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溪河水库景色如画(市生态环境局从化分局供图)
近年来,我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统领,以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以美丽河湖建设为目标,系统推进流溪河水库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综合治理,通过水源林涵养、陆源污染控制以及以鱼养水,不仅保障流溪河水库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以上,还探索出生态净水渔业新路径,推动流溪河水库成功入选首批15个市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塑造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高位统筹抓落实
我区实行河长制,通过“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水生态修复”及“加强执法监管”实现流溪河水库长效化治理。
我区制定流溪河水库一断面一策实施方案,持续改善和巩固流溪河水库水环境质量,确保流溪河水库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编制《广州市从化区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和《广州市从化区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广州市流溪河流域保护条例》为抓手,加强流溪河水库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增强防汛抗旱能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发布《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流溪河水库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成果的公告》,划定流溪河水库管理与保护范围,加强库区水利工程管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
统筹库区综合治理 提升水环境质量
聚力攻坚。我区持续开展整治流溪河水库“四乱”行动,拆除水库管理范围内违法构建的水上浮台屋、湖岸铁棚屋和网箱,拆除面积约4260平方米。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行动,拆除流溪河水库保护区内的排污口。优化调整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合理确定流溪河水库水厂养殖规模,推广多种形式的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近年来清理流域内禁养区畜禽养殖场516户,清除流溪河干流35宗违法堆场,拆除库区周边违法建筑,完成流域范围内的“散乱污”工业企业排查整治,完成农家乐整改57家。
配套保障。我区投入400万元用于水库、河道管护,出动保洁船约2910艘次,保洁人员约22400人次,巡逻1210人次,清理垃圾约170吨,实现水库及河道无异味、无漂浮物、无障碍物。完善流溪河水库周边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对保护区内的第三产业废水、生活污水进行截污,加强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将废水引至水库集水区范围外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建成吕田镇污水处理厂,2023年累计污水处理量60.58万吨。实行智慧监管,设立生态环境监测自动站,对水质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建立流溪河水库集雨范围内镇级环保机构,整合工商、城管、水务等部门力量,形成执法合力,强化流溪河水库集雨范围内的环境执法监管。实时监控穿越流溪河水库二级保护区的公路运输车辆,严防突发水体污染风险事故发生。
强化库区生态保护 守护水生态屏障
实施以鱼养水。我区推广生态净水渔业,定期开展光倒刺鲃增殖放流,科学投放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以控制由于水体富营养导致的浮游生物过度生长,重构流溪河水库水体的生态循环系统,为保护流溪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改善渔业资源的种群结构以及水域生态环境产生积极作用。近年来,在流溪河水库开展11次生态增殖放流鱼苗共393万尾,以渔控藻改善水环境质量,水质持续向好。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我区将流溪河水库集水区纳入水土保持生态控制范围,加强流溪河及国道、省道和村镇公路生态廊道建设,建立河岸植被带缓冲区,重点保护缓冲区内滨水林地、河滩湿地以及地下水系统,构建多层次、络式的自然生态安全格局。
加强可持续性森林管理。我区加强水源涵养林和生态防护林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生境走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保护伯乐树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和特有种,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繁衍地。建设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大力推广优良乡土树种,模拟自然群落,建设凸显地域特色的城市森林。
赋能周边产业发展 释放水经济活力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我区将流溪河水库发展与区域建设、产业布局紧密衔接,环绕水库兴建集人文景观、森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建立流溪香雪、流溪彩虹、珍稀植物园等12处人文景观,开辟三桠塘幽谷、小漓江、翡翠群岛、湖滨栈道、流溪绿道等15处自然景观,带动了流溪河水库周边温泉镇和吕田镇生态旅游发展。据了解,与2012年相比,2021年温泉镇年旅游总人数增幅59%,生产总值翻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商贸服务业等主要经济指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黄颖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