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从化区作为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以来,团从化区委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及志愿者扎实推进“青春建功乡村振兴”,点燃青年梦想。
强组织:提升青少年组织归属感
来自香港的“90后”戴杅栩扎根从化,用街舞为乡村的孩子开展不一样的艺术课堂。“大家好!欢迎大家跟我一起走进广东广州从化,我们是网络主播……”这是香港网络直播青年李剑禧的直播,越来越多的大湾区青年走进从化,助力乡村振兴。运用青年喜爱的直播方式,在当地以走播探店的形式介绍特色商店、介绍当地文化、宣传推介当地农产品。
“我们村的无核鸡心红柿是广东省‘一村一品’的品牌,非常美味。”江埔街上罗村团总支部书记邱国健,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带动团员在直播间进行直播卖货。上罗村无核鸡心红柿是该村一大特色产业,团员们运用短视频宣传,吸引一大批游客到上罗村游玩采购红柿。
像这样的团组织还有很多,在疫情防控期间为青少年送课本、宣传防疫知识、倡导疫苗接种、组织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等,共青团组织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从化区聚焦组织建设,镇(街)、村(居)三级共青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多渠道充实基层新力量。
拓阵地:特色小镇建青年之家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团从化区委打造了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青年之家。在艾米稻香农业园打造的艾米青年之家,为从化农村青年搭建广阔平台,链接更多优质资源,围绕村淘电商、乡村旅游、农业种植技术等不同内容,举办专题培训班,为乡村振兴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挖掘特色小镇资源,在生态设计小镇、湾区设计开放大学打造创新设计青年之家。生态设计小镇、湾区开放大学拥有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国籍的设计专业学生和教师资源,建立“生态设计小镇”青年之家、“湾区设计开放大学”青年之家,以青年创新创业为重点,嫁接从化区青年创新创业协会,举办交流活动,整合政策、人才、技术、项目等,打造开放式、全链条服务的创新创业生态,助力从化区打造文明富裕的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传承红色基因,在莲麻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从北第一党支部旧址——三村村中建立全区“红色青年之家”。搭建红色文化舞台,为青少年带来文化盛宴。红色故事讲堂、“讲党史、话初心、践使命”从化共青团特色主题团日、主题队日以及志愿者帮扶等活动精彩上演。
打通联系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农村服务青年之家。依托农村党支部现有的阵地资源,打造8处农村服务青年之家。
优服务:“人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在从化,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已成为一种潮流。“90后”从化女孩邓迪方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在海外学业有成后,选择归国返乡,躬耕柑橘果园,创立农业公司,带领村民通过发展农业走向富裕。返乡创业妈妈夏远金,策划打造“文旅农”生态旅游,将“从化凤凰鸡”打造成高端品牌、特色名菜推向市场,带动凤凰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富裕……
聚焦人才支撑,培育乡村振兴新农人。青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团从化区委以培育本土人才兴乡为重点,积极启动农村青年人才培育工程,发动本土创业青年参加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领头雁”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凝聚、举荐一批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的青年人才。
聚焦创新创业,打造高校学子乡村振兴实践平台。团从化区委作为开展全国大学生“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重点县,积极启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还吸纳来自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到从化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共组建了13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实地勘察调研、与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直接到田间地头了解当地重点产业发展需求。
推动青年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传播青春正能量。团从化区委坚持以“政治引领+价值观培育”为模式,牢牢把握思想建设的关键,通过举办“讲党史、话初心、践使命”讲党史团课大赛,积极组建由团从化区委机关干部、镇街团委书记或负责人、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法治副校长等组成共50人的青年讲师团,发挥好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年之家等阵地资源优势。
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工作,关爱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良口镇米埗村举办“第二课堂”辅导基地,在放学后、周末等时间开展课后看护辅导、自护教育、心理健康、思想引领等方面开展“七彩四点半”志愿服务。凭着为青年办实事的初心,项目入选团中央“七彩四点半”示范团队。
从化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强组织、拓阵地、优服务,引领青年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投身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
返回顶部