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市民对政务环境、服务的体验评价,以及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看法和期待,广州市统计局近期利用万户居民调查网,对全市11区41条行政街200个社区,年龄在18-65周岁的5000名常住居民家庭户经济户主开展入户调查。从化区统计局根据全市统一部署,按照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个街道共计300户常住户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样本覆盖各年龄层次群体,其中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及以上受访者占比分别为6.0%、27.3%、36.7%、23.3%和6.7%。
调查结果显示:
从化区政务环境持续改善,政民互动氛围浓厚,提振市民对政府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信心。九成左右的市民认为从化区政务环境有改进(91.3%),会主动寻求政府帮助(92.7%),对政府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有信心(94.7%)。
公共服务体验较好,基础医疗卫生服务最受关注。市民对在政府部门办理公共事务体验打出8.15分的平均分。最受关注的公共服务为“基础医疗卫生服务”,受关注度为66.1%。
在人性化服务方面,市民希望通过“开设特殊人群绿色通道”(72.7%)、“推进公共事务一体化办理平台建设”(66.7%)与“推进公共事务随时办”(59.3%)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在民生热点领域,市民期待以“完善医疗费用标准”“加强房价调控”“路面交通畅通管理”为切入点,优化医疗、住房和公共交通服务,中选率分别为78.7%、77.3%和62.7%。
一、政务环境不断优化,政民互动氛围浓厚,提振市民对政府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信心
(一)超九成市民认为从化区政务环境不断优化
本次调查考察了市民对从化区政务环境的看法,91.3%的市民认为从化区政务环境近年来有改进(“有很大改进”与“较大改进”合计,下同),其中,36.7%认为“有很大改进”,54.7%认为“较大改进”。政务环境各分项均获得八成以上认可,依次是:“政务公开”(90.7%)、“依法行政”(90.7%)、“办事效率”(87.3%)、“服务态度”(87.3%)以及“工作作风”(85.3%)。
与全市相比,从化区市民对政务服务环境各分项的认可度均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其中认可度最大的是“依法行政”,从化区较全市平均水平高8.0个百分点,“政务公开”和“办事效率”的认可度也较全市高3个百分点以上。
(二)市民对政府政民互动评价高,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意愿强
充分听取人民意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我区一向高度重视听取民意,市民对此感受明显。调查结果显示,从化区70.0%的市民认为近年来政民互动的环境“越来越好”(全市65.0%),认为“变化不大”的市民只有21.3%,仅有0.7%表示“越来越差”,另有8.0%的人选择“说不清”。
随着政府感知民意环境越来越好,市民也愿意主动与政府进行沟通。从化区92.7%的市民表示在需要帮助或投诉建议时,会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全市90.6%),其中,56.7%的市民表示“大多数情况会”,36.0%的市民表示“偶尔会”,仅有7.3%的市民表示“从来不会”,“从来不会”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的市民其办事体验评分也相对较低(7.55分),远远低于会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联系的市民平分(8.19分)。同时,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的群体,“从来不会”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的比例,都存在两头高,中间低的“U”型特征,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市民,不主动联系政府的比例在全市的层面来说也是最高(20%)。要更好地发挥政策兜底线保民生的作用,就需多关心、关注老年人及低受教育程度等特殊群体,并进一步拓宽政府同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以实现“知民情、听民意、纳民智”的良好政民互动关系。
(三)九成以上市民对政府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有信心
当前,从化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民对此举落到实处,促进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有信心的比例高达94.7%(全市90.8%),其中,48.7%“很有信心”,46.0%“较有信心”。而表示“信心不大”的市民仅占3.3%,没有市民选“没有信心”,另有2.0%的市民表示“说不清”。浓厚的政民互动氛围能有效提升市民信心,要继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就需持续听取民意,增强政民互动。
二、公共服务出亮点,群众办事体验好
(一)“穗好办”成公共服务亮点
市委、市政府通过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等举措,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解市民对相关政策效果评价,调查选取我市近两年“十件民生实事”中热点内容,询问了市民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在各项公共服务中,“打造‘穗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受到我区最多市民点赞,中选率为67.3%,继续通过“互联网+”提升市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大有可为;半数以上的市民点赞“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旧楼加装电梯”(65.3%)、“建设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0.0%)、“增加公办幼儿园、公办中小学学位”(52.0%)和“交通拥堵点微改造”(50.7%)。
