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溪河水库水质优良(资料图片)
2023年以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系统治理、污涝同治的原则,以河湖长制和市总河长令为重要抓手,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水环境治理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年度评估优秀、流溪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鸭洞河生态清洁小流域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称号,流溪河、流溪河水库、鸭洞河等3个优秀案例入选广州首批市级美丽河湖……
行走在从化流溪河边,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岸边追逐嬉戏的孩童、悠闲散步的老人与波光粼粼的水面、浓荫如盖的绿植,共同构成一幅人与水和谐共处、水与城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我区加大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扎实推进河湖长制,不断细化河湖治理、管理与保护举措,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让“质量”更高
高屋建瓴推进水环境工作
我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将推进河湖长制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注重发挥河湖长“头雁效应”。2023年以来,区总河长召开水环境治理相关工作会议3次,研究部署全区河湖长制重点工作,区长和副区长分别主持召开常务会议、治水联席工作会议等近20次,部署推进全区水环境治理工作。
河有人看,湖有人管。去年以来,我区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区级河湖长巡河近800次,三级河长巡河3万余次,实现巡河全覆盖;发现河湖问题356宗,解决河湖问题356宗,整改完成率100%。发出交办、督办通知近百份,进一步强化问题跟踪,大力推进问题整改调度,做到立行立改。
让“面子”更靓
全力保障考核断面水质达标
在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我区让“面子”更靓,全力保障考核断面水质达标。
我区印发实施全区河湖长制工作要点、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等一系列治水方案,持续强化水质监测预警和污染源水环境监管,通过改善提升重点区域一级支流水质,不断巩固考核断面全面达标成效。采取技术攻关指导、区镇(街)村三级联动、多方协调、强力督导等攻坚措施,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考核目标且保持稳定,流溪河从化段水质优良,流溪河良口国考断面、流溪河山庄国考断面、流溪河水库省考断面平均水质均达到Ⅱ类考核目标要求,59条考核一级支流平均水质均全部脱劣。
让“里子”更实
持续加大源头减污力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进一步深化源头治理,我区持续加大源头减污工作力度。
我区全力推进排水单元达标攻坚和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工作,排水单元达标率87%,15条合流渠箱改造均已完工。全力推进新(扩)建3座污水处理厂工作,设计处理能力11.5万吨/日,切实发挥污染物削减效能,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实施涉水污染源头减污、源头治污,对12类涉水污染源开展地毯式排查整治;持续推进强化“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并定期开展专项执法回头看,有效遏制问题反复;持续开展水面漂浮物清理专项行动,2024年第一次专项行动清捞水面垃圾约207吨,全面提升水面保洁质量。此外,我区推进打击非法洗砂洗泥整改工作,加强河道水域范围巡查和陆地砂场经营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河道违法倾倒建筑垃圾行为,常态化保持对非法采砂行为高压震慑。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工作,有效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管控。
让“底子”更厚
积极打造绿色宜居城市
近年来,我区不断创新机制、优化举措,大力开展水环境保护,推进供水项目改造,打造节水型社会,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打造绿色宜居城市。
我区聚焦城区供水设施老化等问题开展一系列改造工程,累计完成4999户服务到终端改造任务。82个行政村供水改造工程完工,惠及农村群众约21万人。全面完成全区中、小型灌区农业初始水权分解工作及4宗中型灌区、5宗小型灌区农业取水许可核发。完成鳌头水厂取水在线监控建设工作,并将在线监控数据接入广东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水量动态监控。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水利部复核成功创建为节水型社会。持续推进节水载体建设,累计创建节水单位7家、节水企业8家、节水小区39家、节水型高校5家。
让“根子”更牢
有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水是生命之源。一池绿水、一湾清水,不仅提升了城市品质,改善了人居环境,也有力促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
我区不断完善农村污水处理管网和设施,提升村容村貌,改善投资环境,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点847个,预处理设施411个,惠及人口超过50万人,建成管渠长度超过1300公里、污水检查井超过44000个。在行政村全覆盖基础上向自然村治理延伸,逐步提升我区农村污水治理质量。
涓涓清流润民心。我区多措并举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积极推进11宗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程;新建5个市政主管网及1座水站,最大化程度推进市政供水管网向农村地区延伸。2023年以来累计新建供水管网1522公里,惠及14万人,进一步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农村供水改造工作得到省水利厅肯定,2023年12月我区受邀参加广东省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助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作经验介绍。
让“日子”更好
不断丰富群众休闲活动空间
我区积极探索幸福河湖建设迭代升级,结合特色经济和区域旅游蓬勃发展态势,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幸福河湖建设相得益彰的治水兴水之路。
聚焦从化山环水抱、田园生活的生态基底与区域特点,我区有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高质量打造精品碧道,完成流溪河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段碧道提升工作。
统筹河湖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我区科学开发利用具备开发价值、可承载城市综合配套功能的河湖滨水空间,深入发掘河湖多维价值,发展“以水养水”新业态,持续丰富群众休闲活动空间。协调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实施“志愿者+”工作模式,联动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驻从高校等有关单位,组织“河小青”志愿者开展宣传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服务活动74场次,参与志愿者超1114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3384小时,及时解决河道管护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再升级。
下一步,我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兴水系列重要论述,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全面提升河湖管理保护能力,让河湖建设“清起来”“绿起来”带动“富起来”,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幸福靠山”。(黄颖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