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图片新闻

好山好水出好鱼 流溪娟鱼成为“鱼中贵族”

来源:从化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0-04-27 09:01

流溪娟鱼.jpg

流溪娟鱼


  好山好水出好鱼,在潺潺流溪河水里孕育繁衍着一种特别的鱼种——流溪娟鱼。流溪娟鱼又叫光倒刺鲃,俗称娟鱼,是流溪河流域独有的名优经济鱼类。


  目前,从化要创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在农业发展方面,正在大力打造从化荔枝、荔枝蜜、流溪娟鱼和从化香米等“从字号”品牌。作为“食中珍品”的流溪娟鱼,我区从养殖、文化、观赏、饮食等方面下手,打造流溪娟鱼产业,让流溪娟鱼的保护工作形成体系,推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抢救性保护  寻找野生鱼种繁殖,成功培育种苗


  每每谈起娟鱼,吕田人李观银都神采飞扬。“这是我们小时候的回忆,是我们这一代人独有的情怀。”李观银感慨地说。


  二十多年前,娟鱼生长在流溪河流域。“我记得小时候,如果哪家抓到娟鱼,全村的小孩都会围观,因为大家实在喜爱娟鱼。”李观银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斤娟鱼相当于5斤猪肉,在吕田河沿岸的狮象村、水埔村,若有村民下河抓到娟鱼,必然会约上三五好友,把酒言欢、共享美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及非法捕捞等原因,流溪娟鱼日益减少。2007年,农业部批复建立流溪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这为流溪娟鱼的保护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10多年过去了,流溪娟鱼全人工繁殖技术已经取得突破,为其资源养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10多年前,娟鱼保护工作正式开启,然而这一工作在当时来说可谓是一片空白。鱼类专家在流溪河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工作时发现,已经难觅流溪娟鱼踪影。对此,区农业农村局想方设法寻找野生鱼种进行繁殖。“我们偶然会听到有村民抓到娟鱼,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们都要赶在他们把鱼吞下肚子前,把鱼种抢回来。”区畜禽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终能抢在食客前面从当地渔民手中收购了50多尾娟鱼,并通过强化培育及技术攻关,于2014年首次成功繁育出2000多尾珍贵的小娟鱼鱼苗,使珍贵的流溪娟鱼得到了抢救性的保护,并为流溪娟鱼重回人民的餐桌打下了基础。


突破难点  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生产和销售体系


  鱼苗瓶颈突破以后,2015年,区畜禽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在吕田镇吕新村、水埔村首次进行流溪娟鱼推广养殖试验工作。“通过这五年对流溪娟鱼繁殖的研究和发展过程,我们总结出来了一套完整的生产和销售体系,在流溪娟鱼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突破了很多难点,找到了适合于流溪娟鱼养殖的一个发展过程,我们现在发展的规模是一对一、点对点,由友成公司生产到流溪娟鱼的增殖放流分配到养殖户进行养殖,最后公司进行回收。”区畜禽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现在,娟鱼的发展正向从化的第六道菜方向走,把它拿到老百姓的餐桌上去,让喜爱娟鱼的消费群体逐步地扩大,让娟鱼走入平常百姓家。位于吕田镇的达吕味农庄是从化流溪娟鱼定点餐厅,餐厅负责人莫均硕表示,一到周末,就会有不少来自珠三角的食客慕名而来:“流溪娟鱼是从化流溪河特有鱼种,只有来我们从化才能吃到,流溪娟鱼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周末我们每天最多可以卖出40多条。”据了解,如今,一斤流溪娟鱼的市场价格要上百元。


  因为有市场价值,村民们对于养殖娟鱼的积极性很高,据区畜禽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区有多个娟鱼养殖基地,包括颐泉农业有限公司、叶卫国养殖场、梁碧锋养殖场等10个养殖基地。(文/黄利谊  图/邝健华)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