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图片新闻

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来源:从化新闻社 发布时间:2020-09-18 09:38

       微信图片_20200917145053.jpg

社区垃圾分类误时投放点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有利于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全面改善城市面貌,还直接关系着市民的幸福指数。


       今年以来,我区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体制,在拆违攻坚、垃圾分类、城乡环境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用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精细功夫,推动我区城市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拆违攻坚

坚决啃下违建“硬骨头”


       为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维护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今年我区拆违工作克服了新冠肺炎防疫期的困难,通过继续前移违法建设查控关口,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依法打击违法建设等方式,不断赶上拆违进度,“李家村”等一批重点违建得到有效拆除,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据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按照“集中攻坚、集团作战”的拆违模式,统一行动,集中精干力量,全力突破重点难点违法建设,截至9月15日,全区拆除违法建设面积231.8万平方米,拆违进度为92.7%(全年目标任务250万平方米)。


       为坚决保障违建“零增长”,区城管执法局通过加强日常巡查、落实交叉检查、利用无人机航拍等多种手段全面强化新增违法建设的查控工作,截至8月底,共查控新增违建99宗,完成快速拆除99宗,拆除总建筑面积15320平方米。此外,我区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深入推进生态设计小镇建设、农村危破房拆除,做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下一步,该局将继续按照“集中攻坚、集团作战”的拆违模式,将每月选定一天作为集中拆违日,全区统一行动,集中精干力量啃下违建“硬骨头”,确保完成年度拆违任务。


科学管治

改变建筑废弃物无序排放格局


       近年来,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区改造和新建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废弃物数量不断攀升。为此,今年以来,区城管执法局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总体要求,以人防、技防、制防为重点,联合相关部门连续开展建筑废弃物整治行动,有力打击了超载超速、乱撒漏、乱倾倒等现象,守稳筑牢广州北部生态屏障。


       “为做好源头治理,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强化责任担当。”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制定“东南西北中”的建筑废弃物处理设施总体规划布局,依法审批消纳场4个、综合利用场1个,总消纳量657.5万立方米、年循环处理量21.29万立方米,做到废弃物“有处可去”“有处可销”。


       同时,为了有效监管泥头车和建筑废弃物,我区建成智慧城管监控指挥中心平台,为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安装定位设备,对车辆行驶路线、行驶速度进行实时监控查询;加强工地源头管理,严格落实电子联单制度,对全区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排放工地、消纳场实行全流程监管,织密管控“技防网”。


       为实行巡查全覆盖,我区形成“政府负责、部门监管、综合治理、运行通畅”的打击“泥头车”联防联控机制,今年以来开展6次建筑废弃物全区统一整治行动,日常巡查余泥渣土12257次,检查工地185个(次),检查运输车辆532台次,立案处罚117宗,罚款金额44.11万元。


因地制宜

打造“农村垃圾分类标杆区”


       明确工作思路,整合凝聚各方力量,着力加强设施建设,注重长效管理……今年以来,我区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农村环境建设的重点,综合施策,创新突破,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过程中,谋划在前,因地制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扫一扫,登录系统……在西和村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前,志愿者们正积极引导前来投放生活垃圾的村民进行分类投放,并带领着村民开展“西和垃圾分类有奖竞赛”小游戏,借助生动趣味的方式,提高村民的参与度。


       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中,我区充分尊重城乡差异,不简单套用城市垃圾分类模式,针对从化地域广阔,农村分散,农村垃圾低“厨余”、高灰土含量、多有害垃圾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探索生活垃圾分类驿站“1+4”模式,形成具有从化特色的投放、分类运输、处理体系,打造“农村垃圾分类标杆区”。


       同时,为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我区加快完善硬件设施设备,购置生活垃圾分类容器1.5万个,全面更换太平镇、良口镇、吕田镇、鳌头镇现有铁质垃圾收集容器;购置8台厨余垃圾收运车、8台有害垃圾收运车、76台垃圾分类电动三轮车,确保生活垃圾专收专运。


       据了解,目前我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模式有“区级清运”“镇级清运”两种,通过优化收运路线、配备收运车辆和规范收运流程,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做到“定时、定人、定车、定线路”,221条行政村共2751个经济社全部实现“一日一清”,全部生活垃圾收运至第七电厂焚烧处理。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严格开展非类执法检查、建立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全链条全方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为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目标提供支撑。


精细管理

城乡环境品质再提升


       市容环境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气质,透射出一个城市的品格。今年以来,我区通过一系列机制的建立和措施的强化,较大地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城市管理水平。


       近段时间以来,我区加大国省道、城区主次干道、市场周边、“八线一区”、主要景区、特色小镇等重点区域的保洁力度,城区内街和国省道、景区路面分别实行16和12小时保洁制,全面提升重点区域道路保洁等级。


       结合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区开展大清洗行动,对重点区域公共厕所、公共设施和环卫设施、环卫工具开展大清洗行动,加强日常保洁及路面大冲洗,实现主次干道每日洒水不少于4次、每周冲洗不少于3次,不留卫生死角。


       据了解,按照9个城乡环境精细化管理标准,我区统筹推进国省道、严管路,特色小镇,流溪温泉核心区、“一桥两路”、地铁十四号线等区域综合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巡检督导人员、社区工作者、城管执法队员、环卫工人等群体的联防联控动作。如今,无论在地铁站口,还是在小镇村道,都能看见干净整洁的城乡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就是下定决心“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集中解决困扰市民生活的各种“疑难杂症”。有居民感慨,如今的市民幸福感得到大大地增强,“现在道路干净,秩序良好,解决了很多卫生死角、管理盲区等突出问题,我们生活起来更加安心舒适。”


       城市管理无小事,细节决定城市品位。下一阶段,我区将继续争取在地区特色上做文章、在控违治违里挖潜力、在精细管理中下功夫,围绕“一场攻坚战、五大工程”精准发力,全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的城市管理“铁军”,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卫生形象,坚决守护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文/黄颖瑶 图/通讯员李艺珊)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