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局:推进医疗改革 提高服务水平
市卫生局组织医务人员到城郊街开展义诊活动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市卫生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惠民优先、民生为重”为出发点,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科学编制全市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努力建立健全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覆盖全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在推进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工作方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除外),我市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是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据了解,2011年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8.02%,超额完成了广州市下达给我市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5%的任务。妥善解决了关闭破产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职工参保问题;将在校大学生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全部纳入医保范围;落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在失业期间参加职工医保的有关政策;落实灵活就业人员、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等人员选择性参保政策;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二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费用报销比例。完成城镇职工医保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工作,各级政府补助201元/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医院。三是提高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对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住院费用,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高于80%,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达42万元。四是对经医保报销后仍难以负担医疗费用的低保对象,及时提供救助补助。五是我市的医疗费用全部实现即时结算工作,并开展跨统筹区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
二、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自2010年12月起,我市12间镇街医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截止今年4月份,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平均配置基本药物251种(其中国家基本药物185种,省增补基本药物66种)。现在基本药物平均占比83.87%,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阳光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目录,且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贯彻落实药品网上招标采购制度,抓好基本药物招标配送、定价、质量监管等环节规范化管理。在保证质量和供应的同时,加强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将合理用药和对医务人员的考核挂钩,切实把虚高的药价降下来。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完善,增补药品品种工作的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均门诊费用、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呈下降的趋势,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使药价平均下降约15%,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据了解,我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急诊就诊人次上升24.9%,次均药费26.56元,同比下降17.85%,每床住院日均费用314.73元,住院人次上升43.44%,业务收入上升29.87%。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基本药物目录药品报销比例比其他药物高10%。
三、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情况方面,我市加大了资金投入。据悉,广州市将投入7502.6万元,而我市本级财政2年内增加投入1.5亿元,广州市帮扶“双到”项目捐资约1.155亿元,皆用于构筑和完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了市属网顶医院建设,共投入1.57亿元,扩建市中心医院住院楼和市中医医院。二是加强中心镇卫生院建设,共投入13949万元,用于太平、鳌头、良口三个中心镇卫生院建设。三是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投入8404.8万元,温泉镇卫生院、温泉镇灌村卫生院、吕田镇卫生院以及鳌头镇龙潭卫生院获得了该项资金。四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街口街、城郊街、江埔街三个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获得了共370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同时,2010-2012年市财政计划投入500万元,完成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装修建设。五是加强村级卫生站服务能力建设。在农村卫生站建设方面,今年开始广州市和我市两级将投入医改资金1740万元,对不足100平方米的116个行政村卫生站进行扩建。在推进乡村医生学历培训方面,我市前后共投入111万元,免费组织未具有中专学历的85名在职乡村医生和村委推荐的学员参加卫生保健专业中等学历教育的培训。而在实施村卫生站医生补贴政策方面,从2007年起,我市实施村卫生站医生补贴政策,按每个行政村每年补贴1万元,对全市乡村医生进行补贴。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补贴的数目上升到了1.8万元。超过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在1.8万元的基础上,又增加每年每人5元的补助。实行新的补贴标准后,村卫生站为村民提供减免收费的医疗卫生服务。2008-2011年,乡村医生补贴参合农民看病补助经费共1723.22万元,由广州市与从化市按照7:3的比例负担。
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009年开始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我市各职能部门加强沟通、通力合作,力保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市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所等防保机构加强对九大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各社区服务中心和镇医院落实项目负责人,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常规工作,逐步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参加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健全覆盖市、镇、村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在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全面开展国家重大妇幼项目“两癌”筛查、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以及补种乙肝疫苗等五项项目。据调查,今年1-7月份,全市共完成农村适龄妇女免费宫颈癌检查6799人次,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6833人次,检查出宫颈癌患者14人,乳腺癌患者17人。有2293名农村孕妇住院分娩得到补助,补助资金达70.65万元。有3692名农村育龄代孕妇女和孕早期妇女接受了免费增补叶酸服务。为我市15岁以下人群查漏补种接种乙肝疫苗共97334人次。据了解,从今年7月起,全市开展儿童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项目,该项目每年将惠及5-6万名儿童。
五、科学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让我市卫生事业在下一个五年继续蓬勃发展,市卫生局编制了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据悉,“十二五”的工作目标是:到2015年底,我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9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2/10万、4.8‰以下;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和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基本得到控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建立;公立医院改革取得进展,医疗服务明显改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为达到以上目标,一要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监管机制和补偿机制改革。加强市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间三甲民营综合性医院,并打造成全国性肿瘤专科名医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加强乡镇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完成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实行步行半小时能到达卫生站。鼓励、引导、吸收社会资金,通过多种渠道,以多种形式投入发展我市医疗卫生事业。二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完善市镇两级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妇幼保健三级网建设,强化妇幼保健网络管理,改善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卫生监督检测与预警体系。三要加强卫生人才体系建设。建立人才培养选拔和考核机制,培养和引进一批医院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引进一批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建立奖励机制和政府津贴机制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农村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逐步在镇街医院及村卫生服务站配置合格的全科医生。推进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理顺医疗机构职工和合同工待遇,提高在编在职人员工资待遇。四要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建成覆盖全市区域的卫生信息化系统,推进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探索数字化医院建设,试行病历档案和医学影像等医学检验、检查项目互阅互认,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检验,降低群众医疗费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