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村新貌 记者邝健华/摄
华灯初上的温泉风景区 (资料图片)
一条条柏油马路穿越村庄,一座座白墙灰瓦的院落村舍整齐排列,房前屋后干净,道路整洁,溪水清澈……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当前,我区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正逐步改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关键举措。《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作为广州市农业农村大区和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主战场,近年来,从化区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明确提出以建成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为目标,探索出以坚持分类指导、梯次创建的理念,按照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3个创建标准,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区221条行政村已完成“省定干净整洁村”创建,其中90条行政村完成“省定美丽宜居村”创建,5条村基本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整治、全面改善、全面提升,是从化区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必经之路,也是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
村民全员行动 打造特色精品村
随着特色小镇的建设,南平村正成为越来越多周边地区市民的度假首选地。南平村位于温泉镇东南部,凤凰山脚下,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林地面积4.8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7%,同时,具有凤凰山、凤溪、原始森林、千年古枫等优质自然生态资源。
早在特色小镇还未建设时,南平村优美的自然生态风光已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南平村的环境一直挺漂亮,原生态的面貌保持得很好。我们以前来的时候村容村貌也比较整洁,不过村道没那么宽,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就跟普通农村差不多。”经常带家人到南平村游玩的市民张先生见证着南平村从普通农村到特色小镇的蜕变过程。“现在每一次过来都能看到变化。水泥路变成了沥青路,民居外立面‘穿上’了统一的‘衣服’,增设了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村道两旁也多了很多装饰物。每一点变化都让人惊喜。”
特色小镇的建设让游客感到惊喜,更让居住其中的村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提起尝到小镇建设成果的“头啖汤”,村民林叔笑得乐开了花。“村里把我家的外墙翻新了,还打造了一个舒适的小庭院,让我们过上了更加体面的生活!”现在,林叔每天都会在小庭院里喝茶,享受村里的舒适环境,偶尔碰到游客前来观光,他更会自豪地跟他们介绍村里的景点和历史。
近年来,南平村依托“山、泉、林、溪、石”五大生态特色,打造以“静修”为主题的休闲观光特色小镇。该村率先为80多栋民居进行风格统一的外立面整饰,并拓宽村道、铺设沥青路,增设停车场、公厕等,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围绕“静修”主题,南平村还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让村里每个角落都成为一道风景。南平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说:“我们将竹子、木头等农村随手可得的材料融入到小镇设计当中,既凸显了设计效果,也保留了乡村生态特色。”
环境的改善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完善,更需要村民共同维护。南平村从提高村民意识入手,多次深入到各社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向村民大力宣传相关的政策要求。同时,该村组织驻村干部、村社干部、党员等到每家每户派发宣传单张,加深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理解。“现在,我们每个社都有村干部负责联系,每户村民都有村干部和党员联系,他们不仅经常走家入户宣传,还带头搞卫生,充分发挥了示范作用。”张国华介绍,目前,南平村实行了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和农村党员包户的挂点联系制度,构建了“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机制,有效发挥了基层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
