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广州市从化区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府机构 > 区政协 > 政协动态

区政协三届六次常委会议议政发言摘登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3-11-10 16:26

  区政协常委梁纳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城区扩容提质

  一、完善综合公共交通网络布局。从化区内多数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通勤,但全区公交车接驳线路较少,企业员工尤其是工业园区的员工出行十分不便,建议增加公交车接驳线路及频次,方便企业员工通勤,同时鼓励区内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低碳环保。

  二、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工业园区内教育资源紧缺,优质公办学位不足,市区教育差距大,建议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吸引更多优秀师资力量充实到从化教育队伍,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快医院提标改造建设。从化目前医疗水平偏低,大部分是一甲医院,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有待提升。建议政府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实施镇级医院提标改造,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提升医护操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区政协常委欧阳建忠: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领百千万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规划,精准施策

  根据地域优势做好主体功能分区规划,谋定而后动;把握好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走特色差异化之路,打造特色产业和特色墟镇;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利用政策和资源优势,盘活土地、集体资产等资源要素,引导人才、资金、科技等要素投入乡村建设,探索实现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的有效途经。

  二、推进农产品食品化,推动农业工业化

  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把更多“原字号”变成“深字号”,让更多原汁原味的“土特产”变身为形态各异的商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做优物流销售服务,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做大做强产业融合,打造产业全链条模式,带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借力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政策、资金、科技支撑作用,发挥二产带一产联三产作用,引导资金、人才、科技等要素配置,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基础,激活发展新动能。

  区政协常委路俊华:

  做大做强中心镇  建设县域副中心

  一、加快编制太平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太平镇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全局的战略高度,坚持“湾区所需、从化所能”,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以从化区发展规划为统领,将上述四个规划合为一体,编制太平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中新知识城、白云区钟落潭镇、增城区镇龙镇、花都区花东镇一体谋划、错位发展,实现交通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对接、公共服务对接、产业互补、经济互惠互利,明确太平镇域内各片区的功能,与国土空间规划对接,使规划成为今后20年乃至30年的行动指南,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完善中心镇基础设施

  加强太平镇对外交通通道建设,实现太平与重要交通节点(从埔高速、北三环高速、京珠高速、中新知识城)30分钟内快速接驳;优化中心镇内部公路和市政道路路网建设,加快高湖公路建设,推进高技园、中新知识城、高埔创智谷、天人山水等一体化发展;按照区域统筹、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进给水、排水、污水、电力、通信、燃气、消防、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改造,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加快钱岗污水处理厂建设,升级改造和扩建高技园水厂、神岗水厂。

  三、做大做强镇域经济

  跳出太平看太平,依托毗邻中新知识城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中新知识城发展,认真研究知识城的产业方向,加快高埔创智谷建设,主动承接中新知识城辐射带动和产业溢出,将其打造成为中新知识城的产业延伸区和配套区。加大中心镇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与区招商办、经开区联合招商,瞄准中新知识城头部企业、龙头企业,主动出击,吸引其下游配套企业落户中心镇。发挥太平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配置完善的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工业设计、研发中心、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四、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吸引产业人才聚集

  (一)完善服务圈。引进基础教育集团进驻,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太平卫生院达到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发挥珠江惠仁医院等社会力量,建设高水平的第三方专业医疗机构。谋划推进图书馆、体育场馆建设。加快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二)提升商业圈。乘“奥莱八号仓”开业的东风,不断提升商贸服务功能。加快建设荔枝农产品交易市场,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建设,促进荔枝等大宗农产品交易。因地制宜建设美丽街区,对街区标志性建筑、小景观、小公园、小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进行亮化设计和改造,打造成为网红地、打卡点。积极开展商业建设行动,打造特色商业街和夜间经济集聚区,引进品牌连锁超市、电影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规划建设国际人才港,利用我区房价洼地优势,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知识城的产业工人、企业高管等到中心镇置业安家,集聚高层次人才,带动产业发展。

  五、增强要素保障,为中心镇发展提供支撑

  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中心镇建设用地,利用全域土地整治试点契机,推进土地整备,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满足中心镇建设用地需求。要创新思路,积极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

  区政协常委杨远云:

  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打造“百千万”温暖工程

  一、加大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养老需求评估机制。开展城乡居民养老需求调研,掌握不同群体老年人养老需求实际,立足养老服务均等化发展短板,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养老服务购买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为居民养老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农村养老提供政策支撑;探索开展老人友好型城镇建设机制;参照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相关要求,发挥好部门协调、资源互补的优势,探索以建设老人友好城市、街镇、社区(村)、基地等为契机,明晰部门职责,完善配套政策,服务养老需求。

  二、完善设施建设。优化结构布局,加快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效率。如在具备条件的乡镇,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结构布局,改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或引入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兼顾社会面养老需求,全面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机构;优化功能配置,加强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围绕社区(村)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资源,探索建立医养联合体,开展老年人特色医疗服务,提供健康养老服务。

  三、优化养老模式。提供更多的居家养老辅助设施,进一步稳固居家养老模式,如提供居家养老培训、提供居家养老设备、提供补贴支持家庭照顾老人、选树表彰爱老敬老先进典型等,充分发挥居家养老模式基础性作用;积极鼓励建立养老互助组织,发挥党员、志愿者作用,让家庭之间、个人之间自发组织起来,提供生活互助、资源共享和社会交流,优化互助养老的服务内容;规范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规范养老机构及社区养老服务设置条件及收费行为;加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配置养老服务资源,满足老年人的不同的养老需求。

  四发展银发经济。各镇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建设中心镇、专业镇和特色镇进程中,可进一步加强资源要素规划引导,积极挖掘资源禀赋,用好政策机制保障,加大招商引商,立足需求,布局养老服务及养老机构运营、智慧养老、健康养生等养老产业,打造养老服务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在此过程中,加强城乡互动发展,鼓励城镇退休人员回乡返乡参与乡村治理,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城乡结对,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面献计献策,从而在自然环境、生态宜居、乡愁文化等方面提升镇村价值,以此促进养老产业落地落户,推动城乡互动发展,形成城乡互相加持、互相赋能新局面。


返回顶部打印页面关闭本页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