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了,老年人如何养生?
食补暖身 锻炼强身
锻炼促进养生
冬季是自然界万物收藏的季节,老年人冬季养生,对他们身体有着良好的作用。冬季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一个疾病比较多发的季节:冬季气温低,老年人抗寒能力差,容易生病,而且老年人的主神经功能下降,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基础代谢率低,防寒能力格外差,所以老年人冬季更要小心寒冻,预防疾病,注重自身调养。家人应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照顾,而老年人也应对自己多些关注,特别是在保暖和日常保健方面,在冬季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要注意。
冬季健康饮食 适当药膳养身
踏入冬季之后,不少人就开始进补,而市委老干局老年大学开设的中医保健班和经络班也针对老年人冬季的养身药膳和运动讲授了相关知识。
老年大学的教师介绍,为了抵御严寒,冬季的食物应该以温补为主。饮料类可改换为热饮,如热奶、热茶、热果汁等。多吃桃、杏、桂圆等水果和蜜饯类食品。“鸡肉、羊肉、狗肉、鹿肉、海产品等温补食品也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此外,还可适当进食一些滋补药膳,可以增强人体抵御外寒、强身健体、抗衰延寿的能力。”
老师还推荐老年人在冬季吃一些补肾的膳食,“像归芪鸡、龙马童子鸡等,可以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平时身体怕冷的老年人适宜吃一些温性或热性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狗肉、大蒜等,不适宜吃绿豆、雪梨、苦瓜、冬瓜等寒性或凉性食物;怕热的老年人则与之相反。一些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消化吸收方面有一定影响,“肥腻、油炸、较硬的食物最好少吃,多吃一些清淡而营养丰富的食物。”
加强锻炼 防寒保暖
传统中医一直都有着“食补不如气补”的说法。“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里所谓的气补或动一动其实就是运动,坚持每天锻炼,这对增强体质、防病保健十分有益。每天上午都在金瓯广场打太极拳的文伯伯告诉记者,坚持每天在户外锻炼,感觉自己身体好多了,“就算只是出来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晒晒太阳,身心都能得到放松,加上适当的运动,身体自然就好起来了。”
有医生建议,冬季气温低,外出晨跑时穿着不能太单薄,尤其是上腹部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起脾胃不适。“老人家出门前最好喝一杯白开水,这样不仅能补充水分,解除一夜的口干舌燥,而且还能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
冬季昼短夜长,阳光相对微弱,适当的室外锻炼,可以让人受到足够的阳光照射。而在冷空气中活动也可增强神经调节机能,提高身体的造血功能和抵抗力。不过锻炼时要注意不要太过剧烈导致满身大汗,容易引致感冒;而且要避免在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中锻炼。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打太极拳、疏通经络功等,或进行慢跑、散步等有氧运动。
有些爱好跑步的老人家习惯一出门马上就跑,其实这样并不好,最好先搓搓手和脸,轻揉两耳,戴好手套,以防止冻伤。喜欢跑步的罗奶奶向大家介绍她跑步的技巧,“跑的过程中,上半身要稍微前倾,两眼平视,挥臂要自然而有节奏,脚尖要朝向正前方,不要像八字一样,蹬的时候要有力,脚落地要轻柔,动作要放松,跑起来就不会那么辛苦。”
老年人可以每天坚持用冷水洗脸、搓脸和用热水洗脚,平日要注意保暖,但是不需要过于捂热,室内要开窗通风,温度要恒定、适当,老年人血液循环较差,若室内温度过低,手脚易冻伤,而室内温度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发生感冒。老年人还可以经常到户外走动,但最好不要太早就起来锻炼,建议每天在9—10点,太阳稍高,气温较暖的时候出来运动。如此一来,抗寒能力不但增强,而且还有助于预防各种慢性病,如哮喘、关节炎等。
注意防病 慎防意外
有医学资料显示,中风患者多数在冬季发病,故被专家称为“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这是因为冬季气温低,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导致中风发生。由于中风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所以在寒冬季节一定要做好中风的预防工作。街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李医生说道,“预防中风首先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治疗,如发现突发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就要马上前往医院就医。”
冬天寒冷,而且空气干燥,病毒和细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老人的呼吸道黏膜很容易受刺激,抵御细菌的能力下降,因此很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对于老人来说,感冒、肺炎、哮喘、流感都是这个季节需要重点防范的疾病。李医生建议,“老人家们可以尽量在中午气温较高的时候开窗通风,并进行适当的锻炼增强体质。”
另外李医生也表示,冬天,老年人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因此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血中的一些蛋白增加,血液变得粘稠,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他表示心绞痛的最主要表现就是胸部的疼痛、憋闷等,也有的患者表现为一侧的牙痛、上肢疼痛,还有的女性患者会表现为呼吸困难、胃部不舒服等,“如果发现有这些症状,最好马上到医院接受治疗。” (文/记者刘骏杰 图/记者邝健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