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服务 > 医疗卫生 > 疫情防控

中医新视角:轻松解读登革热的“防”与“治”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4-12-18 10:56

  登革热以其典型的“高热+三痛+三红”症状著称,患者往往会突然发高烧,体温有时可飙升至40℃,并伴有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的“三痛”现象,以及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的“三红”体征。病后,患者还可能经历极度的疲倦和抑郁。极少数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登革出血热,伴随出血、休克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当您或周围的人出现上述症状,并且生活环境中存在登革热疫情,或近期有前往登革热流行区的旅行史时,应高度警惕感染可能。此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可能的登革热感染情况,以便快速诊断并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在应对这类在全球性传染病的挑战中,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深厚的理论与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为登革热的预防与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

 登革热的中医预防

  1.起居有常:顺应自然规律,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要注意室内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流通,创造一个干爽舒适的居住环境。

  2.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自身阴阳,强身健体。可进行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但尽量避免在清晨或傍晚等伊蚊活动高峰期进行户外活动。

  3.驱蚊小妙招:家中房间点燃3-5根艾条,充分燃烧1小时左右,产生的烟雾能有效驱蚊,过程中注意防火。

图片1.png

  4.防蚊小妙招:艾叶、广藿香、佩兰、苍术、石菖蒲、薄荷等中药具有驱蚊功效,将药材适量粉碎后做成防蚊小香囊,挂在身上或床边,具有辟浊逐邪、驱蚊防疫的功效。

图片2.png


中医治疗策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印发《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明确了登革热中医治疗的辨证分型、治法及推荐方药。

  1.发热期:湿热郁遏,卫气同病

  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发热,恶寒,无汗,乏力,倦怠,头痛,腰痛,肌肉疼痛,口渴,可见出血性皮疹,多伴恶心、干呕、纳差、腹泻,舌红,苔腻或厚,脉濡滑数。

  治法:清暑化湿,解毒透邪。

  推荐方剂:甘露消毒丹合达原饮加减。

  2.极期:毒瘀交结,扰营动血

  临床表现:高热迁延,或热退病进,烦躁不寐,口渴,多见恶心、呕吐,或可见鲜红色或紫红色出血样皮疹,多伴鼻衄,或牙龈出血,咯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舌红,苔黄少津,脉洪大或沉细而数。

  治法:解毒化瘀,清营凉血。

  推荐方剂:清瘟败毒饮加减。

  3.恢复期:余邪未尽,气阴两伤

  临床表现:发病后期,多见乏力倦怠,恶心,纳差,口渴,大便不调,多见皮疹瘙痒,舌淡红,苔白腻,脉虚数。

  治法:清热化湿,健脾和胃。

  推荐方剂:竹叶石膏汤合生脉散加减。

  4.变证

  (1)疫毒伤阳,气不摄血

  临床表现:热退或低热迁延,乏力倦怠,皮疹隐隐,或见暗色瘀斑,或无皮疹,多伴鼻衄,或牙龈出血,咯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舌暗苔腻,脉细弱无力。

  治法:温阳益气摄血。

  推荐方剂:附子理中汤合归脾汤加减。

  (2)内闭外脱证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推荐方剂:参附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苏合香丸。

  值得庆幸的是,登革热大多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然而,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及既往感染过登革病毒的人群而言,仍需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重症病例。因此,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总之,登革热虽隐匿而狡猾,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及时就医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就能有效应对这一健康挑战。让我们携手共建健康防线,守护彼此的安全与健康。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