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从化,鹭鸟翱翔。(资料图片)
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从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核心区,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战略位置来抓,推动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早在2019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团队在流溪河源头一处山涧发现了消失60多年的珍稀植物——飞瀑草。据介绍,飞瀑草是水质好坏的一个指向标,它对生长环境的水质要求很严苛,不仅不能有任何污染,还要有适当水流动,冬夏季河流水位要有变化。飞瀑草的重现是从化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最好证明。
坚守:生态立区毫不动摇
生态是我区最大的发展优势。我区拥有广州“后花园”和“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之美誉,河湖密布,生态卓越。近年来,我区坚持生态立区毫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全区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我区推进流溪河、鸭洞河等河流整治,坚持生态修复,守稳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完成百里碧道建设,鸭洞河碧道、温泉环湖碧道、锦洞水碧道等经典示范段吸引众多游人拍照打卡。
同时,我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目前,我区已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盖,全面建成1258个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点,建成污水收集管网共1300公里(含明渠暗化管网),惠及农村人口超过50万人,实现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100%;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100%。
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立区硕果累累。我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多年保持全市最优,环境竞争力连续4年蝉联全市各区榜首,全区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9年在全省67个县(市)中排名第一,荣获2020年《广州城市治理榜》“高质量发展榜”GEP特别奖。流溪河流域从化段基本实现长治久清,以全省第一名成绩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区)。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见证签署的中瑞低碳城市项目合作,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9.1%,成功入选“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生物多样性发展打下了基础。区林业园林局介绍,我区目前共有野生植物193科622属117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8种。野生陆生动物16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种。
绿水映青山,白鹭跃良田。环境优美宜居,生物多样性蓬勃发展,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已在流溪大地伸展开来。
实践:推动生态价值创新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我区努力探索生态价值创新之路,持续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
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和各村自然禀赋,我区深入实施特色小镇战略,核心村人均年收入实现三年翻番,9个特色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更带来了世界生态设计大会、从都国际论坛、全国民宿大会和国际山地马拉松赛等国际国内高级别活动,为我区带来互联网消费、农业观光、文旅、会展、餐饮、教育等多项现代服务业收入。
我区还入选2020年度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名单,莲麻村、南平村、西和村等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乡村变成特色小镇、旅游景点,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我区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打开了生态价值转换通道。
绿色生态更好,承载能力更强,优质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吸引高端资源要素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区卓越的生态优势,引来一批新基建、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质项目成功进驻,为进一步推动生态价值创新注入了活力。
近日签约落户的联合利华华南生产与营销基地项目,就是我区借助跨国企业技术优势,将自身丰富的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项目。该项目将打造成为辐射RCEP区域并面向全球的供应链基地以及世界级“灯塔工厂”标杆项目,助力我区高质量绿色发展。
此前,逸仙电商从化制造基地、万宝K平台冰箱压缩机从化产线项目、广州康信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京东从化智能电商运营中心也已开工建设。纵观这批重大项目,皆以绿色低碳、高科技为特征,将为我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我区聚焦绿色发展,奋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绿谷”,匠心打造流溪河沿岸高质量绿色发展示范带。温泉总部集聚区、从都国际会议中心等绿色发展平台齐头并进,打开了生态价值创新的广阔空间。
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奋力建设开放共享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智谷”,着力构筑新型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十四五”期间,我区将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产业,聚焦完善“生态价值创新”和“科技创新发展”的创新产业布局,同时聚焦深化美丽经济、深绿经济建设,加快实现从生态福地到经济高地的跨越。
奋进: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
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将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幸福美丽生态之城,持续深化“生态立区、产业强区、特色发展”总体工作思路,统筹建设幸福从化、美丽从化、生态从化、平安从化、法治从化,奋力以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全区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奋力争当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绿色发展排头兵,努力将从化打造成为全国全省向世界展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果的重要窗口。
提出的五大具体目标传承并创新了生态立区根本导向:奋力建设文明富裕的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精心打造世界级美丽乡村示范带;奋力建设全面协调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国唯一试点区建设;奋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绿谷”,匠心打造流溪河沿岸高质量绿色发展示范带;奋力建设开放共享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智谷”,着力构筑新型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奋力打造均衡普惠的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加快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从世界级美丽乡村示范带,到“两区两谷”,再到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无不承载着我区对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期待,也为未来发展写下了奋进目标。
以绿色生态优势拓展“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战略空间。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守护每一方水土,精心呵护每一棵树木,努力绘就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国际一流的流溪河“百里画廊”,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领区。从化高质量绿色发展未来可期。(覃永赠)
相关链接:从化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近年来,我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蓬勃发展。据区林业园林局介绍,目前全区共发现野生植物193科622属117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分别为:伯乐树、桫椤;国家二级保护植物8种,分别为:粗齿桫椤、黑桫椤、苏铁蕨、金毛狗、水蕨、厚叶木莲、樟、红椿。野生陆生动物16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分别为:金猫、穿山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种,分别为:三线闭壳龟、蟒蛇、斑林狸、黑翅鸢、水鹿、凤头鹰、松雀鹰、白鹇、褐翅鸦鹃、苏门羚。
据了解,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尤其丰富。
其中,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本底资源调查(2016—2018年)结果显示,保护区内有不少珍稀濒危物种,根据2021年9月7日公布实施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陈禾洞保护区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7种,此外,还有30种国际禁止贸易附录II的野生兰花种类。在野生动物方面,保护区动植物本底资源调查(2016—2018年)共记录陆生野生动物161种,隶属59科,20目。根据2021年2月1日公布实施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陈禾洞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9种。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内共记录野生维管植物1000多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种,中国珍稀濒危保护的野生植物10种。园内植物种类组成丰富,热带成分明显,物种起源古老,其中不乏第三纪或更古老的残遗或孑遗植物。该森林公园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良好,野生动物资源丰厚。据调查,园内共记录有野生脊椎动物255种,其中两栖纲18种,爬行纲33种,鸟纲85种,哺乳纲41种,鱼类78种,众多物种中以鸟类可见频度最高。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6.8%。公园四季景色迷人,春天云雾缭绕,山花烂漫;夏日蝉鸣林幽,山溪潺潺;深秋童话世界,梦幻天池;冬季层林尽染,遍山红叶。该森林公园拥有1.6万亩的天然次生林,被评为“广东最美森林”、中国第一家“国际森林浴场”。公园内保存着复杂和稳定的生态系统,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在此栖息、繁衍,如广东省省鸟白鹇、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伯乐树等,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2万个/cm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