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各学校开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思想政治课
创作歌曲中的李逸康
2020年伊始,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所有人的正常生活,居家防疫、推迟开学,猝不及防的新冠病毒让14亿中国人共同战“疫”。
防控是最好的课堂,眼前是最好的教科书。现在,全区各学校在陆续开展线上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与此同时,我区将疫情防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专题思想政治课,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走进”课堂,带领师生们共同上好战“疫”思政课,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课程实施内容包括防疫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规则理性教育、爱与感恩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共八大主题。实施时间为2020年春季学期,分开学前、开学第一天、开学后三个阶段实施。实施对象为全区中小学生、在园幼儿,实施方式为线上学习辅导和在校学习。
“校长致学生的一封信” 既勉励了学生又稳定了情绪
流溪中学校长邱榕基来信:“同学们,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请谨记校长的叮嘱,就像我们校歌唱的‘勤奋、自律,乘风破浪’,理性面对疫情,勇敢前行。”
从化希贤小学校长陈志辉来信:“或许你还不能完全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意味着什么,但相信你知道它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但是亲爱的孩子们,请不要惊慌。”
这段时间,我区不少学校校长为师生们写一封信,“学习强国”广州学习平台也刊发了校长们的“这封信”。信件发布后,迅速刷屏朋友圈,一时间成为教育系统的网红文章,收获大量师生群众的点赞和转发。
校长们的来信情感真挚,思想深刻,深入浅出地将近期的防疫工作道理讲解透彻,既向学生们宣传了防疫知识,又坚定了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念,更鼓励学生向防疫英雄学习,在家做好隔离工作,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学习时间。例如流溪中学邱榕基校长致全体同学的《学会面对,勇敢前行》一封信中,教会学生沉着冷静,保持积极的情绪,制定防疫期间的学习计划,叮嘱学生要像校歌那样勤奋、自律、乘风破浪;从化希贤小学陈志辉校长《见贤思齐,有梦有爱战胜疫情》,告诉同学们“宅在家”不等于虚度光阴,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良口镇第二小学的李醒彬校长在《停课不停学,修行兼自学》的信中寄语孩子们无论疫情还是人生的困难,都要心手相牵,共克时艰。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共有50多位校长撰写了给学生的一封信,既勉励了学生,稳定了其情绪,又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称赞。
以探索新载体为主 让思政课更接地气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教育课。各学校不断探索思政教育新载体,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微信、QQ、钉钉、抖音等平台开展网络“面对面”“键对键”交流,使思政课更接地气、交流氛围更加轻松。
校长来信鼓励大家的同时,还亲自为全体师生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他们纷纷围绕新冠肺炎如何防治、认识病毒、爱护动物、拒绝野味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漫画、歌曲等丰富形式展现战“疫”课程,让学生在线上课堂学得津津有味。
受校长启发,学生在家学习的同时,还开动小脑袋,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战斗当中。动听的防疫儿歌、精美的防疫漫画、有趣的小视频……各种创新方式“霸屏”朋友圈,为防疫出力。
“天就快要亮了,天终究会亮。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他们默默无闻鞠躬尽瘁……”从化中学学子李逸康原创歌曲《天快亮了》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
近段时间,疫情的发展一直牵动并冲击着李逸康的内心,他被广大党员干部、医护工作者愈挫愈勇、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动,萌生了创作这首歌的想法。“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既然我拥有创作音乐的能力,就要运用自己的能力,创作歌曲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为人类加油。”李逸康说。
而各学校也充分利用微信群,及时筛选防疫知识宣传资料,制作了视频及美篇,让师生关注国家专业权威部门、主流媒体疫情发布,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重点宣传“科学认知”“居家消毒”“戴口罩”“七步洗手法”“良好卫生习惯”等卫生防疫防控知识方法。
雅居乐小学四年级学生欧奕彤也用儿歌的形式制作了疫情防控视频,提醒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听儿歌,用儿歌制作视频,大家更能记住防疫知识呢!”欧奕彤说。
新城小学也通过微信、钉钉等方式积极发动学生开展“抖音传爱”的宣传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拍摄出了啦啦操(40个)、手语操(23个)、快板(10个)、卫生知识(13个)等多种形式的精彩抖音视频。城郊中学也制作了《疫情防控,和美少年与你同行系列之一、二、三》,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为武汉人民加油助力的同时也向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警察、工人、社区工作人员致敬!
以心理防护为主 为学生穿好心理“防护服”
2月25日,区教育局疫情防控“绿芽”心理热线接到了一位初一孩子妈妈的求助。她说:“每天看着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我的孩子忽然问我:妈妈,我们会不会死呀?面对这个问题,我明显感觉到孩子内心的恐惧,但不知道应如何回答。”针对孩子妈妈的困惑焦虑,热线的心理督导组专家耐心地进行了心理辅导。
在防控疫情看不见的心理战场,学生的细微心理变化,同样值得重视。对此,区教育局编发了“疫情防疫心理健康咨询手册”,并发放到各学校的教师群和家长群,由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指导本校的师生和家长一起学习,应对疫情。同时设立了疫情防控“绿芽”心理热线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区教育局疫情防控“绿芽”心理热线电话:18925089586;微信号:LYXLRX2508;电子邮箱:lyxlrx18925089586@126.com)。截至3月6日,有关疫情方面的微信辅助共70例,电话咨询5例,并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和汕头大学两名心理督导组专家接线进行个案督导。“主要是老师、家长、学生前来求助。有的人因为自身有病不敢去医院看病,有的因为孩子看蝙蝠视频而失眠担忧,有的因为与家长矛盾激化而求助……我们都会尽力去帮助他们。”该热线工作负责人说。
疫情期间,各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还通过直播课堂上好“应对疫情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现已有9所学校,17位专职心理老师,上了9个主题网课,一共120个班,约5万名学生参与了学习。通过这些课程,给学生穿上了一件心理“防护服”,增强了大家共克时艰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黄利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