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4月初,一穗穗沉甸甸的荔枝花竞相开放。北回归线上的从化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滋润出特别适宜优质荔枝生长的绿水青山,孕育出流溪桂味、钱岗糯米糍、温泉双壳槐枝、井岗红糯等优质荔枝,也让从化荔枝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从化钱岗糯米糍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平村(双壳槐枝)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荣誉。
历史悠久
从化荔枝有深厚文化底蕴
走在从化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荔枝的踪影。事实上,从化人种植荔枝历史悠久,早在清·雍正八年(1730年)的《从化县志》就有记载。清代的进士毛际可到从化城南品尝荔枝后,在他撰写的《观澜亭记》一文中称赞从化荔枝“色、香、味俱称奇绝,如人慕西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化农村兴起荔枝种植热潮,种植面积几年翻一番。1981年11月,从化荔枝种植面积发展至2.2万亩,被列为全国7个荔枝重点县之一。至1996年,从化荔枝种植面积增至10.9万亩,国务院农牧渔业部批准从化为荔枝生产基地市(县)。从此,荔枝生产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至2004年,从化荔枝种植面积达23.67万亩,比1979年增长11倍多,荔枝成为从化人眼中的“香饽饽”。时至今日,从化全区有30多万荔枝果农和1000多家从事荔枝生产经营企业及大户,荔枝种植面积约30万亩,全区荔枝品种近40个。
除了历史悠久,从化荔枝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荔熟时节,宾客如云,如歌如潮。清康熙年间,在县署旁建有观澜亭,池中植荷花,池边种荔枝,古人到此曾作《观澜亭荔枝记》《书院荔荷词》等诗词,称“绿叶满池亭,丹荔垂帘幕”,充满诗情画意。从化荔枝成为历代文人骚客创作源泉之一,杨朔的《荔枝蜜》就是在从化的荔枝园酿出的。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大潮,兴起以荔为媒,以荔会友的热潮。1992年,从化首次举办荔枝节,广交天下朋友,以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有位作者写道:“从来荔境如仙境,化入诗乡缀画乡”。江西的一位诗人又道:“胜地从心赏,心驰梦境疑仙界。灵泉化酒来,酒入诗肠醉荔乡。”从化荔乡成为“仙境”“诗乡”,文人在从化荔乡留下众多墨宝。
丰厚的荔枝文化底蕴让从化荔枝时至今日依然“受宠”。去年7月,一场拍卖会在从化太平镇木棉村举行。“20万第一次”“20万第二次”“20万最后一次”“成交!”一份从476年树龄的荔枝皇古树采集下来的精品荔枝拍出20万元的高价,打响了荔枝皇文化品牌的重锤!为进一步扩大荔枝文化的影响力,从化区以位于太平镇木棉村明朝中叶种植、树龄达476年的荔枝皇果树为重点,在“荔枝皇”周边开辟一片规模为2000棵的优质荔枝林,与“孝行流芳”牌坊、龟咀古圩市、古码头、五岳殿等文化元素整合,打造成荔枝皇文化公园。
“荔枝皇”是迟熟品种中的槐枝品种,而中熟品种——桂味荔枝也是从化荔枝文化的又一代表。从化的桂味荔枝从果实外观分“大红”和“鸭头绿”两个品系。其中,水厅桂味是桂味品系中之极品。古诗记载“鲜红兼绿碧瑶浆,色味双佳更带香 ,若问荔枝谁为首,水厅桂味果中王。”果实成熟时,“鸭头绿”果肩部位有墨绿色斑块,剥开果壳用纸包果肉,不见半点水迹。在从化区江埔街新明村种有水厅桂味母树4棵。经历年圈枝驳种、嫁接种植,水厅桂味种植面积已逐年扩大。
销售创新
从化荔枝从“最迟熟”到“最早定”
荔枝产业兴旺作为从化区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的重要落脚点,从化区在荔枝产业结构上进行优化,重点打造8条“一村一品”荔枝专业村,从化荔枝获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同时,从化区着力推进荔枝标准化生产和高端深加工,注重荔枝市场体系建设,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培养过硬的营销队伍,拓宽荔枝流通渠道,与国内外优质采购商合作,线上线下同步推广,打造从化荔枝品牌。成立定制产业联盟,建立从化荔枝采购商服务团队,逐步完善从化荔枝市场体系,实现荔枝产销有效对接。
