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烨威
疫情蔓延,全民防控。虽然区残疾人康复养护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康复中心)在疫情期间暂停集中康复服务,但他们本着“停开不停服”的原则,通过电话、微信群等方式组织学员进行居家康复训练,积极拓展线上服务做到“停工不停练”,与学员及家属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开展线上服务 关爱残疾人身心健康
“因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康复中心在春节前便全面停止了各工疗站,无法为学员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此前,学员与中心的社工、康复师从未试过这么长时间不见面的,我们很担心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会很不适应。”康复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工作人员把学员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朋友、知己、学生,一直都很担心学员在家呆得太久的不习惯,担心他们会不会闹情绪,担心他们防疫意识不强等等错综复杂的思绪。
针对当前的情况,康复中心工作人员希望冲破困难去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那怕是帮助不大,但即使能够提供一丝温暖、声音、图像也是对站内学员的支持与鼓励。为此,康复中心开展了多次商讨会议确定服务形式及内容,最终确定采取线上课程和入户探访作为主要服务形式,而针对部分学员的特殊情况则采取入户一对一的服务。
“大家看,洗手的时候要采取七步洗手法,第一步洗手掌,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洗背侧指缝……”“在家闷的时候,我们可以跳一跳踩点舞,看着老师的步伐一起学起来吧……”疫情期间,康复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录制视频、视频通话等形式,为学员带来职业技能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生活核心技能培训课程、健康管理课程以及兴趣小组活动等,让学员在家也能增强知识。
开发线上课程是特殊时期的热门服务,这种服务对于很多人都是一种新的偿试,康复中心也不例外。他们一直摸索着,并最终走出线上课程的第一步。线上课程由起初的简单录制视频教学,再到课程内容的丰富,增进互动性调动学员积极性等等。线上课程通过多次的经验总结与反思,工作人员间的经验交流与相互促进,课程一步步得到完善与充实,最终这种线上课程服务得到较多学员及家属的肯定与支持。“当然,在开展课程时我们也遇到非常多的困难,例如较多学员没有手机,课程内容吸引力不够,学员家属无法抽取太多时间陪伴他们线上学习等等。”康复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康复中心根据课程组建各班级的线上课程微信群,鼓励家属与学员共同参与,结合一些激励技巧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方法在一定程度克服了以上的困难,而家属的参与度也渐渐增加了起来。
“喂,您好!我是某某社工/导师,家人现在情况怎么样?有什么地方需要我们帮忙?好,您的情况,我们会如实记录,及时反馈,请问还有什么地方能为您提供服务?”……2月中旬开始,康复中心还通过电访以及微信等工具跟进学员情况。问冷暖、知行踪、解情绪成为了工作人员每天必备的工作,也通过电访了解学员或家属是否存在疫情期间特殊的需求服务,当电访反馈学员存在需要工作人员介入时,康复中心会立刻组织工作人员跟进服务。例如:有学员家属反映该学员存在自春节放假以后在家还没洗过一次澡,希望工作人员介入,为此康复中心温泉康园工疗站的社工及导师立刻介入,利入电话沟通及入户探访进行事件跟进,最终协助该学员完成洗澡、换衣服等个人卫生清洁的日常自理内容。据统计,从2月中旬至今4月初,康复中心共电访学员15262人次。
同时,康复中心还通过电话、微信群等方式与学员约定每天完成不同的家课任务,运用在站所学知识制订个人康复锻炼行动计划,如:周一是扫/拖地,周二是厨房清洁,周三是体育锻炼,周四是洗/叠衣被,周五是练/写字,周六日休息或体育锻炼等,遇到雨水天气等不适宜院外进行的家课可以在家进行手指操、康复操等身体锻炼。微信群上每天上传的家课图片和行动短视频汇报打卡见证了每位工疗人员的努力和成长,家属在与社工及导师的电话沟通中对工疗人员在家的成长和改变感到了由衷的欣慰和开心,感激工作人员在此期间对工疗人员的陪伴/支持和鼓励,而每天收到工疗人员平安的消息就是家属和导师最欣慰、快乐的时刻。
开展线下服务 提升服务质量
3月中旬以来,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康复中心还组织开展线下服务,如“疫情温暖行”爱心探访活动,深入乡村,到全区近400名康复对象家中开展入户探访,并到部分社区、村居委内宣传残障人士服务,倡导居委、村委会配合开展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服务。
