没有。下午2点57分左右,正在沿着泳池边玩耍的小辉突然有一个向下潜水的动作,之后就再没有浮上来。而监控视频也拍到此后的一分多钟里,小辉一直有挣扎的迹象,但5岁的小鹏没有在意。
直到2点59分,小鹏发现异常,试图去拉小辉未果,就赶紧去叫大人帮忙。3点2分,小鹏的妈妈夏女士第一个到达现场,“现场就像被什么东西吸住了拉不上来。”
此时,距小辉沉入水底已经过去了5分钟。随后,夏女士又叫来一名酒店服务员与一名路过的酒店客人,三人一起才把小辉拉了上来。但此时,小辉已经没有了呼吸。查看事发现场时,小辉父亲刘先生发现,应该是装在一处回水口外的水篦子不见了,小辉的爸爸认为,就是这个损坏的水篦子,导致回水口没有任何遮挡物,从而吸住小辉,导致他溺水身亡。
类似事故
2006年7月,日本一名7岁女童在游泳时,惨遭吸水口吸入,塞在排水沟,6小时后被救出时已死亡。
2013年7月,杭州一个14岁男孩被游泳池排水口吸住手臂,消防紧急营救1个多小时,最终脱险,但手臂部分肌肉已坏死。
2014年,陕西一名12岁男孩在水池玩耍时,被吸入水池排水管道丧命。
很多人以前并不知道泳池出水口有这么大的杀伤力,但殊不知却能有如此威力。夏季天气炎热,正是游泳的高峰期,泳池回水口的吸力很大,市民游泳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远离回水口。泳池经营单位也要按照国家强制标准,保证泳池设施设备的安全性。
泳池一般都配备循环过滤设备,设有进水口和回水口,以保证水质干净卫生。循环过滤设备里装有水泵,所以回水口的吸力很大。按照国家强制标准规定,泳池内的回水口要设置安全防护罩,外形像人们常说的水篦子,保证除了水和水中的杂质能通过外,不能通过其它的东西。回收口一般设置在泳池的池底或四壁,数量多少与泳池大小有关。用于竞赛、训练的标准泳池,会在池底最深的地方设置回水沟。
虽然要求泳池内的回水口都设置安全防护罩,但并不是绝对安全。如果防护罩破损、被踩翻,而没有及时补救,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不管是大人和孩子,到泳池游泳前,可以先问问或看看回水口的位置。游泳时远离回水口、泳池拐角、池底等危险区域。家长要告诉孩子,游泳时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因好奇把头、手、脚靠近回水口,更不能坐在回水口的水篦子上。
相关链接:
一、游泳安全要点
1.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2.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
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
4.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5.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峡谷游泳。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而且凉,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
6.跳水前一定要确保此处水深至少有3米,并且水下没有杂草、岩石或其他障碍物。以脚先入水较为安全;
7.在海中游泳,要沿着海岸线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术不精良或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在海岸做一标记,留意自己是否被冲出太远,及时调整方向,确保安全。
二、夏季游泳溺水自救方略
如何保证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对水情不熟而贸然下水,极易造成生命危险。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专家介绍,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
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对于溺水者,除了积极自救外,还要积极进行陆上抢救:
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
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