眼见村内环境一天天改善,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现在村民不仅自觉搞好房前屋后的卫生,见到邻居家卫生没搞好,也会主动提醒。在村道上看见垃圾,大家都会主动捡起。”张国华说。
随着整体环境的改善,如今前往南平静修小镇的游客越来越多,有效带动了当地及周边村经济发展。凭借着别具一格的人居环境和自然风貌,以及富有成效的辐射带动效应,目前,南平静修小镇已基本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
抓改造全面整治提升 老温泉焕发新活力
白天风光怡人,景观绿化优美;晚上灯光绚丽,夜景迷幻醉人。这是温泉风景区如今的景象。
走在温泉风景区内,随处可见正在拍照游玩的游客。“近年来,温泉风景区的变化太大了,我们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在市区生活的李女士每个月至少和朋友来一次温泉风景区游玩,这里已经成为他们聚会的指定地点。李女士与温泉风景区还有一段渊源,在20世纪90年代,她曾在温泉风景区工作过一段时间,即使离职后到了市区生活,她都没有断过与温泉风景区的“联系”。“以前工作时我就很喜欢这里的环境,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让人感到很安逸。”李女士说,在市区工作压力较大,所以一有时间她就会来温泉风景区逛逛,而近年来这里的变化,让她更加喜爱这个地方。
“这里的生态环境一直很好,但以前配套设施不足,道路凹凸不平,沿路的房子显得很陈旧。”李女士说,“现在的温泉风景区已经大不相同,有了现代化的气息。但这里的山水美景依旧,与现代化环境相辅相成,更加迷人。”
2016年,温泉风景区全面启动整治提升工作,对温泉东路、景泉大道、环湖绿道、湿地公园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景区核心要道——温泉东路道路两旁的建筑外立面以岭南风格统一改造,并结合浪漫主题,设计了浪漫“六步曲”景观节点,在人行道上增设了不少景观雕塑小品和花基,让色彩烂漫的鲜花在沿路绽放。
除了环境变美,改造后温泉风景区的城市功能也得到提升。“逢雨必浸”曾是温泉市场周边的老大难问题,居住在此的市民黎先生回忆,每逢暴雨过后,温泉市场周边都会水浸,最严重时水深1米多,他甚至试过在温泉牌坊入口乘坐冲锋舟才能进入景区。如今,经过地下排水管道改造后,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今年下了那么多场暴雨都没有发生过水浸现象。”黎先生说。不仅排水通畅了,路面通行率也得到提高。
据悉,温泉风景区在改造过程中,着重提升功能品质,对道路路面、给排水系统、路灯照明、景观绿化、电力管道、通讯管道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造,进一步完善道路基础配套设施。
改造后的温泉东路无疑成为了温泉风景区的标志性道路。在夜景灯光工程的建设下,华灯初上的温泉东路更成为“网红打卡点”。除了温泉东路,经过改造建设的临河木栈道、环湖绿道、园林湿地公园也成了温泉风景区的重要景点,为景区增色不少,让曾经的老旧温泉焕发了新的活力。正因如此,温泉风景区所属的温泉村也成功创建为“省定美丽宜居村”。
建成洁净美丽新农村 比住在城里更舒服
每天午后,石潭村的村民殷阿姨都会带着孙子到家附近的小公园玩耍,孙子与其他小孩嬉戏,而她则与其他村民在树下乘凉闲聊。谈到如今村里的环境,殷阿姨笑说:“我感觉这里比城里还要好!”
殷阿姨是石潭村的“外来媳妇”,嫁到石潭村已有几十年,她见证了村里环境的变化。“刚来的时候村道还是黄泥路,后来建成了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社道、巷道也进行了硬底化建设。再后来,我们搬到了新村,新村的环境更好了,有一个大花园,还建了几个小公园和广场。”据了解,石潭村分为新村、旧村两大片区,新村片区多为2-3层的安置房,房屋错落有致,巷道整齐划一,片区前还有一大片绿化地,俨然成了花园式小区。
“近一年来,村里的环境又变美了,因为全村上下都在大搞卫生,整治卫生死角,村里愈发干净,感觉比住在城里更舒服。”殷阿姨说,现在村里的面貌,正是她心中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
作为美丽乡村、首批生态文明村的创建点,近年来,石潭村通过优化升级公共基础设施,开展“五改工程”,全村完成巷道改造、排污改造、厕所改造和改水工程。同时,该村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动员全村上下大力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在全村掀起全民齐整治的热潮。该村对日常保洁工作实行街、村双重管理,采取“户集—村收—区运输处理”的无害化垃圾处理模式,进一步改善了村内环境面貌。
道路干净整洁、河道沟渠水体清澈、房前屋后无杂物,是如今石潭村的现状,也是我区各个乡村的新景象。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我区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广泛发动群众整治环境脏乱差现象,同时,进一步健全农村垃圾清扫保洁收运处理体制机制,完善农村垃圾处理投入机制,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制度。目前,全区各村已全面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任务,均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洁净、美丽”已成为我区当代乡村的代名词。 (记者马琬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