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从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大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务实,开拓进取,采取切实措施,使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据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35亿元,比去年下降了8.59%;第二产业为46.31亿元,比去年增长18.84%;第三产业为14.52亿元,比去年增长17.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3388元,比去年增长11.00%。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由去年的15.20%:64.43%:20.37%发展到12.07%:66.93%:21.00%。工农业总产值为161.38亿元(不含中央、省、广州市属),比去年增长13.81%。
市场物价继续下降。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9.22%,比上年下降了0.78%,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11%,比去年下降了0.89%。
公有企业改革有新的进展。全市公有企业已转制和正在进行的有300多家。部分企业通过产权的改革和重组,及多数企业产权实现多元化,盘活了沉淀多年的存量资产,优化了投资,减轻了负债,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已逐步建立和完善。
二、农业
2000年由于遭受罕见的“春寒”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荔枝减产,导致我市农业产值下降,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4.03亿元,比去年下降8.99%。其中:种植业产值为7.83亿元,比去年下降25.40%、林、牧、副业产值分别为0.20亿元、3.39亿元、2.24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 1.5%、11.0%、33.4%、渔业产值为0.37亿元,比去年下降0.47%。
粮食生产由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55206亩,由于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较大,影响了全年粮食总产量,粮食总产量为160901吨,比去年下降了11.69%。
部分经济作物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花生总产量为8763吨,比去年增长28.55%,创历史最高水平;蔬菜总产量为292738吨,比去年增长28.48%;大豆产量为587吨,比上年增长5.2%;甘蔗总产量为8640吨,比去年增长0.22%;红土烟总产量为66吨,与去年基本持平。由于“春寒”灾害的影响,我市的水果出现减收,全年水果产量为41666吨,比去年下降了27.99%。特别是荔枝产量出现大幅度的减产,荔枝总产量为13350吨,比去年下降了58.85%。
畜牧业、渔业产量稳步增长。全市牲猪饲养量为439332头,比去年增长7.11%;全年牲猪出栏量259396头,比去年增长12.18%;猪肉产量19081吨,比去年增长13.94%。三鸟上市量为606万只,增长6.69%。全年水产品产量为5632吨,比去年增长3.26%。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4.93万千瓦,比去年增长8.11%。
三、工业
工业保持稳步增长,但增幅有所下降,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47.35亿元(不含中央、省、广州市属),比去年增长15.81%,增幅下降了7.19个百分点。
2000年我市大部分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有增长。我市的拳头产品摩托车全年生产26.41万辆,比去年增长79.34%;工艺美术制品完成2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2%。2000年由于房地产的复兴及我市村级公路建设,带动了建筑产品的增长,全年水泥生产88.56万吨,比增18.95%;水泥排水管生产6.76千吨,比增2.27%;砖生产6.4亿块,比增33.69%;水泥压力管、水泥电杆、成品钢材,金属结构制品产量也有较大增长。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布、服装、轻革、玩具等产品也有较大的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为117.32%,比去年上升7.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比去年减少,亏损面缩窄。2000年规模以上企业有325间,亏损企业42家,比去年减少18家,亏损面下降了5.4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品销售率、增加值率都比去年有所提高,分别比去年提高了2.93个百分点、0.2次、1.25个百分点、0.24个百分点、0.24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由于房地产的复苏和我市村道建设的进行,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较大。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15382万元,比去年增长18.4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为43715万元,比去年增长1倍多,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0802万元,比去年增长45.93%。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努力改善居住环境,2000年城乡私人建房投资为13346万元,比去年增长20.82%。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
2000年末,全市拥有机动车辆5.39万辆,比去年增长15.28%。其中:汽车7778辆,比增14.10%;机踏车(含摩托车)4.51万辆;拖拉机有947辆。在汽车7778辆中,货车有5047辆,客车有2685辆,完成货运周转量69575万吨公里,完成客运周转量3846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迅速发展。2000年末拥有固定电话59131台,比去年增长25.83%。其中:住宅电话46963台,比去年增长37.38%;拥有移动电话45360台,比去年增长43.71%。通讯能力不断加强,地方国有的用户交换机容量为9330门,与去年持平,局用交换机容量为36544门,比去年增加7699门。
六、贸易、外经、旅游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再加上国家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实行“五一”、“国庆”长假期。各商业部门积极采取促销办法,使我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5699万元,比去年增长9.80%,扣除商品零售价格的下降,实际增长10.6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零售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6.12%、23.65%;工业品零售额、农业生产者直接零售额出现下降现象,分别下降了54.46%、33.53%。
