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商品房住宅网签6645套(图)
城区一角(资料图片)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5年我区新建商品房住宅网签6645套,同比上升20.5%。
3月房产销量增加
记者走访城区内一些房产中介,发现3月的成交量均有所增加。一家房产中介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3月份来看房的人更多了,销售量也增加了四五成,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六七成,改善型住房消费者购买欲望更强烈。正在咨询的市民陈先生说:“现在有不少优惠政策,买房比以前更划算,而且对我们来说买房也是刚性需求,因此现在打算下手了。”
据悉,2016年房地产政策总体会延续2015年宽松的政策,去库存是主旋律,保开发投资是主要任务。目前国家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包括2月2日央行、银监会发布房贷新政,降低非限购城市首套房和二套房商贷最低首付比例;2月17日央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印发通知,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上调至统一按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执行;2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调整房屋交易契税和营业税征收标准。除此以外,各地也紧锣密鼓地出台了落实标准或更大尺度的措施。今年3月1日起,央行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预测释放流动性货币资金达7000亿元,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加上契税优惠等政策利好,预计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量价齐升”格局。
同时,广东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稳定住房和汽车等大宗消费,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有效地释放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今年2月28日省政府下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五个行动计划的通知》(粤府办[2016]15号),强调着力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扩大住房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逐步消化房地产库存。具体措施包括重点提出3月底前各地级市须出台新政;鼓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商业贷款首付最低两成;停止90/70政策;实行“一类一策”去库存政策;向港澳居民放开限购;鼓励居民到广深周边城市购房、支持农民工进城购房、支持老旧社区居民置换新房、降低建设成本稳定房价等。
中心城区成交活跃
记者了解到,回顾过去一年,我区房地产市场在宽松政策的刺激下,总体上步入了复苏通道,包括市场成交、房价等指标总体上出现回暖,甚至高于预期。2015年新建商品房住宅网签6645套,销售总金额61.2亿元,均价7845元/平方米,同比分别上升20.5%、22%和4.5%。从销售量和销售价格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心城区,成交活跃。
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本地购房人群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加上城区的楼盘供应量逐渐减少,城市中心区的楼价不断推高,说明我区住宅销售仍以刚需和刚改型产品为主。外围近郊区域楼盘的销售主力则主要是面向广州城区或外来人群,整体销售情况呈平稳的状态,商品房库存量在合理空间。
从2015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的数据分析,成交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江埔街、街口街和城郊街)、太平镇和温泉镇3个区域。从销售价格来看,中心城区街口街、江埔街、城郊街销售均价居首,同比均有上升。中心城区楼价稳健上升,说明我区住宅销售仍以刚需和刚改型产品为主。而外围太平镇、温泉镇等区域楼盘仍面临一定的销售压力,需采取走量快速回笼资金的策略促进销售。纵观全区整体发展形势,在政策松绑、货币宽松的政策暖风下,结合“一桥一路”重点项目、“三纵三横”主要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大广高速和地铁14号线等大交通发展机遇,预计2016年房地产市场总体发展应是趋于平稳,商品房交易量和交易价格预计平稳健康发展。
优势短板共存
通过数据统计和发展态势分析,相比广州其他区域,我区房地产市场的优势有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松绑。在“两会”前,国家、省、市已释放政策松绑信号,契税下调、货币宽松,调控政策更趋向市场化。二是交通便捷。我区进入了大交通建设期,大广高速、环城高速、地铁14号线、城区“三纵三横”等交通正建设得如火如荼,沿线房产交易渐趋活跃。三是撤市建区的区域效应。从化作为广州市的一部分,区域内的公共配套设施纳入广州市财政预算,将推动配套设施的建设,从化将是更多考虑在广州市置业安居人士的选择。四是价格优势。我区房价一直比较理性,是广州市场中的“价格洼地”,对刚需购房者仍有较大的吸引力。五是马场效应。香港马会正式接手建设从化马场,对温泉、良口片区将来发展高端质素住宅开发可能带来较大的“磁场效应”。
同时,我区楼市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一是外溢需求不高。区内产业人口对房地产的支撑力比较有限,外来人员不多,吸引外溢需求常住的比重还不够高。二是交通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外与广州主城区和CBD的交通连接性弱,交通成本高、耗时长。三是供电、交通、道路、学校、医院、市场、供水、排污等市政公共配套设施尚需进一步完善。四是住宅用地供应不足,无法引入高端品牌开发企业进驻,土地市场影响力减弱。 (记者万文婷 通讯员区住建局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