在荔枝销售上,从2018年起,从化整合农业与文旅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并创新推出“荔枝定制”活动。所谓荔枝定制,就是“量身定制”属于自己的荔枝或荔枝树,定制的荔枝成熟后,定制者便可过一把亲自摘荔枝的“瘾”。通过建立“果农—消费者”直供链条,以及打造“线上+线下”营销平台,大幅缩减了“果农—采购商—中间经销商—批发商—消费者”传统供销环节,线下通过各种渠道及新媒体手段提前宣传推广发动,线上通过从化荔枝定制商城销售,弥补了从化荔枝因上市时间较晚而错过最佳销售时机的时间差,实现了农产品从传统的自产自销到产品定制、定向销售的转变。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从化区的荔枝定制模式已经逐渐成熟,成为从化销售荔枝的新渠道,更养成了独具魅力的区域形象新品牌。2019年,从化荔枝整树定制8741棵,累计销售70余万斤,销售额超1600万元。2020年4月初推出的首批1000棵荔枝树仅在1小时内就被全部预定,2020年全年定制荔枝树11037棵,订单金额达771万元。同时,从化区成立“从化美荔定制”联盟,线上线下同步接受荔枝预定,设置“定树”“定量”“定果+精品游”等多种套餐,配套提供线上观察、实地种养体验、林间采摘等个性化服务,重点整合从化的特色小镇、农业公园、古村落古驿道等资源,开辟“流溪桂味”线、“温泉双壳槐枝”线等多条旅游线路,串联沿线吃、住、游、乐、购等旅游网红“打卡点”,引入各大旅行社、汽车团等资源带动消费,以“小切口”带动农业产业“大变化”。
今年,从化区延续荔枝定制销售模式,历经4年再升级,实现荔枝从“最迟熟”变“最早定”,开启更多荔枝营销新玩法。
走出“深闺”
从化荔枝出口到多个国家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过去,多少人曾为无法品尝到新鲜荔枝的美味而深感遗憾。当下,随着“互联网+农业”和物流速运的快速发展,从化荔枝不仅迈出了“深闺”,迈到了香港、澳门,更迈出了国门,出口至加拿大、荷兰、英国、迪拜、新加坡等国家,还通过正大集团送至泰国皇室,供泰国皇室享用。
现在,从化流溪桂味、钱岗糯米糍、井岗红糯等从化优质荔枝已覆盖到卜蜂莲花连锁超市在全国的各个门店,让更多人能享受到从化荔枝的鲜美。通过直播带货的模式,从化荔枝也被“带”到了更多地方。去年,从化区紧抓广州打造全国直播电商之都机遇,构建“1+2+N”直播平台,推出“荔枝+直播”系列营销行动,打响了广东荔枝营销第一枪,组织“云赏荔枝花海”“四长直播”“区长带货”“美荔助农,邮我出力!我为从化卖荔枝”等直播专场活动,交易额达586.2万元。借力淘宝头部主播薇娅在淘宝直播间为从化荔枝蜜直播带货,2分钟内卖出12000瓶,直播活动使从化荔枝持续广受关注。从化区还积极与京东、拼多多、顺丰、苏宁等电商平台对接,订立购销协议,通过网上平台、商城进行线上销售;加大与盒马鲜生、钱大妈、卜蜂莲花等大型连锁商超合作力度,线下走货;发挥广东环境权益交易所广东特质农产品交易平台的作用,推进荔枝产品上平台电子交易交割,让从化荔枝走得更远。
将从化荔枝送出国门,也是从化荔枝销售的又一主要模式,从化区加大荔枝出口力度,培育出口型荔枝基地和出口型经营主体,将槐枝品种改良为保鲜期长、适宜出口的井岗红糯等主栽品种,同时完善出口水果溯源体系,加强加工出口荔枝注册包装厂的预冷处理系统、冷库等相关设施有效运行,加强与海关的对接,做好出口荔枝的检疫和安全风险监控工作,开通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压缩通关时间,最大限度保障荔枝新鲜度,推动从化荔枝走向世界。
从化区岭南水果产业协会会长欧阳建忠表示,荔枝出口的要求比较高,在种植方面,要符合出口注册果园的要求,同时加工保鲜要与生产结合,达到入口国要求。目前,从化荔枝主要出口的国家有加拿大、荷兰、英国、迪拜、新加坡、美国、巴拿马等。数据显示,去年从化荔枝出口量达1500吨,出口创汇350万美元,产品远销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2015年12月,从化区政府与泰国正大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双方的合作之旅。2020年是双方“牵手”的第五个年头,这些年来,泰国正大集团把从化荔枝引入到泰国销售,在东南亚进行推广。2020年,正大集团联手华隆公司,将从化荔枝送至泰国皇室,供皇室享用。
过去,“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现在,流溪河边的荔枝摘下来只需短短的时间就能“走”到全国,甚至“走”出国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打造出从化“名片式”荔枝。
科技加持
“护驾”从化荔枝种植保鲜
2020年6月,从化荔枝产业研究院在荔博园授牌,为从化乃至广东省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招才引智,持续促进荔枝产业融合发展。
