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长廊
百年荣光、逐梦远航。在全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我区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攀登不止、砥砺前行。为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省普法办、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20年10月部署第三批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创建申报工作。近日,在各地市普法办、司法局联合审核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经省司法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普法办共同研究审核并公示,评选出广州市从化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等40个单位为第三批(2020年度)广东省法治文化主题公园。
据介绍,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于2020年5月11日完成各项相关项目建设施工。这是区司法局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的创建目标任务,本着因地制宜、资源共享、彰显特色、环境协调的原则,在河岛公园内的原精神风貌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成的。
走近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正门附近的LED法治宣传屏特别引人注意,屏幕会定时循环播放宪法、国家安全法、民法典、公证法、社区矫正法、道路安全法、保密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森林防火、禁毒、扫黑除恶、法律援助、网络安全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公益普法宣传视频和图片。
走进公园,一眼就能看到一个大的宣传栏,里面正张贴着《民法典与生活同行》中继承篇、侵权责任篇的内容。而在道路两边的绿道带中,每隔几米便竖立着一卷打开的竹简,上面简述了我区自古以来法的演变与发展。
“0岁:小明一出生就受到宪法保护。”“6岁:小明上学了。第一堂课老师教会他们唱国歌,小明也知道了祖国的首都是北京,盼望有一天去看看天安门。当时还小的他并不知道,上学、首都、国徽、国歌都是宪法规定的内容。”……继续往前走,道路旁的10本大书籍,通过小明的一生,向大家介绍了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据介绍,公园配以法治文化书香景观装置造型、材质颜色选择上力求与公园现有艺术表现形式和谐统一;法治元素文化景观、不同的风格设计造型,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精神巧妙地融入其中,营造出正气凛然而不失亲切灵动的环境氛围,做到美观大方、主题性强;遵循“法治、平安、和谐”的理念,利用公园休憩步行道、立柱、凉亭等设施,将法治元素通过法典、格言、故事、谜语、漫画等表现形式,以雕塑、书卷、竹简、橱窗、习法亭等造型加以展示,把法治文化与公园景观自然融合,成为集休闲娱乐、法治文化传播、学习教育为一体的法治文化平台。
我区还按照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六有”“六个一”的创建标准,结合区的客观实际,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主要分为“从化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主标识”“法治文化长廊”“法的起源长廊”“宪法与我宣传长廊”“法与人生典故”“法律援助宣传板块”“慈善法宣传板块”“法治文化宣传栏”“法律知识问答游戏”“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标识”等法治文化景观,突出观赏性、持久性,把法律精神、法治理念融于生活,让市民在休闲健身娱乐中潜移默化感受法治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无法治便无以立国、强国,无法治便无从卫国、富民。”……在法治文化长廊中,近30条法治标语描绘在长廊两边,让在此休憩的市民群众时刻感受着法律的熏陶。同时,公园还通过园内音响,播放着从化电台的法治栏目、《映山红》《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宪法之歌》等歌曲,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一名戴着口罩的女孩来到法律援助处求助。求助人黄某与丈夫发生争吵时被丈夫用汽油烧伤,造成黄某全身烧伤面积达50%,重伤一级,烧伤后丈夫未支付任何医疗费用,而黄某已经向亲戚朋友借款近三十多万元用于治疗,且后续还需要巨额的治疗费用。耐心了解情况后,法援处受理了黄某的申请,并为其指派了律师,律师收集证据材料后,向法院提起了离婚及人身损害赔偿两个诉讼,经法院审理,判决黄某与丈夫离婚,同时判决其丈夫赔偿黄某80万元。”这是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内一宣传展板的案例,上面还写有法律援助在妇女权益保护中可援助案件的范围,涉及婚姻家庭纠纷的案件;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妇女犯罪案件;妇女涉家庭暴力案件;其他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
在公园里,区司法局还通过宣传板块,向大家分享法律援助的政策法规,并通过案例介绍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残疾人权益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老年人群权益保护等内容,并倡导市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类似的情况,要学会找法律援助,切实维护自身的权益。
通过主题公园的形式,将过去的说教式、灌输式普法形式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理性思考、自觉接受等新形式转化,形成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让群众在生活、娱乐和休闲中受到法治熏陶、接受法治教育,真正让法治融入群众生活、进驻群众心里,我区用实际行动、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李烨威 通讯员区司法局宣 图/李晓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