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广州市委平安办、市委平安广州建设领导小组市域社会治理组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2020-2022年度广州市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成果交流会。其中,由从化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报送的“从化区创新‘129’模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项目从全市77个遴选项目和23个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2020-2022年度广州市市域社会治理十大创新项目奖项。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核心 保障社会组织参与治理不偏航。作为广州市内的农业农村大区,从化区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党建引领为核心的社会组织培育模式,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从化牵头制定从化区社会组织党建“双同步”工作方案,在着力提高社会组织党组织数量的同时,注重党建质量提升。同时,从化依托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建立集党建阵地、服务平台、活动中心、党员学校、人才驿站、信息枢纽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为全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一站式服务”。据统计,项目创新实施以来,全区建立社会组织党组织58个,先后开展党建活动及专题培训123次,惠及社会组织600多人次,全面引领区内320余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基层治理工作。同时,从化区将社会组织党建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度结合,通过“如愿行动”众扶互助平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目前,“如愿行动”平台已发布4688个困难群众微心愿,4685个心愿被成功认领,全区8000多名党员参与了如愿行动。
二是发挥平台培育作用 服务乡村群众实际需求促满意。从化区搭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和“社会组织联合会”两级平台,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打造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共创平台和“生态圈”。11个建成的区、村两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了集孵化培育、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政策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2020年至今,各基地共提供咨询服务450人次,开展社会组织交流会及能力提升培训50场次,培育了“花木兰志愿服务队”“小哪吒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具有从化乡土特色的社会组织,组织开展乡村活动300余场,累计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组织发动社区能人、志愿者社会力量450人员队伍,广泛服务了众多社会民生项目,大大激活了乡村的内生动力。同时,从化区组织专家学者12名深入村居开展个性化督导,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路径和战略规划服务,运用小额资助的方式精准帮扶社会组织开展个性化项目。目前,已为200余家社会组织提供包括能力建设、管理咨询、资源对接、项目扶持等8项孵化服务;依托“探索乡村力量”系列微创投活动支持辖区31家社会组织开展项目化服务,以小资金撬动大力量,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参与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构建标准培育体系,增强社会组织治理能力保成效。从化区立足健全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治理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发布了“九步法”培育乡村社会组织操作手册和《“共建共治共享”从化区乡村社区治理指标》,通过“探寻乡村社会组织、发现优势与弱点、培训与提升、挖掘需求、提出建议、讲好故事、做好一个活动、成效提炼、互助网络”九个标准步骤,将区、村两级孵化平台建设为社会组织的“跑马场”。通过举办乡村微创投公益大赛或由镇(街)、村(社区)“伯乐”结合乡情社情寻找有基础、有前景的乡村社会组织;通过宣传发动,指引乡村社会组织建立互助网络,扩大典型示范组织的成效和影响力,推动乡村社会组织互助发展。当前,从化区在全面实施“129”模式深入推动乡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拓展深化“一站、三平台、四基地、幸福+”的乡村服务模式,以“枢纽增能型”乡村社工站为依托,以“爱心到家、如愿行动、社区基金”三平台为支撑,着力建设“村民自治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社会组织培育基地、乡村文化传承基地”四大示范基地,与乡村社会组织共同开展“幸福+”系列服务,帮扶困难群体,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全面服务辖区高质量发展,助推从化高质量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