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从化要闻

深化医疗改革 提供优质服务——我市卫生事业成就显著

深化医疗改革 提供优质服务——我市卫生事业成就显著

来源:从化新闻社 发布时间:2012-11-06 02:51

  新落成的灌村卫生院防保楼

  近年来,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全面进入科学发展轨道。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疾病防控能力显着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医改: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

  成就:我市不断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建立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较好地完成《从化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各项任务,取得显着成绩。

  亮点一:基本药物制度有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基本药物省级网上集中采购改革,实现“零差价”销售。截至今年8月,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平均配置基本药物448种,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阳光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亮点二: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显着提升。2009年率先启动了镇街医疗体制改革,设立了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医改启动后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性、定编、定岗、人事分配和多渠道补偿等综合改革,实现了“收支两条线”。推进卫生站改造工作,实现了“一村一站”,实施了村卫生站医生补贴政策,群众城区步行15分钟、农村步行30分钟的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

  亮点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强化。大力推进购买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大幅度增加,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达30元。全力推进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尤其完成了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国家试点县工作任务和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省试点县工作任务。开展全球基金疟疾防治项目和结核病免费治疗项目,开展江埔街艾滋病社区综合防治试点工作。

  卫生基础设施:“大疾控”格局形成

  成就:我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发展的“春天”,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完善。

  亮点一:推进了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布局调整。2011年完成了市中心医院3号住院楼建设,全院病床达1000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中心和赤草医院实现了资源整合,形成“大疾控”格局。卫生监督和血液管理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亮点二:镇街、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先后完成了鳌头镇中心卫生院住院大楼建设;启动了城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搬迁、江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楼建设;推进了良口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楼、太平镇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同时,启动了不足100平方米的116间村卫生站扩建工作。借扶贫“双到”东风,先后推进了吕田、温泉、神岗卫生院建设住院综合楼,鳌头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医技门诊综合楼和改造原急诊楼,龙潭卫生院建设防保楼、行政后勤楼,灌村卫生院建设防保综合楼,良口镇中心卫生院建设碧水新村综合门诊部等项目,有效地提升了基层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体系形成

  成就:医疗服务总量持续增加,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亮点一:医疗服务总量持续增加。2011年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门诊诊疗服务267.2万人次,提供住院服务7.37万人次,较2007年分别增加83.67%和54.07%。

  亮点二: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强化医院管理核心制度落实,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服务规范。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和监管,强化医疗技术准入管理,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政风行风建设,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建立全省县级市首家广东和谐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站,患者满意率不断提高。

  亮点三:中医药强市建设深入推进。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推进“名医、名科、名院”建设,基本形成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基层医疗机构为网络,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2008年创建成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

  疾病预防:免疫接种率维持98%以上

  成就: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加强,全市流行病、慢性病防控防治工作有序进行。

  亮点一:预防接种管理进一步规范。规范免疫预防接种管理和各项技术服务,免疫接种率维持在98%以上的高水平,抓好儿童入学验证和查漏补种等工作,落实疫苗副反应监测、接种率监测、麻疹和破伤风以及AFP监测。

  亮点二:疾病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和疫情的调查处理,重点抓好了登革热、霍乱、麻疹、手足口病、流感等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近年来,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全市无发生甲类传染病。

  卫生监督:辖区内监管单位监督全覆盖

  成就: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健全,队伍管理建设和监督能力不断提高。

  亮点一:卫生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加大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和医疗卫生机构等监督执法力度,全面实施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近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亮点二:卫生监督网络全覆盖。不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推动卫生监督机构向乡镇、社区延伸,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不断加强公共场所、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和传染病监督管理,为广大市民营造了安全的医疗和餐饮环境。2009年,在全省率先成立镇级卫生监督协管队伍,提高监管效能和覆盖率,对辖区内监管单位的监督覆盖率达100%。

  妇幼保健:出生缺陷防控加强

  成就:紧紧围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两纲”妇幼指标任务。

  亮点一: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得到提高。规范孕期保健工作,提高围产保健管理水平,普及孕产期保健服务,加强产前保健,产后访视、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

  亮点二:出生缺陷防控工作得到加强。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启动了地中海贫血、先天性心脏病和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工作,从源头上对出生缺陷进行有效防控。

  卫生应急:成立了广州市首个120急救医疗指挥分中心

  成就: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管理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和应急处置率达到100%。

  亮点一:医疗急救网络不断健全。成立了广州市第一个120急救医疗指挥分中心,培训了一大批医疗急救志愿者,医疗急救院前、院内、院际间联动机制日趋完善。

  亮点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断健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得到完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加强。近年来,妥善应对和处置手足口病疫情、三聚氰胺污染奶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色完成了广州亚运会马术比赛等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任务。

  记者覃永赠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