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2010年从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从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办亚运”和“促发展”两项中心工作,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市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力不断增强。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GDP)185.29亿元,同比增长14.5%[注1],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广州市4.2个、2.3个和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02亿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85.43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工业增加值72.83亿元,同比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81.84亿元,同比增长18.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33:47.59:42.08调整为9.73:46.10:44.1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32381元,合4769美元[注2],比增12.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34641元,合5102美元,比增11.6%。 社会保障面进一步扩大。2010年,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险的人数达33.40万人,比上年增长26.1%,征收保险基金6.29亿元,增长17.7%,支付保险金2.07亿元,比增13.8%,其中:养老金1.75万元,比增6.1%;失业金1354万元,比增3.2倍;工伤保险金1483万元,比增37.1%,生育保险金350万元,比增32.6%。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81万人。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人数44.26万人,参保率达98.06%。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3.98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10.06%,走在全省试点单位的前列。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10年,推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战略,进一步深化创业理念,鼓励扶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城镇新登记“4050”就业困难人员488人,安置就业308人,再就业率为63.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3.5%以内。 私营、个体户健康发展。2010年底,全市共有私营、个体2.13万户,基本与去年持平,吸纳社会从业人员5.22万人,注册资金49.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0年,我市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发展都市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和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农业生产健康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70亿元,同比增长6.0%(按价格紧缩法计算,下同),其中:种植业产值18.59亿元,同比增长6.6%;林业产值0.69亿元, 同比增长21.1%;畜牧业产值6.94亿元,同比增长4.0%;渔业产值1.31亿元,同比增长9.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17亿元, 同比增长3.8%。 主要农作物发展有增有减。201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5.18万亩,比增2.0%,其中,水稻播种面积31.41万亩,比增0.5%;甘蔗播种面积713亩,比增0.6%;蔬菜种植面积22.94万亩,比增0.3%;水果种植面积38.08万亩,比减1.4%;其中荔枝种植面积20.30万亩,比减2.1%。 全市粮食总产量11.44万吨,比增6.7%,其中,水稻总产量10.40万吨,比增5.6%;甘蔗总产量2418吨,比减4.6%;花卉园艺作物产量700.29万元,比增28.6%;蔬菜总产量31.25万吨,比减0.7%;水果总产量7.47万吨,比增6.0%,其中荔枝总产量2.84万吨,比增21.2%。 从化市主要农作物面积、产量
畜牧业发展良好。2010年全市生猪存栏量24.93万头,比增6.1%;生猪出栏量36.53万头,比增13.5%;三鸟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为224.45万只和679.20万只,同比分别下降25.0%和11.2%。 全年肉类总产量3.71万吨,比增6.4%,其中猪肉产量2.72万吨,比增13.8%;家禽肉产量0.95万吨,比减10.1%。奶类产量4944吨,比减22.5%。禽蛋产量1578吨,比减10.3%。水产品总产量9190吨,比增4.5%。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成效。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基地带动效应增强,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增从化市农业龙头企业3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累计建立广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积极培育名牌农产品及特色专业村,“一村一品”发展到20个品种、41条村;新评选“广东省名牌产品”2个。从化荔枝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一次改水全面完工,二次改水有序推进,农村饮用自来水受益人口达96%。全面实现村村通客车、通宽带、通电话和通广播电视。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宝趣玫瑰世界、溪头旅游村、田心农家乐、宣星运动谷等乡村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逐步完善。建成生态文明村154个、省卫生村8个、广州市卫生村31个,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规划进一步加强,农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53.64亿元,现行价同比增长19.0%,按价格紧缩法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注3]340.21亿元,同比增长16.3%。全市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44.61亿元,现行价同比增长25.3%;产销率为97.45%,较上年上升4.9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9497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5%,与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三资”企业产值增长较快。分经济类型看,全市规模以上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7.91亿元,同比增长17.5%,增幅比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速高3.9个百分点,其份额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2%,仍是我市工业总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稳定。2010年,全市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9.1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6.5%,同比增长5.0%,保持良好发展的稳定态势。 亿元企业支撑作用明显。2010年,全市产值超亿元以上的企业达50户,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71.8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6.9%,同比增长17.4%,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12.2个百分点。 三大支柱行业“两升一降”。三大支柱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妆洗涤用品和工艺美术制品)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4.20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70.84亿元,同比增长24.6%;化妆洗涤用品制造业总产值57.53亿元,同比增长24.6%;工艺美术制品总产值45.83亿元,同比下降8.8%。 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向好。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4.71%,比上年高19.44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5.48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利税总额23.25亿元,同比增长69.0%,其中实现利润总额7.58亿元,同比增长54.4%。亏损企业数和亏损额减少,规模以上亏损企业总户数为90户,同比下降14.3%;亏损面为28.5%,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下降18.