2000年,由于荔枝严重减产,影响集市贸易成交额,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为68828万元,比去年下降了12.30%。
我市外经贸系统抓住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的有利时机,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招商和出口工作力度,大力抓好直属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使外经贸各项经济指标持续稳定发展。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8个,比上年增长12.00%。其中:三资企业项目25个,来料加工项目3个,增资项目7个,增资总额2540万港元。实际利用外资3808万美元,比增2.15%。外贸出口总值为31421万美元,比去年增长32.08%;全市进口总值为24500万美元,比增29.3%。出口与进口比较,贸易顺差为6921万美元。
旅游业继续向好,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许多城市居民利用“五一”、“国庆”长假期外出旅游。我市是一个青山、绿水、蓝天自然环境极其优美的旅游地区,吸引了不少外地旅客到我市旅游,2000年全市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109.83万人次,比去年增加18.53万人次,增长20.30%;旅游业总收入为89950万元,比去年增长5.41%。
七、财政、金融
税收是我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0年我市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和稽查力度,堵塞漏洞,清理欠税,确保财政收入的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为2.45亿元(分税制口径),比去年增长21.28%。其中:税收收入为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3.67%。按包干口径计算,地方财政收入为4.84亿元,比增26.78%,地方财政支出为4.13亿元,比增17.76%,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结余。
金融机构的存款增长较上一年有所放缓。200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50.41亿元,比去年增长6.65%,增幅下降了3.99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31.96亿元,比去年下降0.15%,出现下降现象主要是由于:一是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下,采取了增加投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措施;二是2000年国家发行两期国库券,居民提现购买十分踊跃;三是存款利率下降,缴纳利息税所致;四是个人储蓄实名制的实施,以往的虚名、假名的公款私存取消,造成储蓄存款下降。由于商业银行贷款剥离给广州市资产管理公司的部分不良贷款,造成2000年我市的贷款余额为35.14亿元,比去年下降了9.37%。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0年,我市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镇建设,据统计我市共投入200多万元进行市容、市貌、市政配套设施改造:对新城东路人行道、烈士纪念碑街心公园、环城西路拓宽的改造,完善了碧溪新村的公用设施配套工程等等。对园林绿化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市区绿化率和覆盖率均有所提高;严格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全年共处理城市污水215万吨,比上年增长2.5%,处理后污水排放质量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处理二类排放标准,合格率达100%,有效地保护了流溪河水源。同时加强了环境保护,使“三废”处理能力有所提高,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气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14.2%。
九、教育、文化、广播事业、卫生、体育
基础教育稳定发展。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5832人,比增6.45%;职业中学671人,比增13.54%;小学在校学生6717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学龄少年入学率为96.28%。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2000年末全市图书藏量达9.73万册;文艺作品成绩突出,2000年全市共创各类文艺作品3000多个,其中有12个获省、广州市以上奖。
广播电视继续发展,2000年我市积极筹集资金,努力提高全市广播电视的接收质量和覆盖面,到年末已有100%的行政村通上广播电视,广播覆盖人口率达100%,电视覆盖人口率达99%。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卫生机构有70个,比去年增加2个,卫生技术人员1832人,比去年增长1.38%。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0年我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同时努力做好国家、省体育先进县(市)检查小组复查验收工作,并验收合格,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下发文件确定我市为复查验收合格的国家体育先进县(市)。体育成绩显著,我市体育健儿参加广州市及以上比赛获第一名有23个、第二名有20个、第三名有23个。我市还向省及广州市体校输送了39名优秀体育运动员。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的增长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末,我市人口总数为52.94万人,出生人数为6019人,比去年减少2238人,出生率为11.65‰,比去年下降了4.8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1‰,比去年下降了5.25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据我市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694元,比去年增长5.00%,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9.28%;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步增强,人民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生活素质逐步提高,在生活消费支出中居住支出比去年增长1倍多,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6.82%。全市职工人均工资为10432元,比去年增长6.63%,剔除价格变动,实际增长7.59%。
说明:1. 本公报所列数据,有部分是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从化市统计局
2001年2月8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