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从化要闻

医疗卫生 惠民利民

医疗卫生 惠民利民

来源:从化新闻社 发布时间:2011-11-01 02:23

学习使用新型医疗急救设备

派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整洁舒适的从化市中心医院住院部

    “十一五”期间,我市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医疗卫生改革之路上不断摸索,大力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卫生站,为全市人民提供日趋完善的医疗保障,让广大群众真正受惠。

卫生改革

  2006年,我市开始在医疗卫生改革之路上有序前行。一是试行引进民营资本建设明珠医院。二是在总结江埔街医院人员聘用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实施人员聘用制,有效地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卫生系统医疗单位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四是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加强医院管理,降低药品比例,把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控制在45%以下。五是挖潜创新,拓展业务。六是全市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七是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医疗卫生单位没有出现继续执行规定应当废止的收费项目。
  2009年,我市完成3间分支机构的资产处置和新设综合门诊、卫生站建设工作。推进市中心医院第二期3号住院楼,市中医医院扩建,太平镇、鳌头镇中心镇医院和城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理顺预防监督管理体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实现了政事分开管理。建立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模式,促进卫生监督规范化建设。此外我市率先成立卫生监督协管员队伍。
  2010年,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确定,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对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院长目标责任制,建立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广州地区三甲医院的技术协作。二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从2010年12月开始,全市镇街医院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基本药物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三是启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至2010年末,市健康教育所已筹建完毕并配备人员正常运作,开展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全面铺开,开始组建市卫生监督所协管员队伍。
  2011年,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平均配置基本药物247种,基本药物平均占比83.87%,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阳光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后,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我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就诊人次上升24.9%,次均药费26.56元,同比下降17.85%,每床住院日均费用314.73元。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基本药物目录药品报销比例比其它药物高10%。
  此外各级财政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由原来的人均25元提高到30元。逐步建立由政府牵头、部门参加的横到边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健全覆盖市、镇、村的纵到底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预计到年底,全市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19238份,建档率可达到50%;对43185名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进行体检,体检率达80%;35-59岁高血压患者规范人数年底达139356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人数年底达1579人。

医疗保险

    2006年,全市共有338253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3.9%,筹资标准年人均55元。另外广州市和从化市按每参加一人就安排2元作为保障救助基金,共筹得合作医疗基金1860.4万元,保障救助基金67.7万元。并调整合作医疗补偿方案,住院补偿封顶线从2005年的3000元提高到6000元,在镇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60%,起付线由300元降到200元,在市级医院及市以外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和报销起付线保持40%和300元不变。至2006年末,我市已向277名患大病、重病的农村困难人员发放合作医疗救助金,救助金每人最少1000元,最多6000元,共82.8万元。
  2007年,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38.53万人,参合率95%;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每年人均70元。全年有1.92万名农民住院获得报销,住院率4.99%,报销金额2721.4万元,人均报销金额1417.7元;向230名患大病、重病农村困难人员发放合作医疗救助金53.34万元。
  2008年,全市有40.26万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3%;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人均100元/年。合作医疗基金共筹2697.1万元,保障救助基金77.1万元。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4025.8万元,保障救助基金80.5万元。全市有2.35万名农民获得住院报销,报销金额3889.8万元,占筹资额的96.6%,人均报销金额1658.1元,比上年增加240.4元,实际报销比例36.1%。
    “十一五”期间,我市医疗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参保人数逐年增加,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参保人员待遇水平不断提高,经办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效益进一步彰显,形成了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于一体的大医保工作格局。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市医疗保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让群众受惠。

农村卫生

  2007年,全市需要建设村卫生站221间,农村卫生站面积要求达到100平方米,每间建设资金为8万元,由广州市财政与当地财政按7:3比例进行资金投入。
  2008年,我市在镇级医院建设、农村卫生站建设、乡村医生补贴等方面加大投入。镇级医院建设:推进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建设,抓紧实施中心镇医院的建设,各级政府从资金、土地等给予大力支持。加强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造,全年按计划对街口街医院、鳌头镇龙潭医院、吕田镇医院、太平镇神岗医院4间医院进行改造。农村卫生站建设:全市由政府出资,建设农村卫生站221间。增加乡村医生补贴:从2008年开始,政府加大对村卫生站乡村医生的补贴投入。
  2009年,我市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加强基层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加强村卫生站业务指导和监管,完成新建村卫生站扫尾工程和验收,继续落实村医补贴政策,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实行减免收费政策,全年给予村卫生站医生补贴220.3万元、减免村民收费补助241.1万元。严格执行乡村医生及护士从业管理制度,全年完成295名乡医《乡村医生证书》年审工作。
  2010年,我市进一步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紧实施中心镇医院的建设,继续抓好卫生站建设的扫尾工作,全年全市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5.36万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镇街医院管理年活动,促进医疗管理规范化建设。

社区卫生

    2008年6月18日,我市街口、江埔、城郊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标志着我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体系逐步形成。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好地实现医疗服务的转变,工作重心由原来单纯的医疗服务转移为医疗、预防、保健、健教、康复、计生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同时,逐步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
  2009年,我市认真贯彻《从化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精神,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不断深化“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扎实推进街口街、江埔街、城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同时,开展家庭病床服务项目,推进家庭健康建档工作。
  2010年,我市进一步规范街口街、江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等基础建设,推进城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建设。城区3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健康档案、妇幼保健、疾病控制、残疾康复等公共卫生服务,顺利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