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广东新闻频道公众号播出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广东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百匠成诗——百匠园非遗工坊》专题节目,该节目专门报道位于我区江埔街罗洞工匠小镇的百匠园非遗工坊,用近四分钟的视频,向广大观众展示古琴、醒狮、茶艺……这些曾在万千岁月中留下浓墨重彩的非遗技艺。
广州从化罗洞村,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工匠村”,如今华丽转身,成为非遗工匠们献艺的舞台。来自五湖四海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在这里以精湛的技艺,静候八方知音。
“现在我们做的只是去搭建一个平台,通过政府统筹。企业市场化运营,行业协会,高职院校,还有村集体,我们整个模式是六方共建,为整个非遗的发展和创新,找到了一个新的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把它变成一个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一方面。”罗洞工匠小镇工程部设计总监黄韵烨说。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那些曾经在万千岁月中,留下浓墨重彩的非遗记忆,正跨越千山万水汇聚在这里,彼此照耀,携手同行,开启它们未来的星辰大海。广州市鳌头醒狮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桂森说:“没有入驻非遗工坊之前,传承鳌头醒狮的规模是比较松散的,现在入驻了非遗工坊,通过三年的时间,能够有很多学生坚持来参加训练,希望继续把岭南的醒狮文化传承下去,将这个醒狮文化越办越好。”
“广彩这三百多年来的发展,都一直有吸收我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工匠小镇,作为一个传承传播的基地,我们可以在这个小镇相互学习,思想互相碰撞,可以吸收兄弟姐妹非遗艺术的表现手法,这些都对广彩技艺有所促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文敏说。
2021年,百匠园非遗工坊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实地感受和沉浸式体验,品味到非遗的独特魅力。百匠园非遗工坊学员范雪峰说:“通过学习非遗项目,我们可以自己了解非遗知识,然后向身边的人宣传推广我们学过的非遗项目内容。”游客骆女士则表示,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的非遗项目,这些项目能深入广大市民群众的生活当中。
百川成海,百匠成诗。如今,这些非遗技艺在百匠园非遗工坊延续根脉,开枝散叶,发扬光大,用文化的力量点亮乡村振兴的火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