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从化区钟楼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如果说乡愁是一张抽象的网,那么,网住的是远离故里游子的相思。如果说乡愁是一幅具象的图,那么,一树一井一宅都是暗藏伏笔的构图。人离故乡久了,相思愈浓,印象中的图却变得模糊了。如果非要论什么样的图保质期长一些,那么,我猜,童年记忆里庄重神圣的祠堂、韵律鲜明的巷道、禾坪谷地的秋收、清明雨纷纷的祖墓、邻保相助的姑嫂、树下闲聊的阿婆、门楼下棋的老伯、下雨时踢踏玩耍的儿童,这一幕幕都是构图的索引。
如果有人质疑这方寸之间的图是否真的存在,那么,钟楼村的村民无疑是幸运的。1.33公顷的范围内,只要他们想起故里的村落,以上的一幕幕都如珍珠般串起。
走进钟楼
“屋靠青山,郁郁者苍松畅茂;门环玉带,漪漪者秀竹婆娑。”钟楼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西北部,始建于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由唐宋八大家欧阳修的后裔,耗时一年完成。北部山脉自东北向西南逶施而来,流溪河蜿蜒而至,其一主要支流经过钟楼古村附近,可谓是“旷观秀拔之龙,重重沙卫;静看朝迎之水,处处归源”。古村四周有3米多高的村墙环绕,四角依然保留用于瞭望防护的蝶垛。村北角有座高四层的碉楼,是村落的制高点,是村内最后的防御堡垒。蝶垛与炮楼相互呼应,如有敌情,则各处皆知,守望相助。村前有宽敞的广场,东面保存有一个村门。
钟楼古村的村落形态是典型的广府民居梳式布局,七列主体建筑平行整齐,以欧阳仁山公祠为中轴线,朝两边伸展,左四巷,右三巷。每条巷都在巷口建门楼,上有红色灰塑巷名。巷中间是一条花岗岩砌边,青砖铺底的排水渠,依地势而上,天然的地势,使水自然下流,长年不腐。巷两侧民居,平面均为典型的三间两廊式,每排七间,每一间的两廊相通对望,前后相邻,七路共49户。居民相互走动,小至孩子的照看,大至防止盗贼入屋,均可以很方便地互相照应,这种富有特色的形式被称为“守望相助”。
欧阳仁山公祠位于钟楼村中间,共分三路,深五进,共有99道门,取“九九归一”之意。该祠是从化所发现规模最大的祠堂。村口门楼是单层镬耳山墙建筑,开一小拱门,上写“钟楼”二字,门楼坐西朝东,朝向与村落有异,据说是风水原因而故意做成角度。进村门,左右两边各一古井。村西靠村墙的一棵杨桃树下,是村中铺号“元元发”。炮楼位于钟楼古村的西北部,背后依靠金钟岭,是古村的制高点,是全村防御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炮楼屋顶是镬耳墙,硬山顶盖有素瓦。楼内原有水井,大门前设以青砖白石灰砌筑的半圆台阶,逐级缩小。欧阳仁山墓,位于钟楼村后挂金钟山山麓上,是一座砖、石结构抄手墓。在村西有私塾书舍独立于民居,名曰“西园”,曾培养出欧阳慈、欧阳愈等举人。所谓“看不尽南亩之桑麻,听不完西园之诵读。”
古村范围内,除祠堂一列建筑与碉楼为硬山屋顶外,其余均为悬山屋顶。碉楼为四层,蝶垛为两层,其他建筑均为一层。大部分建筑为坐西北面东南,既可有效抵挡冬天的西北冷风,又能向南开阳纳风。古村整体形态从村后往前广场跌落,规整而韵律鲜明,总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米。
保护钟楼
遥有欧阳仁山墓,近有欧阳仁山祠。因孝建祠,以友而居。
两百年来,钟楼村见证了汉民族南迁的历史与客居他乡不断拼搏的精神。而今,便捷的交通条件与各方对古村保护的投入,使得钟楼古村散发更加醇厚的文化乡愁气息。
2012年,钟楼村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2021年,从化区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由从化区规划资源分局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钟楼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对钟楼古村展开了详尽的调查,提出留住乡愁、贴合民意的规划。
“口述历史”,还原古村旧图景:
项目组成立口述史工作坊,邀请村中长者、乡贤讲述钟楼村轶事,还原村落发展历史,掌握。欧阳老先生作为曾经的教书先生,绘声绘色地讲起年少时听闻的钟楼村建村风水学说与村运亨通的联系,让在场人员听了忍俊不禁。通过投影屏幕上展示的钟楼村航拍图,乡贤们也纷纷回忆起欧阳一族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细数钟楼古村在几十年前动荡年代中的变更。同时也解答了村落东侧一处仅剩残留建筑的闲置地出现之谜:原有的两处民居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惨遭毁坏……钟楼村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村中长者、乡贤口耳相传的有趣故事也是如此吸引人。
“问卷调查”,告诉我您怎么想:
项目编制团队成员深入古村中进行走访与交流,向村民们发放调查问卷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宣传册,邀请村民进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交流群,通过调查村民对钟楼村历史文化意义保护对象的认知、对风貌提升改造和功能置换的意愿及设想、对村落人居环境及产业发展的需求,及时收集和沟通村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想法。
“设点咨询”,解答规划怎么编:
项目编制团队在钟楼村委一楼大厅设置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咨询台,针对规划编制要点、保护范围线划定、历史文化要素保护要求、产业发展规划、人居环境改善规划等等要点,对来访的村民进行逐一解答。
“手绘村景”,画画未来新家乡:
项目编制团队在村委设置绘画台,并提供底图和绘画工具,邀请村民参与手绘设计,画出心中的理想家园和对钟楼村未来发展的愿景。活动结束后,由项目编制团队把村民的一些生活场景设想、保护要求等等结合落实到规划方案中。
“群策群议”,持续聆听您的声音:
通过与村民、村委、镇街的多轮方案沟通,项目编制团队形成征求意见的中期成果稿,并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成果公示和意见征集。
古今多少事,凝在乡愁中。
屋还是那时屋,树还是那时树,往来攘攘的,是住在里面的人,是游走在远方的相思。
通过一段段历史的讲述与记载,一幕幕图景的重现与保护,我们希望绘下的蓝图,既留住了乡愁,解决了近忧,又走得向未来。当我们耄耋之年时,再步钟楼,故乡的面貌不再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一树一井一宅”依然呈现钟楼的图。
钟楼村传统村落保护区划定图
钟楼村村域功能分区图
传统村落总平面图和节点设计图
钟楼村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