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防汛责任落实到人。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落实三防责任人775名,全部纳入责任台账管理。全区6座大中型水库、77座小型水库、330宗总长1731.42公里堤防、27座水闸、119座水电站、17座泵站、23座山塘、4宗中型灌区、9处易浸点、71条山洪灾害防治村均落实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编制印发水旱灾害防御、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举办各类培训班、防汛应急演练,不断提升责任人履职能力。
二是隐患排查深入到底。聚焦水利工程、在建工程、供排水设施等重点部位以及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风险区与地质灾害风险点叠加区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重点检查影响行洪安全突出问题、基层能力建设情况、安全生产情况,并以“一点一措施、点点有包保”的责任举措,对排查发现的70个点位问题进行整改,确保隐患排查到位、消除及时。目前,已完成整改67个,修复水毁工程7宗,清理河道、水塘淤泥总量13.19万立方米。
三是应急抢险及时前置。加强队伍和装备建设,已落实专业、兼职防汛应急抢险队伍7支共219人,每逢强降雨来临前,提前做好易积水点布防工作。充分研判我区地理因素、人口规模及潜在风险,及时补充应急物资,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目前,79座水库已储备沙石5606吨,全区已储备应急发电机、编织袋、救生圈、照明灯等应急物资14.15万套,配备大型“龙吸水”3台、强排车1台、轻型液压动力泵4台,总抽排能力达7720m³/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