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从化要闻

让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我区已全面启动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组图)

让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我区已全面启动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组图)

来源:从化新闻社 发布时间:2017-05-08 01:01

 

家庭医生服务签约仪式现场

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

  近日,居民陈伯与鳌头镇龙潭卫生院签定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以后只需要拨打家庭医生的电话,就能预约医生上门看病。 4月18日,我区在鳌头镇月荣村举行家庭医生服务签约仪式,标志着我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转变,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居民之间建立稳定、互信、契约式的服务关系,让每个家庭都能拥有一支守护全家健康的医生团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为中心,将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整合,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为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防治结合、持续有效、个性化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以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慢性病高危人群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目标人群为重点,并逐步向其他一般人群辐射拓展。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包括:健康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健康知识的传递与咨询、健康行为的干预与指导、初诊与转诊,同时为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建立家庭病床等。对于签约的居民,可享受优先就诊服务,对超出基层诊疗服务能力的签约居民,经家庭医生转往上级医院,可享受“一免三优先”服务(即免挂号费、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辅助检查、优先安排住院服务);对病情较稳定、依从性较好的慢性病签约居民,在治疗用药上给予政策倾斜等多项优惠措施。

团队形式上门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采取团队服务形式,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农村地区为乡村医生),有条件的地区可吸收专科医师、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同时,支持专家、名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诊疗服务,支持二级以上医院选派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明确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制度规范及成员职责分工,并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同时,鼓励和引导居民就近签约,允许居民根据实际需求,跨区域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团队。居民或家庭自愿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签约周期原则上为1年,期满后可续约或另行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

签约居民可享受多项实惠

  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签约家庭可享受多项实惠。其中,我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建立了家庭医生门诊预约服务制度,签约居民在约定时段至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可享受优先就诊,同时,逐步加大专科或综合性医疗机构优质资源、专科号源向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的比例,经专科或综合性医疗机构下转进行康复治疗及恢复期住院观察的患者,设置联动病房,专科或综合性医疗机构责任团队的医生需定期到联动病房进行共同查房,及时了解下转患者的康复情况。通过联动协作、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整封闭的服务保障环,实现全程管理。

  除此以外,对病情较稳定、依从性较好的慢性病签约居民,在治疗用药上给予政策倾斜,实施1次可开具治疗性药物1-2个月的长处方政策。并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科或综合性医疗机构慢性病用药的衔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40%基本药物目录外、医保目录内的药品,主要面向签约慢性病患者用药,使参保人在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开具的慢性病处方药,原则上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提供。乡镇卫生院要负责村卫生站的代配药服务,满足各地农村老年人的慢性病药品需求,实现慢性病取药不出村。

  为了强化签约服务的硬件支撑,我区将会整合二级以上医院现有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血液净化机构及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结合实际在机构内部设置一定数量的全科诊室(家庭医生工作室),作为家庭医生服务场所,并完善团队建设、全科诊疗及必需设施设备的配置。除此之外,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家庭医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快试点步伐,凸显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过程中的后台支撑功能,逐步实现对签约居民主要健康信息的自动收集更新与互联互通。同时,积极整合区域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连通综合(专科)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构建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诊断(含影像、超声、心电图等)、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病例讨论等远程服务项目,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技术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为实施医保优惠,充分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实行基层医院与其他医院的支付比例差异化,并采取基层医院门诊、住院转诊优惠制度。参保人员通过签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至指定的上级医院所产生的诊治费用,由医保部门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销比例给予结算,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连续结算起付标准,引导居民到基层就诊,进一步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建立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结算办法。根据基层医院对参保人员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量,在普通门诊限额结算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调整。

先试先行 逐步覆盖全人群

  据了解,早在2014年,我区已开始探索实施家庭式医疗服务,选取了太平镇中心卫生院、太平镇神岗卫生院、吕田镇卫生院及街口街、江埔街、城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试点,在原有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包括村卫生站村医)服务,以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健康咨询及用药指导、就医预约登记服务、转介转诊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等为主要服务内容,在居民知情和自愿的前提下,由全科医生团队与居民进行签约。根据实际服务能力,以辖区常住人口为服务对象,重点以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慢性病患者及残疾人为主,优先覆盖、优先签约、优先服务,逐步覆盖全人群。

  区卫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区将会把此次启动家庭医生服务工作与之前已经先试先行开展的家庭式医疗服务相结合,继续完善服务流程,扩大服务覆盖面。各有关单位将通过采取派发宣传单、张贴宣传画、更新宣传栏及举办宣传服务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让群众充分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好处,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来,让这项服务深入人心,走进千家万户。除此之外,他表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将会严格履行协议,认真兑现服务承诺,为签约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为广大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居民有话说:“有了家庭医生,看病更方便了!”

  在鳌头镇月荣村黎姨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上门为其服务的医疗服务团队队长刘医生。“黎姨,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按时吃药吗?”刘医生正在了解黎姨近期的身体状况。随即,刘医生取出血压计和听诊器为黎姨进行身体检查并记录下黎姨本次的检查信息,刘医生还叮嘱黎姨平时饮食的注意事项,要按时吃药。

  黎姨是与鳌头镇龙潭卫生院签定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的首批村民,黎姨说,在签约期内,她将会享受到签约医疗团队上门为她带来的贴心医疗服务。在黎姨的家里,记者看到墙上贴了一张有家庭医生联络电话、鳌头镇龙潭卫生院急诊电话的牌。刘医生告诉记者,每一户签约家庭的家中都会贴上这个牌,方便村民电话预约。   

  黎姨对家庭医生服务感到很满意,她说:“孩子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我与老 伴在家互相照应,身体一旦出现不适,都会让孩子特别担心。如今有了家庭医生,我们看病更方便了,也让孩子更放心了。”

  凌婆婆是江埔街凤一村的村民,今年69岁,患有高血压,常常要到江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由于凤一村距离江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较远,加上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凌婆婆每次去看病都非常麻烦。我区推行家庭式医疗服务试点工作后,邱医生签约成为凌婆婆的家庭医生。根据约定和需要,邱医生每个星期都会来到凌婆婆家,为凌婆婆检查身体及进行健康指导。邱医生说:“村民还可以享受免费、个性化的服务,包括家庭的药品分类、保存、清理等指导工作。如果有健康问题都可以直接拨打电话与家庭医生联系。”

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项个性化服务

  1.建立健康档案,并实施健康动态管理。

  2.提供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等健康教育。

  3.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体检一次,体检项目(包括:血脂、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B超)。

  4.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高危人群进行用药指导和随访服务。

  5.为0-6岁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定时开展新生儿访视服务;为育龄妇女提供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孕期保健指导和产后访视服务。

  6.为签约居民提供在预约、就诊等方面给予优先服务。

  7.为有特殊需要签约居民就其健康状况提供电话或上门跟踪随访,实时制定健康生活指导方案。

  8.按签约居民需要,提供诊疗咨询和健康咨询、预约就诊、并协助转介、转诊到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服务。

  9.为签约居民定期指导整理家庭药箱。

  10. 为辖区内行动不便的特殊居民提供上门诊疗及家庭病床服务。    (文/图 记者江楚君)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