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魅力从化 > 从化概况 > 从化旅游 > 旅游资讯

从化竹编入选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从化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2-11-11 10:14

  传承竹编技艺 展现非遗之美

  近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广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确认龙形拳、龙舟龙头制作技艺、粤语相声、广府传统婚礼习俗、云吞面、竹升面等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8项。其中,从化竹编榜上有名。

  竹编——指尖纵横的传统技艺

  竹编技艺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古老而悠久。据《从化文史网》记载,5000多年前,从化这块土地已有人类在此定居生活,从事简单农作,逐渐产生竹编。

  据悉,竹编技艺2021年入选从化区级非遗项目。该技艺是运用竹子作为原料,编制出各类器具、工艺品等的过程和方法,从化竹编的原材料取之于从化本地竹子。从化竹子品种繁多,据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编的《从化县志》记载:近300年前从化盛产竹子,最适合编织的竹子有黄竹、单竹、撑篙竹。而竹编的制作步骤有选竹、破篾、起底、编织和收口共五道工序。

  据了解,从化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从化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至今,每到圩日,还可以看到圩集摆卖竹编手工艺人的竹编作品,如箩筐等。人们最早期对竹子的利用是篱笆、篱引子、篾索;在中期,竹编艺人依靠手工艺,编织劳动农用具和生活用具;如今的竹编工艺品富有地方特点并融入多元文化元素,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丰富花色和图案。

  从化竹编民间手工艺人秉承竹的精神、竹的风韵、竹的艺术,一代代默默传承竹编手工艺,制作出来的产品也越来越深受从化本地和周边地区群众及游客的喜爱,成为本地特色商品,为从化地区的文化、旅游、商贸等发展显现出了较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其中,作为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传统技艺项目传承人的夏永洪更响应振兴乡村文化号召,把竹编带入学校课堂教学,不断探索竹编产品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立志让竹编产品走进现代人的生活里,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美学。

  以文塑旅 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充分挖掘保护,完善非遗项目名录,创新传承培养形式,丰富活动载体,推动非遗与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传承非遗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区文化馆积极探索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年开展多个项目公益培训,如《从化猫头狮》套路动作讲座、《鳌头醒狮》套路动作讲座、《竹编技艺》编织讲座、《粤剧》表演培训班、《从化水族舞》鱼虾蟹编织技艺讲座等,加强非遗传承人培养。“这些培训班的开展对进一步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促进我区群众了解从化非遗、重视从化非遗发展和传承起到积极作用。”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我区充分利用民俗节庆、乡镇宣传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非遗活动,让非遗文化在各种特色活动中传开来、“热”起来。2022年初,区文化馆以“欢乐过大年·喜迎冬奥会——我们的美好生活”为主题,同时在我区四个特色小镇举办了“5G直达最美小镇”——广州从化云上“村晚”系列展演活动。活动突出“文体旅融合”,分别在四个特色小镇中进行《从化水族舞》《鳌头醒狮》《太虚拳》《粤剧》等非遗项目展演。活动受到广大社会媒体的关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以及各级媒体均有报道。

  近段时间,区文化馆更在其微信公众号推出《“艺”起成长》系列公益慕课,开展极具我区地方特色、适宜不同年龄段文艺爱好者模仿学习的特色文艺资源慕课——“云上非遗”系列课程,利用线上平台,把我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故事、非遗传承与保护活动等基本情况用视频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社会群众开放展示。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坚持做好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依托,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常态化开展非遗传承活动,让广大群众都能够共享非遗文化保护工作带来的丰硕成果。同时,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将非遗元素与旅游进一步融合,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黄颖瑶)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