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广东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2020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情况。其中,我区获2020年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珠三角片区第二名。
据了解,我区先后承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区、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等国家试点任务,获评“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2020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环境竞争力连续4年蝉联广州市各区榜首,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9年在全省67个县(市、区)排名第一。
“十三五”时期,我区始终坚持“抓乡村振兴就是抓全区工作”的总基调,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一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谋划布局特色小镇作为乡村振兴支撑平台,大力发展以生态设计为引领的乡村产业,大抓基层治理,一路爬坡过坎、奋力拼搏,乡村振兴硕果累累。
特色小镇引领
“写”好产业大文章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特色小镇建设是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区统筹布局两批产业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效益“显而优”。特色小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群众满意度和市场认可度不断增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推进器、加速器。
以西和万花风情小镇为例,西和村是广州市首批美丽乡村、省旅游名村、西和万花风情小镇核心村。西和村以花卉产业著称,年产值约8.5亿元,花卉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此外,该村乡村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旅游+美食”成为西和乡村旅游的“新引擎”和“新招牌”。
西和万花风情小镇依托花卉产业的繁荣,每到节假日,西和村每日的游客都数以万计。小镇除了以美景留人,还用美食留住游客的“胃”。2018年,全省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室落户西和村。培训室与小镇的整体建设发展相融合,以传承和发展粤菜为目标,全面提升我区乡村旅游品质,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优秀青年下乡
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在鳌头镇鹿田村1500亩的连片山地上,90后海归女孩邓迪方把沃柑种出了新花样;在风云岭脚下的艾米稻香农业园,80后广州人唐飞正追逐着农业产业梦……
年轻人“回归”乡村的同时,我区乡村振兴智库也在不断充实,农业科创能力大大提升。我区组建了十个农业产业研究院,打造全方位的乡村振兴智库,引进院士、农业类专家、教授等科技人才。同时,从化香米产业研究院、荔枝产业研究院、花卉产业研究院、蛋鸡产业研究院、生猪产业研究院、柑橘产业研究院等已投入运营。荔博园的“一库两园三平台”成为现代荔枝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和特质农产品交易平台,从化荔枝加工转化率超过35%,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此外,我区大力推进实施“人工智能+农业”,打造花卉信息港,为花卉产业园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在2020世界数字农业大会上,艾米5G数字农田广受好评。
激活文化基因
村民不信“神婆”信支部
全方位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利于筑牢乡村文化振兴根基。我区通过不断挖掘提升各村红色文化、村史文化、地域文化等作为提升内涵的灵魂,让乡村更具魅力。目前,我区积极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文明村镇覆盖率100%。吕田镇莲麻村、良口镇溪头村为全国文明村镇;温泉镇宣星村、城郊街西和村为广东省文明村;温泉镇新南村、良口镇锦村村被命名为第十五批广州市文明示范村;城郊街旺城南社区被命名为第十五批广州市文明社区示范点。我区已建成277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镇村文体场所覆盖率100%。在南平村、西塘村、格塘村、罗洞村等村高水平建设了一批村史馆,使之成为记录村史、承载乡愁、醇化乡风、爱国爱家、推动乡建的有效载体,逐步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村史馆建设“从化标准”。
西和村是我区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缩影。过去,西和村是出名的“神婆村”;现在,村民不信“神婆”信支部,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住”进了群众心里,既丰富了村民的物质生活,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让村民打从心底相信党支部。
这些年来,从“万花园”项目建设到“美丽乡村”试点,再发展成为如今的西和万花风情小镇,西和村不断在发展。“企业多了,农民也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西和村相关负责人说。物质丰富了,村民心里也满足了,物质基础的打牢为村民思想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为满足村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西和村还利用传统节日和现代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和体育健身活动,丰富村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巩固绿色本底
为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绿色是从化的发展底色,也是最大的发展优势,这早已成为全区人民的共识。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区开启了新一轮生态发展之旅。而乡村,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我区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深入开展实施“五大美丽”行动。通过特色小镇示范,开展以“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域“洗脸”工程和“拔刺”行动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部曲”,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最美乡村。全区221条行政村率先全部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36条行政村打造成为风格各异的特色精品村。莲麻村被评为“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广东十大美丽乡村”,温泉镇南平村、城郊街西和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南平经验”“西和实践”先后在珠三角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以及广东省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现场会作为典型宣传推广。
青山悠悠,绿水潺潺,蓝天净土,美如花园。今天的从化,生态这张“王牌”愈发亮眼,并通过世界生态设计大会、从都国际论坛、国际教育机器人大会等一系列重大会议、赛事,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从化声音,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头雁”扎根基层
党建基础更加扎实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此,我区深入实施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和大抓农村基层党建强基固本行动,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乡村振兴固本之策,加快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保障。
今年“五一”期间,不少游客慕名到南平静修小镇游玩。“即使辛苦,但我们也必须搞好环境,做好工作才能给游客留下好的印象。”正是如此简单的理由,让南平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在五天假期里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其实不只是我,所有的村干部都一样,大家都是为了村里好,也不会计较那么多。”张国华笑着说。我区着眼于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基层带头人队伍,坚持多措并举,大力实施“百名第一书记驻村工程”,积极打造基层工作“主心骨”,推动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增强责任意识和干事激情。
事实上,我区已选派了一批第一书记,驻扎在莲麻村、西和村、米埗村、南平村等地,全面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小镇建设、拆违治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充分发挥了“头雁”效应,有效推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提升。
新时代的从化正不断书写广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新篇章,刷出了“乡村振兴看从化”的品牌新高度。我区正脚踏实地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奋力打造文明富裕的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用实干吹响奋进的号角。在严密防控疫情的基础上,从化乡村振兴马不停蹄,奏响2021年广州乡村振兴建设发展“奋进曲”……(黄利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