(二)各项公共服务中,市民最关注基础医疗卫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充分了解市民的关注点,才能更精准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本次调查要求市民选出三项关注的公共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市民最关注的是“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中选率为66.1%,明显高于其他选项,反映出市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强烈诉求;其次是“交通出行服务”,中选率为58.2%。中选率较高的还有“住房服务”(41.7%)、“基础教育服务”(38.7%)与“社会保障”(38.0%)。
(三)群众办理公共服务体验较好
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体验,也是提高政务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次调查邀请市民就在政府部门办理公共事务的体验进行打分,结果显示:我区市民办事体验平均得分为8.15分,较全市平均得分(7.96分)高0.19分,绝大多数(80.0%)的市民打分在8分以上,其中16.0%的市民给出满分,群众办事体验较好。另外,从市民个人经历来看,要关注到向政府部门表达诉求过程中,遇到过问题和困难的市民其办事体验评分也相对较低(8.09分),低于未遇到问题和困难的市民评分(8.50分)。要持续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增强人民获得感,就需进一步关注对市民诉求的办理成效,做到事事有反馈、有落实。
三、积极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既要优化政府政务服务,也要聚焦市民公共服务关注点,实现市民的期待。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就政务服务人性化以及医疗、住房、交通等民生紧密相关公共服务作出了相关建议。
(一)畅通沟通渠道,加强政民互动
如前所述,我区92.7%的市民表示在需要帮助或投诉建议时,会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在其向政府部门提出意见、表达诉求过程中,超四分之一(25.9%)市民完全没有遇到过任何问题(全市19.4%)。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市民,遇到问题的比例越高,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的市民,遇到问题的比例为72.2%,远高于“小学或以下”的市民遇到过问题的比例(60.0%)。
在遇到过问题的市民中,反映最为突出的是“反映的渠道不畅通”,中选率为49.6%,其次依次是“回应处理的效果差”“反映后没有回应”,中选率均在三成以上。
(二)开设绿色通道,提供更人性化政务服务
作为服务型政府,我们应以人为本,真正把群众冷暖装在心里,打造人性化的政务服务,让政务服务更便民、更暖民、更安民。调查结果显示,市民认为首先要“开设特殊人群绿色通道”,中选率为72.7%。六成左右的市民还关注办事便利性,希望能“推进公共事务一体化办理平台建设”(66.7%)和“推进公共事务随时办”(59.3%)。满足市民个性化的需求也是人性化政务服务的重要部分,半数以上的市民还希望“针对特殊情况特事特办”(50.7%)。此外,市民还希望“对市民普遍反映的薄弱、重点环节加大投入”“允许办理资料事后补寄”“提供更多表达意见渠道”“提供‘定制服务’”。要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的人性化程度,就需关注特殊群体需要,同时继续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一站式、全天候的政务服务。
(三)聚焦“看病贵”,改进医疗服务
“基础医疗卫生服务”是市民最关注的公共服务。调查就此方面进一步了解了市民的期望,结果显示,市民最希望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建议改善“医疗费用标准”(78.7%)和“基本医疗保险保障”(78.0%)的市民均在七成以上;希望“医疗资源分布”进一步改善的比例有56.7%,还有市民希望进一步改善“基层医院服务水平”“医疗资源投入”“诊疗信息共享”“常态化疫情防控”。
(四)加强房价调控,推动住有宜居
在住房方面,房价问题最受关注,七成多(77.3%)市民认为最需要“加强房价调控”,远高于其他方面;排在第二位的是“老旧小区改造”,比例为50.7%;市民还希望改善“保障房、公租房等政策”“公积金政策”和“物业服务监管”,选择比例超过四成;对于“业委会监管”“住房租赁市场监管”和“住房交易市场监管”等方面,也有部分市民希望改善。
(五)治理“路面拥堵”,优化交通服务
交通出行服务方面,路面拥堵给市民造成较大困扰,市民呼声最高的是改善“路面交通畅通管理”,中选率为62.7%。交通路网也是市民较为关注的方面,五成左右市民希望改善“公共交通网线、站点布局”(55.3%)和“公共交通乘车环境”(52.0%);此外,市民还希望改善“道路规划和维护”“交通秩序管理”“信号灯设置和维护”和“交通安全整治”等方面。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为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才能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调查结果显示,市民肯定我区政务环境、政民互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对政府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有信心,我区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要进一步畅通政民互动渠道,关注特殊人群需要,加强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加民主化、人性化、便利化的政务服务,同时聚焦市民关注的看病贵、房价高、路面堵等问题,持续改进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