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鳌头镇探索新型创安之路
2016-01-14 16:00:00

    我镇把平安建设作为基础性、源头性工作来抓,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深入推进“平安鳌头”建设,在防控、组织、宣传等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子,努力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社会环境。

一、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状况

截至12月25日我镇刑事治安总警情1614宗,今年指标1880宗,比去年1826宗下降11.6%。其中盗抢诈骗警情1003宗,比去年1112宗下降9.8%;涉黄赌毒110警情530宗,比去年554宗下降4.3%。

全年中心接待群众来访231批1175人次,受理矛盾纠纷35宗,化解矛盾纠纷35宗,化解率达100%;上级网上“云信访”交办39宗,办结38宗;村居工作站受理矛盾纠纷364宗,化解矛盾纠纷361宗,化解率达99%。

总体来讲,我镇治安秩序良好,村民防盗防诈骗意识进一步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人民群众对平安创建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二、注重工作抓手

一是“五网联动”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

——视频互通建“天网”。推进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加强视频监控系统与警务信息互联共享,实现公安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监控探头联网调用,变低效监控系统为面广灵敏的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构建新型治安防控体系在治安复杂地段、城镇出入口等新增设15个视频探头,实现监控全覆盖;整合辖区内的企、事业的视频监控502,并与公安机关的监控联网,初步建成全方位、全天候的防控“天网”,切实提高治安监控系统的作用。

——优化服务织“地网”。一是结合镇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驻村入户活动,65条村居65支驻村队伍,推进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全面推广便民服务代理制。二是变力量分散、职能单一、突出管理、事后处置的维稳模式为资源整合、职能完善、注重服务、关口前移的维稳服务体系。

——活用人才编“人网”。深入推进调解组织和驻村队伍全覆盖,建立“多调对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构建新型人民调解模式。村级维稳工作站结合驻点联系群众镇干部驻村入户调查群众生活与需求,协助解决问题,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服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转变观念搭“法网”。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程全覆盖,变过去坐门等客、承办个案的法律顾问制度为主动上门提供全面法律服务并为党委政府提供维稳信息的新型法律服务模式。

——资源共享筑“数网”。推进政法信息网络全覆盖,构建政法系统网络设施共建、信息资源共享、网上协同作战的新型政法信息网络体系。目前实现、镇、村网络对接,并推进微信、QQ、电子邮件等网上办公、网络舆情搜集等系统的应用。

二是抓“三网覆盖”,推进平安创建工作

我镇总结平安创建工作的不足,精心编织“服务网、责任网、信息网”三张网络,全力推进平安创建工作,提升群众知晓率、安全感和幸福感。

一是全覆盖服务网。创建平安鳌头结合镇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成立了直接联系群众的驻点团队和辅助团队,镇领导班子成员等领导干部每人直接联系2-6个村居,规模较大的村、重点村要由镇主要负责同志直接联系每个村安排1个成员相对固定的驻点团队,驻点团队坚持每周三到村接访群众,方便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等。驻点团队全覆盖,让老百姓从根本上实现办小事不出村、办大事不出镇、办难事不绕弯。

二是全员化的责任网。我镇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责”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明确服务范围和具体职责,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推行“一周一接访、一月一通报、一年一考核”的措施,使每个部门、团队和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做到了人与责一一对应、责与效一一挂钩,确保平安创建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三是全触角的信息网。镇平安办作为信息中枢,通过分布在辖区内网格信息报送渠道,全面掌握全镇的基础信息动态,实现“一网格一本台账、一项工作一组数据”。网格作为信息触角,通过不间断的巡查和走访,充分了解本网格的人、事、地、物、情、组织,并随时录入,及时上报,确保熟悉掌握平安创建工作具体状况。

三是抓“五个结合”,全面铺开创安宣传

一是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开展创安宣传,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上新台阶。坚持普法先行,在推进统筹城镇化发展项目规划用地前,加强对相关群众开展创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创安法制宣传,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城镇化发展、推动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法规依据,深得群众的支持和配合,避免了因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二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创安宣传,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创安宣传工作贯穿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始终,进一步加大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方面的政策法律宣传,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创安宣传,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深入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事业、政策措施方面的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维权意识和守法意识。四是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开展创安宣传,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切实加强司法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普法教育培训,加强执法检查、考核,切实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热情服务自觉性。五是围绕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开展法制宣传,着力创建“平安鳌头”。大张旗鼓地开展创安法制宣传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编纂相关宣传资料,录制光碟分发给各村居群众观看。出动市公安局“罗sir来了”宣传表演和有奖问答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平安村居”创建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平安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平安和谐的新局面。

    三、强调工作创新

一是推动“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强化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我镇全面推进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出台了《广州市企业家结对帮扶孤儿、单亲贫困家庭学生工作实施方案》,并启动手拉手扶困助学工程。广州市企业家结对帮扶鳌头镇贫困儿童工作已经开展5年,不仅建立了帮扶档案,每年至少开展1次联谊活动,给予孤儿、单亲贫困家庭学生资金、实物和精神方面的帮扶。 

同时,在平安校园试点还组织有关学校教师与留守儿童开展亲情结对,设立亲情驿站,在学生宿舍开设亲情电话,方便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开展“知心老师幸福课堂”活动,聘请专业心理教师为留守儿童现场授课。对留守儿童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教师每学期至少结对帮扶2个留守儿童和1名思想行为有偏差学生;积极开展德育特色活动,学生自我组织爱国爱村、法制安全、行为习惯等话题讨论。还采取“爱心+耐心”教学法,制定留守学生关爱帮扶工作计划。我镇团委、妇联、综治办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青少年的集体意识和生活能力;镇教育、公安、司法、关工委等部门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法制副校长讲解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营造出关爱帮扶的浓厚氛围。

二是推行“四通”工作模式,服务群众零距离为进一步推动“平安鳌头”创建工作,镇实施“四通”工作模式,建立了“1个指挥中心+65个站点+130名服务联络员”的一体化的服务直通平台。 

“四通”工作模式主要指“民情直通”无障碍、“服务直通”解民忧、“评价直通”保民权、“问责直通”护民利。在开展工作中,镇借助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在全镇65条村(居)设立服务网点,驻点团队每周至少下村1次,推行一户一卡、一村一台账的民情档案制度,全面掌握所驻村(社区)群众的基本情况、生产生活信息和舆论动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全面掌握群众诉求。镇还建立了网络评价平台,及时收集社会各界对社会管理和创安工作的期望和要求;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等,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每年发放调查问卷1300多份。今年,镇共收集意见建议5612条,帮助解决群众生活生产问题5294件,解决率达94%。

    四、激发工作亮点

一是治安环境明显好转。截至12月25日我镇各项警情比去年基本都有所下降,其中龙潭派出所总得分在区排名第二,治安整治效果明显。总体来讲,我镇治安秩序良好,村民防盗防诈骗意识进一步提高。

二是创安经验得到省市推广。镇注重总结和善于发掘工作特色、亮点等典型事例,积极向报刊、简报、信息、网络等宣传媒体投稿,及时报道我镇的工作动态和成效,今年在广东政法网发表文章3篇,多篇文章被广州市、从化市综治简报、《今日从化》和从化政府网等地方采用刊登。

通讯员 蓝丽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