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物价上涨 市民步步“精”心
物价高企,市民买菜精打细算 记者邝健华/摄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I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一般来说,当CPI>3%的增幅时可称为Inflation,即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称为Serious Inflation,即严重的通货膨胀。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1%,低于市场预期。这是继8月出现首次回落后,连续第二个月回落。进入10月,被称为“绑架”了中国CPI的猪肉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与此同时,鸡蛋、蔬菜等农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近日公开表示,8月份以来,物价总水平涨幅开始回落,年内价格运行拐点特征已得到确认,预计今年11、12月CPI涨幅可控制在5.0%以下。
尽管CPI涨幅有所回落,但近年来的持续上涨趋势仍然是不可回避的事实。2010年1月我国CPI同比上升仅为1.5%,但到今年1月已上升至4.9%,今年3月以同比上升5.4%打破5%的增幅界线,迈入严重的通货膨胀之路,7月更高至6.5%的增幅。CPI的上涨让小市民看得步步惊心,以致市民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年头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今年年初,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调整广东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粤府函〔2011〕15号),从今年3月1日起,上调广东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我市调整为: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100元/月,最低工资标准为6.32元/小时;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0.5元/小时。
工资涨了,人们笑了,但物价高企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会仔细规划自己的理财经,仅靠节省开支来对抗CPI的上升已是杯水车薪的做法了。
近日,记者走访了社会各阶层人士,了解他们在这场与CPI开展的持久战中是如何各出奇招,精心走好每一步的。
精打细算 开源节流
CPI的上涨,最愁的莫过于在最低工资标准线上挣扎的人群。人们只能“自我增值”,成为精明的理财师,学会精打细算,寻求其他的出路。
在农村种菜维生的英姨月收入较低,尽管近年来,丈夫和儿子都外出打散工来帮补家计,但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家里每月仍然入不敷出。“靠种菜赚不了几块钱,像豆角就要种上几个月才有收获。柿子5毛钱一斤,卖1000斤才500元。但是平时买盐买油买米,什么都要钱!”英姨说。最近,她家里添了个孙子,花销随之猛然增大,加上丈夫前些年中过风,现在每个月都要花1000多元买药,尽管生活在农村,但一家五口人一个月大概也要用上3000元左右。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增加收入,英姨一家选择多种些菜,多养些家禽,一方面可以多产多销,另一方面可以供一家人日常食用。同时,她还种植了柿子、杨桃、荔枝等水果,记者采访她时,她正在削柿子。她告诉记者,商家不收购那些个头较小的、卖相不好的柿子,只能自己把它们做成柿子干再拿到市场卖。平时,她也会自己去市场售卖其他农副产品,既不用担心自己的农产品滞销,又可以增加收入。
街口城区的向阳大道一到晚上便化身为家喻户晓的夜市,这里有着许多摊档售卖着各式服饰、日常用品等等,是我市很多工薪一族常逛之地。在一个卖内衣头饰等杂货的小摊档里,一位年过五旬的大妈正在忙碌着,她是该小摊档的老板娘谢姨。近日冷空气来袭,空敞开放的夜市冷风不断,谢姨穿了三四件衣服抵御寒风。“冬天这里会更冷,但我都习惯了。”谢姨从容地说。从建设路夜市到现在的向阳大道夜市,她已摆卖了十多年。面对近年来物价飞涨,谢姨感慨道:“现在几乎所有货物的进货价都升了,但自己的售价却不敢升,人们就是贪图夜市的东西比市面其他店档便宜才来买的,如果售价升了,生意就没了。”
记者了解到,在市面商店卖8元一个的头饰,在谢姨的小档只卖5元,有不少商品都比市面商铺便宜。“这里的租金比店面商店便宜,但货物卖不了好价钱。有时候还会有‘走鬼’过来抢生意,比我们卖得更便宜一些,我们的生意更难做了。”对此,谢姨坚持不升价或少升价的原则,只求能薄利多销,平时省一点花,一个月所赚的钱也足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
尚在求学阶段还没有收入的年轻人大多都是能省即省。在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就读的大一新生小莹每月开销在700元左右,钱是父母提供的。但随着消费指数的逐步上升,小莹表示钱越来越“花不起”。她准备从一些生活细节开始节省开支,例如减少乘坐交通工具,尽量步行;日常用品的购买就尽量和同学一起网购;公共课的书能借就借以此减少开支等等。另外,她选择在空闲时间做做兼职,这样既能增补零用钱,也可以增加社会实践经验。
“计划经济”未雨绸缪
在城区,每月收入介于2000元到5000元之间的人还是不少的,这部分人群徘徊在生活线与无忧虑之间。有人自嘲,笑称其过着“小资生活”,因为只有小小的资本而已。此类人群面对“让物价飞”的发展趋势,个别单身人士或许还依然生活得潇洒自在,但有家庭负担的部分群众便有苦难言了。
在我市某公司任文员的叶小姐,月薪2800左右,目前与男朋友在外租房子一起住。两人一个月花费大概2000元左右,主要用在交付房租、伙食、购买日常用品和娱乐开销等。叶小姐认为,物价上涨了,收入并不见涨,只能节省开支了,例如在买东西的时候要精挑细选,货比三家。采访过程中,叶小姐的男朋友给她送来了午饭。叶小姐告诉记者,因为公司的人都会带午餐回去吃,但是早上带回去的饭菜到了中午已经不新鲜了,叫外卖又贵又不卫生,男朋友在单位饭堂打包给她吃,两个人吃一份,既新鲜又省钱,晚上再吃好一点。
