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协同推进 劳动育人开新篇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征程中,劳动教育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从化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全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体系,以顶层规划为引领,确保劳动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系统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实践能力;以家庭参与为基础,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劳动实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社会共同参与为有力支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推动劳动教育广泛、深入开展。
顶层设计引领
筑牢劳动教育基石
根据各级文件精神和时代发展对劳动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021年,区教育局制定并颁布了《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指导全区中小学推进劳动教育工作。意见实施后,全区中小学每班每周至少开设1节劳动课,并积极构建“1+N”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保障劳动教育课程有效落实。同时,要求各学校每周利用一天的下午托管时间,在校内小农田或劳动工作坊进行劳动实践活动,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提供时间保障。
师资力量是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区教育局积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配备了1名专职和1名兼职劳动教研员、5名片区劳动教研员。同时,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教研共同体建设,各中小学按高标准配备专兼职教师,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各学校还积极挖掘和聘请学校邻近的非遗手工传承人、民间手工艺人、农耕经验丰富的村民为校外劳动教育指导老师,为劳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
学校主导推进
点亮劳动教育灯塔
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我区各学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课程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园中充分感受劳动的魅力与价值。
为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学校设立生活技能、校园小农田、劳动作坊三大实践阵地,精心打造多元实践活动平台。
在生活技能实践阵地中,以“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栽种与修剪”等为主要内容,学生们在课室、专用室场、校园绿植区等地,亲身体验清洁工具的使用、桌椅的整齐摆放、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以及绿植的栽种与修剪技巧。
校园小农田实践阵地则是学生们亲近自然、体验农耕乐趣的乐园。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小农田得天独厚的条件,积极开展蔬菜种植、果树种植、中药种植、花圃种植等丰富多彩的农业生产劳动。学生们在这里亲手翻土、播种、浇水、施肥、除草,见证植物从一粒种子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深刻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谛。
劳动作坊实践阵地吸引着学生们探索传统手工艺的奥秘。目前,我区多数中小学共建有校内劳动工作室场,并通过挖掘和聘请非遗手工传承人、民间手工艺人等入校指导手工劳动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劳动品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家庭助力赋能
培育劳动习惯之花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在劳动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化区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助力。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从化区各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家谊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广泛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为了让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进行劳动实践,学校积极搭建沟通桥梁,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如劳动周、开耕仪式、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教育第一课等。学校根据各年段学生的特点和劳动任务要求,制定“家庭劳动任务清单”。这份清单犹如一份行动指南,明确了孩子在不同阶段应承担的家务劳动任务。每周五劳动教师布置家务劳动任务,填写“劳动大盘点”,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做家务劳动,家长配合督导。
为激发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热情,学校每月通过现场展示、视频介绍、照片介绍等方式展示,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评价,评选出班级“劳动小能手”;每学期,学校开展一次“劳动之星”的评比,学生填写“劳动展示卡”,内容包括家庭劳动剪影、劳动过程记录、家长评价等。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热情。
社会协同联动
拓宽劳动教育视野
社会是劳动教育的广阔舞台,从化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劳动教育,形成了强大的协同联动效应。
社区是学生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劳动教育的大课堂。从化区积极引导和鼓励各中小学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劳动实践活动,参加“我为社区保一次洁”“垃圾分类,我在行动”“我为社区老人送温暖”等各类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服务性劳动。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世界,提前规划未来人生方向,从化区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积极开展职业体验实践活动。学校与邻近企业紧密合作,构建生产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近距离接触不同职业的机会。龙潭中学与广州市亚帝实业有限公司的成功合作,让学生们走进企业的生产工厂,助力他们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从化区通过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体系,实现了劳动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劳动教育格局。未来,从化区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在政策宣传、资源整合、模式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劳动教育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黄利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