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魅力从化 > 从化概况 > 乡村振兴

“百千万工程”丨从化罗洞村:发展特色工匠产业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来源:广州从化发布 发布时间:2024-05-27 10:40

  日前,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上,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通报表扬获2023年考核评价优秀等次的区县名单,从化区榜上有名。自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从化区闻令而动、擂鼓出战,紧紧围绕省市部署,坚持生态为本、产业强区、绿色发展,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扎实推动典型县以及1个典型镇、13个典型村培育创建工作,奋力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近期,从化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区融媒体中心,走进从化区的13条村居,一探“百千万工程”先进村居的生动发展实践,并推出“百千万工程”先进村居发展纪实专栏报道。

  初夏时节,走进从化江埔街罗洞工匠小镇,连片的青翠稻穗映入眼帘,稻浪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稻香。稻田之间,一条长长的木栈道若隐若现,游客们行走其中,更好地融入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之间唤起浓浓乡愁。

图片

  罗洞村位于从化区江埔街东南部,是省级“特色小镇”罗洞工匠小镇的核心村。近年来,罗洞村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以打造罗洞工匠小镇为抓手,充分抓住罗洞工匠市级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契机,全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图片

  持续激发乡村产业活力
  每逢节假日,在罗洞工匠小镇百匠园内,一场场精彩纷呈的非遗展览、工艺研学等文化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透过一件件精致的非遗工艺品及手艺人细致的现场教学,让市民游客走近传统文化艺术,领略文化艺术的魅力。

图片

  工匠产业,是罗洞村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特色产业之一。为持续激发乡村产业活力,近年来,罗洞村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积极引入企业参与罗洞工匠小镇建设运营,盘活村内闲置资产资源,建成集非遗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特色研学、会务展览等为一体的罗洞百匠园产业园,探索“示范带+特色小镇+科普教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建成广乐府、微雕馆、云匠国艺馆,引入羌族草编传承人黄强、羌族水磨漆艺非遗传承人朱志红、广绣传承人谭展鹏等25名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落户开馆,传授传统工艺;与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合作开办大国工匠课程,与9所驻从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研发10多条农耕工匠文化研学游活动路线,举办研学培训活动将近200场次,以技能培训、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图片

  “我们还积极引导村民通过土地流转、闲置房屋租赁入股、经营特色餐饮民宿等方式,融入特色小镇产业链,连片流转农户80多亩土地开展经营活动,带动村民及村集体增收超20万元,让5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罗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刘杰彬介绍。

  走进罗洞村岭南好田景民宿,古韵古香的气息扑鼻而来。在一砖一瓦之中,处处融入木雕文化,将罗洞村的文化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每逢节假日,前来罗洞工匠小镇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也让岭南好田景民宿屡次出现“一房难求”。

图片

  “早在2017年以前,我们只是村里其中一间农家乐,但自罗洞工匠小镇打造以来,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机遇,于是扩大经营范围,将其发展为包含吃、住、玩于一体的民宿。”该民宿有关负责人表示,乡村的不断发展为农家乐、民宿等经营主体带来了人流量,而这些配套经营产业也为村民创造了更多在“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无疑是双赢的局面。

图片

  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是罗洞村给人的第一印象。穿梭于罗洞村的村道社道,行走于田间地头,仿佛进入了一幅美妙的农村锦绣图。

图片

  为挖掘传承罗洞村的工匠技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罗洞村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机遇,整合乡村优势资源,以工匠文化为特色,按照“低密度、高品质”的建设要求全力建设罗洞工匠小镇,全面开展“零弃耕”行动和“四小园”建设,完成罗沙河整治和停车场、研学步游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升级改造罗洞小学、福利院和敬老院,新建文化广场、微型消防站、交通劝导站等基础设施,扩宽罗洞小学旁白二社路口路段,成功建成广州首个广电5G乡村振兴试验基站,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罗洞“工匠气息”无处不在,人居环境美起来,村民住得更加安心、舒心。

图片

  同时,在罗洞工匠小镇核心区土地进行复耕种植,打造连片稻田景观,并在每年稻田收割后种上小麦,实现土地资源的使用率最大化,探索“一年三造皆丰收”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并成为广大市民群众共享的网红打卡点。

图片

  罗洞村还充分利用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同源共治社工服务队,构建“支部统筹+党员带头+村民参与”模式,引导80名党员回村报到,带领村民投入到每周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绿化美化、河道整治等乡村事务当中,推动主干道沿线环境品质显著提升,村卫生户厕改造达100%,罗洞工匠小镇公厕获评广州市“最美特色设计公厕”,罗洞村被评为“广州市卫生村”。

  着力厚植乡风文明沃土

  自罗洞工匠小镇启动建设以来,罗洞村的人居环境日益改善,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在刷新“面子”的同时,乡村也在努力改变“里子”,坚持以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

  走进罗洞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的罗洞书吧,一排排整齐的图书映入眼帘,并按照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历史、卫生、农业科学等不同学科分门别类地摆放。这个占地面积只有40平方米的地方,有着近1500册的藏书,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据刘杰彬介绍,结合乡村实际情况以及村民的阅读兴趣,书吧会定期更新一些更具实用性的书籍来满足村民的阅读需求。“自书吧设立以来,如瓜菜种植等工具类书籍常被借阅,而村民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互相交流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

图片

  “笃、笃、笃……”在从化区罗洞小学木作工坊教室内,不时传出阵阵凿木头的声音。一群小学生正在木工老师的指导下,握着木刻刀细心地按照木板上的铅笔线条进行雕刻。自从有了“家门口”的乡村“复兴少年宫”,罗洞村孩子们的课后生活变得更加精彩有趣。

  近年来,罗洞小学结合罗洞村作为远近闻名的“工匠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开设了木作手工艺课程,邀请了专业的木匠进校教学,并将其打造成特色校本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木作手工艺课程已从简单的教授基本功,发展到融入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等中国传统文化,逐步实现传统手艺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让学生们在收获乐趣的过程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助力文明新风。

图片

  “通过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书吧、乡村‘复兴少年宫’等文化阵地,以及举办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我们希望借此能够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乡村的精神面貌和村民的思想观念,从而推动基层治理不断优化,厚植乡村振兴的文化沃土。”刘杰彬如是说。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