与一般人不同的是,叶小姐购买了储蓄风险型保险,为未来存钱做打算。“我和男友两个人的工资基本上是用一份,存一份,但物价上涨后,开销增加了,存款也相对减少了,对未来觉得很迷茫。”叶小姐对记者说。
同样是白领一族,单身男小张就显得潇洒多了,他的日常花费主要用在为汽车加油上,一个月的油费约700元左右,而且他还不会因为油价上涨就少加油少开车。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单身人士每月花费不多,也不会为CPI的上涨而产生太多担忧。
然而,已婚人士对此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家庭主妇杨太是某医院的职工,儿子刚上幼儿园,夫妻月入共4000多元,但一家三口每月花费竟高达3500多元。杨太诉苦道:“供楼、儿子读书、伙食、看病、生活支出等等,每样几百元,加起来一个月的工资就这么没了。”
由于之前买楼还欠下亲戚们一笔债务,在经济如此拮据的情况下,杨太每月都会列好收支清单,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尽快还清债务。她说:“以前买两斤水果的钱现在只能买一斤了,想多吃水果都舍不得买。”每到周末,杨太便回农村的娘家摘一大堆菜回来,既可以放心食用,也足够他们吃大半个星期。由于家住二楼,家里的大厅刚好靠近路灯处,即使关了灯仍然很亮。他们平时在家里看电视都会把灯关掉以达到省电的目的。对于未来的计划,杨太希望尽快还清债务后提升自己的学历,从而提高工资档次,保障未来的生活。
你有你涨 我有我仗
月薪5000元及以上的人群,在我市基本可以过上比较安逸的生活。面对CPI的上涨,这部分人又持怎样的态度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部分人群的日常花销与其他工薪阶层大致相同,所以他们手头上的盈余资金比较多,生活压力相对较少,在CPI上涨的趋势下,相当一部分人都不会把资金放在银行被活生生“蒸发掉”,而是进行各类投资,让其保值增值。
CPI上涨了,部分高收入人群并不担忧,反而利用此机会进行投资增值,例如投资房地产。年薪10多万的罗先生是一名公职人员,除了供养父母,不吸烟、不喝酒的他日常开支并不多。对工作多年存储下来的积蓄和公积金,罗先生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存放在银行只会使其贬值,不如取出来进行投资。最近他看中了一套二手房,正考虑购买后租出去或待时机成熟再放盘出售。
近年来,楼价持续上升,投资房产成为不少“有钱人”的选择。据市国土房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我市楼市今年1月到4月初的成交量为1998套,差不多已是去年的一半。而我市房价上升也是不争的事实,去年11月时成交均价是7078元/平方米,12月是7481元/平方米,而今年2月已达到7577元/平方米。我市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从广州市中心到我市城区只需1小时的车程,且按照发展规划,2015年将建成连接广州从化的轻轨,相对于楼价居高不下的广州市区,我市十分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具有更大的投资潜力。
精明消费 多元投资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走高,个人财富普遍面临缩水,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行家庭资产配置获取最大收益?记者搜索相关资料,总结出两个应对策略供市民参考:
一、精明消费,降低生活成本。
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应对CPI上涨的首要任务是降低生活成本。对此,市民要有意识地进入“节俭”时代,精明消费。在此列举一些省钱小法:对日常生活开支要有清晰的概念,做好消费计划,列好消费清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购买物品时可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品,或选择信得过的网站进行购买或团购;形成低碳生活的习惯,节省能源;提倡健康饮食,蔬菜与肉类合理搭配,减少在外面用餐的次数。
二、多元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节省生活成本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有条件的市民可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对资产积极进行合理配置,才能抵御通胀风险,确保家庭财富保值、增值。
储蓄——总体来讲,储蓄是一个收益较低但相对安全的理财手段。在目前利息上升通道和明显通胀的背景下,银行储蓄要做到数量少、周期短,在专业的家庭理财规划中,银行存款只要保持三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日常开支就行了。即使定期存款,周期也不要超过两年。因为整存整取在中途取出会按活期算利,所以要尽可能减小周期。把过多的钱存放在银行,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
实物投资——俗话说,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建议市民可投资实物资产,如房地产、黄金、收藏品等,有助于抵御通胀风险。纸币可能一夜之间贬值,而实物性资产,会因为通胀而“水涨船高”。
购买保险——保险是投资理财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将大的风险转移出去,就是为自已的小家庭装上了“安全刹车”,可有效避免风险的危害。
购买基金——购买基金是一种较好的投资理财方式,风险较低、省时省力、收益较好。目前市场上比较稳健的理财品种主要是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央行票据,债券型基金则主要投资于债券,两种基金流动性都很好,可随时赎回。而股票型基金则是抵御通胀的长期、有效的工具,但风险较大,市民应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