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从化要闻

进一步关注民生 着力提升市民幸福感

进一步关注民生 着力提升市民幸福感

来源:从化新闻社 发布时间:2011-12-06 02:00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资料图片

从化中学   资料图片

扶贫开发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推荐会现场   资料图片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回顾《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亮点纷呈,朴实温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理念。针对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报告》作出了一项项措施得力、切实可行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关注民生,把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高度关注民生

    民生问题是重中之重。在涉及众多的民生问题上,政府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报告》以有力的措施、具体的数据一一作出了部署。从就业到社保、从教育到医疗、从收入分配到“三农”问题、从保障房建设到稳定物价……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报告》中都有涉及。“安排投入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资金1.73亿元,开工面积4.7万平方米”、“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转移城乡劳动力1万人以上,培训各类人员1万人以上”、“完成改造镇、村卫生院(站)84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间;逐步实现全市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建档率达7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今年,民生投入一如既往地继续增加;今后五年,也将会是投入更多的五年。
    民生范围很广,无所不包;民生又很具体、很实际。《报告》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报告》中的措施具体而细致,于细微之中处处体现着政府对百姓民生问题的呵护之情。一个个具体数字彰显出沉甸甸的“含金量”,对于广大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来说,这就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幸福”。

就业

    要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民生,创造就业机会是关键。如今外来务工人员和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而一份工作是一位公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为此我市更加注重加大促进就业力度,且成效明显。今年以来(截至10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56人,新开发就业岗位2万多个,培训城乡劳动力1.4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万人。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培训和转移城乡劳动力就业12.4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60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82人。
    《报告》中指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镇(街、园区)一年举办两场以上就业招聘会,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转移城乡劳动力1万人以上,培训各类人员1万人以上”。我市通过不断拓展新渠道,整合多方资源,为下岗失业人员千方百计寻找新的岗位,狠抓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聚集的环境。除此以外,还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继续全方位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充分发挥我市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优势。

教育

    就业是民生之本,决定着每一个家庭的生计。而拥有社会的知识与技能,则是实现就业的前提。只有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实现每一个家庭的就业权益。
    “十一五”期间,市本级财政教育支出累计24.2亿元,100%实现省教育强镇,并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继续推进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校舍安全工程100%达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9%以上。新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15所,总数达67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比例达80.7%。安排投入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资金1.73亿元,开工面积4.7万平方米。另外,扶困助学惠及更多家庭。全面实施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惠及学生67.7万人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0.6万人次、金额达2420.5万元。扶助568名农村特困户子女免费入读中专、技校。

医疗

    过去五年,我市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得到国家卫生部高度评价。市中心医院3号住院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完成221个村级卫生站建设,8个基层医疗机构扩建工程和2个易地新建工程扎实推进。免费为22万名居民开展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人次上升24.9%,次均药费同比降低17.9%,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改善。
    今年市财政安排用于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保”资金2.4亿元。参加各类社会保险人数由2006年的8.8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33.9万人,增长3.8倍。城乡医保参保人数44.26万人,参保率达98.1%,实现全民医保目标。“新农保”工作成效显著,参保人数由2010年的6万人增加到今年的25.1万人,35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新农保”参保率达100%,提前和超额完成省、广州市下达的任务指标。
    《报告》中提到:“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成改造镇、村卫生院(站)84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间;逐步实现全市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建档率达70%以上”。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新农保”覆盖率达10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将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乡低保标准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适时提高六类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贴标准。
    根据《关于调整我市201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集标准和待遇水平的通知》,2011年从化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筹资标准由原来的200元/人/年调整为230元/人/年(不含中央财政补助)。其中个人缴交由原来的30元/人/年调整为35元/人/年,各级财政补助由原来的170元/人/年调整为195元/人/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完善了我市医疗保障体系,使我市真正实现了人人享有医疗保障。

收入

    “十一五”期间,全市居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预计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568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72.3%和88.3%。2011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7.64亿元,比2006年末增长2.5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是广州市的1.5倍。全市小汽车总量4.05万辆,每百户居民拥有小汽车23.6辆,是2006年的3.1倍。
    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通过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201条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基本达到10万元以上,7773户贫困家庭人均年收入基本达到5000元以上的脱贫目标。
    另外,为减轻我市低收入居民和重点优抚对象因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保障其基本生活,根据广州市的统一部署,我市再次向本市低收入居民和重点优抚对象发放10-12月份的临时价格补贴。具体标准为:低保、五保、重点优抚对象和政府供养人员每人每月50元,一次性发放3个月共150元;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每人每月30元,一次性发放3个月共90元。这是继今年1-3月发放临时物价补贴,4月1日大幅提高全市低保标准,7-9月再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后,我市又一项针对低收入群众的惠民举措。据统计,我市有近3万人得到实惠,发放资金约 430万元。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