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2010年,在全市纳入统计的75种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中,有七成多的产品生产量实现增产,但也有部分产品产量有所下降(见下表)。 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建筑业增长迅猛。2010年,全市21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44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其中建筑安装工程量20.22亿元,增长46.5%。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04万元/人,比增51.5%。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60亿元,比增2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高位增长。2010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77亿元,同比增长29.9%,高于上年7个百分点。其中基础建设投资66.09亿元,同比增长69.0%,房地产开发投资28.69亿元,同比下降15.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15.49亿元,同比增长4.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87亿元,比降17.0%;第二产业投资15.49亿元,比增4.7%;第三产业投资78.41亿元,比增37.4%。 2010年,全市房屋施工面积714.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3%;房屋竣工面积107.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1%。受国家房地产政策影响,房地产销售下降。据国土房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一手房销售面积53.8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6%;销售金额35.12亿元,同比增长9.2%。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持续旺销。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稳步推进,以及各大节日促销和亚运会的带动,我市消费品市场继续繁荣畅旺。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32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5.55亿元,同比增长23.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77亿元,同比增长25.4%。实现商品销售总额(批发业和零售业)146.61亿元,同比增长98.8%。 旅游人次突破千万。2010年,我市以“迎亚运,创国优”为抓手,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以及推进旅游品牌打造,成功举办第五届广东(从化)国际温泉旅游节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有效地吸引了各地区旅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旅游市场十分火爆。全年共接待游客1020.10万人次,首次突破千万,同比增长35.2%;实现旅游总收入35.27亿元,同比增长37.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3.91亿美元,同比增长33.7%。其中,进口9.25亿美元,增长37.1%;出口14.66亿美元,增长31.6%。在出口总值中,三资出口8.81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内资出口5.84亿美元,同比增长64.8%。 全年新引进外资企业43个,同比增长26.5%;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5579万美元,同比增长10.0%;合同利用外资总额9589万美元,同比下降31.8%。 七、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机动车辆12.22万辆,比上年增长5.7%,其中:客车2.71万辆(含小汽车),比上年增加6427辆,增长31.1%;货车7365辆,比上年增加578辆,增长8.5%;摩托车8.71万辆,比上年减少382辆,下降0.4%。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378公里(不含自然村村道),其中:国道114公里,省道80公里,县道182公里,乡道1001公里。 八、财政、税收、金融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10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34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三大主体税种——国内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合计实现税收收入7.56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39.1%,同比增长25.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53亿元,同比增长33.2%。财政支出重点向基层倾斜、向教育和社会事业倾斜、向民生倾斜。其中: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24亿元,同比增长53.2%;用于教育支出5.91亿元,同比增长19.6%;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2亿元,同比增长36.0%;用于医疗卫生支出1.77亿元,同比增长53.0%,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2.21亿元,同比增长58.1%。 税收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税收收入27.52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国税实现税收收入11.70亿元(剔除海关代征及免底调库,含车购税),同比增长12.2%;地税实现税收收入15.82亿元,同比增长28.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税收850万元,同比增长67.0%;第二产业税收14.25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工业税收10.36亿元(剔除海关代征及免底调库,含车购税),同比增长11.8%;第三产业税收13.19亿元,同比增长19.8%。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7.81亿元,比年初增长16.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4.44亿元,比年初增长17.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9.27亿元,比年初增长28.9%,其中个人消费贷款33.47亿元,比年初增长31.2%。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10年,我市全面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创新工程和创新体系建设。全市财政投入科技经费2897万元。全年获得广州市科技项目立项19个,新认定省自主创新产品3个,广州市自主创新产品2个,7个高新技术产品通过评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民营科技企业11家,到目前止全市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民营科技企业37家。围绕支柱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组建产学研联盟1个。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个、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个。新增省著名商标2件,广州市著名商标2件。全年专利申请量166件,比增121.7%,授权量135件,比增58.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7件,比增42.3%,发明专利授权量10件,比增100%。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面推进免费义务教育,目前全市有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60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比例达72.0%。全年投入教育经费8.55亿元,新建校舍6幢、1.08万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10年,全市共有幼儿园53所,在园幼儿1.68万人,教职工1290人;普通小学64所,在校学生4.38万人,教职工3269人;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4.38万人,教职工3071人,其中:高中学生1.12万人,初中学生3.26万人;普通高等院校9所,在校学生6.71万人,教职工4611人。此外我市还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职业教育中心1所、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7所。 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全市参加普通高考人数3518人,总上线人数3327人,总上线率达94.6%,其中:上本科线的1538人,上大专线的1789人。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创我市高考历史新高,各项指标排在广州市中等位置。 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水平。