探访中,工作人员除了解学员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卫生情况、近期需求以及提供个别情绪支持外,还向学员及家属普及一些有关防疫的知识,鼓励戴口罩、勤洗手、少集中等。同时为他们派发口罩、酒精消毒喷雾、环保酵素液,正确指导他们使用,并手把手教导服务对象正确佩戴口罩。
自疫情暴发以来一直居家,李学员长期缺少锻炼,且家属反映该服务对象日夜颠倒,致夜不能寐。在探访过程中,工作人员针对李学员的情况对其进行了劝诫,希望他能适当参与家庭事务,加强锻炼,调整作息时间,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随后,工作人员还现场教导李学员睡前眼保健操,叮嘱服务对象每晚睡前实操两次。隔天,工作人员电话回访时,其家属反映李学员昨晚已经开始不失眠了。
“能帮帮我吗?家里小孩在家不愿意洗澡和换衣服,怎么劝都没用,已经对家人及邻居的生活造成影响了……”疫情期间,有服务对象家属向康复中心急切求助。接到求助后,康复中心详细了解服务对象的详细情况,及时安排组织温泉康园工疗站工作人员落户家访。
落户家访中,服务对象看见到工作人员的到来,热情称呼并带工作人员去她家里坐。在与其家属面对面的交谈中,工作人员了解到服务对象近期的情况后,耐心地劝导服务对象个人卫生要做好,勤换衣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并及时给予服务对象情绪疏导。服务对象听后,笑了笑点点头,并表示很想念工疗站的老师们。随后,工作人员为她微信视频连线她最想念的老师。经过其老师与工作人员的轮番劝说后,服务对象终于肯去洗澡了,并主动把更换下来的衣服清洗干净。“很感谢你们的到来,能让她自觉洗澡和洗衣服,不然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其家属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
最后,工作人员还与服务对象及家属约定,在本次探访后,工作人员将会每天通过电访、视频聊天跟进服务对象换衣服及洗澡等个人卫生情况,鼓励服务对象继续保存每天洗澡换衣服的良好习惯,并引导家属平时在家中应如何鼓励引导服务对象。
家属告诉工作人员,服务对象去到工疗站前比较自我封闭、排斥与外人接触,在接受工疗站培训后,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服务对象的邻居也纷纷表示,服务对象参加工疗后进步非常明显,即使是她的一点点改变,一小步成长,对于家庭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加强对接服务 助力残疾人就业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区复工复产也加快了速度,这对于一些寻找工作的残疾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而针对这些服务对象,康复中心一方面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另一方面教导学员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努力工作,并采取多项措施为其解决困难。
“您好,我们是广州市福泽龙卫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福泽龙)这边的,你们年前通过我们门卫岗位面试的学员能否近日到我们公司报到上班呢?”“这是我三十年来的第一份工作,我很想去上班。”1月31日,康复中心的就业辅导员邝社工接到福泽龙的电话后,立即与学员小荣联系,并陪同他到福泽龙报到。
“疫情现在这么严峻,你不害怕吗?”小荣工作期间,邝社工与他经常收到这样的询问,但在小荣看来,福泽龙是一间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大家不怕,在加班加点赶制口罩,而作为公司一员,他也不害怕。对此,邝社工认为,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就是为社会作贡献,但在学员需要的时候,走出家门、给予他们支持,助力福泽龙复工复产,这也是另一种为社会作贡献的方式,况且这都是在尽可能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所以并不可怕。
至今,小荣已在福泽龙上岗两个多月了,他从未因疫情、寒冷、暴雨而停止上岗。“荆棘路上,陪你走一段。”而邝社工也从未停止对小荣的引导与支持,助他解决因身体残障与初次就业到来的种种困难。
邝社工以陪同上岗的方式与小荣共同面对疫情的严峻氛围,督促并确保小荣掌握好个人的防护知识,减轻小荣因第一次参加工作而面临的焦虑和迷茫;引导小荣礼貌待人、认真做事,疫情时期愿意与公司共克时艰;通过挖掘和激发小荣吃苦耐劳的个性和好学的精神,引领他对岗务的操作进行学习与练习;用辨识认字的方式教会小荣认识福泽龙“紧急联系人记录表”中的文字,促使他在需要的时候,能准确的与相关人员取得有效联系;与小荣以共同商讨的方式为其疏理出快速检查与放行出入人员与车辆的操作技巧;为了舒缓小荣对深夜时分偶发突发事件的不安,手机为小荣进行夜间待机,随时与小荣保持联系,为其提供及时的指引。期间,邝社工与同事还根据小荣的突发腰伤行动不便的需求,以分时段陪岗的方式分别为小荣的岗务操作提供实操性的协助。
历经两个月的就业辅导服务,小荣对岗务的操作已能大部分掌握,虽然他对岗务的操作动作还不是十分的灵便,但小荣吃苦耐劳的言行表现却得到了福泽龙领导、大部分员工的认可与称赞。
转自:今日从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