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从化要闻

做好水土保持文章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来源:从化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03-27 09:41

2926p一3.jpg 

近三年我区共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超27平方公里

  3月26日,全国2024年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在从化召开。笔者了解到,近三年,从化区共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02平方公里,成功认定生态清洁小流域5条。2023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在我区举办、从化区鸭洞河生态清洁小流域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称号、从化区爱群水生态清洁小流域入选提质增效试点工程,全区水土保持率达到95%,森林覆盖率达到69%。十座千米高峰巍然耸立,百余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流溪碧水两岸叠翠溢彩,万顷良田勾勒田园画卷,山水交融汇聚成“北回归线生态明珠”。

  构建水土流失源头预防体系和联防联治机制

  据了解,从化区位于广州市东北部,下辖3街5镇,总面积1975平方公里,分为东北部山地丘陵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吕田镇、良口镇、温泉镇、大岭山林场、流溪河林场、黄龙带水库)和中南部低山丘陵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太平镇、鳌头镇、街口街道、江埔街道、城郊街道)。其中,良口镇、吕田镇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鳌头镇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近年来,从化加强源头管控,预防水土流失。严格贯彻落实《广州市流溪河流域保护条例》,加强流溪河干支流源头区的保护与管理,优化产业布局,防治水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源头区的生态环境。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省市关于生态保护红线和“三线一单”的部署,根据“应保尽保”“预留发展空间”等原则,对水源涵养及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功能极重要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核心景观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地进行严格保护;构建水土流失源头预防体系。

  同时,我区加强部门协作,治理水土流失,出台《从化区水土保持规划(2021—2030年)》,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压实水土保持行业监管责任。发改、财政、水务、农业农村、林业园林、规划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各司其职、强化责任、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过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封育保护(含封禁、抚育和自然修复)、林分改造、生物隔离带、退耕还林、土地整治(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垦造水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生态项目等各类治理工程,因地制宜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已起草《广州市从化区水土保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征求意见稿),构建水土流失联防联治机制。

  我区还应用技术手段,强化信用监管,充分利用水保监管APP,辅以无人机开展遥感图斑复核,严肃查处未批先建、未批先弃、未验先投等违法违规行为。落实《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两单”制度的通知》,全面实施水土保持信用评价,对守信企业少打扰、不打扰,对失信企业及高风险项目重点监管;构建水土保持信用监管体系。

  鸭洞河小流域现状水土保持率达到96.87%

  鸭洞河位于良口镇南侧,发源于大水坑,在松院口汇入流溪河,河长约15.3公里。一直以来,从化区委区政府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观,以河为轴,以两岸碧道为纽带,按照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开展了从山到田,从河到村的全面系统治理,形成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体系。建成了极具岭南特色的大湾区生态清洁小流域,为人民提供了幸福宜居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鸭洞河小流域现状水土保持率达到96.87%;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农户无害化卫厕全部普及,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100%,小流域出口断面水质长年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小流域生态价值得到全面提升,唤醒了鸭洞河的生态自我修复功能,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在广州消失60多年的珍稀植物“飞瀑草”在鸭洞河流域发现。

  鸭洞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化。推动历史文化古迹和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形成“旅游+特色小镇”“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的模式。“筑巢引游+特色小镇”“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的模式。“筑巢引凤”,鸭洞河成为小镇的“蓝天绿水迎客厅”,吸引着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汇聚,实现了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小流域+”的治理模式,实现治水治产治城协调统一,为小流域建设提供了“广州经验”和“广州模式”。“政—企—村”三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形成可持续的管护机制,推动治理效果长效化。(江楚君)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