全面完成教育系统试行人员聘用制改革,扎实抓好岗位设置管理和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工作,开展师德建设各类评优评先活动,全年共有424人评为“从化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109人评为“从化市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建设,目前止建有书屋270间,配有图书35万多册。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成功举办了“流溪之恋”春节文化系列活动、中秋、国庆、迎亚运等系列文艺晚会、全国露营大会暨首届中国(广州)从化户外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和户外音乐会、“九艺节”文化展演等群众文艺活动,有近20万人次享受到我市的文艺盛宴。博物馆1间,举办各类展览31场;图书馆新馆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并实现新旧馆交接。顺利晋升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图书馆全年入馆20万人次,外借图书5.55万册,全年新增图书1万册。年末馆内图书总藏量32.49万册。扎实开展“四下乡”惠民工程,全年送演出下乡4次,15000多人观看;送书下乡60次,外借图书10800册次;送展下乡20场,4.4万人参观;送电影下乡100场,观众6000多人次。圆满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目前已录入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的各类文物246处,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其中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处。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完成市中心医院整合搬迁和208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改造,市中医院扩建工程、城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太平和鳌头中心镇医院建设顺利推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77间,其中医院3间,卫生院10间,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7间。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941张,卫生技术人员3016人,其中执业医师802人,助理医师203人,注册护士1156人。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2010年,我市以“迎亚运、办亚运”为契机,积极实施亚运城市战略,推进群众体育上新台阶。全面完成市体育中心、亚运马术比赛场馆及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成功举办第16届广州亚运会马术比赛。参加第16届亚运会马术比赛获得马术三项赛团体季军、垒球赛亚军、棒球赛第四名;参加广州市锦标赛获得第一名31个;参加广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获得个人和团体项目第一名17个;参加全国青少年柔道锦标赛第一名。市体校还向省和广州市输送运动员共23名。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及208个村庄规划、11个专项规划。以国道105线、省道355线城区段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的80公里亚运通道升级改造和整治工程顺利完成。889公里自然村道、187公里流溪绿道以及迎宾大桥、海塱大桥、从化大道(南段)、旺城大道、风云岭隧道等一批市政工程全面完成。流溪温泉广场、荔枝蜜文化广场等工程基本完工。风云岭广场等加快推进。管道天然气利用工程及中心城区供水扩容工程全面竣工。从增高速公路全线动工,北三环、大广、佛清从等三条高速公路加紧筹建,广从轨道项目纳入广州市2015年前建成计划安排。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借亚运契机,全面实施建设宜居从化的行动方案,以水环境、空气环境、人居环境等为重点,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水平。全面完成中心城区等5个污水处理厂、56个行政村(社)污水处理工程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饮用水源水质和流溪河地表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优良水平。2010年,中心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平均值为0.03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平均值为0.028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平均值为0.047毫克/立方米,降尘量平均值为3.83吨/平方公里·月,降水pH值为5.52。中心城区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47,质量级别保持优级。城区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3.2分贝、63.0分贝。流溪河地面水监测10个点24个项目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范围内。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和窑炉、锅炉污染物达标排放率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9.99%。积极实施景观林带、造林绿化等林业保护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68.3%。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发展稳定。2010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注4]57.87万人,比上年增长2.3%。其中:农业人口42.98万人,非农业人口14.8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74.3%和25.7%。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05。全年出生入户人口8313人,比上年增长81.0%,其中:当年出生人口6204人,当年人口出生率为10.84‰,比上年上升了3.7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850人,死亡率6.73‰,比上年上升了1.15个千分点。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1‰,比上年上升了2.63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5.23%,比上年上升0.05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从化市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31669元,同比增长11.3%。 据我市城镇居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45元,同比增长10.7%;人均消费性支出14427元,同比增长6.5%,八大项支出呈现“三升五降”现象,除食品、居住、交通和通讯三项支出同比分别增长5.7%、48.3%和30.3%外,其他支出均呈不同程度下降。恩格尔系数为38.64%,比上年下降0.29个百分点。调查户年末人均居住面积30.81平方米。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71辆,家用汽车31辆,洗衣机103台,电冰箱100台,彩色电视机166台,家用电脑108台,照相机61架,空调器228台,固定电话88部,移动电话270部。 据我市农村居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30元,同比增长14.5%,增幅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8245元,同比增长9.4%,除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下降外,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和用品、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和娱乐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等七项消费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1.1%、3.1%、6.8%、6.5%、24.6%、13.7%和10.7%。恩格尔系数为45.11%,比上年上升0.22个百分点。调查户年末人均居住面积35.1平方米。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141辆,洗衣机78台,电冰箱64台,彩色电视机124台,家用电脑42台,空调机61台,热水器80台,固定电话53部,移动电话285部。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由2009年的2.39︰1缩小到2010年的2.31︰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4.44亿元,比年初增长17.5%,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21747元,比上年增加2873元,增长15.2%。 注: 1、本公报所列2010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从化市生产总值(GDP)及三次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价格紧缩法计算。 2、人民币兑美元按1美元折6.79人民币元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达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人口数按公安部门统计口径,含未落户人口,未包括流动人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