有了专业人才这盏“指明灯”的引导,从化区积极开展荔枝新优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工作,实施优质品种高接换种。同时建设“5G+智慧荔枝”大数据平台以及省级生物预警和气象监测中心,推动荔枝种植管理数字化、科学化、绿色化。依托15座田头冷库、50个荔枝物流揽收点、5个核心产区集中揽收大点,实现从化荔枝“24小时从枝头到舌尖”高效供应,推动荔枝上行持续火爆。
荔枝是季节性产品,保鲜期短,要增加荔枝的附加值就要延伸荔枝加工产业链。目前,从化区培育华隆、佳荔、顺昌源等荔枝加工企业和合作社30多家,引导开发荔枝多酚、干白荔枝酒、荔枝调味品等一批产品,全区荔枝加工年产能达1.5万吨,加工率35%以上,在全省领先。通过林下经济提升荔枝第一产业综合产能,探索“一树三采”种植模式,树下利用荔枝叶堆肥种植鸡枞菌,树上运用与荔枝树共生技术栽培石斛,每亩荔枝林实现增收11.2万元。同时鼓励荔枝加工技术研发并推动入选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助力从化荔枝蜜等产品成功斩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省重点新产品、名牌产品等多个荣誉称号,打造全省规模最大的荔枝加工产业链条。
在院校里有优秀的科研团队,从化区加强院校技术合作,与华农大、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荔枝优新品种改良、克服荔枝大小年关键技术、延迟荔枝成熟期关键技术、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保鲜技术、营养开发与功能产品开发等荔枝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工作。目前,从化区重点将槐枝品种改良为井岗红糯等主栽品种,改良面积已达3.5万亩,通过高接换种后三年挂果,第五年进入丰产期,亩产效益可达到20000元以上,较槐枝品种增收15000元以上,带动农户10000户以上,户年均增收30000元。荔枝高接换种改良品种技术2019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结合实际
从化九大高校学生化身“荔枝营销官”
如何将从化荔枝的影响力发挥得更充分?从化想了很多办法。
前段时间,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一群师生来到从化荔博园化身“主播”带货,为屏幕前的观众带来从化荔枝蜜等系列农产品,收获粉丝的同时也将实操经验纳入“囊中”。从化有九大高校,如何将从化荔枝与九大高校学生联系起来?事实上,早在2019年,从化就已首次启动“荔枝+高校”定制活动,举办“乡村振兴·美荔定制”2019从化高校营销实践大赛,从化9所高校共142支队伍报名参赛,250个校园社团联合推广,覆盖近20万人次,线上销售了2.2万件从化荔枝,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2020年,从化区民政局、从化区慈善会、从化区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的“美荔定制高校行”——青年公益创业创新大赛得到辖区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吸引了全区9所高校、292支队伍、1036名大学生参与。“高校师生的参与能更好发挥他们的资源,为营销行动提供专业的知识,而企业则通过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不仅能提升从化荔枝品牌形象,还能促进高校学生积极投身从化乡村振兴实践中。”在荔枝产业研究院院长欧阳建忠看来,“高校+荔枝”行动是一种“双赢”模式,将直播带货、社群拼购等方式运用到从化荔枝销售当中,有利于整合营销资源,吸纳更多荔枝订单。
在今年的荔枝销售季,从化区农业农村局进一步探索“荔枝+高校”高校农销融合模式,联合区有关协会发动各大高校学生开展荔枝宣传营销活动,为扩大从化荔枝品牌宣传,主办方动员驻从高校大学生参与荔枝定制销售,学生参赛并拍摄从化荔枝的相关视频进行传播,宣传吸引粉丝,让全国各地的市民朋友深入了解从化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现状,从而探索和拓展荔枝定制新模式,吸纳更多的荔枝订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共同擦亮“从化荔枝”名片。
又是一年荔枝花开时,很快,从化又会迎来新一轮的蝉鸣荔熟。我们期待,新一年能继续打好从化“荔枝牌”,让从化荔枝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助力从化乡村振兴事业跃上一个新台阶。(黄利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