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上,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通报表扬获2023年考核评价优秀等次的区县名单,从化区榜上有名。自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从化区闻令而动、擂鼓出战,紧紧围绕省市部署,坚持生态为本、产业强区、绿色发展,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扎实推动典型县以及1个典型镇、13个典型村培育创建工作,奋力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近期,从化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区融媒体中心,走进从化区的13条村居,一探“百千万工程”先进村居的生动发展实践,并推出“百千万工程”先进村居发展纪实专栏报道。
一条以姓氏命名的村庄,既有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七百余年的祠堂在时间的沉淀中保持着古朴静谧,立本修身、耕读传家的家风家训传承至今,这就是太平镇邓村村。
邓村地处广州地铁14号线和105国道旁,村域面积约4.12平方公里。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邓村通过发挥社区党组织统揽全局的作用,坚持问题导向,以多元参与、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发掘辖区内生动力为着力点,通过党建引领推动辖区群众自治,打破条块隔阂,凝聚各方力量,提出共同破解辖区治理难题的新思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步成型,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党建赋能
推进集体经济壮大
邓澄心革命烈士墓碑两侧种植了苍翠的松柏,公园内竖立了一尊邓澄心铜像。公园内还建有文化亭、宣传栏等设施,通过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宣传氛围,让身边的公园成为红色文化教育阵地。
邓澄心革命烈士墓
邓村在邓澄心的革命精神激励下,无论是在抵抗倭寇侵略的抗日战争,还是在民族解放战争,或是在彰显正义之战争,如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都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勇士、英雄乡贤,为邓村的乡贤文化注入更多红色的革命色彩。新中国成立后,邓村继续革命气概,试行“水稻田间管理责任制”;努力建成了从化首座4千瓦木制水轮机发电站;积极划拨土地支持国家重点企业723厂。
邓村邓氏祠堂
2022年,“百千万工程”冲锋号吹响,邓村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通过找准邓村经济的增长点,引入和引进资源,加大村文明建设工作的力度,全面开展美丽乡村改造工作,全力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基地和经济的发展。目前,村内依托邓澄心烈士公园,与企业合作,在公园停车场引进汽车充电桩项目。“项目既方便了村民及游客充电,也促进了村集体收入增加。”邓村村党支部书记邓建平说。
广东锐鉴建筑检测鉴定有限公司是邓村辖内进驻的企业。企业进驻后,一直致力于为村里的“百千万工程”出一分力。“融入参与‘百千万工程’是企业有所作为的社会责任。我们在村里租了村委的物业,既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同时带动了周边房屋的租赁。在节假日时候,我们也会联合村委组织慰问老人活动,尽企业最大努力为村里发展作贡献。”广东省锐鉴建筑监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现有的资源上,村里计划在广东省锐鉴建筑监测有限公司二楼和邓村老人院二楼安装约800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光伏棚下的空间再以6元/平方米租给广东省锐鉴建筑监测有限公司作办公室使用,预计村集体收入每月再增加10万元。
民生赋能
谱写经济发展篇章
进入21世纪,邓村以其特色古韵和秀丽新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先后被省、市、区、镇授予25项荣誉称号。邓村的人文历史文化、宗族乡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是从化无数条行政村的文化发展的现实写照或是一个缩影,也是从化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试点。
这些年来,邓村通过强化规划,优化布局,努力提高农村建设的品位和档次;坚持加强农村交通、环境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加快了农村城镇建设的步伐;坚持整治村庄的周边环境,优化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改善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明显提高,在农闲和传统节日期间,群众自编自演,老少同台,其乐融融。通过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邓村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使之成为邓村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看着村里的变化,村民邓树坚和邓炳林都很欣慰。“村里变化很大,水管重新铺设了,卫生环境越来越好,机耕路也有路灯了,未来还会铺设沥青,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