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从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和广州市的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使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协调发展。据统计,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为8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71亿元,增长11.8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8.58亿元,增长14.4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92亿元,比增14.59%,三次产业的比重由去年的11.87:67.56:20.57调整到今年10.88:65.66:23.4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755元,比增13.79%,工农业总产值211.38亿元(不含中央、省、广州市属),比增15.69%。
各项改革继续推进。2002年我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目标要求,积极稳妥地进行各项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到2002年止,全市313户公有企业转制率达94.8%,其中涉及产权改革的占46%,减债8.35亿元,安置职工2.1万人,转制企业职工再就业得到较好解决;加强再就业工作力度,有效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社会保障工作明显加强,2002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9%;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有序进行;积极稳妥地推进机关的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编制,推动职能转变,改革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财税、金融、外贸、流通、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也取得新的成就,有力地推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进步。
继续大力鼓励和扶持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支持私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促进个体、私营企业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科技型方面发展,到2002年底,全市共有个体、私营企业1.08万户,从业人员2.63万人,注册资金20.52亿元,注册资金比去年增加1倍多。
市场物价继续下降。2002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8.70%,比去年下降1.3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5.59%,比去年下降4.41个百分点。
二、农业及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以生产优质蔬菜、水果、花卉为主体的城郊型农业体系。200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为1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1%,其中:种植业产值为10.16亿元,比上年增长45.79%。2002年我市荔枝继1999年后又获得大丰收,全市荔枝总产量为4.21万吨,比上年增长1倍多,蔬菜总产量为36.31万吨,比上年增长9.70%;花卉种植面积4500亩,比上年增加1500亩,花卉产值2998万元,由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市的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都下降,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37.41万亩,产量为13.99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9.30%、10.33%。
牧业、渔业发展稳步。全市牲猪饲养量为46.88万头,比上年增长2.67%,牲猪出栏量为29.81万头,增长4.08%,水产品产量为5943吨,比增2.71%。
2002年,我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首要任务,在农业上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状况,初步哺育出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建立一批“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企业,使我市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4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1%。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发展。2002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95.15亿元(不含中央、省、广州市属企业)比上年增长15.78%,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6.30亿元,比增19.39%;规模以下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8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09%,增幅接近20%,推动着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增长;2002年,我市的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达95.6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002年,我市继续围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目标要求,积极地进行了公有企业的改革,大力发展民营企业,进一步调整企业所有制结构,推动了全市工业的发展,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为9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40%。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02年,全市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9间(含中央、省、广州市属3个单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2.59%,比上年提高10.4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为153.18亿元,增长19.98%,实现利润总额为5.69亿元,增长28.64%。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6.38亿元,比增12.2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6.01万平方米,增长22.63%,房屋竣工面积43.6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44%,工程结算收入6.2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08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较大,但是房地产投资下降。200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0.00亿元,比去年增长44.93%,其中: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为9.36亿元,农村单位投资为5.86亿元,私人建房投资为1.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48%、2.29倍、24.45%,房地产投资额为3亿元,比上年下降23.42%。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综合运输能力加强。2002年全市拥有机动车辆7.89万辆,增长17.31%,其中:汽车1.10万辆,增长15.96%,机踏车(含摩托车)6.71万辆,增长17.81%,完成货运周转量89688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7687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1.16%、85.06%。
邮电通信稳步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为2.98亿元(2002年采用新计算方法),基本与去年持平,电话用户达8.69万户,比增14.87%,其中:住宅用户6.26万户,增长8.35%,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为1.02万门;移动电话(签约用户)9.12万台,比增3.87%,全市私人电话(含移动电话)普及率为29台/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7台/百人。
六、贸易、外经、旅游
消费市场畅旺。200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4%,按行业分,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29.90亿元,餐饮业为3.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89%、18.40%;按类型分,限额以上商业企业零售额为1.54亿元,比去年下降17.90%,限额以下商业企业零售额为14.40亿元,比增8.56%,个体商业零售为17.15亿元,比增18.14%。个体商业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83%。
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以两位数的增长,但引进外资项目下降。2002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为420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57%,其中:内资出口为6417万美元,“三资企业”出口35648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5.23%、19.19%;实际利用外资3919万美元,增长13.50%,引进外资项目为20个,比去年减少2个。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接待旅游人数294.39万人次,接待过夜旅客105.32万人次,比去年增加1.08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达9亿元。
七、财政、金融
财政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一般财政收入为3.11亿元(新口径),比去年增长16.87%,其中:工商税收为2.21亿元,比增13.91%,预算内财政支出5.37亿元(含上级拨入的专项款支出),比增13.35%。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继续增加,贷款继续下降。200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62.34亿元,比年初增加7.66亿元,增长14.0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0.67亿元,比年初增加5.20亿元,增长14.66%,各项贷款余额为30.86亿元,比上年下降了5.60%,是连续第4年下降。
八、教育、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大力普及高中教育。2002年,全市共有小学202所,在校学生6.80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普通中学29所,在校学生4.00万人,其中:初中学生3.16万人,高中学生0.84万人,学龄少年入学率为97%,2002年高考上省线人数为1248人,比上年增加306人。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99间(不含村级卫生站),医疗床位1941个,分别比去年增长32.00%、8.92%,卫生技术人员1872人。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2002年,我市体育运动员参加全国性各项比赛中获得4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参加省各项比赛获得4个第一名,5个第二名,参加广州市各项比赛获得5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同时我市还向省输送了7名运动员,向广州市输送2名运动员。
九、环境保护
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保护和营造“青山、绿水、蓝天”的生态环境。在广州市政府支持下,大力对流溪河进行整治,有效地保护了流溪河水源;同时,加强了环境保护,严格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使“三废”处理能力不断提高,2002年,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窑炉窝炉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100%。
十、人口、人民生活
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3.32万人,比上年增加1424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为39.01万元。2002年,出生人口为4775人,比上年减少1027人,出生率为8.97‰,下降了1.9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为2870人,死亡率5.39‰,上升了0.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8‰,比去年下降2.36个千分点(公安口径)。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02年,全市职工人均工资收入为12617元,比上年增长10.83%,剔除价格变动,实际增长12.29%,农民人均纯收入4187元,比上年增长8.33%,剔除价格变动,实际增长13.33%,人民生活水平不仅仅满足解决温饱和居住,逐步追求现代化物质享受,据我市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农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比上年增长18.24%,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33.7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200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40.67亿元,增长14.66%;人均储蓄存款为7638元,比去年增长14.26%。
注: 1、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的产值、增加值绝对数为当年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为:年产品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3、限额以上商业标准:(1)批发贸易业是年销售额为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2)零售贸易业是年销售额为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3)餐饮业是年营业额为200万元以上的餐饮企业。
从化市统计局
2003年2月8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